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抗战小说
四大抗战小说指台湾于1950及60年代的社会及政治环境下,所产生的四部战斗文艺小说,都以中国抗日战争(八年抗战)前后的事件为背景[1][2]。
当时,战斗文艺虽蔚然成风,但作品良莠不齐,不少沦入八股[3],然而其中也有经历时代淘洗后留存的佳作,如王蓝的《蓝与黑》、潘人木的《莲漪表妹》、纪刚的《滚滚辽河》和徐锺珮的《余音》后来被誉为“四大抗战小说”[4][5]。
背景
四部小说除潘人木的《莲漪表妹》之外,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其共通点是均采用第一人称,且以作者本身的经历为基础创作:王蓝的《蓝与黑》叙述太行山抗日战役亦及大后方的学生生活,纪刚的《滚滚辽河》以东北青年在满洲国的地下抗日行动为主题,潘人木的《莲漪表妹》描绘抗战前夕东北流亡学生在北平的日子,徐锺珮的《余音》讲述抗战时期大后方记者的故事;四位作者亦不讳言书中角色有自己的影子:《滚滚辽河》的主角就叫纪刚,《余音》的主角也和徐锺珮同一天生日。
这四部书出版之后均引起回响。当时文人多有交流,王蓝便曾在《滚滚辽河》出版后写信告知纪刚,《滚滚辽河》的内容多么感动他,并在潘人木改写《莲漪表妹》时提出建言。
1980年代,《莲漪表妹》绝版已久,在林海音女士促成之下,潘人木重新改写搁置了三十多年的《莲漪表妹》,让纯文学出版社凑齐这四部书出版,构成一段佳话[4]。1990年代,纯文学出版社关闭后,《蓝与黑》、《莲漪表妹》、《滚滚辽河》分别改由九歌出版社、尔雅出版社、三民书局发行,而《余音》已绝版。
四本小说简介
蓝与黑
《蓝与黑》描述战火底下,主人翁张醒亚从初中生、孩子王一路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坚守职责的新闻工作者,以及为民喉舌的民意代表。
《蓝与黑》分别有改编成舞台剧(台湾)、电影(香港)及电视连续剧(台湾)[6]。
莲漪表妹
《莲漪表妹》前半部讲述九一八后、七七事变前夕北方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工笔镂刻出那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时代画面;后半部讲述表妹莲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生活的亲身经历。
滚滚辽河
作者纪刚,本名赵岳山。1920年生,2017年病逝于美国,辽宁辽阳人。辽宁医学院医科毕业,曾任台南第四总医院小儿科主任,曾在台南开设儿童专科医院。著有散文集《诸神退位》、《做一个完整的人》,小说集《滚滚辽河》等。
《滚滚辽河》描写的是大时代的背景,以抗战时期东北青年地下工作者“觉觉团”的冒险故事与这些青年男、女间的爱情双线编织而成。
纪刚2005年7月28日接受访问时表示,该部小说有99%的真实性,至于“觉觉团”,当时至少有3千人,到台湾的也有3百人,而目前在洛杉矶的大概也有30人。该书的大陆版,书名为《葬故人》。目前,该书的手稿已由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珍藏。
余音
作者徐锺珮,另有笔名余风,生于1917年,江苏省常熟县人,前外交部长朱抚松夫人。中央政治学校(政治大学前身)新闻系毕业,号称中国第一位女记者,也是新闻系创始人马星野的得意门生。徐锺珮曾任职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中央日报》采访、驻英特派员、国民大会代表。徐锺珮已于2006年4月7日上午因败血性休克,引发心肺衰竭,病逝于台北振兴医院,享年90岁。其写作文类除小说《余音》,译作《哈安瑙小姐》等。散文作品计有五种:
《余音》是一部20万字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方式描述,前半本讲作者孩提时候的家庭生活,后半本讲作者于抗战期间在重庆从事第一线新闻工作的亲身体验。内容还叙述家中的人事变迁及中国时代遽变,许多内容处理到女性的教育、生活、爱情、婚姻、思想等课题。
资料来源
- ^ 林海音, 筆的兩端, 联合报, 1983-07-01
- ^ 简弘毅, 革命誤我我誤卿--試論「四大抗戰小說」中的愛情故事與書寫策, 古典新意:国立台湾文学馆馆员论文集刊2015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5: 173
- ^ 陈芳明, 台灣新文學史, 联经: 265-285, 2011, ISBN 9789570839005
- ^ 4.0 4.1 夏祖丽, 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306, 1991, ISBN 957-621-738-5
- ^ 许俊雅, 續修臺北市志.卷八.文化志 (PDF), 台北市立文献馆: 214、219, 2017 [2021-09-29], ISBN 978-986-05-1819-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29)
- ^ 简弘毅, 藍與黑, 台湾大百科, 中华民国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9-12-09 [202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9)
- 夏祖丽等(2000年):《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第306页,天下文化出版公司。ISBN 957-621-738-5
- 庄宜文:《林海音与张爱玲对照记》,林海音及其同辈女作家学术研讨会,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论文。
- 詹康:《2003年~2004年去世名人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个人研究网页,台湾国立政治大学。
- 陈炜智(2005年):〈波澜壮阔,长情万缕—回顾《蓝与黑》〉,载《抗战胜利60周年志庆—中集》,《台湾电影笔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