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欧洲宗教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618年中欧的信仰分布

欧洲宗教战争是16世纪、17世纪和18世纪初在欧洲发动的一系列战争。1517年新教改革开始后,战争扰乱了欧洲天主教国家或基督教世界的宗教和政治秩序。战争期间的其他动机包括叛乱、领土野心和大国冲突。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天主教的法国与新教势力结盟,反对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结束,该和平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现在被称为威斯特伐利亚主权体系

冲突始于小规模的骑士起义(1522年),随后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更大规模的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年)。在天主教会于1545年开始反对新教的发展后,战争愈演愈烈。冲突在三十年战争中达到高潮,这场战争摧毁了德意志地区并杀死了40%以上的人口[1],死亡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通过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的三个独立的基督教信仰(罗马天主教、路德教加尔文教)来解决冲突。尽管许多欧洲领导人因1648年的流血事件而感到厌倦,较小的宗教战争一直持续到1710年代,包括不列颠群岛的三王国战争(1639-1651)、萨伏依-瓦尔登斯战争(1655–1690),以及西阿尔卑斯山的托根堡战争(1712)。

参考资料

  1. ^ Der Krieg der Kriege. Eine neue Geschichte des Dreißigjährigen Krieges. Klett-Cotta, Stuttgart 2018, ISBN 978-3-608-96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