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
瞄 Muse | |
---|---|
类型 | 杂志 |
创办者 | Frank Proctor (美国传媒工作者) |
主编 | 林沛理 (香港评论家) |
创刊日 | 2007年2月 |
语言 | 英文 / 中文 |
发行量 | 2008年3月的数字显示,《瞄》约有1000名订户 |
网站 | http://www.musemag.hk/ https://www.facebook.com/musemag.hk/ |
《瞄》(Muse)[1][2]是香港的一本文化艺术杂志,编辑总监为林沛理[3],以月刊形式出版。主要以英文撰写,但亦有刊载中文文章。[4]目标成为瞄准香港的in-depth 文化志。为读者提供的,是一种道地、绝对香港的阅读经验。以中英结合的叙述方式,用英文做底,中文做引。杂志内容涉及香港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辟除恶俗的大众趣味,又要避免干涩的学术探讨语气。
于2010年12月停刊。
历史
《瞄》于2007年2月创刊,以美国著名文化杂志《纽约客》作蓝本。[5]创刊人Frank Proctor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在纽约新闻周刊工作。1997年到港担任该公司亚洲总经理,从此激起对香港文化的热情,于2005年辞去全职工作,创办一本以本地人和外国人为目标读者的双语刊物。并邀得文化人林沛理出任编辑总监。 [6]
2008年3月,《瞄》独家刊载了张爱玲《色,戒》的英文原本《谍戒》(The Spyring)。[7]
2008年7月,《瞄》与香港贸易发展局于香港书展中举办了两个由编辑总监林沛理主持的讲座,分别是《阅读不孤独》和《能说不的秘密》,客席讲员有毛俊辉、甘国亮及李欧梵。
2010年12月,《瞄》出版最后一期后停刊,但杂志社仍会将专栏文章结集成书出版。
内容
杂志的主要内容有人物访问、专题报导、小说、电影评论、舞台剧评论等。
作者
杂志曾刊登多位知名人士的作品,如龙应台的散文、林在山的专栏、李欧梵的书评、董启章及平路的小说、也斯的食评及小说等。
文化及学术研究赞助
《瞄》曾赞助香港不少文化活动,如香港艺术节[8]、香港国际电影节 《HKIFF "My Cinema"》 、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夏日电影节等。
学术研究方面,《瞄》赞助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成立驻校评论家(Critic-in-residence)计划,每学期让一名外国记者在港大交流研究。[9]
外部链接
- 《瞄》官方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专访﹕《瞄》杂志主编林沛理 瞄准中英文灵魂之窗 陈慧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公报》的报导
- 《Muse magazine's Perry Lam: 'Art is manipulation'》 CNN Travel 2010年3月4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
- ^ 《Muse (Hong Kong magazine》 (英语).
- ^ Holmes Chan. 《‘Muse’ was Hong Kong’s answer to ‘The New Yorker’. Then it died》. 2018年2月9日 [2018年5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22日) (英语).
- ^ Perry Lam. 《Editorially Speaking by Perry Lam》. 2010年12月16日 (英语).
- ^ 香港文汇报. 《瞄Muse月刊》. 2007年2月6日 [2020年3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3月19日) (中文).
- ^ Lam, Perry. The Muse of Muse. Muse Magazine. 2007年5月, (4): 2.
- ^ Holmes Chan. ‘Muse’ was Hong Kong’s answer to ‘The New Yorker’. Then it died. Still Loud.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 ESWN Culture Blog. [200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 ^ 《HKAF: The Shape of Things》 (PDF). 2018年4月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4) (英语).
- ^ HKU Convocation Newsletter, p.25 《Ang Lee in HKU》 (PDF). Dec 2009 [2009-12-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6-0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