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

坐标60°46′5″N 28°52′43″E / 60.76806°N 28.87861°E / 60.76806; 28.87861 (Battle of Tali-Ihantala)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
继续战争的一部分

芬军在一辆被摧毁的T-34坦克旁行军
日期1944年6月25日至7月9日
地点
60°46′5″N 28°52′43″E / 60.76806°N 28.87861°E / 60.76806; 28.87861 (Battle of Tali-Ihantala)
苏联卡累利阿地峡
结果 芬兰获胜[1][2][3][4]
参战方
 芬兰
 纳粹德国
 苏联
指挥官与领导者
芬兰 C·G·E·曼纳海姆
芬兰 卡尔·伦纳尔特·厄施英语Karl Lennart Oesch
纳粹德国 库尔特·克尔迈英语Kurt Kuhlmey
苏联 德米特里·N.古谢夫
兵力
50,000人[5] 150,000人[5]
伤亡与损失

芬兰总共 8,750人


  • 1,350人死亡[6]
  • 1,100人失踪[6]
  • 6,300人受伤[5]
  • 3辆坦克被摧毁[7]
  • 12架飞机[7]

纳粹德国

总共 27,500人
超过300辆坦克
120至280架飞机


21集团军:
4,500–5,500人死亡
13,500–14,500人受伤[8][9]
23集团军:
1,458人死亡
288人失踪
6,159人受伤[10]
卡累利阿地峡地图,可以看出沃克西河上游源自附近的城市伊马特拉
卡累利阿传统上的区域划分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1944年6月25日至7月9日)为继续战争(1941年-1944年)的一部分,其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场战斗由芬兰(由纳粹德国支援)以及苏联所进行。直到今日,这场战斗仍然是北欧历史上最大的战斗。

战斗以芬兰的胜利告终。在战斗之后,列宁格勒方面军被命令自卡累利阿地峡转进至波罗的海[11][12][13][14]

背景

在1941年,芬兰收复了于冬季战争被占领的失地后,战线便稳定下来,形成堑壕战,双方在前线的活动并不多。当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于1944年1月展开后,苏联最高统帅部便着手准备第四次战略攻势,使芬兰退出战争。

苏联红军于1944年6月9日于卡累利阿地峡展开攻势(同盟国所发动的诺曼底登陆于同时发生),三支部队用于攻击芬兰,三支部队中有多个经验丰富的近卫单位

6月10日,苏军的攻击很快地便突破了芬军在贝鲁斯托夫英语Beloostrov的防线而芬军亦撤向第二道防线,其为VT线英语VT-line,位于万梅尔苏英语Serovo泰帕莱英语Solovyovo, Priozersky District, Leningrad Oblast之间。苏军的进攻获得大量炮火、轰炸机及装甲部队的支援。

在芬兰装甲部队反击失败后,VT线于6月14日在萨哈屈莱英语Mukhino, Leningrad Oblast库泰尔塞尔凯英语Lebyazhye, Vyborgsky District, Leningrad Oblast间被突破,芬军被推向VKT线英语VKT-line维堡-库帕尔萨里英语Zhdanovsky Island-泰帕莱英语Solovyovo, Priozersky District, Leningrad Oblast)。

借由持续一个星期的撤退及阻滞攻击,放弃VT线的行动被执行。当维堡经历过短暂的战斗,在6月20日被苏军拿下时,苏军的行动被表扬。尽管苏军成功的粉碎芬军2道防线并在10天内攻占失土,他们仍不能歼灭芬军,芬军他们这时正全力防守着VKT线。[5][15]

芬军的总司令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在6月12日向德国请求支援,6月16日,库尔梅战斗分队抵达芬兰。几天后第303突击炮营及“古瑞夫”的第122师英语122nd Infantry Division (Wehrmacht)亦抵达,接着德国的支援便仅限于武器方面,其中一种反坦克武器Panzerfaust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边界仍然有战斗,苏联已决定在攻占维堡前所要进行的工作。根据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阿列克谢·安东诺夫将军与斯大林讨论了有关对芬兰军事行动的问题,它们决定“在到达埃利森瓦拉 - 伊马特拉 - 维罗约基一线,及在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解放科伊武萨里和在维堡湾其他岛屿后,应在卡累利阿地峡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及列宁格勒方面军应集中在参加解放爱沙尼亚的战役”。[16][17]

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于6月22日访问芬兰,要求芬兰方面同意继续与德国并肩作战,并承诺芬兰将会获得德国武器的支援,里斯托·吕蒂在私下会谈中答应了条件英语Ryti–Ribbentrop Agreement

在里宾特洛甫拜访赫尔辛基期间,芬兰向苏联请求停战(6月22日),苏联的回应在翌日被送到,该回应被芬兰总理林可梅斯解读为无条件投降,这并不确实,该回应于1944年7月2日被刊载于“真理报”。[18] [19]

在6月21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塔利突破VKT线,直达塞马湖

战斗部队

芬兰

地狭部队指挥官总司令部 (卡尔·伦纳尔特·厄施英语Karl Lennart Oesch陆军中将)

德国

苏联

列宁格勒方面军 (列昂尼德·戈沃罗夫元帅)

地形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进行的范围并不大(100km²),战场位于维堡湾北边至沃克西河,塔利和伊汉塔拉两个村庄之间,距离维堡东北8–14公里。

苏军将作战重点放在维堡东边地区,从这里由南向北攻向塔利及伊汉塔拉(佩特罗夫卡英语Petrovka, Leningrad Oblast)。预定的进攻路线是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地区最适合装甲部队移动的路线,苏军准备攻至位于西面的塞马运河和位于东面的沃克西河

塔利:6月25日-30日

拉彭兰塔的第303突击炮
芬军的3号突击炮G型

6月20日,这场战役正式展开。

6月20日-24日

第一天,芬兰第18师(芬兰第6、第48团、第28营),以及第3旅(4个营)及第13团麾下的第3营(由瑞典人组成)对苏联第97、第109军团以及第152坦克营实施反击。芬军的反击受到苏军装甲部队及空中攻击所阻,然而芬军借由这次反击稳定了防线,使苏军在芬军增援抵达之前不能发动攻势。

6月25日-26日

6月25日的战事在早上6时30分由苏军发动长达一小时的炮击展开,7时30分苏军的进攻正式开始。苏军企图在6月28日以前攻至伊马特拉-拉彭兰塔-苏尔派莱(Suurpäälä)一线。苏联第30亲卫军团加入战局。苏军尝试在莱蒂莫湖(Leitimojärvi)的两面进行突破。他们沿着这座湖东面的前进了3公里后,为芬兰第4师所阻。在西面,苏军第45师及第109军团在Konkkalanvuoret山丘被挡下,这里由芬兰JR48团防守。然而,苏军第27坦克团攻到了Portinhoikka。苏军第178师对萨雷拉小径发动攻击,这里由隶属于芬兰JR6团的第1营防守,芬军阻止了苏军的进攻。同时,苏军第97军团对芬兰第3旅展开进攻,然而亦遭受挫折。芬军在此时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危险。如果此事成真,芬兰第4军将被歼灭而VKT线亦将失守。芬军利用第18师的剩余,一部分的第17师以及一些来自第4师的部队组织了反击。中午过后芬兰的装甲部队加入战局,并尝试将苏军推回攻击的发起点。苏军第27坦克团被打到剩6辆坦克,这些坦克皆为芬军俘虏。

6月27日-30日

更多的芬军和德军第303突击炮营加入战局。各个芬军番号不同的部队被打散,造成了作战的困难。因此芬军将部队重新组成两个战斗群,比约克曼和普罗马战斗群。苏军第108军团亦增援苏军。在这个阶段,苏联军队中包括至少1个装甲旅、2个装甲突破团和4个装甲冲锋枪团。芬军企图借由攻击4个苏军师以恢复战前的边界(第46亲卫、第63亲卫、第64亲卫、第268师及第30亲卫坦克旅),芬军自Leitimojärvi湖东面突破,并从三个方向对苏军发动柴堆战术(利用障碍物将部队分割开来,再各个击破的战术)。这两个战斗群,比约克曼和普罗马,前进了不到1公里,由于苏军在Talinmylly周边布下了完整的防御,芬军未能包围苏军。芬军的失败也和苏军有大量坦克及炮火的支援,以及己方部队沟通不良有关。普罗马上校在战争后表示,他感到遗憾的一件事是未能在Talinmylly外围作出完全包围。这次攻击给予芬军72小时调动芬兰第6及第11师到战场,数场坦克战在这时爆发。6月28日,作战双方都进行着高强度的空中行动。芬兰的轰炸机以及德国的斯图卡轰炸苏联的基础设施。苏军第276轰炸师亦频繁轰炸芬兰的装甲部队。6月28日芬兰指挥官厄施下令芬军撤出瓦基拉-Ihantalajärvi-Kokkoselkä-Noskuanselkä一线(仍在VKT线内),然而苏军追上了芬军。6月29日对芬军来说,是整场战役最黑暗的一天,及战败已为期不远。在经过血腥的战斗后,芬军守住了这条防线。

6月30日,芬军自塔利撤离。最惨重的伤亡发生在7月1日至2日之间,芬军每天损失800人。

伊汉塔拉:7月1日-9日

随后芬兰集中该国军事史上最大量的火炮。[15]这是基于芬兰炮兵总司令维尔霍·彼得·内诺宁著名的火力较正方法,这使射击容易纠正和快速改变瞄准目标。[5]在该战役关键的“伊汉塔拉”地区,芬兰守军设法集中火力以粉碎苏军的进攻矛头。[15]聪明的火力控系统能令多达21个炮兵连、共约250门火炮,在战斗中同时射击同一目标,火力控制员并不需要知道个别火炮兵连的位置,以指导自己部队的火力,这使得快速集中火力和转换目标成为可能。这一集中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纪录。

根据普拉东诺夫将军的著作“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1年-1944年”(“列宁格勒战役”)写道:

“苏军一再进攻...以获得成绩的企图失败了。在这一地区的敌军队伍成功地大大加强及击退所有的攻击和反击部队...在从6月21日至7月中旬历时三个星期的进攻行动中,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右翼部队未能履行最高司令部在6月21日命令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这时候,芬兰军队已在该地区集中其一半的火炮,与及军队中唯一的装甲师,该师以3号突击炮作为主要武器和德军第303突击炮营。守军终于被分发以前存放在仓库的德军新反坦克武器

散兵坑的芬兰士兵。其中一名士兵正在使用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7月2日芬兰人截获无线电通讯,根据该情报,苏军第63师和第30装甲旅将在7月3日凌晨4时发动攻击。在第二天早晨,进攻预定展开时间前2分钟,40架芬兰和另外40架德军轰炸机对苏军实施轰炸,以及250门火炮对苏军集结地域发射了4,000发炮弹。同一天早上6时,200架苏联飞机和步兵对芬兰军队展开攻击。到晚上7时芬兰军队已经收复了防线。

7月6日,苏军取得了一些进展,尽管芬兰第6师拥有18个炮兵营和一个重炮兵连以作防守。然而,苏军在翌日又恢复了攻势,他们在下午1时及晚上7时的反击并不成气候。截至7月7日,苏军攻击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沃格息地区和苏联现在开始把精锐部队转移到爱沙尼亚,以打击德国人。从7月9日起,苏军就不再尝试突破。然而,一些战斗仍在继续。

损失

芬兰人士估计,苏联军队在塔利-伊汉塔拉战役损失了约 300辆坦克在大里,[5]主要是由于空袭和近距离防卫武器。有120-280架苏联飞机被击落。

芬兰军队的报告说,有8,561人受伤、失踪和及或者阵亡。根据苏联第21军团每天及10天总结的伤亡报告,苏联报告他们的损失约18,000至22,000人丧生或受伤。事实上关于人员伤亡上升是不确定,第21军团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部队没有参加该战役。

影响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连同芬兰在其它地区的胜利,使苏联统治阶层认识到要征服芬兰是件相当困难的工作,且得不偿失。苏联红军对芬军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却依然失败。[3]

塔利-伊汉塔拉战役是在继续战争中唯一最重要的战役,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战争的结果 - 或更确切地说,连续两场战争的最后结果,包括1939至1940年的冬季战争 - 芬兰和苏联之后和平谈判,而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

另一个使苏军失败的原因为芬军能够拦截苏军的无线电通讯纪录,并将该记录用以警告前线部队,使他们有时间来准备防御工作。而萨尔帕防线英语Salpa Line也是造成双方坐上谈判桌的原因之一。[20]

芬兰军于1944年的夏天在卡累利阿地峡发生的事情,导致了芬兰和苏联最后的和平谈判,以及使芬兰继续成为一个自治和独立的国家。芬苏双方自1944年9月4日早上7点停火,虽然苏军在最初24小时内并不遵守。[21]

相关行动

与此同时,苏联第59军团从7月4日起越过维普里湾的岛屿展开攻击,但对本土的进攻却在7月10日被芬兰第5军中的德军第122师英语122nd Infantry Division (Wehrmacht)击退。

7月3日苏军在大里战败后,苏联第23军团英语23rd Army (Soviet Union)在7月4日尝试于沃萨尔米穿越沃克西河,但未能扩大滩头阵地,虽然事实上已经有3个师面对芬兰第2师。苏联企图继续突破直到7月21日。

除了在塔利-伊汉塔拉取得了防守上的胜利外,战线维持在基维西尔塔蒂恩哈拉到北部的维普里湾,及在沃克西河上游的沃萨尔米英语Vuosalmi。在维普里湾拉多加湖东北进一步取得防守上的胜利,在伊洛曼齐战役英语Battle of Ilomantsi中芬兰人能够包围苏军2个师。

7月12日,苏军接到命令停止前进及后撤。之后,芬兰的情报人员发现火车头拖着空卡车朝维普里以从芬兰前线撤出部队。他们需要向柏林实施强大的进攻。

7月12日苏联准备好与芬兰讨论和平条款。

6月22日,苏联军队已开始向波兰东部和白俄罗斯展开寛正面的推进。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Platonov, S.P. (editor). Битва за Ленинград ("The Battle of Leningrad"). Voenizdat Ministerstva oborony SSSR. 1964. 
  2. ^ 存档副本. [201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2). 
  3. ^ 3.0 3.1 存档副本. [201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4). 
  4. ^ 存档副本. [201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8). 
  5. ^ 5.0 5.1 5.2 5.3 5.4 5.5 Koskimaa, Matti, Veitsenterällä, 1993, ISBN 951-0-18811-5, WSOY
  6. ^ 6.0 6.1 Nenye et al. 2016,第244页.
  7. ^ 7.0 7.1 7.2 Nenye et al. 2016,第243页.
  8. ^ 根据苏联国防部档案有关第21军团由1944年6月29日至7月10日的每天伤亡报告及由1944年6月至7月的10天伤亡摘要。每天报告说共有3,198人阵亡、363人失踪和13,125人受伤。而根据10天的摘要,该战役最初4天的伤亡可以预计为,苏联的损失总数约为原来22,000人中有4,500至5,500人阵亡或受伤。据统计,根据苏联军事医疗人员对受伤人员的统计,阵亡人数约为受伤人员的百分之六,以及那些将不包括在上述数字内。
  9. ^ Manninen, Ohto, Molotovin cocktail, Hitlerin sateenvarjo, 1994, ISBN 951-37-1495-0, Painatuskeskus
  10. ^ Raunio, Ari; Kilin, Juri. Jatkosodan puolustustaisteluja 1942–44. Keuruu: Otavan Kirjapaino Oy. 2008: 192. ISBN 978-951-593-070-5. 
  11. ^ Lehmus K. Tuntematon Mannerheim. Hels., 1967, pp. 179-180
  12. ^ Wirtanen A. Salaiset keskustdut Lahti, 1967, p. 268
  13. ^ Wirtanen A. Poliitiset muistdmat Hels., 1972, p. 27
  14. ^ Seppälä H. Taistelu Leningradista ja Suomi, pp. 272-273
  15. ^ 15.0 15.1 15.2 Maanpuolustuskorkeakoulun historian laitos, Jatkosodan historia 1-6, 1994
  16. ^ A.M. Vasilevsky, "Delo moyei zhizni", M., 1976, pp. 450-451.
  17. ^ N.I. Baryshnikov, Fenomen falshi: "Pobeda v protivostoyanii. Finskaya istoriografiya o zavershayushchikh boyakh leta 1944 g. s sovetskimi voyskami". 存档副本. [201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18. ^ Dagens Nyheter, July 3 1944
  19. ^ Svenska Dagbladet, July 3 1944
  20. ^ 存档副本 (PDF). [2010-03-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07). 
  21. ^ 存档副本. [201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