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寔
崔寔 | |||||||||
---|---|---|---|---|---|---|---|---|---|
东汉官员 | |||||||||
时代 | 东汉 | ||||||||
姓名 | 崔寔、崔台 | ||||||||
字 | 子真、元始 | ||||||||
族裔 | 汉族 | ||||||||
出生 | 不详 | ||||||||
逝世 | 约170年(汉灵帝建宁三年) | ||||||||
| |||||||||
著作 | |||||||||
《政论》、《四民月令》、《五原太守崔寔集》 | |||||||||
崔寔(?—约170年),亦作崔实,[3]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曾任东汉尚书。著有《四民月令》,是后世研究东汉农业及社会的重要典籍之一。
生平
崔寔出自中古名族博陵崔氏。祖父崔骃为东汉著名文学家,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父亲崔瑗是书法家,通晓天文历法、京房《易传》、六日七分等数术。崔氏自崔朝(崔骃高祖父)以后,曾有多人任郡太守等二千石以上的官职。
崔寔年少时性格沈静,爱好读书,擅长草书。[4]汉安二年父亲死后,[5]崔寔遵照遗命,将崔瑗安葬于洛阳,并在墓侧隐居。结束服丧后,三公辟召崔寔,一概拒绝。
汉桓帝初年,下诏公卿郡国推举至孝独行之士。崔寔受本郡举荐,被征往公车,因为有病不能对策而授为郎官。[6]
之后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都征辟崔寔为府僚,[7]但崔寔也不应召。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才能优秀,应在朝廷任职。于是崔寔被拜为议郎,迁为大将军梁冀的司马,与边韶、延笃等人在东观编修书籍。[8]
崔寔出任为五原太守。(辖地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五原的土壤虽宜种植麻,但民间却不知纺织,以致冬季没有取暖的衣服,积存草堆而睡卧在其中,进见官吏则要身上披草而出。崔寔上任后,出售公家积聚的物资,制作纺绩、织纴、𦈌缊的工具,并教导百姓相关技术,于是百姓免除了在冬天的寒苦。当时胡人经常入侵云中、朔方,官吏百姓都受到抢掠杀害,一年之中要多次应对。崔寔整饬军马,严办烽火、侦候,胡人因此不敢侵犯五原郡,表现为边疆之最。[9]
崔寔因为有病被朝廷征还,拜为议郎,又与博士、儒生一道校定《五经》。适逢梁冀下台自杀,崔寔因曾为梁冀属僚而受牵连免官,被禁锢数年。[10]
当时鲜卑数次侵略边境,桓帝下诏三公推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推荐崔寔,于是被拜为辽东太守。[11]前往辽东郡期间,母亲刘氏病死,[12]崔寔上疏请求归家安葬母亲及服丧。丧期结束后,朝廷征召崔寔,拜为尚书。崔寔感到时势混乱,推托有病不处理政务,在任数月被罢免归家。
当初崔寔的父亲去世后,崔寔出售田宅,为父亲修筑冢茔,树立碑颂。葬礼完成后,崔寔家产竭尽,生活窘迫,于是以卖酒为生。时人因此而讥讽崔寔,但他一如以往。崔寔卖酒所得仅足够生活开支,不求取过多的盈余。后来崔寔出仕,在边境任职,更加贫薄。汉灵帝建宁年间病死,因为家贫不足以为崔寔殡敛,由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预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立碑志。[13]
著作
崔寔的著作有《政论》、《四民月令》及文集,还曾参与《东观汉记》部分内容的编纂。
政论
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称崔寔在桓帝初年任郎官期间,明了为政的大体,具备胜任官吏的才能,撰文数十条,讨论当世时事政务,名为《政论》。当世人品评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后来汉末仲长统也说︰“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
《政论》提到“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自汉高祖称帝算起,相当于148年前后,正值顺帝末、桓帝初,与范晔所记吻合。不过严可均据《政论》佚文有“仆前为五原太守”及“今辽东耕犁”等字句,认为成书在崔寔任辽东太守后。[14]大概崔寔自为官以来,屡屡有品评时事之作,所以《政论》其实是集合崔寔历年的文章而成。
《政论》一书,历代著录均列入法家。《隋书‧经籍志》著录为“《正论》六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崔氏政论》五卷,《新唐书‧艺文志》相同,但卷数为六。马摠《意林》作《正论》五卷。《文选》李善注引作《本论》。
《政论》大约亡佚于宋元之间。清代马国翰、严可均等人根据《后汉书》、《后汉纪》、《群书治要》、《意林》及唐宋类书辑出《政论》佚文,以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本较完备。[15]
从《政论》佚文看,具体的内容有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
四民月令
崔寔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四民月令》。崔寔本人留心农业,亲手安排其父的葬礼,又曾从事酤酒。其母亲刘氏是时人眼中的妇女典范,博览书籍;崔寔在五原教导百姓纺织,也受刘氏的帮助。这些经验有助崔寔写出《四民月令》。
该书仿照《礼记‧月令》体例,按月编排当时大庄园一年中的生活事务,内容包含宗族礼法、家庭教育、农耕安排、纺织手工业、加工酿造、采集野生植物、粜籴事项、练习武备等,符合当时士、农、工、商的“本分”,故名《四民月令》。
范晔《后汉书》没有提及《四民月令》。石声汉认为,依当时的眼光看,这种文章,所记止是“末业”事项,连“六艺”的范围也够不上,所以不但范书不曾提及,崔寔自己是否十分重视,也还有问题。[16]
《四民月令》在《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四人月令》一卷,[17]题“后汉大尚书崔寔撰”,列入农家,《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原书大约在宋元之际亡佚,但仍有大量佚文保存于《齐民要术》、唐宋类书。清代以来,有任兆麟、王谟、严可均等辑本,以严辑较善,但仍有不足。二十世纪以后,唐鸿学、石声汉、缪启愉等依据在日本重新发现的《玉烛宝典》,参考各书,重新辑录《四民月令》,以石氏《四民月令校注》、缪氏《四民月令辑释》较精审。
文集
《后汉书》提及崔寔“所著碑、论、箴、铭、荅、七言、祠、文、表、记、书凡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五原太守崔寔集》二卷、录一卷,亡。严可均《全后汉文》收入崔寔遗文四篇,但仍有遗漏。[18]
东观汉记
崔寔在东观时曾参与编撰《汉记》。据刘知几《史通》载,边韶、崔寔、朱穆、曹寿作《孝穆皇》、《孝崇皇》及《顺烈皇后传》,《外戚传》增加安思皇后等人,《儒林传》加入崔篆等人。崔寔、曹寿与延笃又编写《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愿》及《郑众》、《蔡伦》等传。[19]
参见
延伸阅读
注释
- ^ 欧阳脩、宋祁等《新唐书》卷七十二下《表第十二下‧宰相世系二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9册,第2778页。
- ^ 赞,一作赞。见欧阳脩、宋祁等《新唐书》卷七十二下《表第十二下‧宰相世系二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9册,第2778页。
- ^ 《后汉书》宋刻本作“寔”,清《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作“实”。“寔”与“实”是同义字。《广韵》︰“寔,实也,是也。”见周祖谟《广韵校本‧入声卷第五‧职第二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下册,第527页。
- ^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说︰“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见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4册,第1065页。又唐张怀瓘《书断》列崔寔书法于能品,称其“章草雅有父风,良冶良弓,斯焉不坠,张茂先甚称之”。见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九,范祥雍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291页。
- ^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八,范祥雍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261页。
- ^ 关于崔寔被举荐的时间,《后汉纪》系于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十一月辛巳京师地震之后,又称崔寔“退而论世事”。见袁宏《后汉纪》卷第二十一,周天游校注,天津古籍出版,1987年,第569-570页。崔寔在元嘉元年进入东观,不可能此时退而不仕。崔寔更有可能于建和元年(147年)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之后被征。见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中华书局,1965年,第2册,第289页。
- ^ 时间应为建和三年(149年)冬十月袁汤为太尉至元嘉元年之间。见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中华书局,1965年,第2册,第294页。
- ^ 崔寔进入东观的时间,可由与边韶相关的记载推知。边韶以太中大夫的身份进入东观;(见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中华书局,1965年,第9册,第2624页。)而元嘉元年,桓帝想褒奖梁冀,太中大夫边韶与大臣一道称赞梁冀功劳。(见同书卷六十一《左黄周列传》第五十一,第7册,第2035页。)另外伏无忌也在元嘉年间与崔寔等人编修《汉记》。(见同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第4册,第898页。)故知崔寔约略于同时进入东观。
- ^ 胡人大规模入侵的纪录,有永寿元年(155年)南匈奴左台、且渠伯德等攻打美稷,二年(156年)七月鲜卑寇云中,延熹元年(158年)十二月鲜卑寇边。虽然延熹二年(159年)二月、六月鲜卑入寇,但此时崔寔应已离任五原太守,征入朝廷。参见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中华书局,1965年,第2册,第302、304页。
- ^ 梁冀自杀在延熹二年八月丁丑,见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中华书局,1965年,第2册,第304-305页。
- ^ 黄琼再次任司空的时间是延熹四年(161年)六月至九月,见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中华书局,1965年,第2册,第308-309页。
- ^ 延熹四年蔡邕有《济北相崔君夫人诔》,
- ^ 范晔《后汉书‧崔骃列传》只说崔寔“建宁中卒”。段颎在建宁三年(170年)春征还京师;军至,拜为侍中(少府属官);九月执金吾董宠下狱死后接任。而袁隗为大鸿胪大约在同年八月大鸿胪桥玄为司空之后。崔寔死亡时间应当在本年八、九月之间。见范晔《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中华书局,1965年,第2册,第331页;卷五十二《崔骃列传》第四十二,第6册,第1731页;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第8册,第2153页。
- ^ 崔寔因为母丧而在前往辽东期间返回,所以实际上并未到任。崔寔或许由传闻得知辽东耕犁。
- ^ 参考孙启治、陈建华编《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子部‧杂学类》,中华书局,1997年,第245-246页。
- ^ 石声汉《四民月令校》附录一《试论崔寔和〈四民月令〉》,中华书局,1965年,第88页。
- ^ 唐人避唐太宗名讳,改“民”为“人”。
- ^ 参考孙启治、陈建华编《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集部‧别集‧汉》,中华书局,1997年,第269页。
- ^ 刘知几《史通》卷十二《外篇‧古今正史第二》,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