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朱谦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谦之(1899年11月17日—1972年)字牵情,福建福州市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是无政府主义者,后期经过出家体验抛弃了过去虚无主义思想。1899年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一生成果丰富,专著四十余部、论文百余篇,宗教学、历史哲学、日本学等领域,他在音乐史方面也有著作,还曾搜集整理中国戏曲方面的古籍资料,黄夏年称他为“百科全书学者”。学者张岱年评价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不随波逐流,不随俗浮沉,正气凛然,令人敬佩”。 

生平

1899年11月17日(农历10月15日),朱谦之生于福州的一个世代以医生为业的家庭。父亲叫朱文熔,字伯丹,精通咽喉相关的医术,此外还是知识分子;母亲叫郑淑贞,据朱谦之所述,郑淑贞“女红之暇,多看书吟咏”,同时极为厌恶鬼神祷告之说,虽然郑淑贞在朱谦之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朱谦之仍可能受到了母亲厌恶宗教的影响[1]

1907年,朱谦之进入自治小学就读,后又转学就读于明伦小学。1913年,朱谦之进入福建省立一中就读[2]。1916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后转读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10月,朱谦之与互助团的同志一道散发传单,期间好友毕瑞生被捕,朱所作的《中国无政府革命计划书》也被搜出。几日后,朱谦之主动自首,声明《中国无政府革命计划书》为其所作,毕瑞生当即被释放,而朱谦之被捕入狱[3]。1921年到杭州兜率寺出家学佛,师从释太虚,后又在梁漱溟介绍下来到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请教,但没过多久又因不满佛门的与世隔绝而退出佛门[4]。1923年应厦门大学之聘任讲师。

1924年-1928年居杭州西湖,专心著述。1929年赴日本研究哲学。1932年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33年-1951年,历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学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研究员。

1972年因脑溢血逝世。

著作

  • 《回忆》 现代书局 1928
  • 《音乐的文学小史》 1925 上海泰乐图书局
  • 《中国音乐文学史》 1935 商务印书馆
  • 《革命哲学》 1921 泰东书局
  • 《古学卮言》 1922 泰东书局
  •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1936 商务印书馆
  • 《孔德的历史哲学》 1941 商务印书馆
  • 《老子校释》 1958 龙门联合书店
  • 《日本的朱子学》 1958 三联书店
  • 《日本古学及阳明学》 1962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哥伦布前一千年中国僧人发现美洲考》 北京大学学报 1962年第1期
  • 《日本哲学史》 1964 三联书店
  •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 7202025604
  • 《老子校释》 1986 中华书局
  • 《中国音乐文学史》 1989
  • 《中国景教》 1993 人民出版社 ISBN 7-01-002626-2.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张国义 2004,第15页.
  2. ^ 张国义 2004,第16页.
  3. ^ 梁捷 2010,第96页; 张国义 2004,第20页.
  4. ^ 梁捷 2010,第96页; 朱谦之 2006,第1页; 张国义 2004,第22-23页.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