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保护状况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物种保护状况(英文:conservation status)是政府或非政府机构、相关组织等赋予它们的保护级别,以及牠们所受到的保护措施、保护力度等,可反映出物种当前的生存繁衍情况。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物种的保护状况,不仅仅是单纯的活体数量,还包括整个种群的繁殖率、饲养成功率和潜在的威胁等等。

世界上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物种保护状况报告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包括生存受到威胁或据信灭绝于公元1500年以后的物种,此外许多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物种保护状况名录。

IUCN 评级标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依据物种的生存现状,将物种评估为以下等级:[1][2]

低危

  • 近危(Near Threatened,NT),当某物种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例如:日本柳杉欧亚水獭

受威胁

  • 濒危(Endangered,EN):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例如:蓝鲸银杏

灭绝

  • 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物种属于野外灭绝,例如:弯角剑羚

其他

  • 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DD):当一个物种的已知信息不足以对其生存现状进行正确评估时,即认为该物种属于数据缺乏,例如:虎鲸

另请参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