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司马昭弑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马昭弑君
三国时代的一部分
日期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
地点
结果 成济当街弑害皇帝曹髦。司马昭改立曹奂作傀儡魏帝。
参战方
禁军 晋王
指挥官与领导者
皇帝曹髦 
李昭 
焦伯 [1]
王经 处决
司马昭
司马伷
司马望
贾充
成济 处决
成倅 处决
王沈
王业
兵力
约三百人 不详

司马昭弑君,亦称甘露事变甘露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继正始之变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皇帝曹髦和权臣司马昭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以司马昭弑害皇帝曹髦以及保住大权而结束。

起因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大权长期由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把持,而在甘露三年(258年)和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迫两次下诏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虽然第一次司马昭没有接受,但是第二次封赏司马昭没有立即表态[2]。由于九锡就意味着权臣将要篡位,曹髦对当时专权的司马昭非常不满,于是决定寻找机会向司马昭发动反击。

经过

原本曹髦打算在朝会时趁机诛杀司马昭。但因大雨令朝会取消。此时曹髦的计划已传遍禁军,消息极有可能被泄露,于是曹髦决定先下手为强。

甘露五年五月戊子日晚(260年6月1日),曹髦打算次日召集百官罢黜司马昭,行动前让冗从仆射李昭等整备军队在凌云台待命,并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三人,将废黜司马昭的诏书向三人展示,曹髦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王沈、王业却事后出宫立即将曹髦的密谋告诉司马昭。司马昭召集中护军贾充等做好准备进宫镇压。曹髦得知密谋败露,也决定率领宫人三百余人进攻司马昭府邸[3]

司马昭的庶弟屯骑校尉司马伷率先在宫内东止车门与曹髦相遇,在曹髦左右喝斥下,司马伷手下散去。中护军贾充率军则在南阙下遇到曹髦,贾充暗示成济杀曹髦,成济一戈从曹髦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车上,年仅20岁[4]。事发20日后,公众求请司马昭以弑君之罪判死贾充,禁不住舆论的挞伐,司马昭最后将事由推与成济,于是成氏一家俱交与廷尉治罪。

此外,司马昭胞弟安阳亭侯司马干参军王羡等在闻讯曹髦密谋后也闯宫参与镇压,当时守阊阖门的司马昭掾属满长武、孙佑等不让司马干等人进入,要司马干走东掖门,司马干因而未能及时与司马昭会合。司马昭欲灭孙佑族,但从事中郎荀勗指出连成济兄弟都没有被灭族,于是孙佑被免为庶人。而身为司马干内侄的满长武则受刑而死,其父卫尉满伟也被免为庶人,时人以为冤。太后后来顺应司马昭所奏,夷尽成济三族[5][6]

事后,司马昭假借郭太后的名义下诏“高贵乡公(曹髦登基前的封号)悖逆不道,自陷大祸,依汉昌邑王罪废故事,以民礼葬”。在司马昭叔父司马孚等重臣的请求下,又改为以王礼下葬曹髦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但仅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说:“这就是前日所杀的天子。”有人甚至掩面而泣,悲伤不能自已。

影响

  • 曹髦由于此次政变失败而被司马昭弑害,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自此完全覆灭,司马氏得以进一步控制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奠下根基。
  • 贾充因为甘露之变,被独揽大权的司马昭委以重任,后来还参与了伐蜀代魏灭吴的一系列决策。因弑君造成不利影响,司马昭意欲挽回政治资本,遂发动了灭蜀之战。
  • 东晋时,晋明帝司马绍听宰相王导讲述司马昭弑君之事,羞愧难当,以面覆床道:“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时下引用

参考文献

引用

  1. ^ 《三国志》裴引《魏氏春秋》:戊子夜,帝自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下陵云台,铠仗授兵,欲因际会,自出讨文王。
  2. ^ 《三国志》卷4:三年.....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让乃止.....五年春正月朔,日有蚀之。夏四月,诏有司率遵前命,复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
  3. ^ 《晋书》卷2: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五月戊子夜,使冗从仆射李昭等发甲于陵云台,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戒严俟旦。沈、业驰告于帝,帝召护军贾充等为之备。天子知事泄,帅左右攻相府。
  4. ^ 《三国志》卷4注引《汉晋春秋》:文王弟屯骑校尉伷入,遇帝于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于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
  5. ^ 《三国志》卷26注引《世语》:高贵乡公之难,以掾守阊阖掖门,司马文王弟安阳亭侯干欲入。干妃,伟妹也。长武谓干曰:“此门近,公且来,无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干遂从之。文王问干入何迟,干言其故。参军王羡亦不得入,恨之。既而羡因王左右启王,满掾断门不内人,宜推劾....收长武考死杖下,伟免为庶人。时人冤之。
  6. ^ 《晋书》卷39: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勗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今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乃免佑为庶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