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交趾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交趾之战、又南诏安南之战役、又南诏侵入岭南之事件,是唐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七年(866年),唐朝南诏争夺交趾(今越南河内)的作战[1]

历史

唐朝后期,在西南方向的南诏国和大唐经常发生战争,安南和南诏是接壤的,因此也是战火燃烧的地区。大唐对安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改造,派遣了精兵猛将来驻守这个地区,并且后期在安南设置了静海军节度使[2]

黎文休曰:“一李琢之贪暴,致十数年蛮寇之患,况甚虐于李琢者乎。一高骈之督属,斩数万贼众之强,况贤于髙骈者乎。故琢不能自保,而骈据城称王,善为国者,当谨择焉”。
史臣吴士连曰:“髙骈凿港之役,何其异耶。盖所合理,故得天之助也。天者理也。地道有险夷,理之常也。人力有济险,亦理之常也。苟险而不能济天,何假于人哉。禹之治水不合乎理,天何由成,地何由平也。其效至于洛龟呈祥,非天之助乎。观骈之言曰:今凿海派,用济生灵,苟不徇私,何难之有。诚发于言,言岂不顺乎。孚信所感,通乎金石,况于天乎。天所助者顺也。易曰:履信思乎顺,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雷震巨石以助之,何足为袏也”。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五》
南诏安南之地图。

变故

唐朝峰州(治嘉宁,今越南富寿省白鹤南凤州)林西原驻有防冬兵六千,附近七绾洞营长李由独常协助唐朝戍守,运送租赋[3][4]

858年六月,安南都护李涿罢除防冬兵,专门委派李由独担当防务。李由独势孤难立,南诏拓东节度使乘机写信引诱,又把外甥女嫁给其子,并任命他为拓东押牙,李由独于是率众降南诏。859年,南诏国王劝丰祐卒,子世隆继位,因为其名犯唐太宗唐玄宗之讳,唐朝没有册封。世隆自称皇帝,国号大礼,不再奉唐正朔,并派兵攻陷播州(治今贵州遵义市),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彻底破裂。

南诏战马的匋像。

860年十二月,安南土著引南诏兵三万余人,攻陷交州,安南都护李鄠与监军逃奔武州。唐朝因忙于镇压裘甫起义,无暇顾及。861年六月,李鄠收集土军,攻讨群蛮,收复安南。

862年二月,南诏军再次进攻安南。唐朝派前湖南观察使蔡袭率许州滑州等道兵共二十四万前去援救安南,声势浩大,南诏自动退去。到十一月,南诏见八道兵马各回本道,又出兵五万进逼安南。蔡袭告急,唐廷敕发荆南、湖南两道兵二千人,令桂管(今桂林等地区)征义兵三千人,后又调山南东道弓弩手一千人一起开赴安南。但山高路远,援兵难以及时到达,而南诏军已将交州团团围住。蔡袭据城死守,坚持到863年正月初七,南诏兵破城而入,蔡袭孤身一人,徒步力战,身中十箭,想要奔上监军船,但船已离岸,于是跳海,以死报国。荆南、江西、鄂岳襄州戍边将士四百余人逃至城东水边,荆南虞候元惟德等对大家说:我们没有船,入水也是死,不如返回头与敌人拼了,一个换两个也值得。众将士杀回东罗门,乘南诏兵不备,歼敌二千余人。入夜,南诏将军杨思缙率兵来到,元惟德等全部战死。交趾再度陷落,安南各部落尽降南诏。

864年,唐朝骁卫将军高骈出任安南都护,本管经略招讨使,屯兵海门(今越南海防安阳北),日夜操练,以图进取安南。监军李维周与高骈关系不好,催促进军,高骈无奈,于865年九月率兵五千先行,约好李维周随后发兵接应,及至高骈启行,李维周却拥兵不进。高骈兵至南定(在今越南河北顺城陇城乡),正在秋收的峰州众蛮被高骈大破,所有粮田收获,都成了高骈的军粮。

866年,南诏王派善阐节度使杨缉,协助安南节度使段酋迁守交趾。唐朝派宦官监阵敕使韦仲宰率七千人至峰州增援高骈,高骈军屡次击败南诏军。高骈向朝廷奏捷,李维周却压住不服。唐懿宗数月不得音讯,感到奇怪,传诏询问李维周。李维周上奏说高骈驻军峰州,与南诏军周旋,不敢进兵。懿宗大怒,就派右武卫将军王晏权代替高骈。而高骈此时已乘胜大破南诏兵,围攻交耻城。段酋迁几次出城迎战,均为高骈所败,城中孤危。旦夕可下。高骈便派小校曾衮和韦仲宰所派小使王惠赞驾船报捷。懿宗大喜,加封高骈检校工部尚书,仍镇守安南。高骈亲自督兵攻城,攻占交州,杀段酋迁。唐军共斩杀南诏兵三万余,又破归附南诏的两个部落,一万七千人归附,南诏兵逃去。至此将近十年的安南边患得到安定。

唐朝安南设置静海军,以高骈节度使

文献

高骈的《地理便览》。
  • 旧唐书·高骈传》:“五年,移骈为安南都护”。
  • 新唐书·高骈传》:“进骈检校刑部尚书,仍镇安南,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兼诸道行营招讨使”。
  • 资治通鉴》:“(咸通七年十一月)置静海军于安南,以高骈为节度使”。
  • 岭外代答》:“邕州溪峒及安南境 内皆有金坑,其所产多于诸郡。邕管安州与交趾一水之隔尔,鹅鸭之属至交趾水滨游食而归者,遗 粪类得金,在吾境水滨则无矣。凡金不自矿出,自然融结于沙土之中,小者如麦麸,大者如豆,更 大者如指面,皆谓之生金[...]亦有大如鸡子者,谓之金母。得是者,富固可知。交趾金坑之利,遂 买吾民为奴”[5]
  • 大越史记全书》:“庚辰〈唐懿宗漼咸通元年〉春,浙东贼裘甫作乱。唐议选将平之。夏侯孜曰:“王式虽儒,家子前在安南,威服华夷,名闻远地,可任也”。御拜浙东观察使”。
  • 大越史记全书》:“右属于隋、唐,自癸亥,至丙寅,共三百四年”。
  • 迁都诏》:“况高王故都大罗城。宅天地区域之中。得龙蟠虎踞之势。正南北东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广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垲。民居蔑昏垫之困。万物极繁阜之丰。遍览越邦。斯为胜地。诚四方辐辏之要会。为万世帝王之上都”。
  • 谕诸裨将檄文》:“为中国之将、侍立夷宿而无忿心,听太常之乐、宴飨伪使而无怒色”。

参考资料

注释及资料来源

  1. ^ The role of Nanzhao history in the formation of Bai identity (PDF). [2021-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06). 
  2.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
  3. ^ 南詔鎮. [202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3). 
  4. ^ 風起安南,看似偏於一隅,實則生死攸關,細看唐代咽喉要地—安南. [202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5. ^ Khi vịt ị ra vàng ở Giao Chỉ. [202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