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国实验剧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国实验剧团
Southern Experimental Theatre Company
地址 英属香港
其它名称南国演员训练班
状态已终止
隶属邵氏兄弟
开课日期1962年11月5日 (1962-11-05)
创办日期1961年 (1961)
关闭日期1971年 (1971)
创始人邵逸夫
首任校长顾文宗

南国实验剧团,后来改称南国演员训练班,是由邵氏影业香港于1961年成立的演员培训机构,旨在应对香港电影业竞争加剧及片厂大量制作需求,系统化地培训幕前及幕后人才。1971年被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电影电视演员训练中心”取代,后者后来演变为“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1]

成立背景

1950年代初中期,香港成为国语片的制作中心,大型制片公司如长城凤凰电懋,以及众多独立公司纷纷参与制作,令电影业竞争激烈。邵氏制片厂因制作数量和效率不高,出现影片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争夺东南亚市场,必须增强竞争力。[2]至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邵氏建立了定期招聘新人的制度,支持片厂流水线式生产,通过制度化的招考程序、面试和学员培训,不断补充幕前幕后人员,满足市场需求。[3]1961年,香港大会堂落成,港督柏立基爵士在集会上表示应该设立新剧团、表演新剧本,从而把观众吸引到剧场。为响应港督,邵逸夫决心创办南国实验剧团。[1]

发展历程

1961年,邵氏影业成立南国实验剧团,由顾文宗担任团长,[4]负责系统化地培训演员,以应对片厂大量制作的需求。[2]剧团设有国、粤语组,课程内容全面,包括形体、感觉、发音、歌唱、舞蹈训练,并涵盖片场实习、化妆、置景及照明理论等。[2]

第一期学员预定招聘六十人,国语粤语各一半,不限年龄、性别,最终有超过千人以上报名,并于1962年10月8日举行招生考试,实际入选六十人,11月5日开始上课。[1]训练班通过分组排练歌剧、舞剧、黄梅戏及广播剧等形式进行训练,为日后演出打下基础。[3]上课选在每晚六点到九点,方便学院可以在职受训。1962年5月,训练班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结业公演。[1]

此后,南国实验剧团成为邵氏定期招考制度的一部分,每半年招考一次,[3]培育出罗烈郑佩佩李菁等众多新星,并按需招考临时演员,如王羽便是在1966年《虎侠歼仇》选角时被发掘的。[2]

终结

1971年,邵氏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孙家雯主持的“电影电视演员训练中心”,取代南国实验剧团,进行更全面的新人培训,培育了傅声、李修贤、汪禹等影星[4]。随着七十年代本地电影业竞争加剧,邵氏逐步减产,电影明星的培训制度逐渐消失,但其模式在电视业务中得以延续和发展[2],最后成为孙家雯负责主持的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5]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贾亦棣. 香港話劇風華錄 (PDF). 能仁学报 (香港: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 2001, (8): 155-169. 
  2. ^ 2.0 2.1 2.2 2.3 2.4 《邵氏星河圖》展覽特刊.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23-07-07 [2024-12-14]. 
  3. ^ 3.0 3.1 3.2 邵氏影星. 香港记忆 | Hong Kong Memory. 2012 [2024-12-14]. 
  4. ^ 4.0 4.1 吴咏恩. 邵氏電影初探 - 邵氏大事記.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23-05-28 [2024-12-14]. 
  5. ^ 魏君子. 卷六 邵氏本紀:東方好萊塢(1925—). 香港電影史記 (PDF).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ISBN 978-7-300-178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