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鸟身女妖龙属
似鸟身女妖龙属 化石时期:下白垩纪,
| |
---|---|
似鸟身女妖龙的想像图 | |
无效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似鸟龙类 Ornithomimosauria |
科: | †似鸟身女妖龙科 Harpymimidae |
属: | †似鸟身女妖龙属 Harpymimus Barsbold & Perle, 1984 |
模式种 | |
奥氏似鸟身女妖龙 Harpymimus okladnikovi Barsbold & Perle, 1984
|
似鸟身女妖龙属(学名:Harpymimus)是兽脚亚目似鸟龙下目的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下白垩纪的蒙古。不像较后期、更衍化的似鸟龙下目,似鸟身女妖龙仍然具有牙齿,但似乎只限于在下颌的齿骨。
发现与命名
在1981年,一个苏联与蒙古国的联合挖掘团队在戈壁沙漠发现一个兽脚类化石。在1984年,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Altangerel Perle将化石进行简短叙述、命名。似鸟身女妖龙属只有一个物种,H. okladnikovi。属名意为“鸟身女妖的模仿者”,是以希腊神话的鸟身女妖为名。种名则是以已逝苏联古生物学家Alexey Pavlovich Okladnikov为名[1]。
正模标本(编号IGM 100/29)是一个几乎完整、关节仍连接的身体骨骼,稍为挤压变形,只缺少肩带、骨盆及后肢[1]。化石发现于中戈壁省的Shinekhudug组地层,地质年代为豪特里维阶到巴列姆阶,稍早研究则认为是较为年轻的阿尔比阶[1]。其他发现于中戈壁省的恐龙包括有蒙古鹦鹉嘴龙及高吻龙。
鉴定及形态
在2004年,小林快次首次详细研究似鸟身女妖龙的化石[2]。在2005年,瑞钦·巴思钵与小林快次重新鉴定似鸟身女妖龙,发现牠的下颌前段(齿骨)有11颗牙齿,前段及后段尾椎在第18节相接。肩胛骨的背部表面呈三角形的凹陷,肩胛骨的后缘有低脊。第三掌骨的外髁有深的侧韧带沟[3]。
正模标本的头颅骨表面上是完整的,但侧面受到严重跻压,使得有些特征不明。上颌前端是喙状嘴,连同齿骨的牙齿,似乎是用来咬紧猎物的。头颅骨的前后长度为26.2公分,是头颅骨高度的两倍,以及颈部长度(约60公分)的一半[3]。
似鸟身女妖龙的整体外表很像后期的似鸟龙下目,有着长颈、有爪的长臂及长脚。牠的齿列却与其他基础似鸟龙下目恐龙不同,例如多锯似鹈鹕龙的下颌每侧有75颗齿骨牙齿,上颌骨及前上颌骨每侧则有145颗牙齿;似鸟身女妖龙就只有10-11颗圆柱形的齿骨牙齿。似乌身女妖龙的小型牙齿可能只是用作咬紧猎物,而不像其他非鸟类的兽脚亚目是用来撕开猎物[3]。就所有已知的似鸟龙下目,只有似鸟身女妖龙及似鹈鹕龙保有牙齿,这是似鸟龙下目分支的祖征。其他原始特征包含:非常短的第一掌骨、第三跖骨不是呈夹跖形态[3]。
种系发生学
似鸟身女妖龙被命名时,被归类于独自的似鸟身女妖龙科[1]。在2005年,瑞钦·巴思钵与小林快次针对似鸟身女妖龙进行亲缘分支分类法的分析,认为牠在似鸟龙科演化支的演化位置,比似金翅鸟龙与似鸟龙科还原始,但较似鹈鹕龙衍化。这个发现支持了似鸟龙下目是起源于下白垩纪的亚洲或欧洲,后来在上白垩纪前迁往北美洲的理论[3]。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Barsbold, R. et Perle, A. On first new find of a primitive orithomim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of the MPR. Paleontologicheskii zhurnal. 1984, 2: 121–123.
- ^ Kobayashi, Y., 2004, Asian ornithomimosaurs. PhD Thesis,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340 pp
- ^ 3.0 3.1 3.2 3.3 3.4 Kobayashi, Y. et Barsbold, R. Anatomy of Harpymimus okladnikovi Barsbold and Perle 1984 (Dinosauria; Theropoda) of Mongolia. ed. Carpenter, K. (编). The Carnivorous Dinosaur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9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