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蒙兀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兀
?—1206年
成吉思汗统一前的蒙古高原形势
国君姓氏孛儿只斤
君主共4位
• ?-?
合不勒(首任)
• 1189年-1206年
铁木真(末任)
兴衰
• ?
合不勒脱离辽朝自立,附近各族推举他为蒙古部长。
• 1147年
金熙宗完颜亶割二十七团寨,岁给衣食,并册封合不勒为蒙兀国王。
• 1171年
也速该于赴塔塔儿的一次宴会中中毒身亡,部众离散,蒙兀国分裂。
• 1189年
蒙古部推举铁木真为汗。
• 1206年
铁木真征服漠北各部,即皇帝位于斡难河源头,大蒙古国建立。
前身
继承
大辽
大蒙古国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国
 俄罗斯

蒙兀国蒙古语ᠬᠠᠮᠤᠭ ᠮᠣᠩᠭᠣᠯ,转写:Khamag Mongγol[转写种类不明]西里尔字母Хамаг Монгол;?-1206年),又称蒙兀汗国蒙兀王国,由蒙古乞颜合不勒所建。

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后,金朝统治者为了控制北方,便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把国都从上京会宁府迁到燕京,称为中都。从而形成了南宋与金朝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宋与金朝对峙的时候,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兴盛起来了。他们早年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各部首领为了争夺牲畜、牧地和奴隶,进行着频繁的争斗和战争。[1]

蒙古民族可以说是相当后起的北方游牧民族,就文献而言,一直到《旧唐书》、《新唐书》才出现“蒙兀”、“蒙瓦”这个辞称,当时是属于许多“室韦”(部落民族的名称)的一部分,可是这时匈奴鲜卑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早已走进了历史,跟北方汉人融合成为时的新汉人。[2]

到目前为止,一般研究蒙古史者,大致都相信蒙古民族大概起源于大兴安岭的西边,呼伦湖贝尔湖一带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当时北亚洲,也就是现在的呼伦贝尔平原越过额尔古纳河到外蒙古,各民族分布情形,如果以蒙古为中心的话,他的东边是弘吉剌部,弘吉剌部的西南是塔塔尔部,再往西是汪古部,往西北是克烈部,克烈部的西北是乃蛮部,北边是斡亦剌部,往北是不里牙惕部,在贝加尔湖的东南,也就是蒙古部的北边是蔑儿乞部[2]

蒙古孛儿只斤部贵族铁木真,在长期的战争中扩展了势力,并用战争打败了其他各部,统一了蒙古。元太祖元年(1206年),铁木真在鄂嫩河边召开大会,令到会各部首领承认他为全蒙古的最高统治者,尊称他为成吉思汗。从此,形成了统一的蒙古政权。他的后继者,建立了元朝,灭掉南宋,取而代之。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九十余年,被明朝取而代之。[1]

历史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
蒙古高原历史系列条目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柔然 高车
突厥汗国 铁勒
东突厥
薛延陀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辽朝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诸汗国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北元后蒙古帝国时期
鞑靼(东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尔喀 四卫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中华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国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义

部族起源

关于蒙古的名称,汉籍记载最早的是唐代。《旧唐书·北狄传》的“蒙兀” ,《新唐书·北狄传》的“蒙瓦”,是室韦的一支,也就是“蒙古”一名的前身。唐代以后,蒙古的译名就有三十多种。“蒙古”一词,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在元代,“蒙古”一词的使用已非常普遍。[3]

关于蒙古族的起源,有两个古老的传说。《元朝秘史》开篇讲述成吉思汗之根源说,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有妻叫豁埃马阑勒。他们渡过腾汲思湖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罕哈勒敦,安下营来,生子名巴塔赤罕。“孛儿帖赤那”的意思是“苍色的狼”,“豁埃马阑勒”的意思是“惨白色的鹿”。看来,苍狼和白鹿是他们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3]

另一则传说讲的是,很久以前,蒙古人的祖先被另一个部族打败,并对他们实施大屠杀,只剩下两男两女。这两家人害怕敌人,逃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四周惟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通过一条羊肠小道,历尽艰难险阻可达其间外,别无途径。在这些山中间,有丰盛的草和良好的气候。这个地方叫额儿古涅‐昆。“昆”字意为“山坡”,而“额儿古涅”意为“险峻”。那两个人的名字为:捏古思和乞颜。后来,随着人口的生息繁衍,地域日渐狭窄,就有了走出这个严寒的峡谷和狭窄的山道的想法。他们找到一处铁矿,于是,聚集全体,准备了许多木柴和煤,用70头整张的牛马皮制成风箱,架在山脚下煽起来,烧熔山壁,获得无数的铁,并走出山谷,走向广阔的草原。这些传说,形象地反映了蒙古民族形成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3]

辽代蒙古

十一世纪中叶以前,蒙古部大概还是一个比较弱小和分散的部落。《契丹国志》说蒙古里“国无君长所管”,“不与契丹争战,惟以牛羊驼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为交易”;《辽史》中确也不见有征讨蒙古部的记事。[4]

蒙古人自己的历史传说,从孛端察儿以后才逐渐有较具体的事实,据说他曾征服了兀良合人的一个小氏族。但到篾年土敦时,这一支蒙古人几乎被在辽军打击下溃逃的札剌亦儿人所灭,余部避入边远的八儿忽真隘,其牧地自然是被札剌亦儿人所占,可见当时他们的力量还不大。经过若干年代,篾年土敦之孙海都与其叔纳真联合八剌忽部,攻灭札剌亦儿,掳其人以为奴隶,才“形势寝盛”。此后纳真一支游牧于斡难河下游,海都先在八剌忽之地,不久以后,“四傍部族归之者渐众”,可能就恢复了斡难河上游和不儿罕山故地。[4]

海都长子拜姓忽儿早死,次子察剌孩领忽为首领,他的时代大概是蒙古部强盛的起点。他是泰赤乌氏的始祖。拉施德丁说:“根据载在《金册》的更近于真实和更可信的传说,泰赤乌人有很多部落,许多本族可尊敬的君主出于他们之中。他们拥有无数军队。此族的每一支都出现有才能的那颜和首领, 而且他们全是互相和睦与一致的。长期以来他们都从其中推举出国君和汗,并服从于他。”察剌孩领忽之子名想昆必勒格,父子两人都有辽朝的部族官号。《辽史》道宗太康十年(1084年)首见“萌古国遣使来聘”的记载,大约和他们的时代相当。领忽即令稳,为辽小部族官;想昆即详稳,是辽授与大部族首领的官号,足见此时蒙古部已是一支比较大的势力。[4]

拜姓忽儿之子敦必乃薛禅(成吉思汗四世祖)后裔特盛,形成另一支强大的势力集团,但他们一直与泰赤乌氏联合在一起。敦必乃就曾与察剌孩领忽一道进行掳掠他部的战争。敦必乃子合不勒汗(又译葛不律寒)被推举为首领,“管辖了全蒙古百姓(qa-muq-mongqol)”。他是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史集》说:“他的名字在蒙古部中是最光荣和最尊崇的,他是本部和臣民的领袖与皇帝”。蒙古部至此建立起了强盛的兀鲁思,其时代大体相当于辽末金初。[4]

蒙古与金

12世纪初,游牧于今松花江黑龙江下游的女真族勃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建立金朝;金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朝;次年击败北宋,后迁都中都(今北京),疆域东北到今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今蒙古国,西接西夏,南邻南宋,统治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金朝兴起后,蒙古各部相继成为金朝的属部,金朝设置东北路、西北路、西南路招讨司,对蒙古地区进行统治。继辽朝之后,蒙古各部继续受金朝的统辖,或接受金朝的册封,或直接被编入金朝军队之中,或为金朝保卫边塞。随着金朝势力的衰弱,加之要把主要力量用于中原地区,金朝对蒙古已无力进行直接统治。[5]

拉施德丁告诉我们,在合不勒时代,蒙古人和女真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女真人显然把蒙古团结一致的发展看作对他们安全的威胁。为了缓解来自这方面的危险,女真人决定通过谈判使蒙古人向他们纳贡。他们邀请合不勒来宫廷,但外交行动失败了。这个蒙古首领,在一次盛宴上饱餐一顿之后酪町大醉,在激动之余,他用手抓住皇帝,掀了他的胡子,接着被人制服。最初,金太宗完颜晟决定宽恕这一鲁莽行为,允许合不勒回去。然而出于另外的考虑,他又派官员去追赶,想要把这个自命不凡的首领抓回宫廷进行严惩。合不勒杀死来使后起兵抗金,蒙古与金朝进入僵持的局面。 [6]

对金冲突与称臣

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以蒙古叛”,金熙宗遣宋国王完颜宗磐完颜希尹“提兵破之”,大获其畜牧。金天眷二年(1139年),金廷又遣胡沙虎北攻蒙古部,粮尽而还,为蒙古追袭至上京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以后自金皇统三年(1143年)至金皇统六年(1146年),蒙古与金朝连年相攻,互有胜负。[7]金主于金皇统六年(1146年)八月,调功臣皇叔完颜宗弼由南线回朝。奉命亲率中原精兵8万之众,出征蒙古,大小数十仗,屡战不胜,不得于不金皇统七年(1147年)三月,与蒙古订立协议议和,并把西平以北27团寨,割与蒙古,每年供应蒙古相当数额的牛羊米豆,并册封合不勒汗为“蒙兀国王”,才得罢兵修好。[8][9]

金朝以武力征服不了蒙古,便利用塔塔儿部与蒙古部的旧有仇怨,挑起塔塔儿攻打蒙古。[10]合不勒汗的内兄赛音·的斤患病后,曾请塔塔儿部的萨满察儿乞勒·纳都亦用巫术治疗,因医治无效而死去,赛音·的斤的兄弟们又杀死了察儿乞勒·纳都亦,从此,塔塔儿和蒙古结了仇怨。金朝失去克鲁伦河以北地区后,利用塔塔儿与蒙古原已存在的矛盾,支持塔塔儿部,对蒙古施加压力。[11]

合不勒死后传位于其堂弟俺巴孩,其堂弟俺巴孩想把女儿嫁给一个塔塔儿人,此人居住在乌尔逊河附近。俺巴孩亲自送女儿到塔塔儿人部落,行至中途,俺巴孩被主因塔塔塔儿给掳去,被献给金熙宗完颜亶。(据《元朝秘史》称:“金熙宗将俺巴孩钉在木驴上折磨致死。”)俺巴孩被主因塔塔儿抓住时,曾对随同的巴剌合赤说:“要告诫蒙古的人,世世代代都要记住主因塔塔人是我们的仇人,纵然‘五个指甲磨尽,便坏了十个指头,也与我每报仇。’”再加上前面的萨满事件,从此蒙古与塔塔儿成为世仇。[12]

俺巴孩死后,众蒙古泰赤乌部在斡难河的豁纳森林集会,共同推举合不勒罕的儿子忽图剌合罕为汗。俺巴孩被俘送到金朝前,中意侄子忽图剌合罕继承汗位,这表示当时蒙古部族汗位继承还没有父子相传的习惯。忽图剌合罕,本名“忽图剌”,因为他继承了汗位,所以后来口述蒙古史事,以畏兀字母记录下来的《元朝秘史》才把“合罕”两个字加上去,“合罕”也就是可汗之意。[12]

金世宗时(1161年-1189年),又实行了残酷的“减丁”政策,下令每三年出兵向北方蒙古各部剿杀一次,到处劫夺掳掠,杀不完的做奴隶使用。使得蒙古各族流离失所,不得安居,对金朝统治者恨之入骨。[13]

蒙古分裂

时光荏苒。忽图剌汗死后,蒙古部落联盟中的两大支柱泰赤乌氏族和乞颜氏族一时无法达成一致而推举出新的汗,两氏族出现不和谐迹象。泰赤乌氏族的首领是胖子塔儿忽台,乞颜氏族的首领是也速该。蒙古部为何不能选出共同的汗?问题出在塔儿忽台与也速该不和。也速该有才能,理应继承忽图剌的汗位,但塔儿忽台却不买账。《元史》曰:“族人泰赤乌部旧与烈祖(即也速该)相善,后因塔儿不台(即塔儿忽台)用事,遂生嫌隙......”蒙古部虽没有立刻解体,但泰赤乌与乞颜两氏族首领间的关系已经比较紧张了。[14]依照当时的汗位继承法,继承人应由前任汗提出,经“忽里勒台”选举表决,但忽图剌汗去世前,没有提出汗位继承人。因此,他死后,其侄儿也速该把阿秃儿统治了全蒙古。据《史集》载:“当时,也速该把阿秃儿是诸部、长幼亲属和族人们的首领。”[15]

金大定二年(1162年),也速该率部与塔塔儿人进行激烈的战争。铁木真出生那天,也速该擒获两名塔塔儿部的首领,其中一个名叫铁木真兀格,为纪念这次战功,也速该把新出生的孩子取名铁木真(1162年~1127年)。这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在动荡的岁月中度过的。蒙古部因与塔塔儿人长期争战,结下了很深的仇怨。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带他到通婚的弘吉剌部求亲。按照蒙古人相沿的习俗,定亲后铁木真暂住岳父特薛禅家。也速该在返回时途经塔塔儿人住地,吃下塔塔儿人下毒的食物,到家后毒发身亡。铁木真闻讯返回本部。[16]

也速该死后,积怨已久的泰赤乌贵族塔儿忽台、忽邻拔都等夺走了也速该部众,一些乞颜氏贵族也因失去庇护而离开了铁木真家族,依附泰赤乌氏。部落离散,使铁木真母子陷入困境,他们和仅剩下的少数部众住在斡难河上游不儿罕山一带。塔儿忽台担心铁木真长大后报复,派遣护卫军抓走了铁木真,幸而得到泰赤乌属民逊都思人锁儿罕失剌的救助,才得以逃脱。此后为了躲避泰赤乌氏的进攻,他们不断迁移住处。艰苦的环境,锻炼了铁木真的意志,也使他掌握了斗争的策略。[16]

铁木真统一蒙古

铁木真和当时势力强大的王汗札木合分别结为义父子和兄弟,取得他们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铁木真开始恢复元气,许多旧时的部属又纷纷回来了。铁木真对部族进行了一些改革,加强了控制,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铁木真被拥戴称汗。铁木真的强大引起了札木合的不快。于是,兄弟反目,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后来,铁木真经过一系列对札木合的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但在札木合的挑唆下,加之铁木真和义父王汗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王汗也在担心一天天壮大的铁木真,故而,铁木真和王汗之间发生战争也在所难免。最终,铁木真打败王汗,夺取了王汗所属的土地和部族。[17]

铁木真击败王汗后,面前有两个敌人乃蛮部和塔塔儿人。这两个敌人一个是强大的草原部落,必须要消灭的对手;一个是和他有着杀父之仇。因此消灭他们也势在必行。铁木真开始策划吞并塔塔儿和乃蛮的战争。金泰和二年(1202年),铁木真全歼了塔塔儿人,报了杀父之仇。金泰和四年(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部太阳汗。铁木真逐一击溃强敌,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成为蒙古高原最强大的统治者。从此,铁木真的威名震动了蒙古高原,其他部落再也不敢同他争锋了。这样,铁木真就基本完成了统一全蒙古的大业。[17]

元太祖元年(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全蒙古。于是他“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是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遂展开了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等一系列战争。从元太祖二年(1207年)到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率军先后灭掉畏兀儿和西辽,进攻西夏和金朝,前锋直达黄河北岸,一度占领金朝中都(今北京)。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至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发动西征,攻占中亚,征服欧洲,南下忻都(印度)等。[18]

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率军进攻西夏,取甘、肃等州。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九月,蒙古兵围益都。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春,成吉思汗“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二月,破临洮府。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破洮、河、西宁诸州。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遣唐庆等使金朝,避暑六盘山。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六月,金朝遣完颜永锡、奥屯阿虎来请和。成吉思汗对群臣说:“朕自去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是月,夏主李𪾢降。[18]

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死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临死前,对左右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以上引文均见《元史·太祖本纪》)言毕而死,庙号太祖。[18][19]

君主列表

  生前合法在位的蒙兀国君主()(共4位)
蒙兀君主
肖像 庙号 谥号 尊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陵寝
合不勒 ?-? ?-?
俺巴孩 ?-? ?-?
忽图剌 1111年-1161年 1156年-1161年
烈祖[20] 神元皇帝[20] 把阿秃儿[21] 也速该 1133年-1171年 1160年-1171年
太祖[22]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22] 成吉思汗[23] 铁木真 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 1189年-1206年 起辇谷


参考文献

  1. ^ 1.0 1.1 姜国柱. 《中國軍事思想通史③宋元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第567页. ISBN 9787500455790 (中文). 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后,金朝统治者为了控制北方,便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把国都从上京会宁府迁到燕京,称为中都。从而形成了南宋与金朝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宋与金朝对峙的时候,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兴盛起来了。他们早年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各部首领为了争夺牲畜、牧地和奴隶,进行着频繁的争斗和战争。蒙古孛儿只斤部贵族铁木真,在长期的战争中扩展了势力,并用战争打败了其他各部,统一了蒙古。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鄂嫩河边召开大会,令到会各部首领承认他为全蒙古的最高统治者,尊称他为成吉思汗。从此,形成了统一的蒙古政权。他的后继者,建立了元朝,灭掉南宋,取而代之。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九十余年,被明朝取而代之。 
  2. ^ 2.0 2.1 刘学铫. 《五胡興華:形塑中國歷史的異族》. 中华民国: 知书房出版社. 2004年9月1日: 第178页. ISBN 9789867640413 (中文). 蒙古民族可以说是相当后起的北方游牧民族,就文献而言,一直到《唐书》、《新唐书》才出现“蒙兀”、“蒙瓦”这个辞称,当时是属于许多“室韦”(部落民族的名称)的一部分,可是这时匈奴、羯、鲜卑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早已走进了历史,跟北方汉人融合成为隋、唐时的新汉人。到目前为止,一般研究蒙古史者,大致都相信蒙古民族大概起源于大兴安岭的西边,呼伦池、贝尔池一带的额尔古纳河流域,当时北亚洲,也就是现在的呼伦贝尔平原越过额尔古纳河到外蒙古,各民族分布情形,如果以蒙古为中心的话,他的东边是弘吉剌部,弘吉剌部的西南是塔塔尔部,再往西是汪古部,往西北是克烈部,克烈部的西北是乃蛮部,北边是斡亦剌部,往北是不里牙惕部,在贝加尔湖的东南,也就是蒙古部的北边是篾儿乞部,情形还满复杂的,因此作了一份分布略图,以便可以参照着看。 
  3. ^ 3.0 3.1 3.2 刘祯. 《華夏審美風尚史·第七卷·勾欄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11月: 第10页. ISBN 9787215040076 (中文). 关于蒙古的名称,汉籍记载最早的是唐代。《旧唐书·北狄传》的“蒙兀” ,《新唐书·北狄传》的“蒙瓦”,是室韦的一支,也就是“蒙古”一名的前身。唐代以后,蒙古的译名就有三十多种。“蒙古”一词,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在元代,“蒙古”一词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关于蒙古族的起源,有两个古老的传说。《蒙古秘史》开篇讲述成吉思合罕之根源说,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有妻叫豁埃马阑勒。他们渡过腾汲思湖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罕哈勒敦,安下营来,生子名巴塔赤罕。“孛儿帖赤那”的意思是“苍色的狼”,“豁埃马阑勒”的意思是“惨白色的鹿”。看来,苍狼和白鹿是他们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另一则传说讲的是,古代蒙古部落被另一个部落打败,并对他们实施大屠杀,只剩下两男两女。这两家人害怕敌人,逃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四周惟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通过一条羊肠小道,历尽艰难险阻可达其间外,别无途径。在这些山中间,有丰盛的草和良好的气候。这个地方叫额儿古涅‐昆。“昆”字意为“山坡”,而“额儿古涅”意为“险峻”。那两个人的名字为:捏古思和乞颜。后来,随着人口的生息繁衍,地域日渐狭窄,就有了走出这个严寒的峡谷和狭窄的山道的想法。他们找到一处铁矿,于是,聚集全体,准备了许多木柴和煤,用70头整张的牛马皮制成风箱,架在山脚下煽起来,烧熔山壁,获得无数的铁,并走出山谷,走向广阔的草原。这些传说,形象地反映了蒙古民族形成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 
  4. ^ 4.0 4.1 4.2 4.3 韩儒林; 陈得芝. 《元朝史(上冊)》.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出版社. 1986年8月: 第61页-第63页 (中文). 十一世纪中叶以前,蒙古部大概还是一个比较弱小和分散的部落。《契丹国志》说蒙古里“国无君长所管”,“不与契丹争战,惟以牛羊驼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为交易”;《辽史》中确也不见有征讨蒙古部的记事。蒙古人自己的历史传说,从孛端察儿以后才逐渐有较具体的事实,据说他曾征服了兀良合人的一个小氏族。但到土敦篾年时,这一支蒙古人几乎被在辽军打击下溃逃的札剌亦儿人所灭,余部避入边远的八儿忽真隘,其牧地自然是被札剌亦儿人所占,可见当时他们的力量还不大。经过若干年代,土敦篾年之孙海都与其叔纳真联合八剌忽部,攻灭札剌亦儿,掳其人以为奴隶,才“形势寝盛”。此后纳真一支游牧于斡难河下游,海都先在八剌忽之地,不久以后,“四傍部族归之者渐众”,可能就恢复了斡难河上游和不儿罕山故地。海都长子拜姓忽儿早死,次子察剌孩领忽为首领,他的时代大概是蒙古部强盛的起点。他是泰赤乌氏的始祖。拉施都丁说:“根据载在《金册》的更近于真实和更可信的传说,泰赤乌人有很多部落,许多本族可尊敬的君主出于他们之中。他们拥有无数军队。此族的每一支都出现有才能的那颜和首领,而且他们全是互相和睦与一致的。长期以来他们都从其中推举出国君和汗,并服从于他。”察剌孩领忽之子名想昆必勒格,父子两人都有辽朝的部族官号。《辽史》道宗太康十年(一○八四年)首见“萌古国遣使来聘”的记载,大约和他们的时代相当。领忽即令稳,为辽小部族官;想昆即详稳,是辽授与大部族首领的官号,足见此时蒙古部已是一支比较大的势力。拜姓忽儿之子屯必乃薛禅(成吉思汗四世祖)后裔特盛,形成另一支强大的势力集团,但他们一直与泰赤乌氏联合在一起。屯必乃就曾与察剌孩领忽一道进行掳掠他部的战争。屯必乃子合不勒汗(又译葛不律寒)被推举为首领,“管辖了全蒙古百姓(qa-muq-mongqol)”。他是蒙古部第一个称汗的首领。《史集》说:“他的名字在蒙古部中是最光荣和最尊崇的,他是本部和臣民的领袖与皇帝”。蒙古部至此建立起了强盛的兀鲁思,其时代大体相当于辽末金初。 
  5. ^ 胡泊. 《蒙古族古代軍事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年3月: 第28页. ISBN 97878064473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5) (中文). 12世纪初,游牧于今松花江、黑龙江下游的女真族勃兴。完颜部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于1115年(辽天庆五年)建立金朝,1125年灭辽,次年击败北宋,后迁都中都(今北京),疆域东北到今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今蒙古国,西接西夏,南邻南宋,统治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金兴起后,蒙古各部相继成为金朝的属部,金设置东北路、西北路、西南路招讨司,对蒙古地区进行统治。继辽之后,蒙古各部继续受金朝的统辖,或接受金朝的册封,或直接被编入金朝军队之中,或为金保卫边塞。随着金朝势力的衰弱,加之要把主要力量用于中原地区,金对蒙古已无力进行直接统治。 
  6. ^ 章恺. 《正說元朝十五帝:解密歷史真相走出「野史」誤區》. 中华民国: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8年1月15日: 第13页. ISBN 97875328309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9月5日) (中文). 拉施特告诉我们,在合不勒时代,蒙古人和女真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女真人显然把蒙古团结一致的发展看作对他们安全的威胁。为了缓解来自这方面的危险,女真人决定通过谈判使蒙古人向他们纳贡。他们邀请合不勒来宫廷,但外交行动失败了。这个蒙古首领,在一次盛宴上饱餐一顿之后酪町大醉,在激动之余,他用手抓住皇帝,掀了他的胡子,接着被人制服。最初,金太宗完颜晟决定宽恕这一鲁莽行为,允许合不勒回去。然而出于另外的考虑,他又派官员去追赶,想要把这个自命不凡的首领抓回宫廷进行严惩。合不勒杀死来使后起兵抗金,蒙古与金朝进入僵持的局面。 
  7. ^ 中国民族史学会 (编). 《中國民族關係史論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 第239页. ISBN 9787225001937 (中文). 天会十三年(1135年),“以蒙古叛”,金熙宗遣宋国王宗磐与完颜希尹“提兵破之”,大获其畜牧。天眷二年(1139年),金廷又遣呼沙呼北攻蒙古部,粮尽而还,为蒙古追袭至上京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以后自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蒙古与金连年相攻,互有胜负。 
  8. ^ 业喜. 《蒙古族古代名將錄》. 中华人民共和国: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年10月1日: 第3页. ISBN 9787806448724 (中文). 金主于1146年8月,调功臣皇叔兀术由南线回朝。奉命亲率中原精兵8万之众,出征蒙古,大小数十仗,屡战不胜,不得不于1147年3月,与蒙古订立协议议和,并把西平以北27团寨,割与蒙古,每年供应蒙古相当数额的牛羊米豆,并册封合不勒汗为“蒙兀国王” ,才得罢兵修好。 
  9. ^ 宇文懋昭. 《大金國志‧卷十二‧熙宗孝成皇帝四》 (中文). 是歳,朦骨国平。初,挞懒既诛,其子胜花都郎君者,率其父故部曲以叛,与朦骨通。兀术之未死也,自将中原所教神臂弓手八万讨之,连年不能克。皇统之六年八月,复遣萧保寿奴与之和,议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塞与之,岁遗牛羊米豆,且册其酋长熬罗孛极烈,为朦辅国主,至是始和,岁遗甚厚。于是熬罗孛极烈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大金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10. ^ 郝时远; 罗贤佑; 乌兰. 《天驕偉業:成吉思汗與蒙古汗國研究紀念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7月1日: 第90页. ISBN 9787802301191 (中文). 金朝以武力征服不了蒙古,便利用塔塔儿部与蒙古部的旧有仇怨,挑起塔塔儿攻打蒙古。 
  11. ^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编写组 (编). 《蒙古族通史‧上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出版社. 2001年: 第28页. ISBN 9787105042746 (中文). 合不勒汗的内兄赛音·的斤患病后,曾请塔塔儿部的萨满察儿乞勒·纳都亦用巫术治疗,因医治无效而死去,赛音·的斤的兄弟们又杀死了察儿乞勒·纳都亦,从此,塔塔儿和蒙古结了仇怨。金失去克鲁伦河以北地区后,利用塔塔儿与蒙古原已存在的矛盾,支持塔塔儿部,对蒙古施加压力。 
  12. ^ 12.0 12.1 刘学铫 . 《蒙古帝國:蒼狼與白鹿》. 中华民国: 风格司艺术创作坊. 2011年11月4日. ISBN 9789866330247 (中文). 合不勒死后传位于其弟俺巴孩,其弟俺巴孩想把女儿嫁给一个塔塔儿人,此人居住在乌尔顺河附近。俺巴孩亲自送女儿到塔塔儿人部落,行至中途,俺巴孩被主因塔塔塔儿给掳去,被献给金熙宗完颜亶。(据《元朝秘史》称:金熙宗将俺巴孩钉在木驴上折磨致死。)俺巴孩被主塔塔儿抓住时,曾对随同的巴剌合赤说:要告诫蒙古的人,世世代代都要记住主因塔塔人是我们的仇人,纵然“五个指甲磨尽,便坏了十个指头,也与我每报仇。”再加上前面的萨满事件,从此蒙古与塔塔儿成为世仇。俺巴孩死后,众蒙古泰亦赤兀部在斡难河的豁纳森林集会,共同推举合不勒罕的儿子忽图剌合罕为汗。俺巴孩被俘送到金朝前,中意侄子忽图剌合罕继承汗位,这表示当时蒙古部族汗位继承还没有父子相传的习惯。忽图剌合罕,本名“忽图剌”,因为他继承了汗位,所以后来口述蒙古史事,以畏兀字母记录下来的《元朝秘史》才把“合罕”两个字加上去,“合罕”也就是可汗之意。 
  13. ^ 刘泽华. 《中國古代史(下冊)》.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出版社. 1979年7月: 第113页 (中文). 金世宗时(公元1161-1189年),又实行了残酷的“减丁”政策,下令每三年出兵向北方蒙古各部剿杀一次,到处劫夺掳掠,杀不完的做奴隶使用。使得蒙古各族流离失所,不得安居,对金朝统治者恨之入骨。 
  14. ^ 李旸. 《馬背帝國風雲錄:十三世紀的蒙古大汗們》. 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0年1月1日. ISBN 9787801708861. 时光荏苒。忽图剌汗死后,蒙古部落联盟中的两大支柱泰赤乌氏族和乞颜氏族一时无法达成一致而推举出新的汗,两氏族出现不和谐迹象。泰赤乌氏族的首领是胖子塔儿忽台,乞颜氏族的首领是也速该。蒙古部为何不能选出共同的汗?问题出在塔儿忽台与也速该不和。也速该有才能,理应继承忽图剌的汗位,但塔儿忽台却不买账。《元史》曰:“族人泰赤乌部旧与烈祖(即也速该)相善,后因塔儿不台(即塔儿忽台)用事,遂生嫌隙......”蒙古部虽没有立刻解体,但泰赤乌与乞颜两氏族首领间的关系已经比较紧张了。 
  15. ^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编写组 (编). 《蒙古族通史‧上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出版社. 2001年: 第25页. ISBN 9787105042746. 依照当时的汗位继承法,继承人应由前任汗提出,经“忽里勒台”选举表决,但忽图剌汗去世前,没有提出汗位继承人。因此,他死后,其侄儿也速该把阿秃儿统治了全蒙古。据《史集》载:“当时,也速该把阿秃儿是诸部、长幼亲属和族人们的首领。” 
  16. ^ 16.0 16.1 齐涛. 《中國政治通史‧卷七‧恢宏與草昧的元朝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泰山出版社. 2003年8月1日: 第78页-第79页. ISBN 9787806343135 (中文). 公元1162年,也速该率部与塔塔儿人进行激烈的战争。铁木真出生那天,也速该擒获两名塔塔儿部的首领,其中一个名叫铁木真兀格,为纪念这次战功,也速该把新出生的孩子取名铁木真(1162~1227)。这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在动荡的岁月中度过的。蒙古部因与塔塔儿人长期争战,结下了很深的仇怨。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带他到通婚的弘吉剌部求亲。按照蒙古人相沿的习俗,定亲后铁木真暂住岳父特薛禅家。也速该在返回时途经塔塔儿人住地,吃下塔塔儿人下毒的食物,到家后毒发身亡。铁木真闻讯返回本部。也速该死后,积怨已久的泰赤乌贵族塔儿忽台、忽邻拔都等夺走了也速该部众,一些乞颜氏贵族也因失去庇护而离开了铁木真家族,依附泰赤乌氏。部落离散,使铁木真母子陷入困境,他们和仅剩下的少数部众住在斡难河上游不儿罕山一带。塔儿忽台担心铁木真长大后报复,派遣护卫军抓走了铁木真,幸而得到泰赤乌属民逊都思人锁儿罕失剌的救助,才得以逃脱。此后为了躲避泰赤乌氏的进攻,他们不断迁移住处。艰苦的环境,锻炼了铁木真的意志,也使他掌握了斗争的策略。 
  17. ^ 17.0 17.1 龚书铎; 刘德麟. 《圖說中國史: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年6月1日: 第24页-第25页. ISBN 9787220111235 (中文). ☉统一东部蒙古:铁木真和当时势力强大的王汗和札木合分别结为义父子和兄弟,取得他们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铁木真开始恢复元气,许多旧时的部属又纷纷回来了。铁木真对部族进行了一些改革,加强了控制,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1189年,铁木真被拥戴称汗。铁木真的强大引起了札木合的不快。于是,兄弟反目,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后来,铁木真经过一系列对札木合的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但在札木合的挑唆下,加之铁木真和义父王汗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王汗也在担心一天天壮大的铁木真,故而,铁木真和王汗之间发生战争也在所难免。最终,铁木真打败王汗,夺取了王汗所属的土地和部族。☉大会斡难河:铁木真击败王汗后,面前有两个敌人乃蛮部和塔塔儿人。这两个敌人一个是强大的草原部落,必须要消灭的对手;一个是和他有着杀父之仇。因此消灭他们也势在必行。铁木真开始策划吞并塔塔儿和乃蛮的战争。1202年,铁木真全歼了塔塔儿人,报了杀父之仇。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部太阳汗。铁木真逐一击溃强敌,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成为蒙古高原最强大的统治者。从此,铁木真的威名震动了蒙古高原,其他部落再也不敢同他争锋了。这样,铁木真就基本完成了统一全蒙古的大业。 
  18. ^ 18.0 18.1 18.2 姜国柱. 《中國軍事思想通史③宋元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第573页-第574页. ISBN 9787500455790 (中文).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全蒙古。于是他“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是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遂展开了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等一系列战争。从公元1207年到1218年,率军先后灭掉畏兀儿和西辽,进攻西夏和金朝,前锋直达黄河北岸,一度占领金朝中都(今北京)。公元1219年至1225年,发动西征,攻占中亚,征服欧洲,南下忻都(印度)等。公元1226年,率军进攻西夏,取甘、肃等州。九月,蒙古兵围益都。公元1227年春,成吉思汗“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二月,破临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宁诸州。五月,遣唐庆使金,避暑六盘山。六月,金遣完颜合周、奥屯阿虎来请和。成吉思汗对群臣说:“朕自去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是月,夏主李𪾢降。七月,成吉思汗病死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临死前,对左右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以上引文均见《元史·太祖本纪》)言毕而死,庙号太祖。 
  19. ^ 柯劭忞. 《新元史‧卷三‧本紀第三‧太祖下》. 中华民国 (中文). 已丑,崩于灵州。帝临崩,渭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途于宋,金,宋之世仇也,必许我,则由唐、邓直捣大梁。金虽撤潼关之兵以自救,然千里赴援,士马俱疲,吾破之必矣。”言乞而崩,年七十有三。 
  20. ^ 20.0 20.1 宋濂.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中文). 海都殁,子拜姓忽儿嗣。拜姓忽儿殁,子敦必乃嗣。敦必乃殁,子葛不律寒嗣。葛不律寒殁,子八哩丹嗣。八哩丹殁,子也速该嗣,并吞诸部落,势愈盛大。也速该崩,至元三年十月,追谥烈祖神元皇帝。 
  21. ^ 柯劭忞. 《新元史考證‧考證一‧卷一‧本紀第一‧序紀》. 中华民国.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中文). 也速该,《蒙古源流》作也苏凯。部众议立汗,至屡为泰兀赤部所困。据拉施特书为洪侍郎所未取者,按也速该为罕,《译史》未载其事。拉施特详加辩证,云忽都剌死后,他之侄也速该为汗,为是亦属悬揣之词。蒙古史谓烈祖为尼伦族长,最合情事。《秘史》称烈祖为把阿秃儿,无汗号也。 
  22. ^ 22.0 22.1 宋濂.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中文). 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谥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冬十一月庚辰,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在位二十二年。 
  23. ^ 宋濂. 《元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 (中文). 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是岁实金泰和之六年也。 
  • 《蒙古秘史》,余大钧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