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卵管
产卵管(英语:Ovipositor),又称为排卵管或产卵瓣,为部分动物用来产卵的器官。 昆虫的产卵管由最多三对的附肢所组成,其形态与细节在不同物种间有不小的差异,但功能多半均同样是用来将卵产在合适的位置。有些昆虫的产卵管仅是用来将卵产在物体表面,但有些寄生性的物种(黄蜂与膜翅目)其产卵管则可以穿过寄主的外壳或外皮并将卵注入其中。
蚱蜢能将产卵管插入土里并将卵产入其中;蝉能透过产卵管将卵产在嫩肢的木材之中;广腰亚目及剑尾亚目物种可以透过产卵管切开植物组织;姬蜂科 马尾姬蜂属 属的雌蜂具有数英寸长的产卵管,卵产在埋藏树干深处的其他昆虫幼虫身上[1],孵化出来的幼体就能以被产卵的寄主为食。长尾姬蜂(Megarhyssa macrurus)的产卵管为目前已知最长的产卵用器官[2]。 针尾部(黄蜂、虎头蜂、蜂系及蚂蚁)的螫针为特化的产卵管,与毒液腺相连,主要用来防御或是麻痹猎物。穿刺性的螫针加上毒液使黄蜂在产卵时减少因寄主反击而受伤的风险。有时候在将螫针扎入寄主时也会使其受到病毒感染,降低免疫系统效能进而防止其摧毁体内的卵[3]。然而,几乎所有带有螫针的膜翅目物种其产卵管都已失去产卵的能力,唯一的例外为青蜂科,其产卵管同时兼具螫针及产卵的能力。
部分昆虫,例如双翅目的实蝇科及蜣蝇科,具有完整发展的产卵管,即使在不使用时也依然部分伸出于体外。
在繁殖季时,一些鳑鲏亚科的鱼类雌性具有由生殖孔所延伸出来的产卵管,牠们可以透过产卵管将卵产在淡水贻贝的外套腔中,使卵得以安全成长。 海马也具有产卵管可以将卵产至雄性海马的育儿袋内,直到海马幼儿发育完成。
参考来源
- ^ Sezen, Uzay. Two ichneumon wasps competing to oviposit. [24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 ^ Sezen, Uzay. Giant ichneumon wasp ovipositing. [15 Februar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
- ^ Evolution Makes Sense of Homologies. [2019-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