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雄的生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雄的生涯》(德语:Ein Heldenleben),作品40,又译为《英雄的一生》,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作于1898年的交响诗,并被誉为预告施特劳斯交响诗创作巅峰期之作。该曲是题献给时年27岁的威廉·门格尔贝格和其麾下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并于1899年3月3日,由作曲家亲自指挥法兰克福博物馆管弦乐团(Frankfurter Museumsorchester)该曲的首演。[1]

分析

配器

该曲是为大型管弦乐队所作。

结构

《英雄的生涯》全曲需时约50分钟。除了第一段结尾,“剧情”需要的戏剧停顿外,其余段落之间皆无停顿。各段落标题如下(在首演后修定的版本,并无分段标题,基于作曲家提出不要分段标题的要求):

  1. 英雄(Der Held
  2. 英雄的对手(Des Helden Widersacher
  3. 英雄的伴侣(Des Helden Gefährtin
  4. 英雄的战斗(Des Helden Walstatt
  5. 英雄的和平努力(Des Helden Friedenswerke
  6. 英雄的荣休和功德圆满(Des Helden Weltflucht und Vollendung

理查德·施特劳斯在《英雄的一生》相当自由地应用了瓦格纳主导动机(leitmotif)的技巧,而结构上则是扩大版的奏呜-回旋曲的交响乐曲式。

  • 1. 英雄:首先由法国号和大提琴合奏出英雄主题,一个如同《贝多芬的第3号交响曲》那般上进的主题,并通过降E大调琶音爬升四个八度,并由法国号在整个主题穿梭上下。跟着一个比较抒情的主题版本,由高音弦乐部和B大调的木管合奏出。接着英雄的第二主题出现,然后逐渐音阶下降到第四主题。接着响亮的小号预告英雄将会冒险,乐团奏至一个七和弦后,骤然停顿,全曲唯一由作曲家规划的戏剧性停顿。
  • 2. 英雄的对手:对手出场是由木管和低音铜管奏出嘎吱嘎吱的半音音阶,长笛带头奏出。接着是不同音域和声质的多个主题,借以传达琐碎但难以逃避的感觉。一般认为英雄的对手就是影射批评施特劳斯的乐评人,尤其是19世纪维也纳乐评人爱德华·汉斯力克,接着英雄的主题再现,以示英雄才能令对手收声。
  • 3. 英雄的伴侣:由小提琴独奏出的温柔旋律,应该是暗示英雄的妻子。施特劳斯还详细安排了伴奏的华彩乐段,甚至以歌剧宣叙调的格局编写。小提琴独奏展现新的动机,偶尔低音弦乐部、木管、铜管突然插入,直至第三动机,宽阔而谕示英雄的。在这一段里,小提琴基本上是预告后面的主题。而华彩结束后,新的富有流畅调性的戏剧材料,以降G大调开始:英雄找到心中浪漫的声音,营造了乐而忘忧的气氛。英雄对手的部分动机突然在宁静中的出现。后台,小号突然响起响亮的动机,台上的小号继而重复,警示战斗已经打响,英雄的支持者叫醒了英雄。
以上三部组成全曲的引子部分,充分展示了代表不同角色的动机,节奏音色各不同。接下来的乐章:发展,再现部和结尾,基本上都是基于上面出现过的动机,偶有新的戏剧材料。
  • 4. 英雄的战斗:发展部的第一乐章,打击乐器模拟军队前进,小号独奏成为战争号角,一段三拍子怪异的“英雄对手动机”的变奏。各个动机和主题不断交互出现,现实冲突持续。突然小提琴部奏出甜美的旋律,提醒英雄,其伴侣正独守闺房待夫归。接着小号发出一连串高难度的喧闹,显示战斗的转捩点,音乐达到降G大调和降e小调的高潮位。打击乐器在整章不断响起,描绘逼真的军事战斗场景。结尾,英雄的主题盖过了对手的主题,并以4/4拍子的,更庄严的颤音伴奏的全曲开首英雄主题改编版显示英雄的胜利。接着新的流畅动机,由小号奏出,继而即须扩大,成为下一段的引子。
  • 5. 英雄的和平努力:英雄的胜利通过奏出施特劳斯早前作品的主题来表达,当中包括:《蒂尔恶作剧》、《马克白》、《唐璜》(首先出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吉诃德》,还有其他交响诗和艺术歌曲的主题。平和上进的旋律转化成乐章的最后一段,缓和英雄内心的不安情绪。
  • 6. 英雄的荣休和功德圆满:另一个新主题浮现,由急剧下行的降E大调琶音,继而发展成新的主题:突显竖琴、巴松管、英国号和弦乐部的挽歌。英雄此前的作品再次浮现。抛开尘世的观念和欲望,英雄遇见到更宏大规模的冒险——抛开自己的恐惧。“汉士力动机”再次激动地(agitato)浮现,英雄在此忆述过往的战斗,而再次获得伴侣的安慰。接着便由英国管奏出田园风格的间奏曲。下行的琶音再次出现,慢而流畅(cantabile),引起平和的降E大调新主题——正是此前小提琴华彩段预告的主题。最后庄严地重复了开首的英雄主题,并以铜管谕示英雄的隐退,并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头作结。

乐评

很多乐评人将《英雄的一生》视为理查德·施特劳斯无耻的自我宣传。他们指施特劳斯相当自恋,在《英雄的一生》将自己描写成英雄,把妻子当成英雄的忠实伴侣,并以粗糙破碎的音乐描写乐评人。施特劳斯后来也说过,觉得自己如尼禄拿破仑一般,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对象。

亦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英雄的一生》是施氏的自传性作品,他也承认自己是开玩笑地创作这部“自传”。正如施特劳斯对友人罗曼·罗兰解释道:“我不是英雄。我没有足够的力量;我并不是生来战斗;我会选择退场,保持沉默,享受和平。”因此很多乐评人关注于该曲的表面价值,如此同时,其他乐评人依然认为该曲是自大的自传。

美国音乐家彼德·施格勒(Peter Schickele)在推出其《巴哈印象》(Bach Portrait)时指出自己之所以为巴哈这样做,就如“科普兰为林肯所做,柴可夫斯基为小俄罗斯人所做,理查德·施特劳斯为自己所做的。”

著名录音

很多指挥和乐团曾录制此曲,当中著名录音包括:

改编版本

巴托克·贝拉曾在1902年改编该曲成为钢琴独奏曲,并于1903年1月23日在维也纳艺术家协会大楼(Wiener Tonkünstlerverein)表演,获观众好评。[2][3]

参考资料

  1. ^ Phillip Huscher. Ein Heldenleben program notes.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失效链接]
  2. ^ Liner notes by Kenneth Chalmers to Philips recording of Kossuth
  3. ^ Gillies, Malcolm. Bartók, Béla. [永久失效链接]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