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涪陵县 (西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陵县,中国旧县名,位于今重庆市东南部,县治在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

历史沿革

涪陵位于涪水[注 1]沿岸,先秦时为巴国地,时为巴郡南部[1]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置涪陵县,属巴郡[注 2][3]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改涪陵县为巴亭,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巴亭、复置涪陵县。建安六年(201年),析涪陵县地置涪陵、丹兴[注 3]汉葭[注 4]永宁[注 5]四县[4],为巴东属国[5][注 6]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后来永宁县更名为万宁县延熙十三年(250年)增设汉平县[注 7][6][9][10]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涪陵郡治迁往汉复县,下辖汉复、涪陵、汉平、汉葭、万宁五县,属梁州[11]建兴二年(314年)被攻占[注 8]永嘉后涪陵郡地殁蛮僚,县废。

后续

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复置涪陵郡[注 9],治所在枳县[注 10]南齐时涪陵郡辖汉平、涪陵、汉玫三县[注 11][2]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蛮帅田思鹤归化,以地内附,置奉州建德三年(574年)改为黔州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县作为黔州州治,以彭水[注 12]而得名。大业三年(607年)改黔州为黔安郡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黔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黔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黔州。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升黔州为绍庆府。元朝时绍庆府辖彭水、黔江二县。洪武四年(1371年),废绍庆府,彭水县属重庆府,十年(1377年)改属涪州.清朝时先隶属于黔彭军民厅,乾隆元年(1736年)属酉阳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彭水县先后隶属于四川省东川道、第八行政督察区、涪陵专区涪陵地区。1983年彭水县改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后划给黔江地区,1997年后改属重庆直辖市

注释

  1. ^ 又称涪陵江,今乌江
  2. ^ 也有人根据秦代巴蜀县名考证过少、《汉书·地理志》中涪陵位于巴郡辖县最末推测涪陵秦时已经置县,属黔中郡,西汉时黔中郡废,改属巴郡[2]
  3. ^ 治所位于今黔江区
  4. ^ 谭图中汉葭县治所在今彭水县郁山镇,汉复县治所在酉阳县龚滩镇沿河县洪渡镇一带。有观点汉发、汉复实为同一县,汉复治所在郁山,汉葭治所在龚滩[2]
  5. ^ 治所在今印江思南一带,也有说法在今沿河[2]
  6. ^ 一说永宁县为刘璋所设[6];一说汉灵帝时析涪陵县地置永宁县,建安六年刘璋再析置丹兴县、汉葭县[7][8][2]
  7. ^ 治所在今武隆区内。
  8. ^ 一说成汉时与巴郡巴东郡一同划给荆州[2]
  9. ^ 一说为涪郡、枳城郡[10]
  10. ^ 有观点认为此枳县与隶属于巴郡、治所在涪江口(今涪陵区)的枳县不是同一县,可能为涪江口与芙蓉江口(今彭水县)之讹[2]。另有观点认为复置的涪陵郡治所在汉平县(今武隆县[10]
  11. ^ 治所在今彭山县郁山镇。
  12. ^ 郁江

参考资料

  1. ^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析】〔折〕《寰宇记》引作溯。廖本作析。他本多作折。丹涪水,刘昭《后汉书郡国志注》引涪下有陵字。本与楚商于之地接。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也。丹涪水与巴涪水异,参看3章之注。刘、李、钱、《函》、浙本有。张、吴、何、王本无。【后】〔兴〕《寰宇记》引作“汉兴”。考当从。恒有都尉何、王、浙本作郡尉。他各本作都尉。守之。旧属县五。去洛五千一百七十里。东接巴东。南接武陵。西接牂柯。张、吴、何、王、浙本作牂牁。《汉志》牂柯。北接巴郡。”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任明强; 任新建. 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 成都: 巴蜀书社. 2002-09-01. ISBN 7806593454. 
  3. ^ 汉书·志第二十八上·地理志》:“巴郡,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万八千一百四十八。县十一:……涪陵。”
  4. ^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涪陵郡……涪陵县,郡治。宋本涪字不提行,只于叉字下空一格。张、吴、何、王本遂于空格补一出字连下。大谬。
    丹兴县旧本脱县字。廖本有。,蜀时省。山出名丹。
    汉平县,延熙十三年置。
    万宁县,孝灵帝时置,旧本脱置字。廖本有。本名永宁。
    汉发《晋志》作汉复。县,有盐井。【诸】县北有獽、蜑,又有蟾夷也。十一字,旧本皆上连。廖本提行。皆衍诸字。〔汉葭县,省入涪陵。〕”
  5. ^ 宋书·志第二十七·州郡三》:“巴东公相,谯周巴记云,初平元年,荆州帐下司马赵韪建议分巴郡诸县安汉以下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以涪陵县分立丹兴、汉葭二县,立巴东属国都尉,后为涪陵郡。”
  6. ^ 6.0 6.1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江南西道十八》:“汉献帝建安中涪陵谢本以涪陵广大白州牧刘璋分理丹兴汉尉二县以为郡璋乃分涪陵立永宁州兼丹兴汉蔚合田县置属都尉理涪陵蜀主改为涪陵郡改永宁曰万宁……”
  7. ^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建安六年,鱼复蹇胤宋本避太祖讳缺笔,明本均作㣧。清各本又避讳作允。或亦缺笔。白璋,争巴名。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当作改。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于是涪陵谢本白璋,求【以】〔分置〕丹兴、汉发二县,〔以涪陵〕为郡。旧本皆作“求以丹兴汉发二县为郡”。查两汉无此二县。谢本亦必不愿失涪陵为郡。应是旧有脱乱。兹补四字,移以字,以通其意。〔璋〕初以为巴东属国。后遂为涪陵郡。”
  8. ^ 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巴郡……涪陵。出丹巴记曰灵帝分涪陵置永宁县巴汉志曰涪陵巴郡之南鄙从枳南入折丹涪陵水与楚商于之地接汉时赤田军常取其民
  9. ^ 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 彭水县志.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7-220-03576-4. 
  10. ^ 10.0 10.1 10.2 庄定域(修); 支承祜等(纂). 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9 光绪彭水县志.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ISBN 7-80523-478-7. 
  11. ^ 晋书·志第四·地理志 上》:“梁州……涪陵郡蜀置。统县五,户四千二百。汉复,涪陵,汉平,汉葭,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