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后汉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汉书
《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
作者范晔
类型文学作品[*]历史书
语言文言
主题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
发行信息
出版地点刘宋
中国二十四史
次序 书名 作者
姓名 时代
1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2 汉书 班固 东汉
3 后汉书 范晔 刘宋
4 三国志 陈寿 西晋
5 晋书 房玄龄
6 宋书 沈约 萧梁
7 南齐书 萧子显
8 梁书 姚思廉
9 陈书
10 魏书 魏收 北齐
11 北齐书 李百药
12 周书 令狐德棻
13 南史 李延寿
14 北史
15 隋书 魏徵
16 旧唐书 刘昫 后晋
17 新唐书 欧阳修 北宋
18 旧五代史 薛居正
19 新五代史 欧阳修
20 宋史 脱脱
21 辽史
22 金史
23 元史 宋濂
24 明史 张廷玉
相关 东观汉记 刘珍 东汉
相关 新元史 柯劭忞 民国
相关 清史稿 赵尔巽 民国
相关 点校本二十四史 顾颉刚 共和国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三国时代以前,人们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举,合称“三史”,唐代以后渐以本书取代《东观汉记》。

作者、成书和评注

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他写此书是为了“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为正史。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晔因牵涉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案坐狱,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明言:“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理近无所得,惟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被杀时四十八岁,当时《后汉书》志稿尚未完成。

原有二十一家撰写东汉历史[1],《隋书·经籍志》录《后汉书》八家[2],今仅存范晔《后汉书》和袁宏《后汉纪》,余者皆散佚[3]。因《后汉书》有纪传而无志,南朝刘昭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八志(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分为三十卷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通典》述科举考试规定“《后汉书》并刘昭所注志为一史”,“唐时功令,习《后汉书》者并昭所注志为一史,故续志注三十卷得以保存,至宋不废耳”[4]

《后汉书》的评注,最早有刘昭注范晔《后汉书》一百二十五卷[5],后有唐章怀太子李贤[6]。李贤所注代表了清代以前《后汉书》评注的最高水平。清代有惠栋作《后汉书补注》,王先谦继惠栋后又撰《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对历代注释《后汉书》的成就作了一次全面性的整理,是为集大成之作。今人宋文民著有《后汉书考释》,199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体例

《后汉书》基本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体例,并在有的篇目上扩充了不少内容。例如《东夷列传》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的情况。《后汉书》还新增了《党锢列传》记述东汉末期宦官专权;《宦者列传》反映士大夫太学生宦官斗争;《文苑列传》记述当时文人雅士;《独行列传》记述耿直之士;《方术列传》记述占卜者和医术方面内容;《逸民列传》记载隐逸之士;《列女传》记载有才德妇女。《来历传》则记载与来历同时反对废太子的十七人事迹。范晔在《后汉书》抨击了佛教的虚妄,这些观点可见于《西域传》、《襄楷传》和《桓帝纪》。

评价

  • 刘知几说:“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7]。”
  • 邵晋涵评价《后汉书》创新:“范氏所增《文苑》、《列女》诸传,诸史相沿,莫能刊削。盖时风众势日趋于文,而闺门为风教所系,当备书于简策,故有创而不废也。”“《旧唐书·经籍志》又有范氏《后汉书论赞》五卷,殆以范氏文体高于六朝诸人,而爱其文辞者,遂摘取其论赞,别为一书欤!”
  • 李慈铭评价范晔《后汉书》的成就说:“自汉以后,蔚宗(范晔字)最为良史,删繁举要,多得其宜。其论赞剖别贤否,指陈得失,皆有特见,远过马、班、陈寿,余不足论矣。”
  • 章太炎认为,“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曾说:“蔚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

目录

列传

  • 志第一·律历上
  • 志第二·律历中
  • 志第三·律历下
  • 志第四·礼仪上
  • 志第五·礼仪中
  • 志第六·礼仪下
  • 志第七·祭祀上
  • 志第八·祭祀中
  • 志第九·祭祀下
  • 志第十·天文上
  • 志第十一·天文中
  • 志第十二·天文下
  • 志第十三·五行一
  • 志第十四·五行二
  • 志第十五·五行三
  • 志第十六·五行四
  • 志第十七·五行五
  • 志第十八·五行六
  • 志第十九·郡国一(以汉顺帝永和五年为基准)
  • 志第二十·郡国二
  • 志第二十一·郡国三
  • 志第二十二·郡国四
  • 志第二十三·郡国五
  • 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 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 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 志第二十七·百官四
  •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 志第二十九·舆服上
  • 志第三十·舆服下

参考文献

  1. ^ 《中国史学史》,谢保成主编
  2. ^ 谢承《后汉书》一三○卷;薛莹《后汉记》六十五卷;司马彪《续汉书》八十三卷;华峤《后汉书》十七卷;谢沈《后汉书》八十五卷;晋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袁山松《后汉书》九十五卷;范晔《后汉书》九十七卷,又刘昭注本一二五卷。
  3. ^ 清代姚之骃撰《后汉书补逸》二一卷,辑录《东观汉记》和谢承、薛莹、张璠、华峤、谢沈、袁山松、司马彪诸家遗文;汪文台辑《七家后汉书》二一卷;黄奭王仁俊陶栋等分别辑有诸家《后汉书》佚文。
  4. ^ 《述略》
  5. ^ 即范晔《后汉书》九十五卷加上司马彪《续汉志》三十卷。《隋书·经籍志出》:“后汉书一百二十五卷 范晔本,梁剡令刘昭注。”
  6. ^ 宋史·艺文志》记载:“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章怀太子李贤注;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所载“《补注后汉志》”书名有误,当为“《注补后汉志》”。
  7. ^ 《史通》的《书事篇》和《补注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后汉书 (四库全书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后汉书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