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街 (新竹市)
北门街是一条位于新竹市北区的街道,为新竹市最早的商业街。北门街有两种不同范围的指称:其一为目前的北门街,从城隍庙口向北延伸经长和宫到中正路,接水田街,长约0.76公里。
历史
清代
在清代,北门大街为竹堑城中心向北出城的道路,是竹堑通往艋舺的官道(台湾南北纵贯公路前身)的一部分,也是城内通往海运交通的旧港的交通路线。北门大街最繁荣始于清代,是清代至日治时期新竹市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北门大街因有郊商,成为北台湾两岸贸易货物集散地。大陆的货物由旧港上岸,运到北门街长和宫,再由此转运到其他地方。
灾害
北门大街曾发生两次祝融之祸,两次大火将新竹市最早发展的商业区几乎烧尽。1886年清代晚期,由靠城隍庙端的北鼓楼延烧附近商家。日治初期1901年发生第二场大火,由靠近长和宫的金德美商隍庙号延烧,新竹城北门拱辰楼也在此次大火中烧毁。
城市重心迁移
至日治时代中叶,因城市规划将都市重心移转至东门,行政中心与日人社区于东区发展,驿前大道的开通、火车站的使用率提升以及新竹机场开辟,北门大街的重要性逐渐由驿前大道(今中正路)所取代。沿线的长和宫、郑氏家庙、郑用锡宅第(进士第)、明志书院、开北台拔元征士第遗址、水仙宫均为历史悠久的古迹。
文化
乡土信仰
新竹,昔日称为竹堑,自古便流传有关鲤鱼穴的传说。传说中的鱼嘴位于观音亭,鱼身延伸至城隍庙,其中北门街与中正路交叉处的城隍庙前广场矗立着数尺高的龙鲤鱼雕像,最后鲤鱼穴的鱼尾则位于北门街的长和宫。数百年来,此地文人墨客辈出,如开台进士郑用锡的宅第就位于位于北门街[1]。此外,台湾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先生的祖居,也坐落在城隍庙附近的武昌街。
注释
- ^ 潘国正. 新竹的風水地理堪輿在農業社會是相當興旺之術. 中国时报. 1995-01-24.
参考资料
-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八)新竹市,臺灣省文獻會 中華民國內政部 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 . [2006-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02).
- 潘国正 新竹文化地图 以及新竹市政府文化导览
- 竹堑近代故事
- 竹市郑氏家庙春季祭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