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打击率
第二打击率(英语:Secondary average),简称SecA,是一项由美国棒球作家暨统计学家比尔·詹姆斯所发明的赛伯计量学数据。该数据可以弥补打击率无法计算到的本垒板纪律(保送)、力量(长打)和速度(盗垒成功数),这也让第二打击率比起打击率,可以更准确地看出一名打者的综合打击实力。
公式
第二打击率的公式如下:
术语解释:
- BB=保送
- TB=垒打数
- H=安打
- SB=盗垒成功
- CS=盗垒失败
- AB=打数
将结果四舍五入到千位数,就会是球员的第二打击率。
与打击率的关联
虽然这两项数据关联性有限,但还是可以做为与打击率之间的比较参考点。
如果一名球员的第二打击率很高,即便打击率低,仍然显示他是一名有价值的打者。[1]而第二打击率低不代表打击能力较差,像铃木一朗的第二打击率就很低,但他主要是靠着精准击球来展现他的打击实力。[2]下表是2013年球季在打击率和第二打击率数据都领先联盟的球员列表:
打击率 | 第二打击率 |
---|---|
1. 米格尔·卡布瑞拉 (.348) | 1. 克里斯·戴维斯 (.476) |
2. 麦克·卡戴尔 (.331) | 2. 麦可·楚奥特 (.465) |
3. 乔·莫尔 (.324) | 3. 米格尔·卡布瑞拉 (.456) |
4. 麦可·楚奥特 (.323) | 4. 埃德温·恩卡纳西翁 (.428) |
5. 克里斯·强森 (.321) | 5. 保罗·高施密特 (.427) |
6(t). 弗莱迪·弗里曼 (.319) | 6. 乔伊·沃托 (.423) |
6(t). 雅迪尔·莫里纳 (.319) | 7. 大卫·欧提兹 (.409) |
8(t). 杰森·沃斯 (.318) | 8. 贾恩卡洛·斯坦顿 (.407) |
8(t). 麦特·卡本特 (.318) | 9. 荷西·包提斯塔 (.403) |
10. 安德鲁·麦卡琴 (.317) | 10. 秋信守 (.390)[3] |
球员评估
第二打击率可以把打击率未纳入的力量、本垒板纪律与速度计算在内。[4]
该数据主要是评估球员的贡献,打平均击球数没有关系。1990年,比尔·詹姆斯认为艾瑞克·戴维斯是生涯打击率低于2成75的打者中,最有攻击能力的打者。艾瑞克的生涯打击率为2成69,但是第二打击率却高达5成04,远远高于当时所有现役球员。
亚当·邓恩也是一个经典的例子。[2][5]他的生涯打击率仅有2成37,但是第二打击率高达4成56,名列史上第12名。这得归功于他的高保送率和强劲的击球力量。
参考资料
- ^ James, Bill. The Baseball Book 1990. New York: Villard Books, 1990.
- ^ 2.0 2.1 Grochowski, John. "Baseball by the Numbers: Adam Dunn Shows His Value in Secondary Average." Chicago Sun-Times. Sun-Times Media, LLC, 20 Aug. 2012. Web. 11 Nov. 2013.
- ^ "MLB Player Batting Stats-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SPN. ESPN Internet Ventures, n.d. Web. 11 Nov. 2013.
- ^ Gray, Scott. The Mind of Bill James: How a Complete Outsider Changed Baseball. New York: Doubleday, 2006. Print.
- ^ "Adam Dun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seball-Reference.com. Sports Reference LLC, n.d. Web. 11 Nov. 2013.
这是一篇与棒球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