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字至上
拉字至上 | |
---|---|
格式 | 剧情类 |
开创 | 艾琳·柴肯 Michele Abbot Kathy Greenberg |
主演 | 珍妮弗·比尔斯 艾琳·丹尼尔丝 蕾莎·海利 劳雷尔·霍勒曼 米雅·柯许纳 艾瑞克·莱弗利 艾力·马比乌斯 玛丽·麦特琳 凯瑟琳·莫宁 罗丝·洛林斯 丹尼艾拉·席 蕾切尔·雪莉 伊丽莎白·基娜 亚历山德拉·海迪森 莎拉·莎希 帕姆·格里尔 |
国家/地区 | |
季数 | 6 |
集数 | 70 |
每集长度 | 50 分钟 |
作曲 | Elizabeth Ziff |
制作 | |
制作人 |
|
执行制作 |
|
拍摄地点 | |
制作公司 |
|
播出信息 | |
首播频道 | Showtime频道 |
播出日期 | 2004年1月18日 | —2009年3月8日
相关节目 | |
续作 | 《拉字至上:Q世代》(2019-2023) 《拉字至上:纽约》(开发中) |
相关节目 | 真人秀《拉字至上真人秀》 纪录片《拉字至上密西西比:恨罪恶》 |
外部链接 | |
官方网站 |
《拉字至上》(英语:The L Word)是2004年美国Showtime电视网播出的电视剧,描述一群住在美国洛杉矶的女同志与双性恋女性,她们的爱情与生活[1][2]。探讨出柜、同性婚姻、借精生子、收养、变性等议题[3],是史上第一部以女同志为主题的电视剧[4][5],也是首部由女性酷儿主创团队创作的电视剧,在当时电视上“几乎不可见”,极具开创性。[6][7][8][9][10] [11]
本剧以“女同志版欲望城市”作为宣传口号(Same Sex, Different City),向大众展现女同志与《欲望城市》中的异性恋女主角们无异,一样光明自信且热爱生活,差别仅在于爱情与情欲对象为同性[12],打破当时观众对女同志多半男性化、或生活边缘且悲情的刻板印象。第一季于2004年1月18日首播,罕见题材与大胆剧情让Showtime电视网黄金时段收视率翻倍成长,首播11天后便获得续订,创下Showtime电视网最快续订新一季节目的纪录[13]。2009年3月8日第六季播毕,全剧落幕。
本剧多次获得GLAAD媒体奖、卫星奖,并获得艾美奖提名。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以色列等约 50 个国家播出。延伸出真人秀《拉字至上真人秀》、纪录片《拉字至上密西西比:恨罪恶》、重启剧《拉字至上:Q世代》。
2023年3月23日,宣布制作人艾琳·柴肯将以纽约为背景开发全新续作,暂名《拉字至上:纽约》(英语:The L Word: New York)[14]。
制作团队
《拉字至上》由艾琳·柴肯(曾制作《新鲜王子妙事多》、《嘻哈世家》、《使女的故事》、《法网游龙:组织犯罪》)与Michele Abbot 和 Kathy Greenberg共同开发;艾琳·柴肯担任本剧主要创作者、执行制作人、编剧和导演。曾以《我女朋友的女朋友》获得柏林影展泰迪熊奖的导演罗丝·托奇、与执导《神力女超人的秘密》的安吉拉‧罗宾逊也是本剧编剧与导演之一。
艾琳·柴肯是女同志,第一季珍妮(Jenny Schecter)这个角色的主线剧情,便取材自她自己年轻时的爱情故事[15]。柴肯曾说过主创群中10位编剧有9位是女同志[16],主要导演罗丝·托奇、安吉拉‧罗宾逊、与饰演爱丽丝的蕾莎·海利则是公开出柜的女同志,饰演蒂娜的劳雷尔·霍洛曼和饰演珍妮的米雅·柯许纳曾于受访时表示自己是双性恋。由几乎为全女性、女同志所组成的主创团队,在当时的好莱坞极其罕见。
本剧故事背景在加州洛杉矶,但大部分主戏却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海岸山电影制片厂(英语:Coast Mountain Films Studio)拍摄。
故事大纲
第一季
刚从大学毕业想成为作家的珍妮(Jenny),从外地搬到洛杉矶西好莱坞与男友提姆(Tim)同居,发现这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LGBT族群,让几乎没接触过同志的珍妮大开眼界,其中包含他们的邻居─担任博物馆艺术总监的贝特(Bette)与前电影公司制片蒂娜(Tina),她们是一对相恋七年的女同志伴侣,正寻找合适的捐精者,准备生育孩子,共组家庭。
贝特与蒂娜有一群十分要好的圈内好友,包含双性恋记者爱丽丝(Alice)、女同志万人迷发型设计师尚恩(Shane)、与不敢出柜的女同志网球运动员黛娜(Dana),她们经常在玛丽娜(Marina)所开的“星球咖啡厅”聚会,分享日常趣事、各自烦恼与生活体验。
某日贝特和蒂娜在家举办派对,邀请珍妮和提姆参加。派对上玛丽娜与珍妮因对文学有共同爱好,迅速拉近彼此距离,珍妮惊觉无法抗拒玛丽娜的魅力,对自己的性取向开始动摇‧‧‧‧‧‧
登场人物
核心主要角色
演员 | 饰演角色 | 角色简介 |
---|---|---|
珍妮弗·比尔斯 | 贝特·波特(Bette Porter) | 加州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女同志。黑白混血儿,热爱艺术的工作狂兼控制狂,与伴侣蒂娜是交往七年的同志恋人。从第2季起,与蒂娜展开漫长的分分合合关系。 |
劳雷尔·霍勒曼 | 蒂娜‧肯纳德(Tina Kennard) | 前电影公司制片,双性恋。认识贝特之前都与男性交往,七年前在画廊与贝特初次相遇便一见钟情。从第2季起,与贝特展开漫长的分分合合关系。 |
米雅·柯许纳 | 珍妮(Jenny Schecter) | 想成为作家的年轻女孩,搬到洛杉矶西好莱坞与男友提姆同居,与咖啡店老板娘玛丽娜产生情愫,对自己的性取向开始动摇。 |
凯瑟琳·莫宁 | 尚恩(Shane McCutcheon) | 发型设计师,女同志。中性俊美外表与神秘气质广受女孩们的喜爱,也让她能轻易掳获这些女孩的身心,但只过夜不谈感情。 |
蕾莎·海利 | 爱丽丝(Alice Pieszecki) | 记者,双性恋。发明了“有关系图表”(The Chart),此图表来自于她坚信“无论你我认不认识,势必都会透过我们睡过的人、与他们睡过的人连在一起”,并经常宣扬这个理念。 |
艾琳·丹尼尔斯 | 黛娜(Dana Fairbanks) | 网球运动员,女同志。渴望谈恋爱又怕被大众发现自己的性取向,除了少数人之外,没人知道她是女同志。(第1-3季) |
潘·葛瑞儿 | 基特(Kate "Kit" Porter) | 歌手,异性恋。贝特的同父异母姐姐,有酗酒问题。 |
主要角色
演员 | 饰演角色 | 角色简介 |
---|---|---|
卡莉娜·伦芭 | 玛丽娜(Marina Ferrer) | 星球咖啡厅老板。欧洲口音爱好文学的美丽女人,让珍妮为之倾倒。(第1季) |
艾力·马比乌斯 | 提姆(Tim Haspell) | 珍妮的男友,高中体育老师。(第1季) |
莎拉·夏希 | 卡门(Carmen de la Pica Morales) | DJ,女同志。周旋在珍妮与尚恩之间。(第2-3季) |
瑞秋‧雪莉 | 海伦娜(Helena Peabody) | 皮博迪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亿万富翁佩吉皮博迪之女,女同志。一开始与Bette竞争谁能赢得Tina的感情,最后逐渐融入这群好友的生活。(第2-6季) |
埃里克·里夫利 | 马克(Mark Wayland) | 纪录片导演,异性恋男性。珍妮与尚恩的室友,偷拍她们的生活想以疯狂女同志为卖点卖纪录片,但最后爱上尚恩开始动摇。(第2季) |
丹尼尔·席 | 马克斯(Moira/Max Sweeney) | 女跨男的跨性别者。生理女时期认识珍妮后来到洛杉矶,其后都在与自己的变性过程努力奋斗。(第3-6季) |
达拉斯·罗伯茨 | 安格斯(Angus Partridge) | 歌手/保母,异性恋男。与基特有一段恋爱关系。(第3-4季) |
詹妮娜·加万卡 | 帕皮(Eva "Papi" Torres) | 女同志。比尚恩还厉害的猎艳高手,只约炮不恋爱。(第4季) |
萝丝‧罗林斯 | 塔莎(Tasha Williams) | 军人,女同志。爱丽丝的恋人,两人个性完全不合却放不下彼此。(第4-6季) |
玛丽·麦特琳 | 乔迪(Jodi Lerner) | 失聪艺术家,女同志。贝特的恋人(贝特与蒂娜分手期间),自由热情,放荡不羁,让贝特无法控制。(第4-5季) |
西比尔·谢泼德 | 菲莉丝(Phyllis Kroll) | 贝特在加州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时的长官,步入中年才对自己性向存疑的已婚妇女,最后承认自己是女同志,与丈夫离婚迎接新生活。(第4-5季) |
常设角色
演员 | 饰演角色 | 角色简介 |
---|---|---|
萝伦·李·史密斯 | 劳拉(Lara Perkins) | 厨师,女同志。与黛娜有一段情,之后又与爱丽丝建立关系。 |
奥西·戴维斯 | 梅尔文(Melvin Porter) | 贝特与基特的父亲,公开反对贝蒂与蒂娜的关系,包括拒绝承认蒂娜未出生的孩子是他的孙子,从未将蒂娜当自己人。 |
霍兰·泰勒 | 佩吉‧皮博迪(Peggy Peabody) | 海伦娜之母,双性恋。热爱艺术的亿万富翁,贝特任职的加州艺术中心主要赞助者,对于管教女儿经常感到头痛。 |
珍·林奇 | 乔伊斯(Joyce Wischnia) | 律师,女同志。蒂娜的离婚律师,曾想追求蒂娜被拒,之后成为这对夫妻争夺女儿时的调解人。与菲莉丝有一段恋情。 |
亚历山德拉·哈迪森 | 迪伦(Dylan Moreland) | 纪录片导演,双性恋。因寻找投资者认识海伦娜,两人逐渐产生情愫。 |
罗珊娜·艾奎特 | 雀丽(Cherie Jaffe) | 已婚贵妇,尚恩的客人与情人,因无法放下名利阶级而抛弃尚恩。 |
克莱门汀·福特 | 茉莉(Molly Kroll) | 菲莉丝的女儿,对母亲突然转变性向与同志生活不解,认识尚恩后才逐渐了解,并与她发展一段情。 |
Olivia Windbiel | 安洁莉卡(Angelica Porter-Kennard) | 贝特与蒂娜的女儿。 |
客串
演员 | 饰演角色 | 角色简介 |
---|---|---|
洁西卡·卡普肖 | 纳迪雅(Nadia Karella) | 贝特在加州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时的学生,一直与贝特调情。 |
艾伦·康明 | 比利(Billie) | 性别酷儿。 |
梅勒迪斯·麦吉奇 | 谭雅(Tonya) | 黛娜的未婚妻。 |
伊丽莎白·柏克莉 | 凯莉(Kelly Wentworth) | 贝特大学时暗恋的室友。第六季与贝特合伙开画廊。 |
角色登场季数表
演员 | 角色 | 登场季数 | ||||||
---|---|---|---|---|---|---|---|---|
1 | 2 | 3 | 4 | 5 | 6 | |||
珍妮弗·比尔斯 | Bette Porter | 主演 | ||||||
米雅·柯许纳 | Jenny Schecter | 主演 | ||||||
潘·葛瑞儿 | Kate "Kit" Porter | 主演 | ||||||
劳雷尔·霍勒曼 | Tina Kennard | 主演 | ||||||
凯瑟琳·莫宁 | Shane McCutcheon | 主演 | ||||||
蕾莎·海利 | Alice Pieszecki | 主演 | ||||||
爱琳·丹尼尔斯 | Dana Fairbanks | 主演 | 客串 | |||||
卡莉娜·伦芭 | Marina Ferrer | 主演 | 客串 | 客串 | ||||
艾力·马比乌斯 | Tim Haspell | 主演 | 客串 | 客串 | ||||
莎拉·夏希 | Carmen de la Pica Morales | 主演 | 客串 | |||||
瑞秋‧雪莉 | Helena Peabody | 主演 | ||||||
埃里克·里夫利 | Mark Wayland | 主演 | ||||||
丹尼尔·席 | Moira/Max Sweeney | 主演 | ||||||
达拉斯·罗伯茨 | Angus Partridge | 主演 | 客串 | |||||
詹妮娜·加万卡 | Eva "Papi" Torres | 主演 | 客串 | |||||
萝丝‧罗林斯 | Tasha Williams | 主演 | ||||||
玛丽·麦特琳 | Jodi Lerner | 主演 | ||||||
西比尔·谢泼德 | Phyllis Kroll | 主演 |
奖项
*未特别提及类别均为连续剧类别。
年份 | 典礼 | 奖项 | 入围者 | 结果 |
---|---|---|---|---|
2005 | 第9届金卫星奖 | 最佳剧集奖 | 《拉字至上》 | 提名 |
最佳女主角奖 | 劳雷尔‧霍勒曼 | 获奖 | ||
第10届卫星奖 | 最佳女主角奖 | 珍妮弗·比尔斯 | 提名 | |
最佳电视节目DVD行销奖 | 《拉字至上》 | 提名 | ||
第57届艾美奖 | 最佳客座明星奖 | 奥西·戴维斯 | 提名 | |
第16届GLAAD媒体奖 | 最佳连续剧奖 | 《拉字至上》 | 提名 | |
金门奖 | 珍妮弗·比尔斯 | 获奖 | ||
第36届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形象奖 | 最佳女配角奖 | 潘·葛瑞儿 | 提名 | |
第13届FAITA奖 | 最佳女主角奖 | 卡莉娜·伦芭 | 获奖 | |
第1届混合媒体观看形象奖 | 最佳连续剧奖 | 《拉字至上》 | 获奖 | |
特别荣誉奖 | 珍妮弗·比尔斯 | 获奖 | ||
利奥奖 | 最佳剪辑奖 | Lisa Robison | 提名 | |
最佳整体音效奖 | Tony Gort, Greg Stewart, Michael Thomas, Roger Morris | 提名 | ||
最佳音效剪辑奖 | Roger Morris, Tony Gort | 提名 | ||
2006 | 第17届GLAAD媒体奖 | 最佳连续剧奖 | 《拉字至上》 | 获奖 |
第37届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形象奖 | 最佳女配角奖 | 潘·葛瑞儿 | 提名 | |
第10届年度希望丝带庆典 | - | 《拉字至上》 | 获奖 | |
2007 | 第18届GLAAD媒体奖 | 最佳连续剧奖 | 《拉字至上》 | 提名 |
第38届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形象奖 | 最佳女主角奖 | 珍妮弗·比尔斯 | 提名 | |
利奥奖 | 最佳整体音效奖 | Roger Morris, Mark Hensley, Ken Biehl, Shane Connelly | 获奖 | |
最佳剪辑奖 | Lisa Robison | 获奖 | ||
Lisa Binkley | 提名 | |||
NAMIC远见奖 | 最佳女主角奖 | 珍妮弗·比尔斯 | 提名 | |
2008 | 第59届技术及工程艾美奖 | - | 《拉字至上》 | 获奖 |
第19届GLAAD媒体奖 | 最佳连续剧奖 | 《拉字至上》 | 提名 | |
第39届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形象奖 | 最佳女主角奖 | 珍妮弗·比尔斯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奖 | 潘·葛瑞儿 | 提名 | ||
利奥奖 | 最佳剪辑奖 | Lisa Binkley | 提名 | |
Lisa Robison | 提名 | |||
最佳整体音效奖 | Roger Morris, Don Mann, Rick Senechal, Don Harrison, Ian Mackie | 提名 | ||
2009 | 第20届GLAAD媒体奖 | 最佳连续剧奖 | 《拉字至上》 | 提名 |
评审团特别奖 | 获奖 | |||
利奥奖 | 最佳剪辑奖 | Lisa Binkley | 提名 | |
最佳音效剪辑奖 | Roger Morris, Don Mann, Chris McLaren, Maureen Murphy, Bonnie Lambie | 提名 | ||
最佳整体音效奖 | Roger Morris, Greg Stewart, Ken Biehl, Shane Connelly | 提名 |
参考资料
- ^ 'The L Word' changed TV. 'Generation Q' doesn't need to. Los Angeles Times. 2019-12-06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6) (美国英语).
- ^ Higgins, Bill. Hollywood Flashback: ‘L Word’ Was a Groundbreaking Take on Gay Women’s Live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9-12-15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美国英语).
- ^ 女をやめられなくなる “Lの世界”の魅力. LGBTメディア -Letibee Life-. 2015-07-15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日语).
- ^ Salam, Maya. The Very (Very) Slow Rise of Lesbianism on TV. The New York Times. 2019-11-29 [2023-03-13].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美国英语).
- ^ Hoeffner, Melissa Kravitz. ‘The L Word’ Is Back With Sex, Glamour and a Wider Lens. The New York Times. 2019-11-29 [2023-03-13].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美国英语).
- ^ 'The L Word: Generation Q' cast is caught between marriage and monogamy in Season 2. NBC News.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英语).
- ^ Higgins, Bill. Hollywood Flashback: 'L Word' Was a Groundbreaking Take on Gay Women's Lives. The Hollywoood Reporter. December 15, 2019 [August 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 ^ Hashemi, Sarah. 'The L Word' changed television. Its reboot speaks to a new generation..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6, 2019 [August 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2).
- ^ Nicholson, Rebecca. The return of The L Word: the groundbreaking lesbian show is back. The Guardian. December 2, 2019 [August 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 ^ Loh, Stefanie. 'The L Word' was groundbreaking in the canon of LGBTQ media. Here's why its reboot, 'Generation Q,' is relevant today.. The Seattle Times. December 6, 2019 [August 1,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 ^ Baker, Sarah; Rutherford, Amanda. Upgrading The L Word: Generation Q. M/C Journal. 2020, 23 (6). ISSN 1441-2616.
- ^ Cass, Dennis. Women in Love. Slate. 2004-01-16 [2023-04-11]. ISSN 1091-23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美国英语).
- ^ ‘L Word’ gets quick renewal on Showtime. TODAY.com.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英语).
- ^ Andreeva, Nellie. ‘The L Word’: Generation Q’ Canceled After 3 Seasons, New York-Set Reboot Of Original With Ilene Chaiken In Works At Showtime. Deadline. 2023-03-24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 (美国英语).
- ^ Riese. 69 Things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About "The L Word". Autostraddle. 2019-02-11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美国英语).
- ^ 『Lの世界』に登場する奥が深い名言・名セリフを紹介 | ciatr[シアター]. ciatr.jp. [2023-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3)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