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 |||||||
---|---|---|---|---|---|---|---|
| |||||||
参战方 | |||||||
唐朝 | 南诏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鲜于仲通 李宓 李晟 曲环 杜元颖 高骈 颜庆复 |
阁罗凤 王嵯巅 劝丰祐 世隆 | ||||||
兵力 | |||||||
| |||||||
伤亡与损失 | |||||||
|
|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是8世纪、9世纪间唐朝和南诏进行的三次战争。
第一次战争
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到唐德宗时期,南诏脱离唐朝、投靠吐蕃,后又投靠唐朝。 在此之前,南诏臣服于唐朝。南诏用重金贿赂剑南节度使王昱,请求合六诏为一,被允许。又因为击破渳蛮有功,被册封为云南王,于是迁都大和城。唐玄宗派特进何履光率军平定南诏,占领安宁城及盐井,在此立起马援铜柱,才返回。
之后,天宝年间,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鲜于仲通褊急寡谋,张虔陀矫诈,无礼对待阁罗凤。阁罗凤曾与其妻子谒见都督,张虔陀无礼对待他们。张虔陀还对他们征敛,阁罗凤大多数不给,张虔陀遣人骂辱之,还诬告阁罗凤谋反。阁罗凤忿怨,天宝九年(750年),阁罗凤起兵杀死张虔陀。
唐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兵六万出戎州、巂州,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南诏节节败退,阁罗凤遣使向唐朝谢罪,请求归还掳掠所得,与唐朝和好,否则要向吐蕃投降,被唐朝所拒。南诏于是向吐蕃求救。唐军进军靠近南诏首都太和城,被南诏打败。吐蕃与南诏由此结为兄弟之邦,阁罗凤被吐蕃称为赞普钟。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修筑“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俗称万人冢),并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写上“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等字句。
公元754年,李宓率军七万攻南诏,打到南诏首都太和城外,阁罗凤守在城内不出战,李宓军粮尽,士卒因疾病瘴疫及饥饿而死者达到十分之七八,李宓率余部返回,南诏追击,李宓全军覆没。
779年,唐朝李晟等大破南诏、吐蕃联军,使其损失惨重。李晟率禁兵四千人,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邠、陇、范阳兵五千,从东川出军,自江油到白坝,与山南兵合击吐蕃、南诏大军,击破之,斩首六千级,俘获大量吐蕃南诏部众。范阳兵在七盘追上吐蕃南诏军,又破之,攻占维、茂二州。李晟追击吐蕃南诏到了大渡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诏大军被赶入山谷,因饥寒、陨于崖谷而死的达到八、九万人。
随着吐蕃的多次战败损失颇大,吐蕃对南诏征敛无度,不久,南诏再次归附于唐朝。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栋、清平官尹仇宽等二十七人献地图、方物给唐朝。唐朝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赐印,印文为“贞元册南诏印”。以袁滋、庞颀为等持节领使,册封异牟寻。异牟寻离开座位,跽受册印,稽首再拜,又受赐服备物。异牟寻说:“开元、天宝中,曾祖及祖皆蒙册袭王,自此五十年。贞元皇帝洗痕录功,复赐爵命,子子孙孙永为唐臣。”
第二次战争
829年,唐朝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南诏王劝丰祐派弄栋节度王嵯巅攻下成都外城。830年,唐朝李德裕前来镇守成都、西川,训练军队,储备军粮。南诏上表请罪,与唐朝和好,比年派使者来朝。
第三次战争
南诏王世隆在唐懿宗时,进攻邕州、交趾,唐将高骈选五千军队渡江,在邕州击败南诏军,又攻打南诏龙州屯,迫使南诏烧掉储备逃跑。
高骈率军在交州数次打败南诏军,斩敌将张诠,攻破波风三壁,李溠龙率万人投降;又打败南诏杨缉思,斩酋迁、脆些、诺眉,向唐朝献上三万敌军首级;又打败归附南诏的土蛮,杀死他们的酋长,土蛮帅众归附者一万七千人;高骈打败南诏,平定了安南。
唐朝博野将军曾元裕打败南诏军,斩二千级。大将宋威又率忠武兵打败南诏军,斩首五千,获马四百尾。南诏撤退驻扎于星宿山,唐朝将领宋威进驻沱江。南诏听说凤翔、山南军将要到来,于是迎战毘桥,南诏没有取胜,到达沱江,被唐朝伏兵攻击,又失败。高骈到达西川,指挥步骑五千追击南诏,至大渡河,杀获甚众,活捉南诏酋长数十人,送至成都,斩之。高骈派人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栅,又筑城于戎州马湖镇,号平夷军,又筑城于沐源川,在南诏进军的要路各置兵数千驻扎,使南诏无计可施,“南诏气夺”。多次的战败使南诏衰落,南诏“屡覆众,国耗虚”。
后续
之后,唐朝与南诏重归于和平。唐僖宗时,有人计划安化公主与南诏王隆舜和亲,但是最终唐朝拒绝了这一计划。
902年,郑买嗣杀死南诏王室亲族800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