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奖溪义渡
23°27′44″N 120°28′14″E / 23.46235°N 120.47058°E
八奖溪义渡 | |
---|---|
八奖溪义渡纪念碑古迹园区 | |
位置 | 台湾嘉义市东区弥陀路1号前 |
建成时间 | 清朝康熙年间[2] 碑:道光27年(1847年)10月 |
官方名称 | 八奖溪义渡 |
类型 | 登录等级:市定古迹[1] 登录种类:其它遗迹 |
详细登录资料 |
八奖溪义渡,位于台湾嘉义市东区,八奖溪即是八掌溪古名。康熙年间在诸罗山以南共有五个渡口,八奖溪渡口是最东的一个,与最西边的水堀头渡口同为两大要津[2]。道光年间八奖溪渡口改为义渡,直到日治大正年间兴建吊桥后才被取代,而后因交通量日大而于桥东兴建水泥桥“忠义桥”[2]。该吊桥日后因年久失修,已经拆除。
八奖溪义渡于民国七十七年(1988年)2月26日公告为市定古迹[1]。
沿革
八奖溪渡原为民营私渡,自嘉义县城南门出城后,经南门田仔(今嘉义市宣信街)、草地尾(今嘉义市芳草里),过诸罗山大圳桥(即草地尾桥)后便能抵八奖溪畔,渡河后可往南至今台南白河或往东南前往阿里山[1]。
由于民营私渡收费不一,甚至有人会趁机勒索,当地士绅遂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购田收租,以租金作为聘雇船夫的经费来免费摆渡,而后于该年十月立〈八奖溪义渡碑记〉于北岸为记[1]。
进入日治时期后,为防止义渡田产被没收,遂由郭标及中埔庄长林干负责田产管理[1]。后来到了大正十二年(1923年)时,因交通量日增,筏渡难以负荷且常受天候影响,遂建铁线吊桥取代渡口[2],而桥梁的维修经费则来自原有田产租金[3]。但在昭和六年(1931年)建了白鹭桥(今吴凤南路的军辉桥)后,铁线桥的重要性渐被取代[3]。之后在昭和15年(1940年)曾重修铁线桥,而立“八奖溪义渡 铁线桥”碑为记[3]。
二次大战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铁线桥不堪负荷,铁索断裂而造成严重事故,当年遂立即重建,同时兴建义渡护岸以及刻石立碑,此后更经常维修或重建。然而铁线桥终无力负荷日增的交通量,而在桥梁东边兴建“忠义桥”[3]。忠义桥兴建后,铁线桥便日渐没落,终至封桥拆毁[3]。
图片
-
昔日位在八奖溪(八掌溪)上的“八奖溪义渡铁线桥”桥墩遗迹
-
嘉义市与中埔乡之间的忠义桥
-
“八奖溪义渡铁线桥”桥墩遗迹,右方为弥陀寺的牌楼。
-
八奖溪义渡碑
-
五层高的六角形义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