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海血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海血书》,是一则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威权时代下的虚构故事。起初于1978年12月19日《中央日报》副刊发表。作者朱桂最初伪称作品是“越南难民阮天仇”的“绝笔信”,自己则是翻译者。

这篇故事成为台湾中小学的教材,政府机关也大量印送。[1]但后来证实是中华民国政府反共灰色宣传,为当时国民党情报主管王昇上将为配合蒋经国政府威权统治所策划的虚构故事[2][3][4]

内容提要

《南海血书》于1978年12月19日在《中央日报》副刊里刊登,根据《中央日报》表示是本文是“译者”朱桂(实为作者)的内弟在出海捕鱼时,在南中国海的一个荒岛上所“发现”,是一个名叫“阮天仇”的越南难民的绝笔。译者朱桂为基隆崇右企专的教师。书中表示,南越被北越所并吞与越战的失败,是“伟大盟邦”(美国)与“民主斗士”(南越的异议份子)的过错。

文中提到家人是如何死于越共的残酷手法[5]:大哥死在越战的炮火中,侄儿在一场暴动中被流弹击中,九十三岁的老祖母与七岁的侄女被越共政府“照顾”到饿死,绝口不提政治的父亲,却在斗争大会上被一棒一棒地打死,三哥(有版本作二哥)在集中营里因为饥饿,忍不住吃了一个番薯,结果被枪毙,大嫂无故被关,病死在监狱中,母亲在逃亡时被共产党干部推下海淹死,妻子被海盗射杀,一家人只剩下阮天仇与儿子文星。船在怒涛上飘流,难民们漂到一个珊瑚礁岛上,但儿子文星在第十三天痛苦地死去,其遗体也被难民分食。吃了文星的难民后来陆续饿死,只剩阮天仇在岛上等死,最后阮捱了四十几天才死亡。

影响

由于当时正逢台美断交,《南海血书》的内容强烈暗示越战命运可能会降临台湾,挑起台湾人的敏感神经;《南海血书》不但成为当时国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籍,公务机关也大量发放,甚至销售达二十万册,最后还拍成电影。其中一句话:“今日不为自由斗士,明天将为海上难民!”,更传诵一时[6][7][8]。1979年,时任教育厅专门委员郑腾辉,就把《南海血书》描述为“证明”共产党弊害的证据[9]

评论

《南海血书》之内容有大量矛盾、失实之处,当时就受尽质疑,根本是国民党伪造此文本,鼓吹民众支持,以继续其威权统治。文中攻击美国“背信弃义”,遇难即逃的“南越民主斗士”即是影射台湾党外人士。作者叫“阮天仇”,更明显是出自汉文古籍“不共戴天之仇”的化名,没有常人会这样取名,如果真是作者死前绝笔,何故使用假名?种种拙劣,使党外人士忍耐不住,大声疾呼要求公开该件血衬衫,政府称不便公开,问原文是中文法文英文还是越南语,政府亦称不便公开。

当时的党外就已经普遍认为此书出自国民党政战系统。政坛上,引发台湾省议会议员何春木在总质询时指责《南海血书》夸大渲染、荒诞离谱[4]林浊水也于《八十年代》撰写《拙劣的越南预言——剖析“南海血书”的真相­》,除讽刺阮天仇为“神人”外(挨饿四十余日后,仍有余力用鲜血撰写三千多字),这“神人”也不可能用螺尖沾血于衬衫上写字等不合逻辑处,同时主张“捏造该文的人士是以南越沦亡的例子打击党外人士”[10][11]

后世学者与评论家则指出,《南海血书》目的在于鼓动台湾人反共情绪、削弱与打压党外人士的政治主张,以强化中国国民党的威权统治[12][6][13][8]、同时攻击与台湾断交的美国[14][13]


现况

《南海血书》曾经一度被选入教科书,但因其虚伪作假,反使政府受尽耻笑,已经全面从教科书中删去,官方也不再发行。到2003年,作者朱桂坦承《南海血书》是一篇他本人创作的虚构故事[15]

电影

参见

参考文献

脚注

参考书目

期刊

网络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