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羕
司马羕(284年—329年),字延年。晋朝宗室,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汝南王司马亮第三子,受封西阳王。西晋末年南渡江南,受晋元帝尊崇,官至太宰。后来因弟弟司马宗意图作乱而被免官。苏峻之乱时,司马羕支持叛乱的苏峻,在事平后被赐死。
生平
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羕获封西阳公,官拜散骑常侍。元康元年(291年),父亲司马亮被楚王司马玮杀害,年仅八岁的司马羕因获镇南将军裴楷帮助逃走而得免被诛杀。司马玮被贾后诛杀后,司马羕进爵为西阳王[1]。任步兵校尉、左军骁骑将军。
永兴元年(304年)任侍中,但不久就因长沙王司马乂被诛杀,自己是其党人而被废为庶人。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被迎回洛阳,司马羕的封爵获得恢复,并任抚军将军。永嘉初年拜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后东海王司马越东出鄄城,司马羕随行,及后南渡长江。
司马羕后来获承制的司马睿任命为抚军大将军、开府。后应诏与南顿王司马宗领流民充实中州,但因江西地区荒凉闭塞,于是回到江南。长安被汉国攻破后,司马羕与百官都劝司马睿即晋王位,司马睿最终接纳,司马羕亦升任侍中、太保。司马睿继位为帝后录尚书事,后领大宗师,升任太宰。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之乱被平定后,司马羕加领太尉。司马羕因为是宗室长辈元老,晋明帝亦特向他下拜,即使司马羕的士兵有所劫略,因而有人弹劾司马羕,明帝亦不问罪。
太宁三年(325年),明帝病重,遗诏司马羕与司徒王导和中书令庾亮等人辅助年幼的太子。明帝死后,太子司马衍登位,是为晋成帝,因皇帝年幼,下诏要司马羕依安平王司马孚的旧例,在殿上设床帐,由皇帝迎拜他。但同年就被司马宗图谋作乱的事件波及而被免官,更遭降爵为弋阳县王。
咸和二年(327年),苏峻之乱爆发,苏峻领兵以讨伐庾亮之名进攻建康,朝廷军队不能抵御,最终建康失守,由苏峻控制了朝政。当时司马羕就向苏峻称述其功勋去讨好他,令苏峻十分高兴,于是矫诏恢复司马羕的爵位。咸和四年(329年)二月,苏峻之乱被平定,司马羕被赐死,两名儿子司马播和司马充以及嫡长孙司马崧都被诛杀,封国被撤消。
直至咸康(335年-342年)初年,司马羕才获恢复其属籍,其孙司马珉为奉车都尉、奉朝请。
家庭
参考资料
-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汝南王亮》附《司马羕传》
- ^ 《晋书·惠帝纪》:〔八月〕己巳,进西阳公羕爵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