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后汉书 | |
---|---|
作者 | 范晔 |
类型 | 文学作品[*]、历史书 |
语言 | 文言 |
主题 | 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 |
发行信息 | |
出版地点 | 刘宋 |
中国二十四史 | ||||
---|---|---|---|---|
次序 | 书名 | 作者 | ||
姓名 | 时代 | |||
1 | 史记 | 司马迁 | 西汉 | |
2 | 汉书 | 班固 | 东汉 | |
3 | 后汉书 | 范晔 | 刘宋 | |
4 | 三国志 | 陈寿 | 西晋 | |
5 | 晋书 | 房玄龄等 | 唐 | |
6 | 宋书 | 沈约 | 萧梁 | |
7 | 南齐书 | 萧子显 | ||
8 | 梁书 | 姚思廉 | 唐 | |
9 | 陈书 | |||
10 | 魏书 | 魏收 | 北齐 | |
11 | 北齐书 | 李百药 | 唐 | |
12 | 周书 | 令狐德棻等 | ||
13 | 南史 | 李延寿 | ||
14 | 北史 | |||
15 | 隋书 | 魏徵等 | ||
16 | 旧唐书 | 刘昫等 | 后晋 | |
17 | 新唐书 | 欧阳修等 | 北宋 | |
18 | 旧五代史 | 薛居正等 | ||
19 | 新五代史 | 欧阳修 | ||
20 | 宋史 | 脱脱等 | 元 | |
21 | 辽史 | |||
22 | 金史 | |||
23 | 元史 | 宋濂等 | 明 | |
24 | 明史 | 张廷玉等 | 清 | |
相关 | 东观汉记 | 刘珍等 | 东汉 | |
相关 | 新元史 | 柯劭忞 | 民国 | |
相关 | 清史稿 | 赵尔巽等 | 民国 | |
相关 | 点校本二十四史 | 顾颉刚等 | 共和国 |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三国时代以前,人们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举,合称“三史”,唐代以后渐以本书取代《东观汉记》。
作者、成书和评注
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他写此书是为了“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为正史。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因牵涉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案坐狱,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明言:“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理近无所得,惟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被杀时四十八岁,当时《后汉书》志稿尚未完成。
原有二十一家撰写东汉历史[1],《隋书·经籍志》录《后汉书》八家[2],今仅存范晔《后汉书》和袁宏《后汉纪》,余者皆散佚[3]。因《后汉书》有纪传而无志,南朝刘昭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八志(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分为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通典》述科举考试规定“《后汉书》并刘昭所注志为一史”,“唐时功令,习《后汉书》者并昭所注志为一史,故续志注三十卷得以保存,至宋不废耳”[4]。
《后汉书》的评注,最早有刘昭注范晔《后汉书》一百二十五卷[5],后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6]。李贤所注代表了清代以前《后汉书》评注的最高水平。清代有惠栋作《后汉书补注》,王先谦继惠栋后又撰《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对历代注释《后汉书》的成就作了一次全面性的整理,是为集大成之作。今人宋文民著有《后汉书考释》,199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体例
《后汉书》基本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体例,并在有的篇目上扩充了不少内容。例如《东夷列传》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的情况。《后汉书》还新增了《党锢列传》记述东汉末期宦官专权;《宦者列传》反映士大夫、太学生反宦官斗争;《文苑列传》记述当时文人雅士;《独行列传》记述耿直之士;《方术列传》记述占卜者和医术方面内容;《逸民列传》记载隐逸之士;《列女传》记载有才德妇女。《来历传》则记载与来历同时反对废太子的十七人事迹。范晔在《后汉书》抨击了佛教的虚妄,这些观点可见于《西域传》、《襄楷传》和《桓帝纪》。
评价
- 刘知几说:“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7]。”
- 清邵晋涵评价《后汉书》创新:“范氏所增《文苑》、《列女》诸传,诸史相沿,莫能刊削。盖时风众势日趋于文,而闺门为风教所系,当备书于简策,故有创而不废也。”“《旧唐书·经籍志》又有范氏《后汉书论赞》五卷,殆以范氏文体高于六朝诸人,而爱其文辞者,遂摘取其论赞,别为一书欤!”
- 清李慈铭评价范晔《后汉书》的成就说:“自汉以后,蔚宗(范晔字)最为良史,删繁举要,多得其宜。其论赞剖别贤否,指陈得失,皆有特见,远过马、班、陈寿,余不足论矣。”
- 章太炎认为,“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曾说:“蔚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
目录
纪
- 卷一上·世祖光武帝纪第一上(李贤为避李世民讳而删“世祖”二字)
- 卷一下·世祖光武帝纪第一下
- 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 卷三·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 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卷五·孝安帝纪第五
- 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卷七·孝桓帝纪第七
- 卷八·孝灵帝纪第八
- 卷九·孝献帝纪第九(附弘农怀王刘辩)
- 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 - 光武郭皇后・光烈阴皇后・明德马皇后・贾贵人・章德窦皇后・和帝阴皇后・和熹邓皇后(二十四史中唯一为皇后立纪)
- 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 安思阎皇后・顺烈梁皇后・虞美人・陈夫人・孝崇匽皇后・桓帝懿献梁皇后・桓帝邓皇后・桓思窦皇后・孝仁董皇后・灵帝宋皇后・灵思何皇后・献帝伏皇后・献穆曹皇后
列传
- 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卷十二·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王昌・刘永・庞萌・张步・王闳・李宪・彭宠・卢芳
- 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齐武王𬙂・北海靖王兴・赵孝王良・城阳恭王祉・泗水王歙・安成孝侯赐・成武孝侯顺・顺阳怀侯嘉
- 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 李通・王常・邓晨・来歙・来历
- 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 - 邓禹・寇恂
- 卷十七·冯岑贾列传第七 - 冯异・岑彭・贾复
- 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 吴汉・盖延・陈俊・臧宫
- 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
- 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 卷二十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耿纯
- 卷二十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 朱祐・景丹・王梁・杜茂・马成・刘隆・傅俊・坚镡・马武
- 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 - 窦融・窦固・窦宪・窦章
- 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
- 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 卓茂・鲁恭・魏霸・刘宽
- 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伏湛・侯霸・宋弘・蔡茂・郭贺・冯勤・赵憙・牟融・韦彪
- 卷二十七·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第十七 - 宣秉・张湛・王丹・王良・杜林・郭丹・吴良・承宫・郑均・赵典
- 卷二十八上·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
- 卷二十八下·冯衍列传第十八下 - 冯豹
- 卷二十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 卷三十上·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 卷三十下·郎𫖮・襄楷列传第二十下
- 卷三十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 郭伋・杜诗・孔奋・张堪・廉范・王堂・苏章・羊续・贾琮・陆康
- 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 朱浮・冯鲂・虞延・郑弘・周章
- 卷三十四·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 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 张纯・张奋・曹褒・郑玄
- 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 郑兴・郑众・范升・陈元・贾逵・张霸・张楷・张陵・张玄
- 卷三十七·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卷三十八·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张宗・法雄・滕抚・冯绲・度尚・杨琁
- 卷三十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 刘平・赵孝・淳于恭・江革・刘般・周磐・赵咨
- 卷四十上·班彪列传第三十上
- 卷四十下·班彪列传第三十下 - 班固
- 卷四十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 第五伦・锺离意・宋均・寒朗
- 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刘彊・刘辅・刘康・刘延・刘焉・刘英・刘苍・刘荆・刘衡・刘京
- 卷四十三·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朱晖・朱穆・乐恢・何敞
- 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邓彪・张禹・徐防・张敏・胡广
- 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袁安・袁京・袁敞・张酺・韩棱・周荣
- 卷四十六·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郭躬・陈宠
- 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 班超・梁慬
- 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杨终・李法・翟酺・应奉・应劭・霍谞・爰延・徐璆
- 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 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刘建・刘羡・刘恭・刘党・刘衍・刘畅・刘昞・刘长
- 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李恂・陈禅・庞参・陈龟・桥玄
- 卷五十二·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 崔骃・崔瑗・崔寔・崔烈
- 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 周燮・黄宪・徐稺・姜肱・申屠蟠
- 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 刘伉・刘全・刘庆・刘寿・刘开・刘淑・刘万岁・刘胜
- 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张晧・王龚・种暠・陈球
- 卷五十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 杜根・栾巴・刘陶・李云・刘瑜・谢弼
- 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虞诩・傅燮・盖勋・臧洪
- 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 卷六十上·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 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 左雄・周举・周勰・黄琼・黄琬
- 卷六十二·荀韩锺陈列传第五十二 - 荀淑・荀爽・荀悦・韩韶・锺皓・陈寔・陈纪
- 卷六十三·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李固・杜乔
- 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吴祐・延笃・史弼・卢植・赵岐
- 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皇甫规・张奂・段颎
- 卷六十六·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陈蕃・王允
- 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刘淑・李膺・杜密・刘佑・魏朗・夏馥・宗慈・巴肃・范滂・尹勋・蔡衍・羊陟・张俭・岑晊・陈翔・苑康・檀敷・刘儒・贾彪・何颙
- 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郭泰・符融・许劭
- 卷六十九·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 窦武・何进
- 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 郑泰・孔融・荀彧
- 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 - 袁绍
- 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 袁谭・刘表
- 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卫飒・任延・王景・秦彭・王涣・许荆・孟尝・第五访・刘矩・刘宠・仇览・童恢・童翊
- 卷七十七·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 董宣・樊晔・李章・周纡・黄昌・阳球・王吉
- 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 郑众・蔡伦・孙程・曹腾・单超・侯览・曹节・审忠・吕强・张让
- 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 刘昆・刘轶・洼丹・觟阳鸿・任安・杨政・张兴・戴凭・魏满・孙期・欧阳歙・曹曾・牟长・宋登・张驯・尹敏・周防・孔僖・杨伦
- 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 - 高诩・包咸・ 魏应・伏恭・任末・景鸾・薛汉・杜抚・召驯・杨仁・赵晔・卫宏・董钧・丁恭・周泽・孙堪・锺兴・甄宇・楼望・程曾・张玄・李育・何休・服虔・颖容・谢该・许慎・蔡玄
- 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 杜笃・王隆・夏恭・傅毅・黄香・刘毅・李尤・苏顺・刘珍・葛龚・王逸・崔琦・边韶
- 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第七十下 - 张升・赵壹・刘梁・刘桢・边让・郦炎・侯瑾・高彪・张超・祢衡
- 卷八十一·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谯玄・李业・刘茂・温序・彭修・索卢放・周嘉・范式・李善・王忳・陆续・戴封・李充・缪肜・陈重・雷义・范冉・戴就・赵苞・向栩・谅辅・刘翊・王烈
- 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 任文公・郭宪・许杨・高获・王乔・谢夷吾・杨由・李南・李郃・冯胄・段翳・廖扶・折像・樊英
- 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 唐檀・公沙穆・许曼・赵彦・樊志张・单飏・韩说・董扶・郭玉・华佗・徐登・费长房・蓟子训・刘根・左慈・计子勋・王和平
- 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 向长・逢萌・周党・王霸・严光・井丹・梁鸿・高凤・台佟・韩康・矫慎・戴良・法真・庞公
- 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 - 鲍宣妻桓少君・王霸妻・姜诗妻庞氏・周郁妻赵阿・曹世叔妻班昭・乐羊子妻・程文矩妻李穆姜・孝女曹娥・许升妻吕荣・袁隗妻马氏・庞淯母赵娥・刘长卿妻桓氏・皇甫规妻・阴瑜妻荀采・盛道妻赵媛姜・孝女叔先雄・董祀妻蔡琰(二十四史中首部为非皇室女性立传)
- 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 夫余・挹娄・高句骊・东沃沮・濊・三韩(马韩・辰韩・弁辰)・倭
- 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卷八十七·西羌传第七十七 - 羌
- 卷八十八·西域传第七十八 - ・于阗・条支・安息・大秦・大月氏・天竺・奄蔡・疏勒・焉耆・车师
- 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志
- 志第一·律历上
- 志第二·律历中
- 志第三·律历下
- 志第四·礼仪上
- 志第五·礼仪中
- 志第六·礼仪下
- 志第七·祭祀上
- 志第八·祭祀中
- 志第九·祭祀下
- 志第十·天文上
- 志第十一·天文中
- 志第十二·天文下
- 志第十三·五行一
- 志第十四·五行二
- 志第十五·五行三
- 志第十六·五行四
- 志第十七·五行五
- 志第十八·五行六
- 志第十九·郡国一(以汉顺帝永和五年为基准)
- 志第二十·郡国二
- 志第二十一·郡国三
- 志第二十二·郡国四
- 志第二十三·郡国五
- 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 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 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 志第二十七·百官四
-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 志第二十九·舆服上
- 志第三十·舆服下
参考文献
- ^ 《中国史学史》,谢保成主编
- ^ 谢承《后汉书》一三○卷;薛莹《后汉记》六十五卷;司马彪《续汉书》八十三卷;华峤《后汉书》十七卷;谢沈《后汉书》八十五卷;晋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袁山松《后汉书》九十五卷;范晔《后汉书》九十七卷,又刘昭注本一二五卷。
- ^ 清代姚之骃撰《后汉书补逸》二一卷,辑录《东观汉记》和谢承、薛莹、张璠、华峤、谢沈、袁山松、司马彪诸家遗文;汪文台辑《七家后汉书》二一卷;黄奭、王仁俊、陶栋等分别辑有诸家《后汉书》佚文。
- ^ 《述略》
- ^ 即范晔《后汉书》九十五卷加上司马彪《续汉志》三十卷。《隋书·经籍志出》:“后汉书一百二十五卷 范晔本,梁剡令刘昭注。”
- ^ 《宋史·艺文志》记载:“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章怀太子李贤注;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所载“《补注后汉志》”书名有误,当为“《注补后汉志》”。
- ^ 《史通》的《书事篇》和《补注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在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 《后汉书 (四库全书本)》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后汉书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