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柯蒂斯·李梅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柯蒂斯·李梅
Curtis LeMay
柯蒂斯·李梅上将
昵称“老铁裤”、“大雪茄”[1]
出生1906年11月15日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
逝世1990年10月1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奇空军基地
国籍 美国
军种 美国陆军航空军
美国空军
服役年份1928–1965
军衔上将
统率 美国第二十航空队
战略空军司令部总司令英语List of commanders-in-chief of the Strategic Air Command
美国空军参谋长
参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区
东京大轰炸
美苏冷战

柯蒂斯·爱默森·李梅(英语:Curtis Emerson LeMay,1906年11月15日—1990年10月1日)是美国空军四星上将,曾担任美国空军参谋长。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担任乔治·华莱士美国独立党)副总统人选。

经历

出生

1906年11月15日,出生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一个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放浪者,母亲是一名教师,柯蒂斯·爱默森·李梅是家中长男,还有五个弟弟。

就读俄亥俄州立大学时,完成了美国陆军预备役军官训练课程。随后离校,加入美国边境巡逻队。

1928年,成为航空军官候补生,到德克萨斯州接受飞行员训练。

1929年10月,任官为美国陆军航空队预备役少尉。

1930年2月1日转任为现役,并分配至驻守塞尔弗里奇机场的第27驱逐机中队,曾在数次战斗行动中执行过多种任务。

1937年,调往第2轰炸机大队。

1938年,参与美军B-17“飞行堡垒”轰炸机往南美大规模转场飞行任务中,表现极为出色。到美国参加二战前,还开拓了从南大西洋到非洲和从北大西洋到英国的空中航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柯蒂斯·爱默森·李梅在美国陆军航空兵团担任少校,并负责组建第305轰炸机大队

1942年10月率其开赴欧洲战区,配属在驻屯英国的美国第八航空队下。当时,盟国空军在对欧洲大陆进行突袭时,轰炸机群总是过早采取规避防空火力网的战术动作,因而很少击中目标。也就是说,他们常常徒劳往返于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抵英不久,柯蒂斯·爱默森·李梅针对轰炸机的编队形式和轰炸技术进行了改革一次大胆的革新。

在执行某次任务之前,李梅向机组人员发布了一条令人胆颤心惊的命令:不许采取规避战术动作。他向满腹疑虑的飞行员们保证:“我们将以更少的损失击中更多的目标”。在这一轮轰炸行动中,共有6架飞机被炮弹击中(包括李梅驾驶的飞机),但该大队投向目标的炸弹比其它大队多两倍。几周内,"无规避行动"就成了整个第八航空队的口号。随后,李梅重新编写了飞行战术手册。后来又发明了"交错式"飞行编队,使得己方飞机可以轻松地对德国战斗机进行反击,而不用担心会射中己方飞机。在战争末期的太平洋战场上,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出采用了类似的编队和轰炸技术。

1943年9月,李梅升任为新组建的第三航空师师长。其间组织了著名的雷根斯堡空袭,在此次行动中,他率领B-17轰炸机执行前所未有的长距离穿梭轰炸任务:从英国起飞,前往轰炸德国纵深地区,最后降落北非。在此次任务中,损失了24架B-17轰炸机。

1944年底,在对纳粹德国进行了近20个月的轰炸后,李梅被陆航军高层指派转调到太平洋战区,负责指挥新近首个装备B-29超级空中堡垒重轰炸机,并派驻于中国-缅甸-印度地区的第20轰炸机司令部(XX Bomber Command)。很快的李梅就发现,在欧洲惯用的轰炸战术并不适用于日本(原因是日本本土在7000米以上常见强劲的高空气流,会将自由落下的炸弹吹离原预定目标区)。在1944年下半年时期的B-29轰炸机任务是自中国内陆的基地飞往日本,此时平均投弹命中率只有5%。主要由于后勤补给的困难(B-29的补给仅能依赖穿越驼峰的空运),B-29的引擎机械问题,以及在穿越日本占领区途中的防御战斗,使得机队的损失率及成员伤亡率面临相当程度的困境。

1945年1月,由于上述问题的因素,陆航军将其B-29单位转调至新近占领并建完成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机场,李梅也被派来接替稍早负责重建第二十轰炸机司令部的海伍德·汉塞尔(Haywood S. Hansell Jr.)准将,并接手指挥第21轰炸机司令部(XXI Bomber Command)。此时他发现日本群岛的上空的高空气流问题仍旧无法解决,因此影响投弹精确度。最后李梅也考量到日本陆海军航空兵的夜间战斗力较为低下,且日本建筑多为木造建筑,于是机队改装备烧夷弹,以夜间低空轰炸战术轰炸日本。

1945年3月,在李梅的指挥下,由美军B-29轰炸机群执行的东京大轰炸改为采取低空投弹的战术,取得很大战果,B-29轰炸机的命中率大幅提升,并有效降低机队伤亡。此后美军针对日本本土进行持续性的战略轰炸,从1945年3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期间,美军对日本的轰炸任务,造成近50万日本人死亡,500万人无家可归[2]

1945年9月战争结束后,李梅驾驶一架改装过的B-29飞回美国。此次航程从日本的北海道到美国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并打破数项纪录:包括美国陆航军最大起飞重量及最远未停留飞行。

冷战时期

1951年的李梅

1948年6月,苏联封锁西柏林事件发生。李梅将军回到欧洲,担任美国空军欧洲地区指挥官。他组织了规模浩大的柏林空运行动,成为柏林封锁框架的开创者。之后回到美国并重组了战略空军司令部(SAC),使其成核战争的有效工具。

1960年6月,时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柯蒂斯·李梅参观了AR-15步枪的展示。他立即订购了8,500支作为美国战略空军基地的防卫用途。

1961年,他担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直到他于1965年退休。他对日本人的厌恶感,是起于日军残杀美军战俘,所以才有“杀日本人并没有使我不安”的谈话[来源请求]。李梅在战后积极推动亲日外交(包括使柔道进入奥运[3]),并协助日本培育航空自卫队[4]

1964年(昭和39年)12月,李梅获颁日本的勋一等旭日大绶章,由时任航空幕僚长(空军参谋长)浦茂日语浦茂驻日美军强森空军基地(入间基地)亲自赠授之[5]

退休

1965年,退役。

1968年,担任美国独立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美国总统选举。

参考文献

  1. ^ Boot, Max. Chapter 9—Superfortresses and Firebombs: Tokyo March 9–10, 1945. War Made New: Technology, Warfare, And the Course of History, 1500 to Today. New York: Gotham Books. 2006: 268 [2013-01-16]. ISBN 9781592402229.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Big Cigar"—their nickname for Major General Curtis E. Lemay, commander of the 21st Bomber Command, who always had a fat stogie stuffed in his mouth... 
  2. ^ Bradley, F. J. No Strategic Targets Left. "Contribution of Major Fire Raids Toward Ending WWII". Turner Publishing Company. : 38. ISBN 1-56311-483-6. 
  3. ^ Black Belt - 4 1962 - 第 37 页
  4. ^ 朝日新闻夕刊昭和39年12月7日
  5. ^ GENERAL LEMAY RECEIVES JAPANESE AWARD, JOHNSON AB, IRUMA AB AND TOKYO JAPAN. The National Archives Catalog. 1964-12-07 [2015-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2).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