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厥斯坦
中国突厥斯坦(英语:Chinese Turkestan或Chinese Turkistan[1]),是西方语言中的一个地理术语或历史地区,对应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地区(南疆)或整个新疆[2][3],从近代以来先后处于中国清朝和中华民国等政权的统治之下。欧洲人特别是在清朝时期经常用这个词来表示将突厥斯坦划分为中国人和俄国人控制的领土,后者控制着西部的俄国突厥斯坦,而东部的中国突厥斯坦则被认为是覆盖清朝统治的内亚地区的中国鞑靼利亚(Chinese Tartary)的一部分。
词源
中亚东部历史上被中国人称为西域,先后受到汉朝和唐朝等王朝控制。后来,讲突厥语的乌兹别克人和维吾尔人征服了讲波斯语的塔吉克人,并在中亚建立了几个小国家,该地故被称为突厥斯坦。他们统治该地区一段时间(后来受蒙古人统治,包括察合台汗国和准噶尔汗国),直到该地区于1750年代的清准战争的最后阶段被中国清朝征服并统治。因此,欧洲人将此地区称为“中国突厥斯坦”,[4]类似于俄国突厥斯坦和阿富汗突厥斯坦等名称,分别由俄罗斯帝国和阿富汗所控制。[5][6]
使用
“中国突厥斯坦”一词在清朝时期被欧洲人等西方人普遍用来特指该地区,作为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鞑靼利亚的一部分。中国人通常将这个地区称为“天山南路”,意思是天山山脉以南的地区,但在部分资料中,“中国突厥斯坦”一词也可以指整个新疆,[2][3]而清朝官员有时也会在用英语等语言写成的著作中使用该词。清朝灭亡后,该词的使用逐渐减少,虽然该词在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仍有部分著作中会用到。[7][8] 20世纪以来,维吾尔分离主义者及其支持者使用东突厥斯坦作为整个新疆(包括南疆和北疆)的称谓或用于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未来独立国家的称谓,而其他人通常使用“新疆”这个名称来指代中国的自治区。 因此,“中国突厥斯坦”这个术语如今已少用,尽管它至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9]
另见
参考资料
- ^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Turkistan. Centre of Central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Kashmir. 1981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8).
- ^ 2.0 2.1 Share, Michael B. The Great Game Revisited: Three Empires Collide in Chinese Turkestan (Xinjiang). Europe-Asia Studies. 2015, 67 (7): 1102–1129 [September 19, 2023]. JSTOR 24537108. S2CID 153350010. doi:10.1080/09668136.2015.10670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3).
- ^ 3.0 3.1 Xinjiang – China's new territory or East Turkestan?. The Times of India. [August 22,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 ^ Duyckinck, Evert Augustus. History of the World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to the Present Time, Volume 1. 1871: 16 [August 22,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 ^ 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 (review). [October 1,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2).
- ^ India's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October 1,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9).
- ^ Vakar, Nicholas. The Annexation of Chinese Turkestan. The Slavonic and East European Review. 1935, 14 (40): 118–123 [August 22, 2023]. JSTOR 42030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 ^ Weng, Weiquan. Bazaars of Chinese Turkest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August 22, 2023]. ISBN 978-0-19-5902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 ^ Preface and Acknowledgements. [October 1, 2023]. doi:10.7312/mill20454-003 (不活跃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