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山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越国
Đại Việt Quốc
1778年—1802年
大越皇帝旗
皇帝旗
大越御玺
御玺
蓝色部分是阮文惠统治的北安南;而黄色则是由其兄阮文岳统治;绿色则是阮福映的势力范围。
蓝色部分是阮文惠统治的北安南;而黄色则是由其兄阮文岳统治;绿色则是阮福映的势力范围。
首都归仁朝廷:
归仁(1778-1793)
富春朝廷:
富春(1788-1801)
昇龙(1801-1802)
常用语言越南语
宗教
佛教
政府君主制
皇帝 
• 1778-1793
阮岳(首、归仁朝廷)
• 1788-1792
阮惠(富春朝廷)
• 1792-1802
阮光缵(末、富春朝廷)
历史 
• 阮岳在归仁登基
1778年
1785年
• 阮惠另立富春朝廷
1788年
1788年
• 阮光缵被擒杀
1802年
货币泰德通宝
光中通宝
光中大宝
景盛通宝
前身
继承
黎中兴朝
郑主
阮主
阮朝

西山朝越南语Nhà Tây Sơn茹西山)又称作西山阮朝越南朝代名,是越南在1778年至1802年间存在的朝代,享国祚二十四年。1771年出身西山地区的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率领农民起义军,先推翻了广南国(阮主)的统治,之后一路扩张歼灭了北方的郑氏政权,1789年灭后黎朝,结束了越南自1527年莫朝建立开始,长达二百六十二年的混乱割据状态,建立西山政权[1]

西山起义前的越南形势

自十七世纪开始,越南境内虽然名义上是由后黎朝王室统治,但实际上已分裂成两部分,分别由定都顺化广南国阮氏政权控制越南南部,而北方的郑氏政权则控制了后黎朝王室以及越南北部,定都河内

郑氏阮氏家族都源出于后黎朝开国皇帝黎利(Lê Lợi,1384年或1385年-1433年)的功臣后裔。然而到了十六世纪初期,后黎朝的威穆帝黎濬及襄翼帝黎潆的昏庸暴虐,导致权臣坐大。1527年,权臣莫登庸凭借平定叛乱的功绩,先后杀死黎昭宗黎恭皇,篡夺皇位,建立莫朝。不过由于当时不少忠于后黎朝的大臣起兵反抗莫朝,使得越南陷入了内战状态。清化右卫殿前将军、安清侯阮淦(Nguyễn Kim,1476–1545)逃亡在哀牢,居住于岑州(属清化镇蛮府)之地,使人访求黎朝子孙,1532年将黎宁迎接到了哀牢,立之为帝,重建后黎朝,是为黎庄宗

1545年,阮淦遭人暗杀,而其女婿郑检接手控制了整个御林军,而郑检亦随着征讨莫朝,将后黎朝实权握在自己手上,后黎朝皇帝变成一个几乎没有实权的橡皮图章。

1558年,郑检将最南方广南省的统治权交给了妻舅、阮淦之子阮潢(Nguyễn Hoàng,1525年-1613年),阮潢在接下来的55年里统治著广南省。他逐渐地巩固了他的统治,并将他的控制范围南向延伸,进入了占婆残存的领土。他周期性地将他的兵力送往北方协助郑氏,与莫朝长期交战。

莫朝在1592年被郑氏政权击溃后,郑氏阮氏家族逐渐交恶,两者之间的内战持续了六十多年,试图控制越南全境,不过双方势均力敌,无法彻底消灭另一方。最后双方并以𤅷江(Linh Giang)为界,阮氏政权郑氏政权名义上都尊奉后黎朝皇帝。

越南郑阮纷争平息后,越南郑氏政权阮氏政权的边境享受了近百年的和平时光,不过对广南国阮氏境内的农民来说,他们的生活却显得相当艰苦,长期的土地兼并使广南国境内的土地都掌握在几个大地主手上,造成社会不稳。为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广南国阮氏企图针对占城高棉暹罗,发动对外战争,将所侵占的别国土地分给失地农民,尽管经常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频繁的对外战争也令境内百姓不堪其苦。

除此以外,广南国境内贫富悬殊,以及官员贪污腐败情况十分严重,卖官鬻爵的情况时常发生,对百姓的苛捐杂税繁多,以上一切都成为“西山起义”的导火线。

兴起

阮氏三兄弟的家世来历

西山阮氏三兄弟(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的四世祖本姓胡,与越南胡朝皇帝胡季犛是同宗(日后之所以改姓阮,据陈仲金所说,由于这是母亲的姓氏。而更重要的,是当时南方统治者为阮氏,使用这个姓氏较易取得人心),原居于越南北部郑氏政权势力范围下的乂安省兴元县,在郑氏政权阮氏政权交战当中,被广南国阮氏军队俘虏,并遣送至归仁府西山邑居住。到阮惠的父亲胡丕福时,迁居于坚城邑(今绥远县富乐村[2]

据学者郭振铎张笑梅的考证,阮文惠的先世曾被广南国阮氏政权朝廷委任为“西山寨主”,阮文惠的兄长阮文岳就曾继承这个职位,因此说阮氏兄弟并非一般农民家世,而是西山邑里的一个“下层封建主小康之家”[3]

阮文惠年少时,曾受到思想启蒙而萌起起义念头。他的父亲胡丕福,曾向儒者焦献(原姓)学习。焦献因受到权臣张福峦的迫害而逃亡,遇上胡丕福后,认为其子阮文岳阮文惠具备出色的军事领悟能力,便激励他们对抗广南国阮氏政权[4]

西山起义背景

1738年,阮福阔(Nguyễn Phúc Khoát,1714年-1765年)成为第九代广南国君主(1738年-1765年),称号武王(Vũ Vương),他是个贪图享受、沉迷女色、穷兵黩武的君主,在位期间加重了对百姓税收,导致了广南国境内百姓的不满。阮福阔逝世后,大臣清化贵县人张福峦(Trương Phúc Loan,?-1776年)矫诏拥立阮福阔第十六子阮福淳嗣位。阮福淳以其拥立有功,封之为国傅、掌户部事管中、象奇兼艚务。

阮福淳嗣位的时候年仅十一岁,年幼贪玩,不理政事,张福峦纵之不管,甚至引导他四处游玩。而朝中政务皆归张福峦管理。广南国朝中皆为张党,蔡生等人分据各要职,贪赃枉法。国人皆恨张福峦,将他比作秦桧,称之为“张秦桧”(Trương Tần Cối)。张福峦又以谋反之罪诛杀反对自己的重臣阮福昱(尊室昱)、阮福文(尊室文)等人,将朝中反对势力杀害殆尽。

1769年,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统治者郑昭出兵,企图恢复暹罗柬埔寨的统治,但事实上是主要针对广南国阮氏。最后暹罗获胜,广南国被迫放弃侵占柬埔寨的领土。

对外战事的失败,沉重的苛捐杂税,加上张福峦一党的贪横和残暴,导致广南国境内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包括最著名的“西山起义”。出身在西山地区的阮氏三兄弟(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在1771年发动农民起义,企图推翻广南国阮福淳的统治。

征服广南阮氏

阮氏三兄弟(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的西山军称他们是真正为百姓而战,在起义翌年,西山军击退广南国阮氏军队的镇压,并得到广南国境内大部分农民的拥护。另一方面,西山军亦得到部分山区原住民的支持。这与阮文岳的第二任妻子雅都越南语Ya Dố出身巴拿族颇有关系。

阮文惠当时只有19岁,但郤健壮而有军事胆略,对军事领悟能力甚高,并且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因而在军中甚得众望[3]。他声称西山军的目的是停止广南国阮氏对百姓的压榨,重新统一越南,以及重新巩固后黎朝君主(位于河内)的君权。此外,西山军亦承诺铲除贪官,以及重新分配田地。

扶植华南海盗

西山军夺得南圻后,仍需海上战力以对付越南南部的阮氏家族以及北方的郑氏家族,以巩固刚建立的西山政府,同时亦急需物资以应付军事开支。于是便以授与官军头衔为诱因,赋予海盗为西山军募集势力的权力,在各取所需的情况,华南海盗陈添保莫官扶郑七等人受聘与西山军建立伙伴关系。在西山政府的认可下,海盗具有封官赠衔的能力,成了吸收兵员的重要手段,小股海盗势力亦因此日渐壮大,成为一个个包含盗首,头目称谓的有庞大组织,建立了一个海盗活动体系,[5]懂得了怎样在海上使用武器和建立据点。虽然中国官员对华南海盗势力的增长有所警惕,但由于海盗当时的活动范围多围绕越南水域,又鉴于清廷和西山军的外交问题,清廷与华南海盗的直接冲突尚未白热化,越南成为华南海盗强而有力的避风港。

不过西山军被阮福映击败后,为了向清廷释出善意,阮福映开始对华南海盗赶尽杀绝,莫官扶、郑七等海盗魁首被杀。顿失西山政权依靠的海盗唯有回到广东沿海地区发展。郑七死后,郑一继其位。盘踞越南之海盗回归,致使华南海盗的势力竞争白热化,海盗各自形成大小规模不同的组织,彼此互相攻击,华南海盗数量因此曾一度减少[6]

征服北越郑氏

1785年,西山军在沥涔吹蔑之战击败阮福映与暹罗联军。次年,阮惠越过海云关,占领富春,以拥护后黎朝政权为口号挥军北上,北伐郑主。攻克昇龙后,阮惠觐见黎显宗,获封为“元帅扶正翊运威国公”,黎显宗甚至将幼女黎氏玉昕许配给他。然而,与阮惠见面的第二天,显宗就逝世了。他的孙子黎维祁继位为帝,史称昭统帝。

清朝出兵干涉失败

称帝

西山朝玉玺

衰亡

历代君主

西山朝前半段时期是由阮文岳归仁号令统治,中半段时期和后半段时期是由阮光平(阮文惠改名)和阮光缵(阮弘瑞改名)父子于富春(现在的顺化)号令统治。

归仁朝廷

西山朝归仁朝廷君主年号  编辑
肖像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 在位时间 年号及使用时间 陵号
- - 阮文岳
(阮岳)
?年-1793年 1778年-1793年 泰德 1778年-1793年 -

富春朝廷

西山朝富春朝廷君主年号  编辑
肖像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 在位时间 年号及使用时间 陵号
太祖 武皇帝 阮光平
(阮文惠、阮惠)
1753年-1792年 1788年-1792年 光中 1788年-1792年 丹阳陵
- - - 阮光缵 1783年-1802年 1792年-1802年 景盛 1793年-1801年 -
宝兴 1801年-1802年

世系图

胡丕康
胡士英
胡世炎
胡丕福
1753-1792
归仁朝廷
(1)泰德帝
阮岳
?-1778-1793
富春朝廷
(1)阮太祖
阮惠
1753-1788-1792
孝公
阮文宝
?-1793-1798
富春朝廷
(2)景盛帝
阮光缵
1783-1793-1802

参考文献

  1. ^ 越南阮家王朝. 爱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 ^ 陈仲金(1992年),第254页
  3. ^ 3.0 3.1 郭振铎 & 张笑梅(2001年),第512-513页
  4. ^ 郭振铎 & 张笑梅(2001年),第512页
  5. ^ 穆黛安(2019年),第35-38页
  6. ^ 穆黛安(2019年),第59页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