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多彩海麒麟
公牛多彩海麒麟 | |
---|---|
公牛多彩海麒麟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
纲: | 腹足纲 Gastropoda |
目: | 裸鳃目 Nudibranchia |
科: | 多彩海麒麟科 Chromodorididae |
属: | 高泽海麒麟属 Hypselodoris |
种: | 公牛多彩海麒麟 H. bullocki
|
二名法 | |
Hypselodoris bullocki Collingwood, 1881
| |
异名 | |
|
公牛多彩海麒麟(学名:Hypselodoris bullocki),俗称紫海牛、紫海兔或音译作布拉克多彩海蛞蝓[1] ,高泽海麒麟属的小型海蛞蝓,分布范围广布于东印度洋与热带西太平洋[1][2],远达昆士兰南方。[3]体长约2至4公分,具有细致的体色,外套膜缘呈白色环带状,裸鳃橘黄色,触角紫红色,腹足与体色相同,呈紫红或乳白色[1]。本种的外观具有变异性,进行相关的初步调查时,常简单的以“公牛组”(bullocki group)来称呼与本种相关的这类品种或变异型。[4]本种与 Hypselodoris apolegma 近似,不过,本种与H. apolegma 的不同之处在于套膜缘的白纹并无渐层的斑点状扩散。
由于裸鳃海蛞蝓类大多数皆食性专一,而且人们对其食物大多不甚明了,食物来源也无法用人工饲料代替,因此难以在人工环境下长期饲养。公牛多彩海麒麟与 H. apolegma 的食物可能同为沉海绵科(Dysideidae)宽海绵属(Euryspongia)的一种。
公牛多彩海麒麟的最初描述是由卡斯柏·科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于1881年发表,模式标本采自南中国海。[5]娜塔莉·优瑙(Nathalie Yonow)根据解剖学研究,她认为本种与H. apolegma 实际为同一物种,故于2001年时将两种的学名处理为异名,并合并至Risbecia apolegma 这个新描述的命名内,然而该研究并未正式发表。比尔·鲁德曼(Bill Rudman)则是沿用原学名H. bullocki,也是目前较常引用的命名。本种亦有与H. apolegma 交配的纪录,使得种间分类争议更加复杂。[6]
注释
- ^ 1.0 1.1 1.2 公牛多彩海麒麟. 台湾贝类数据库. [2017-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中文(繁体)).
- ^ 揭维邦; 詹景尧. 七彩海蛞蝓:台灣的裸鰓動物. 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2009: 309pp (中文(繁体)).
- ^ 公牛多彩海麒麟 - 海蛞蝓讨论站(The Sea Slug For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隶属于澳洲线上博物馆(Australian Museum online,AMO) (英文)
- ^ 公牛多彩海麒麟 - 珊瑚王国~POE的水族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语)
- ^ Collingwood, C. (1881) On some new species of nudibranchiate mollusca from the eastern seas. 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Zoology, 2: 123-140.
- ^ 来自马来西亚的H. bullocki-apolegma - 海蛞蝓讨论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