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祖国(拉丁语:patria,直译:Homeland),在古汉语文献中意为“祖先以来居住之地”[1],是指一方父辈、祖辈或先祖们的故土。近现代后其意义延伸为具有民族意义的国度, 或指一个人成长的国度,或指一个人的祖辈世代所生活的国度,或指一个人敬如家园的国度,全由个体决定如何诠释使用这个指称[2]。从古典到现代,其概念的义涵与语境紧密关联时代变迁与政治发展,其背后矛盾可关乎不同政治理念对于父权传统政治意识的强烈不满及更高诉求[3]。14世纪以降,法国、英国、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各地的知识与政治菁英,是围绕着民族国家的建构展开系列论述, 为打造紧密共同体的基础而追求更具内在一体性的文化认同 ——西方民族国家及民族主义思想经历过启蒙运动发展后,该概念转变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话语构建的身份认同隐喻与观念[4][5]。其也可被视为一个民族主义意念,在于该概念是会进一步激化联系到家族纽带的情感,并会将这些与国族身份及爱国主义相挂钩。
词用变迁
其源起可追溯于古希腊语的patris(fatherland),再衍生了patrios(of our fathers)并诞生出拉丁语的patriota和patriote,意为国人(compatriot);有这些词源演变出英文的patriotism。相关联的古罗马语的Patria,为现代罗曼语系提供了相近的词汇基础。
东晋时期,释道安所著《西域志》中已有“罗卫国东四百里至波丽越国,波丽越国即佛外祖国也”的记载[6],被认为是汉语中最早出现“祖国”一词[7]。《明史·西域传》中有“默德那,回回祖国也,地近天方[8]。”清代魏源《圣武记》卷六有“巴社者,回回祖国。”
而在俄语方面关联出生地及国籍的祖国概念,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时教会斯拉夫语的“属于父亲的领地”(Отечество):时诸王公为唤起臣民捍卫其领土及权威,便以该概念动员臣民,让他们意识到与王公疆域之存续的关系。到北方战争时乌克兰裔马泽帕动员乌克兰兵团协同瑞典人对抗沙皇,彼得大帝于1708年11月发布诏书用отечество指代祖国、要求“臣民以祖国为重”,是以扩大отечество含义——结果1721年时至圣主教公会和枢密院还授予彼得大帝“祖国之父”(Отец Отечество)称号[9]。
法国大革命时代也有极大重构该概念的含义,令其逐步政治社会化。1790年时由一批教士编纂提交予国民议会的《国民教义问答》(Catéchisme National)之中,就将该术语定义为“同在一个法律和共同母亲之下的大家庭”,是他们所出生的民族整体(nation entière),而这一个“祖国”是存在于所有遵循共同法律及统一政府的地方的统一体中[10]。当时法国的国民教育实践,是由正式确立该诠释所相关的爱国主义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3]。
在东亚方面,日本在明治中期(1880年代)开始即大力鼓励“德国学术”,清末时华人也多留学日本,近代中文知识界也就接收日语中介的德意志意识影响,让该中文指称的使用逐渐指向现代国民国家。[11][12]:234~235[13]:117
对于多国的主要公民来说,在二战时是他们第一次遭遇到“祖国”这一并非由他们自行使用的概念,多数是由受纳粹德国所协同的新闻传媒所散布[14] [15]。德方政府的政治宣传在为德意志及其管治制造依据时,而利用起该术语隐含的国族主义的夙愿[16][17]。纳粹德国的政治宣传中大量使用“vaterland”宣扬爱国主义[18],如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奋斗》[19],还有同样曾在一个德集中营的标志物上使用,当时是以希特勒个人签名作结[20]。
多语对比
在世界各语言里,该定义都是由表示父亲的词根与表示土地的词根或后缀构成,而这个概念也可以与母国motherland和家园homeland相比拟,上述指称在一些语言里是可以复数使用[21]。
各辞典对概念的诠释
辞典 | 解释 |
---|---|
《现代汉语词典》 | 自己的国家。 |
《最新汉语大词典》(1989年) | 自己的国家。 |
《教育部国语辞典简编本》 | 祖籍所在的国家。 [22] |
《中文大辞典》 | 世籍所隶之国也。凡先世所居或己身所生长之国曰祖国;侨居他国者,亦称其本国曰祖国。[23] |
《教育部国语词典重编本》 | 祖籍所在的国家。[22] |
《教育部客家语辞典》 | 祖先原籍所在的国家。[22] |
《现代汉语大词典》 | 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 |
《汉语大词典》 |
|
《辞源》(1979年) | 祖籍所在之国。《明史》三三二《西域传》四《默德那》:默德那,回回祖国也,地近天方。今指自己的国家为祖国。[25]:2268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6年) | 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 |
《剑桥线上辞典》(1995年) | 你出生的国家,或者让你最为感觉熟悉的国家 |
《俄语详解词典》(1997年)[26] | 一个人的出生所在国和国籍归属地 |
罗曼语系
在罗曼语族中,“祖国”一般被称为“patria”、“pátria”或“patrie”,该词直接来自于古罗马词语“patria”,而最初则源自古希腊语的“patris”。包括阿拉贡语、阿斯图里亚斯语、法兰克-普罗旺斯语、加利西亚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的“Patria”,加泰罗尼亚语的“Pàtria”,奥克语的“Patrìo”,法语和罗马尼亚语的“Patrie”,葡萄牙语的“Pátria”等。部分语言中该词拥有阴性格式,如意大利语的“la Madrepatria”,西班牙语的“la Madre Patria”和葡萄牙语的“a Pátria Mãe”等。
日耳曼语系
在日耳曼语族中,荷兰在1815~1932年间的国歌《尼德兰人的血脉》就广泛使用荷兰语同义的“vaderland”,沿袭到当代荷兰国歌《威廉颂》也具有同样特征。其他日耳曼语族词语包括南非语的“vaderland”,丹麦语的“fædreland”,德语的“vaterland”,英语的“fatherland”,西弗里斯兰语的“heitelân”,冰岛语的“föðurland”,挪威语的“fedreland”,低地苏格兰语的“heauinlie”和“faitherland”,瑞典语的“fäderneslandet”和“fosterlandet”,弗拉芒语的“Vaderland”等。
斯拉夫语
在斯拉夫语族中,含父系词根的“祖国”一词包括白俄罗斯语的“Бацькаўшчына”(Baćkaŭščyna),保加利亚语的“татковина”(tatkovina)和“Отечество”(otechestvo),捷克语的“otčina”(波兰语中“vlast”更为常用),克罗地亚语的“domovina”,马其顿语的“татковина”(tatkovina),波兰语的“ojczyzna”、“ziemia ojców”(字面含义为“父亲的土地”[27])和“ziemia ojców naszych”(字面含义为“父辈的土地”),俄语的“отечество”(otechestvo)和“отчизна”(otchizna),塞尔维亚语的“отаџбина”(otadžbina),乌克兰语的“батьківщина”(batʹkivshchyna)和“вітчизна”(vitchyzna)等。
其他语系
其他语言中,含父系词根的“祖国”一词包括阿尔巴尼亚语的“Atdhe”,车臣语的“Daimokh”,爱沙尼亚语的“isamaa”,芬兰语的“isänmaa”,格鲁吉亚语“მამული”(Mamuli),奥罗莫语的“Biyya Abaa”,索马里语的“Dhulka Abaa”,阿拉干语的“အဖရခိုင်ပြည်”(A pha rakhaing pray),阿拉伯语的“أرض الآباء”(arḍ al-'abā),阿姆哈拉语的“አባት አገር”(Abat Ager),阿塞拜疆语的“vətən”(阿拉伯语借词),威尔士语的“Y Wlad Fy Nhadau”(字面含义为“父辈的土地”),藏语的“ཕ་ཡུལ”(pha yul),波斯语的“میهن”(mīhan)和“وطن”(vatan,阿拉伯语借词),爱尔兰语的“Athartha”,哈萨克语的“atameken”,拉脱维亚语的“tēvzeme”,立陶宛语的“tėvynė”,泰语的“ปิตุภูมิ”(pituphum,梵语借词)以及〈毛利语〉的“whenua whaea”等。
中文概念争议
祖国和祖籍国
“祖籍国”是二十世纪末近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用于避免歧义的新生政治术语。二十世纪末,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在缅华春节联欢晚会上被邀讲话,演讲词中说到:“缅籍华人应该为你们的祖国缅甸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要为你们的祖国缅甸和你们的祖籍国中国之间搭好友谊的桥梁。”[28]
每当海外华人以“祖国”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官方均备注为“祖(籍)国”。尽管如此,“祖籍国”一词至今未纳入任一辞典之中。
祖国和父国、母国
中文语境中,“父国”很少被使用。因为祖籍的定义就是以父系共同认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长地,也可以认为“祖国”和“父国”意义相同。
中文里“母国”有时会出现,通常用于描述第一代移民原属国家。此意义上,与祖国的“祖籍国”意义相同。
如果一个人从甲国移民到乙国并入籍,其“祖国”因为意义的不确定可以是甲国,也可以是乙国,但其“母国”则一定指甲国。其后代如果出生生长于乙国,则“祖国”也可以是甲国或者乙国,而因为其不是移民没有“母国”可言。
个案
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拿大击剑队代表栾菊杰(原为中国籍,后因为女儿的病情入籍加拿大)战胜小将布贝克里后,高举写着“祖国好”的横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对此纷纷报道。[29]。
蔡恩雨争议
2018年,马来西亚歌手蔡恩雨在北京央视录影《中华情》时,被主持人问道:“想回祖国发展吗?”蔡回答:“回啊!”主持人又问:“怎么说到这个那么高兴?如果说到华语音乐的话,你肯定在祖国发展,会有更好的发展,是不是?”蔡恩雨点头:“我在马来西亚是有的,但能够来祖国的话更好。”此番言论引起马来西亚网民反弹。2018年8月16日,蔡恩雨沉默四天后公开道歉:“首先影片里头我提到了“祖国”这个词,因为用词不当,引起了不少和我一样同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人们不舒服和不满的情绪,对于这件事我深感歉意,就像报导里说的,对不起,是我用词不当,我是马来西亚人,我一直都很爱马来西亚。”[30]
以格争议
2019年,马来西亚歌手以格在《中国好声音》上,谈及“第一年非常开心,可以回到祖国舞台上唱歌……我觉得回到祖国唱歌,在这边感受到的事情,是在马来西亚感受不到的,我做到了”。以格的言论掀起网民一阵跶伐。后来以格表示,“外公去年底逝世了,还记得外公在我很小的时候总是对我说,他们的老家在中国广东省的台山市。全世界的华人的祖先都来自中国,我中国的故居是你的祖屋,中国是公公的祖国,也就是你的祖国!从小到大公公就是这么根深蒂固的灌输我祖国这个称呼的概念,也就是希望我们后辈不要忘本,不要忘了我们的根。直到这次事件,在一些朋友赐教之下,才知道还有一个名词可以通用的,那就是祖籍国!”她感到抱歉说:“如果这次台上的祖国称号会让部分人士感到不舒服,我深感抱歉。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个事件而抹杀了我这四年来的努力。请大家高抬贵手,就让这个事件过去了,更请大家继续支持我的音乐,好吗?”[31][32]
陈芳语广告代言
2019年9月20日,澳大利亚歌手陈芳语为哈尔滨啤酒代言,在个人微博上发布“我是陈芳语,我为祖国打call。我爱中国。”的照片。[33]
参见
参考
- ^ 潘祥辉. "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J]. 人文杂志, 2018(1):11.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22-12-04.
- ^ Definition of FATHERLAND. merriam-webster.com. [201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英语).
- ^ 3.0 3.1 于京东:从宗教意涵到革命话语:“祖国”与“爱国”的概念史考察. 亞洲概念史研究(第4輯).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8. ISBN 9787100159104.
- ^ 暨, 爱民. 第三章 国家认同: 概念与建构要素. 国家认同建构: 基于民族视角的考察. 社会科学文献. 2016 [2022-12-04]. ISBN 97875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 ^ 复旦大学, 历史系 (编). 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 上海: 上海古籍. 2003. ISBN 9787532530229.
- ^ 颜世明; 高健. 道安《西域志》研究三题. 新疆社科论坛. 2016, (3): 63–69.
- ^ 颜炼军. “祖国”修辞中的女性崇拜——对汉语新诗抒情中一个比喻的观察. 山花. 2011, (11): 139–146.
- ^ 张廷玉等. 明史 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 明史. 维基文库 (中文).
- ^ 林精华. 俄国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J]. 道风: 基督教文化评论, 2011 (35): 79-102.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22-11-21.
- ^ Pierre N.Hazard,Catéchisme National ouCode Religieux,Moral et Civil,Paris:Impremerie d'Ants.Jos.Gorsas,1790,p.51
- ^ 许德发. 近代中国之文化国家化与国家意识的形成 (1890-1928)= Nationalization of cul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modern China, 1890-1928[J]. 2006.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22-12-04.
- ^ 卞崇道:〈 日本现代化与日本哲学 〉,刊于《文化 :中国与世界》,北京: 三联书店,1986 年
- ^ [意]马西尼(著), 河清(译).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 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ISBN 9787543202481
- ^ Wierzbicka, Anna. Understanding Cultures Through Their Key Words : English, Russian, Polish, German, and Japane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 July 1997: 173–175 [2019-09-13]. ISBN 978-0-19-53584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 ^ Stargardt, Nicholas. Witnesses of War: Children's Lives Under the Nazis.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18 December 2007: 328 [2019-09-13]. ISBN 97803074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 ^ Wierzbicka, Anna. Understanding Cultures Through Their Key Words : English, Russian, Polish, German, and Japane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 July 1997: 173–175. ISBN 978-0-19-535849-0.
- ^ Stargardt, Nicholas. Witnesses of War: Children's Lives Under the Nazis.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18 December 2007: 328. ISBN 9780307430304.
- ^ Nazi Germany reveals official pictures of its concentration camps. LIFE (Time Inc). August 21, 1939, 7 (8): 22 [2019-09-13]. ISSN 0024-3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There is a road to freedom. Its milestones are Obedience, Endeavor, Honesty, Order, Cleanliness, Sobriety, Truthfulness, Sacrifice, and love of the Fatherland.
- ^ Wilensky, Gabriel. Six Million Crucifixions. QWERTY Publishers. 2010 [2019-09-13]. ISBN 97809843346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What we have to fight for is the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of the fatherland, so that our people may be enabled to fulfill the mission assigned to it by the creator
- ^ Nazi Germany reveals official pictures of its concentration camps. LIFE. Vol. 7 no. 8 (Time Inc). 21 August 1939: 22. ISSN 0024-3019.
There is a road to freedom. Its milestones are Obedience, Endeavor, Honesty, Order, Cleanliness, Sobriety, Truthfulness, Sacrifice, and love of the Fatherland.
- ^ James, Caroline. Identity Crisis: Motherland or Fatherland?.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y 2015 [14 August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y 2015).
- ^ 22.0 22.1 22.2 祖国-教育百科. 教育百科.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编). 中文大辞典. 中国文化研究所.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编). 汉语大词典. : 10453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词源修订组,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编). 辞源 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1979. CSBN 17017·114·1 请检查
|csbn=
或|unified=
的值 (帮助). - ^ С.И.Ожегов 主编,Н.Ю.Шведова修订«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 ^ Ziemia Ojców. Związek Polaków na Litwie. 2012-04-16 [201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 ^ 随想:祖国、祖籍国、胞波. [缅华网]]. [2011-03-14].[失效链接]
- ^ “祖国好”三字感动观众 栾菊杰北京参赛赢掌声. 搜狐奥运. [200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称“中国是祖国”.蔡恩雨掀风暴. 星洲网. [2018-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称中国为“祖国”惹议·以格遭大马网民炮轰. 星洲网.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 ^ “祖国论”遭炮轰 以格:导师爱护很暖心. 星洲网.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 ^ 我还想为祖国打14亿个call. 搜狐网.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