西欧
西欧 | |
---|---|
国家和地区 | |
人口 | 192,746,859 |
西欧(英语:Western Europe),指的是欧洲地理上的西半部,该地区的国家数量因语境而异。
“西欧”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东欧”的对照语,最初模糊的适用于古代地中海世界(西欧即西罗马帝国,东欧即东罗马帝国),随后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西欧即天主教国家群,东欧即东正教国家群)。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开始,整个欧洲都可以称为“西欧”,这个划分法取代了原本的基督教划分法[1]。到了启蒙时代和工业革命产生之后,“西欧”和“东欧”才开始和现代定义接近[2]。
在地理意义中,欧洲西部是濒临大西洋的国家及其附属岛屿之总称,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在这个范围内的西欧国家均在大西洋的东岸,处于北纬35°~60°的北温带之内。
定义
西欧一般有以下几种定义:[来源请求]
- 狭义: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4国,无论在何种算法之下都是西欧国家。
- CIA定义:除狭义西欧四国外,加入英国、爱尔兰,以及西南欧的摩纳哥,共7国,俗称“西欧七国”,目前华人的地理及旅游较为常用此种定义。
- 联合国定义:除狭义西欧四国外,再加入德国、瑞士、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共8国。
- 冷战时定义:在1947年到1991年期,国际舆论将欧洲西半部的民主主义、资本主义或北约国家全体都叫作西欧,除CIA和联合国定义的国家外,还可再加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共14国。
- 广义:此概念在全世界的历史学界中经常被混乱使用,例如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莱茵邦联等国被算成是西欧,但其实它们在地理上都属于中欧。
历史
此段落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3年2月) |
古典时代及中世纪
在罗马帝国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之前,西欧基本属于拉坦诺文化。但随着罗马的扩张,在形成高度城市化的希腊文明的殖民地以及讲希腊语的东部省份,和主要用拉丁语的西部地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分裂。这种分裂最终因为罗马帝国自身的解体而得到加强。从旧罗马帝国独立出来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分别用自己的语言同化了3世纪和5世纪之间的东西欧洲。
在古代晚期和中世纪,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加剧了东西罗马之间的分化。西罗马帝国在中世纪早期就已经完全灭亡;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则更多的被称为希腊帝国或拜占庭帝国,这个国家继续幸存了1000年,甚至还经历了几次繁荣复苏。加洛林王朝的法兰克王国取代了西罗马帝国的地位,并信仰天主教,加洛林王朝的这一行为让东西欧的宗教也完全分裂,罗马天主教从此无法与东正教在教义上统一。
15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速征服了东正教的中心拜占庭帝国,让东正教的势力大为衰减。另一方面,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则取代了法兰克王国,开始在西欧积极传播天主教,这使得罗马天主教的势力继续增强。
在东亚古代,对亚欧大陆的最西部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称谓,中国人模糊的称此为“太西”,日本人则称为“Taisei(たいせい)”,直译为“世界的最西端”。现代地理意义上的西欧,一开始在东亚被称为“远西(Far West)”,于中国明朝文献中首次出现,其发明者是意大利耶稣会的牧师利玛窦。他使用“远西”作为“远东”这个概念的对应物。在利玛窦的著作中,利玛窦经常称自己为“远西的玛窦”[5]。该术语在现代东亚是死语,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中国和日本流行了一段时间后就不再使用。
以宗教为划分依据
1054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分裂,基督教分为西方的罗马天主教和东方的东正教。这种用宗教信仰把欧洲一分为二的划分方式持续了非常久。西欧即受天主教管辖之区域,而东欧即受东正教管辖之区域。
不过,自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西欧的天主教发生了二度分裂,即原本的天主教和改革而来的基督新教。既使到了现代,基督教依然是西欧最大的宗教,根据皮尤研究中心于2018年的一项研究,有高达71%的西欧人自认为是基督徒[6]。
因此在历史文献中,经常能看到西欧和东欧与现代的地理现实完全不符,所以西欧也会包括信天主教和新教的全体国家,例如明显不是欧洲西部的北欧、中欧国家,而东欧则包括信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东南欧国家。
冷战时的划分方式
在冷战的40年里,东方集团的存在大大简化了东西欧的定义,属于东方集团的即东欧,不属于的即西欧。但到了现代,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冷战时代的划分方式已经过时[7][8][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欧洲的未来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由同盟国三巨头决定,他们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约瑟夫·斯大林。
战后欧洲将分为两个主要领域:受美国影响的西方集团,和受苏联影响的东方集团。随着冷战的开始,欧洲被一道铁幕分割为二。“铁幕”这个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使用,后来在战争的最后几天被Lutz Schwerin von Krosigk伯爵使用;然而,它的使用被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广泛推广,他于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和平的力量”演讲: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整个欧洲大陆已经缓缓落下一道铁幕。在那条线的后面是中欧和东欧古代国家们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著名的城市及其周围的居民都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并且都以某种形式受到苏联的影响,受到来自莫斯科的非常高压控制。
尽管有些国家在官方上是中立的,但它们是根据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性质进行分类的。这种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人们对西欧及其与东欧边界的普遍看法。
随着1989年铁幕的倒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德和平地的吞并了东德,实现了两德统一,互金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解散。1991年,苏联解体消亡,曾经是苏联一部分的国家获得了完全的独立。
西欧联盟
1948年,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和英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标志着成立西欧联盟。在这个联盟存在的时候,其成员国被视为是纯粹的西欧国家。1954年,在西欧联盟成立的《巴黎会议》上,它被进一步重新讨论,西欧联盟最终于2011年在《里斯本条约》签订后宣布解散,《布鲁塞尔条约》在此时终止。西欧联盟解散时,有10个成员国、6个准成员国、5个观察员国和7个准伙伴国。
地形特点
由于大西洋海水深入陆地,许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使欧洲大陆边缘被分割成许多半岛和岛屿,因此,海岸线特别曲折。欧洲主要的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它们都是连接大西洋的国际海路,在地理大发现时期与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海位于不列颠群岛以东,是重要的边缘海。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法国、荷兰、比利时一带,这三个国家虽然拥有较小的面积,但其农业产出尤其是精致农业却能够输出全世界,尤其以法国为典型的农业先进国代表。无论西欧陆地还是不列颠群岛,其平原的部分地区因有古代冰川冰碛物的堆积,因此地形波状起伏,有低缓的波状丘陵;在法国平原更多,在荷比卢地势低洼的沼泽更多,在英国低矮丘陵更多。地理位置最高处是法国-意大利边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 087米,为本区以及全欧洲最高的山峰,山脉两侧也散布着一些湖泊,它们是很久以前有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的。
气候
受到西风及北大西洋环流影响,基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使欧洲港口不会结冰。在欧洲历史上,这促使英、法、荷兰等国的造船技术得以精益求精,并且在经验累积过后能迅速转化为实用,让它们在17~19世纪能领先世界、称霸海洋,甚至海权起步非常晚的比利时王国都能在非洲获得大片殖民地。
人文特点
西欧国家以英国为代表,率先展开人类历史上第一产工业革命,借机在19~20世纪中的两百年中称霸世界,西欧各国均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而且很早就建立了成熟的议会民主制度,让其无论在工业时代早期、还是二战后的世界都能维持全球顶尖的的GDP、人均收入和流行文化。
参考来源
- ^ Delanty, Gerard. The Westernisation of Europe. Inventing Europe Idea, Identity, Reality. 1995: 30. ISBN 978-0-333-62203-2. doi:10.1057/9780230379657.
Until the late fifteenth century the idea of Europe was principally a geographical expression and subordinated to Christendom which was the dominant identity system in the West. The idea of Europe as the West began to be consolidated in the foreign conquests of the age of 'discovery" (...) "Europe then begins to shed itself of its association with Christendom and slowly becomes an autonomous discourse.
- ^ Sushytska, Julia. Bradatan, Costica , 编. What Is Eastern Europe?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Angelaki (Routledge). 2012: 39–51 [2023-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8).
- ^ Atlas of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Holy Land. Rbedrosian.com. [23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ne 2013).
- ^ home.comcast.net. [23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February 2013).
- ^ Ricci, Matteo. On Friendship: One Hundred Maxims for a Chinese Prince. Translated by Timothy Billing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610: 19, 71, 87 [2009]. ISBN 978-0231149242.
- ^ Being Christian in Western Europe, Pew Research Center (Pew Research Center), 2018 [29 Ma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5)
- ^ "One very common, but now outdated, definition of Eastern Europe was the Soviet-dominated communist countries of Europe."http://www.cotf.edu/earthinfo/balkans/BKdef.htm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0 December 2017.
- ^ "Too much writing on the region has –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 clung to an outdated image of 'Eastern Europe', desperately trying to patch together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from Budapest to Bukhara or Tallinn to Tashkent without acknowledging that this Cold War frame of reference is coming apart at the seams. Central Europe Review: Re-Viewing Central Europe By Sean Hanley, Kazi Stastna and Andrew Stroehlein, 1999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31 October 2017.
- ^ Berglund, Sten; Ekman, Joakim; Aarebrot, Frank H. The handbook of political change in Eastern Europe. 2004: 2 [5 October 2011]. ISBN 9781781954324.
The term 'Eastern Europe' is ambiguous and in many ways out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