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濮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濮议,指宋英宗时代对皇帝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尊礼的讨论,其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宋英宗赵曙原是濮王赵允让之子,由于宋仁宗的皇子全部夭折,为皇嗣得以延续,遂过继给宋仁宗为皇子。宋英宗即位后,讨论崇奉濮王的典礼。

治平元年(1064年),韩琦欧阳修等奏请尊礼濮安懿王为皇考。尊礼之事引起与王珪司马光吕诲范纯仁吕大防贾黯等台谏大臣的不满,主张称濮王为皇伯。史称濮议之争。此事件导致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人被贬黜。

治平三年(1066年),由于宋英宗强烈意愿,迫使曹太后同意英宗称濮安懿王和三位妻妾(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为“亲”,尊濮安懿王为皇考濮安懿皇,三位妻妾并尊为后。英宗下旨,以礼追崇生父和三位夫人,为其修建陵园和宗庙。但赵允让一直没有获得明确的皇帝尊号,随着英宗的去世,事情不了了之。

元丰二年,宋神宗下诏,濮安懿王三夫人可并称王夫人[1]

嗣濮王

元丰七年(1084年),宋神宗进封伯父赵宗晖为嗣濮王[2],以奉祀亲祖父濮安懿王;此后,能继承嗣濮王的人选,都是从赵允让的后代中选择[3]。一直到南宋中期为止,赵允让在世的后代中最年长者,有资格获封嗣濮王。但是由于嗣濮王受封时往往已经相当衰老,很快必须重新寻找合格者;而且遴选的过程也有因官阶低下而无法受封者。因此自嘉定十二年(1219年)起,有资格承袭的宗室如果过于年迈,便以授官给他的儿子代替,并找下一顺位的继承人[4]

参考文献

  1.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既而内出皇太后手诏曰:‘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见施行。吾载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事方施行,而英宗即日手诏曰:‘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且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主奉祠事。’……至神宗元丰二年,诏以濮安懿王三夫人可并称王夫人云。”
  2. ^ 宋史·卷十六·本纪第十六·神宗三》:“(元丰七年二月)癸未,进封濮阳郡王宗晖为嗣濮王……”
  3.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嗣濮王者,英宗本生父后也。治平三年,立濮王园庙。元丰七年,封王子宗晖为嗣濮王,世世不绝封。”
  4. ^ 宋会要辑稿·卷002·帝系二·濮秀二王杂录》:“(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元丰中,濮王位最长宗晖袭封嗣濮王,其后并系濮王位宗室最长之人承袭。……庆元三年四月四日,……照得以次‘不’字行宗室年甲次第,挨排岁数最长宗室不𥞋,年七十六岁,合该袭封……京镗等奏曰:‘此议固是,但属近行尊而昏耄者,则阅时不久,又烦朝廷推择。如近日安定子恭可曾识面及其薨背,便要许多恩数。臣等欲于集议内添不昏耄三字。’上曰:‘年既昏耄,必无长久之理。’何淡奏:‘如此则有可决择,不专取一人。’上曰可。……嘉定十二年八月三日,臣僚言:‘……宗司见其不能拜跪,与特转一官,及一子恩泽,文武随资,以华其老;却于以次人内更行选袭。庶几尚年、尊德之典并行,奉先睦族之意增重。’从之。”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