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村童话》是中国作家迟子建的一部中篇小说,198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后收入作家出版社同名小说集。有英语[1]、日语[2]等外文译本。
情节
妈妈带着姐姐弟弟坐船走了,把“我”留在了北极村。在这儿“我”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并有一条叫“傻子”的狗作伴。猴姥年轻时被日本人玷污过,喜欢讲一些神鬼故事。姥爷特别珍视大舅带回来的西瓜,存着它的子儿。后来“我”无意中发现大舅已不在人世,姥爷怕姥姥伤心才瞒着家人。村东头有一个孤单的老奶奶,“我”是唯一去看她的人,她给“我”吃蚕豆和葵花籽,“我”给她送去月饼。“我”并设计了一幅画老奶奶的画,可是最终把它弄污了、烧了。冬天,“我”堆雪人玩,做笼子捕鸟,却总是把那些猎物放了。快过年的时候,猴姥告诉我们老奶奶的死讯,“我”和姥姥一起祭拜了她的坟墓。最终,“我”坐船离开了北极村,也离开了童年。
主题和风格
迟子建笔下的童年,有人与自然的融为一体:比如写云彩“有的像兔子蜷在那儿睡觉,有的像猫捉老鼠,还有的像狗、像鱼奔跑”。有本性的纯真:比如傻子狗因咬人被上了锁链,“我”却不嫌弃它,和它相互信任。还有老人给予的温情:老奶奶激发了“我”对文字的兴趣,给“我”做项圈,并向“我”描摹了北极光的绚烂。她成为了“我”童年的捍卫者。[3]
《北极村童话》中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请调。老奶奶的家本住在江那边很远,她有一个被她男人带走的傻儿子。“通向她家的窄窄的小道,就是一具僵尸”,直到“我”打破了平静。政治使人际关系陷于冰冷,而“我”不谙世事则打破了禁忌。通过一个儿童的视角,作者呼唤着人性中的美与善。[4]小说中的语言富有音韵美。里面插入了多首押韵的儿歌,并且多用叠音修辞来模拟主角稚嫩的语调。自然界的声音用摹声词得到了充分表现,句子的节奏也得到了精致的安排。[5]
参考资料
- ^ 陈爽.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英译过程及其思考.文学教育(下),2022,(第11期).
- ^ 甘菁菁.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以迟子建《北极村童话》日译本为例.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第2期).
- ^ 李文娟.论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童年世界.文学教育,2015,(第1期).
- ^ 王振滔.迟子建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倾向.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第3期).
- ^ 李慧.《北极村童话》的语音修辞艺术.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第4期).
迟子建作品 |
---|
|
长篇小说 | |
---|
中篇小说 | 《 北极村童话》(1986) · 《初春大迁徙》(1986) · 《没有夏天了》(1988) · 《海市》(1988) · 《左边是篱笆,右边是玫瑰》(1988) · 《奇寒》(1989) · 《小酒店初恋》(1989) · 《遥渡相思》(1989) · 《原始风景》(1990) · 《怀想时节》(1990) · 《炉火依然》(1990) · 《麦穗》(1990) · 《旧时代的磨坊》(1991) · 《秧歌》(1992) · 《无边水色》(1993) · 《香坊》(1993) · 《格局》(1993) · 《东窗》(1993) · 《向着白夜旅行》(1994) · 《音乐与画册里的生活》(1994) · 《杨铁铺叮当响》(1994) · 《岸上的美奴》(1995) · 《原野上的羊群》(1995) · 《日落碗窑》(1996) · 《逆行精灵》(1997) · 《九朵蝴蝶花》(1997) · 《观彗星》(1998) · 《青草如歌的正午》(1999) · 《五丈寺庙会》(2000) · 《鸭如花》(2001) · 《疯人院的小磨盘》(2001) · 《芳草在沼泽中》(2002) · 《酒鬼的鱼鹰》(2002) · 《零作坊》(2003) · 《相约怡潇阁》(2003) · 《踏着月光的行板》(2003)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2005) · 《西街魂儿》(2006) · 《第三地晚餐》(2006) · 《起舞》(2007) · 《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2008) · 《鬼魅丹青》(2009) · 《泥霞池》(2010) · 《黄鸡白酒》(2011) · 《别雅山谷的父子》(2012) · 《晚安玫瑰》(2013) |
---|
短篇小说集 | 《北国一片苍茫》(1987) · 《逝川》(1994) · 《亲亲土豆》(1995) · 《雾月牛栏》(1996) · 《花瓣饭》(2002) · 《微风入林》(2003) · 《一坛猪油》(2008) |
---|
其他 | 《迟子建散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