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百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濮,又称为濮人,古代族群,居于中国西南部云南贵州等地。毗邻藏、汉和其他东南亚族群。濮人分布地域广阔,长期处于分散的部落状态,故有百濮的称号。可能使用侗台语系南亚语系

历史

据史载,百濮曾经与商朝有来往[1],曾经参与周灭商的战争[2],楚国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叔堪也逃往西南方濮地避难[3]。楚武王三十五年,楚国与百濮曾经发生战争[4]楚平王六年(前523年,鲁昭公十九年)楚平王发动水军以进攻濮地[5]

汉代汉文史籍中并未见濮,但对包括濮在内的西南夷族系则有“皆氐类也”的明确记录。包括濮人在内的汉代西南夷和今天的彝、哈尼大都是辫发左衽的氐类牧人。云南地区和康巴一带的人口交流频繁,其中也多是氐羌。现在佤族布朗族也是濮人后人[6]

分布

百濮居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横断山脉周围,楚国西南边疆地区[7],主要位于建宁郡境内[8],加上青蛉县[9]、堂螂县[10]及宁州一带[11]

临邛县有布濮水(河名,在今四川邛崃县西南);“濮出好枣”。布濮水流经处住有濮人。“滇濮”是指居于滇池ㄧ带的濮人,滇人可能为百濮的一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李辉博士,在论文《走向远东的两个现代人种》推论:“百濮与百越不同,百濮是南亚语系民族,百越是侗台语系民族”[12]。香港大学语言学者金钟,经由语言学考证,认为北上的百越族建立了夏朝与扶余,沿着中国西南迁徙的另一百越族分支,形成百濮[13]

参见

参考文献

  1. ^ 逸周书·王会》记载:“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后人解为商朝时,濮人曾入贡,“商、产里、百濮以象齿、文犀、翠羽为献”。
  2. ^ 《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3. ^ 史记·楚世家》记载:“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
  4. ^ 史记·楚世家》记载:“三十五年,楚...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5. ^ 春秋左传·昭公十九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
  6. ^ 《史记·卷116》:“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厓駹最大。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厓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7. ^ 孔安国古文尚书传》说濮在江汉之南。张守节史记正义》说濮在楚西南。
  8. ^ 杜预《春秋释例》记载:“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9. ^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汶井江,径临邛。与蒙溪水、白木江会,至武阳天社山下合江。”注“《志》云‘白木江’(布濮水)会天社山下,《注》则谓布仆水入文井江后‘又东迳江原县’。甚至谓‘其一水南迳越嶲邛都县西,东南至云南之青蛉县入濮。’地文舛谬以极。”
  10. ^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会无县。路通宁州,渡泸得住狼县,故濮人邑也。今有濮人冢,冢不闭户。”。廖本注:“‘住‘,当作‘堂‘。’狼‘,当作‘螂‘。《南中志》作‘螂’。今按:此十字,当倒在末,以故濮人邑句上承县。”
  11. ^ 《华阳国志》记载:“宁州,晋泰始六年初置,蜀之南中诸郡,庲降都督治也。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 、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嶲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衽随畜迁徙。”
  12. ^ 《走向远东的两个现代人种》,李辉
  13. ^ 金钟《濮与中华民族》,广州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5462-0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