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撒奇莱雅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撒奇莱雅族
Sakizaya
火神祭(Palamal)
总人口
约1,101人(2024年6月)[1]
分布地区
花莲县丰滨乡矶奇部落
语言
撒奇莱雅语中华民国国语
宗教信仰
撒奇莱雅族传统信仰
相关族群

撒奇莱雅族撒奇莱雅语Sakizaya、Sakidaya),旧译奇莱族撒基拉雅萨克扎耶沙基扎雅,是台湾原住民族的一个族群,世居于花莲奇莱平原。人口数据向内政部申报者约一千人。

台湾清治时期,因钦差大臣沈葆祯开山抚蕃政策,与清政府军队发生冲突,在加礼宛事件(达固湖湾事件)中,撒奇莱雅族遭大举屠杀,幸存者担心遭致追杀便隐姓埋名躲藏于阿美族部落。当时因身藏阿美族部落,日治时代日本政府无从辨识其族群,将其列为阿美族的一支(奇莱阿美) 。1990年起经过17年正名运动,终于在2007年1月17日由中华民国政府官方合法承认其为台湾原住民族[2]

简介

撒奇莱雅族原居地为图右侧紫色地区北部约五分之一的区域,即标示有Sakizaya撒奇莱雅的地区。

撒奇莱雅族世居于花莲奇莱平原(即花莲平原),势力范围约在立雾溪以南,木瓜溪以北,曾为花莲平原上最大的原住民族群[3]。目前有几个主要部落分布在花莲,分别是位在花莲市国福里撒固儿部落撒奇莱雅语Sakul国庆里达固部湾撒固儿部落撒奇莱雅语Takubuwan Sakul新城乡北埔复兴部落、瑞穗乡马立云部落撒奇莱雅语Maibul、寿丰乡水琏部落,以及丰滨乡矶崎部落撒奇莱雅语kaluluwan a niyadu’。主要根据地在今日四维高中附近,称作“达固湖湾”(Takubuwan),清代时称为“竹窝宛”[4]

一般外族开始接触撒奇莱雅族,会将族名“Sakizaya、Sakilaya”误以为地名,通常以谐音“奇莱”称呼。因此,所在地的平原称作“奇莱平原”,而位于附近中央山脉的高山也称作“奇莱山”。包括西班牙荷兰清朝日本中华民国的地图与文献均予沿用。

历史

西班牙统治时期

1636年,在西班牙统治的文献纪录上已有撒奇莱雅族。当时,西班牙统治台湾北部及东北部,在此区域划分三省,其中即包含了撒奇莱雅族居住地。

荷兰统治时期

163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探险队于东部探金,东印度公司派兵进逼,并教训惩治不配合之部落,撒奇莱雅族包含其中。

清朝统治时期

撒奇莱雅族在这段时期取得奇莱平原领导地位。但为了保卫既有领域,与清军发生多次大规模武装冲突。

加礼宛事件

1878年,清帝国入侵台湾时,在台湾东部遭遇撒奇莱雅族强烈抵抗,为剿灭撒奇莱雅族,清军火攻部落,称为“加礼宛事件”(达固湖湾事件)。激战后,撒奇莱雅族大头目古穆·巴力克(Komod Pazik)及其妻伊婕‧卡娜萧(Icep Kanasaw)惨遭清军凌迟处死以杀鸡儆猴。幸存的族人为了躲避追杀,隐藏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融入阿美族的生活中[5][6][7]

日本统治时期

1912年的奇莱地区阿美族照片

因撒奇莱雅族人鉴于对昔日冲突事件受创的记忆刻骨铭心,选择隐姓埋名,日本对台湾原住民进行民族分类,而被归为阿美族,依地理归类而称为奇莱阿美。

中华民国在台湾时期

1970年代起撒奇莱雅族长老帝瓦伊·撒耘校长有感于撒奇莱雅族即将失去自我认同,积极从事撒奇莱雅族文化的收集。1990年7月,帝瓦伊·撒耘(汉名:李来旺,1931年10月13日-2003年9月24日[8],生平曾以40多年时间搜集撒奇莱雅语及撒奇莱雅史料[9]),于花莲恢复举办祭祖大典。帝瓦伊·撒耘于2003年于慈济医院过世,刺激族人决心重建自己的文化。

2004年7月10日开始民族正名运动。并于2005年10月13日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正式申请。根据原住民族委员会委由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进行研究调查认为撒奇莱雅族为单一民族,其语言与阿美语无法沟通,文化和生命哲学都与阿美族不同,同时族群区别明确,未被阿美化或汉化[10]

2007年1月17日获得中华民国政府的官方承认,成为第13个台湾原住民族[11][12]

2009年6月6日,由撒奇莱雅族头目黄德勇、噶玛兰族头目潘金荣及官方代表花莲县政府原民局长林碧霞,在昔日加礼宛六社的根据地“加礼宛大社纪念碑”前进行“埋石立约”仪式,代表两族的盟约如磐石坚定[13]

文化

撒奇莱雅人

语言

撒奇莱雅语台湾撒奇莱雅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为台湾南岛语言之一种,属于南岛语系,归类为东台湾南岛语族,与阿美语、以及噶玛兰语并列。[14] 目前台湾原住民撒奇莱雅语认证考试只有一类语群“撒奇莱雅语”。[15]

2017年1月2日撒奇莱雅语成为维基孵育场中的活跃语言。2019年11月22日撒奇莱雅语维基百科正式成立[16]

祭典

播粟祭

播粟祭(mitway)共举办7天:

  • 第一天(palili):不工作,不吃蔬菜,只以食盐拌饭。净身不洗澡的祭主(Cilisinay)杀猪,召集全部祭司(malapaway)举行帕塞里仪式(pasayli)向马拉道(Malataw)祭祀祈求神明保佑部落安全幸福。
  • 第二天(mitway):开始进入播种期,每一户都要请一位祭司至家中祭拜祖灵(odit no mama ato ina)祈求祖先保佑丰收。
  • 第三天(molikuhpa’):不吃蔬菜鸡肉,但不限制猪肉鹿肉等兽肉。同时准备播种。
  • 第四、五天(misalasikuhpa’):这两天播完种子,不论男女均须盛装播种,可以喝水。但是不能洗澡,甚至吃饭前也不能洗手,且直接以手抓饭吃,因为撒奇莱雅人认为将土洗掉种子就不会发芽。
  • 第六天(palunges):解除禁忌。全部落男子一起下溪捕鱼。回来后进行亲族团圆晚宴(malusulusu)。
  • 第七天(mizuk):出去猎鹿,将捕到的鹿连同小米送给祭主。

成年祭

头目、长老及青年干部开会决定每一个新年龄阶级的组成,然后用鸡、迪瓦斯器(diwas,一种祭祀用陶器)和酒向马拉道(Malataw)祭祀,最后正式成立新的阶级。

丰年祭

  • 庆丰收(patongi):在收割小米前,全家人聚在一起到户外喝酒、吃糯米饭,然后去砍先砍下台湾山棕(balidas,嫩茎可以食用的野菜)的叶子用来绑在小米穗上,准备庆祝丰收。完毕后,每一户准备糯米糕(tono’)、酒、槟榔迎接祭司,祭司会将这些食品分享给有亲友刚去世的人家。
  • 丰年祭(malaliki):用木鼓敲击并在瞭望台上喊叫集合,要参加丰年祭的年龄阶级者要马上到集会所集合。由头目会交代举行时间。预备阶级者则在集会所练习跳舞。所有人都盛装参与。第二天举行盛宴(paklang,关于好事情的聚餐请客),全部落的人到河中捕鱼,然后在家中吃糯米团,配着抓来的鱼吃。[17]

收藏祭

  • 将收成的小米或旱稻(tipus)收藏,但是禁止让小孩子看到也禁止没有下过田耕作的人碰触。完成之后做糯米糕,此时,只能吃树肉,做好的糯米糕则用来祭拜稻神。
  • 年终时,每户人家须将当年狩猎物全部拿出来烹煮,并和部落的人共同分享,迎接新年开始。

猎首祭

早年撒奇莱雅族有馘首(Mangayaw)习俗,但主要意义在于复仇。因为太鲁阁族领域就在撒奇莱雅族居住地北边,撒奇莱雅人时常被太鲁阁人杀害并取下头颅。所以,为了报复,撒奇莱雅族会组成猎首队北上太鲁阁族势力范围内猎人,并取回人头献给头目。头目会举行猎首祭典,向马拉道(Malataw)祭祀。在祭祀完后,将猎得的人头拿到部落外埋藏。

巴拉玛火神祭

2006年7月1日,撒奇莱雅族在停办火神祭(撒奇莱雅语:Palamal撒奇莱雅语Palamal)128年后,在花莲市国福部落恢复举办[18]。火神祭之前祭“岁时祭仪”订于每年十月的第一个周五为庆祝日,当日会进行部落年龄阶级训练以及绕境仪式[3]

巴拉玛火神祭与传统丰年祭不同,为撒奇来雅族后人对祖先的追思祭典。 祭典中共有七道法礼,并以绿五色使者祈福。 红色使者以红花在额头开启灵魂之眼,迎接火神,传承智慧; 绿色使者以刺竹除秽,借由刺竹拍打,去除厄运及晦气; 蓝色使者以酒解除族人心灵与智慧的鸠渴; 白色使者代表火神光照,透过点燃火把,表示祖先交付的薪传,并为族人点燃光明的未来; 黑色使者则以炭涂黑表示隐身,让恶灵、厄运无法靠近。 仪式中祝祷司为族人以酒沫蕉叶表示护身,而族人持火把巡礼绕圈,体验及追缅先民落难情境。 在祈福仪式后,举行火葬仪式燃烧火神太花棺,祈求火神的灵魂能与族人一起浴火重生。

服装

撒奇莱雅族服饰

撒奇莱雅族长期与阿美族混居因此正名前的服饰类似阿美族,正名后为了区分差别由服装设计师吴秀梅重新设计族服。[19]

撒奇莱雅族穿土金色为主色的服装,以刺竹及眼泪珠为坠饰,在服饰中呈现族群辛酸及不忘故土的决心。

撒奇莱雅族琉璃瑙胸饰,国立台湾博物馆

社会组织

撒奇莱雅族与阿美族有相似的年龄阶级(sral),每五年进阶一次。男子从婴儿到15岁为幼年级(wawa);15岁到23岁为预备阶级(masatrot),开始离家住宿在青年集会所(taloan),服从上一个年龄阶级指挥并接受训练;最后成为成年级(Matrot),授予年龄阶级。此时,亲友都会来祝贺。依传统惯例,新加入年龄阶级者须服劳役铺修部落道路。同时为训练人格意志,新加入者必须到山中学习独立生活,自行在野外取得食物,至固定才召回部落。而且须以赛跑方式返回部落,落后者,长老们会使用鸡爪、姜叶、咬人鸟或咬人鸡处罚他。

传说故事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撒奇莱雅族"[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2024年7月31日查阅.
  2. ^ 新闻:王贝林、罗添斌、花孟璟,《原民第13族 撒奇莱雅族今正名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01-21.》,自由时报,政治版,2007.1.17
  3. ^ 3.0 3.1 张慧端; 张宇欣. 撒奇萊雅族歲時祭儀. religion.moi.gov.tw. 全国宗教资讯网. 2015-02-01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4. ^ 网页:潘继道,《被遗忘的“奇莱”──“沙奇莱亚”历史溯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沙奇莱亚族Blo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5.4.22
  5. ^ 新闻:杨宜中,《撒奇莱雅族火祭 忆先族慰祖灵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01-23.》,自由时报,2008.7.21
  6. ^ 新闻:潘建任,《火神祭-撒奇莱雅族的文化传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公视PeoPo公民新闻平台,2010.7.28
  7. ^ 撒奇莱雅族火神祭 烧屋喻重生[永久失效链接], 自由时报, 2013-10-6
  8. ^ 首页:刘立军、林婉贞、林佳锋及学生15位,《阿美族之父──李来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花岗国中[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2.2.9
  9. ^ 首页:李秀兰、赖珮瑄及学生16位,《消失的奇莱族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07-07-19》,北昌国小[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5.2.24
  10. ^ 论文:陈俊男,《サキザヤ族(奇莱族)の民族认定[永久失效链接]》(日文),国立政治大学,2005.5.30
  11. ^ “撒奇莱雅族” ──台湾原住民第13族正名成立 台湾光华杂志 2007年3月
  12. ^ 撒奇莱雅族正名 苏揆宣布原住民政策利多 大纪元 2007.01.23
  13. ^ 加禮宛130年 撒奇萊雅、噶瑪蘭族立約紀念 自由時報 2009.06.07. [2020-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14. ^ 张永利,"噶玛兰语参考语法",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台北,2000年。 ISBN 957-32-3898-5
  15.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学院,"98年度原住民族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存档副本.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7). ,台北市,2009.
  16. ^ Wp/szy - Wikimedia Incubator. incubator.wikimedia.org. [201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17. ^ 百年藏身阿美部落 撒奇莱雅族传承丰年祭仪
  18. ^ 网页:Sakizaya,《沙奇莱亚族-火神祭(新闻稿)》,沙奇莱亚族Blo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6.6.21
  19. ^ 存档副本. [2023-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