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 |
---|
历史 - 章程 - 组织 - 领导 |
十九大 → 二十大 → 二十一大 |
多年来,特别是在邓小平领导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外国评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缺乏统一的意识形态,但中国共产党仍认定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订定数个指导自身全部活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其中在《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到中国共产党会坚持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四项基本原则[1],并且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官方意识形态,内容结合了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著作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以及由列宁所提出的列宁主义思想[2]。对此中国共产党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2],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社会的一个未来愿景,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2]。而第二个加入的毛泽东思想则被视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2],其中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除了由毛泽东主导外,还包括其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共同发想而成[3]。
邓小平理论则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章程》[4],其概念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论点[4]。邓小平理论大体上可以视为一种理论总结,认为共产主义的定义中并不包括国有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等制度安排,同时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中立的运作方式[5]。此外他还提到中国共产党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动态,并且要透过“实事求是”的方式来确认某一政策过时与否,进而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与相应的口号[6]。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重申邓小平的口号而认为没有必要质问事情是属于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因为重要的判别标准是它的工作模式[7]。之后他更提出适应中国条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三个代表”,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而加入《中国共产党章程》[8]。中国共产党党内的部分人士批评“三个代表”并非属于马克思主义、甚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背叛,然而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9]。江泽民则主张早期共产党成员认为共产主义应当实现的生产模式,发展到了今日已经更为复杂而难以体现,同时试图强制生产方式的改变作为并没有效果,因为其背后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规律而有自然的发展[10]。该理论最为显著的影响是允许资本家以“新社会阶层”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除了鼓励其从事“诚实劳动和工作”外,并透过自己的劳动贡献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之后在胡锦涛所主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制定了同样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科学发展观思想[12][13],同时为了因应中国国情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与应用,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4]。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该思想“内涵十分丰富”[16],囊括“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党领导一切”等政治方略,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7]
经济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在内容中也提到将会持续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求根本上改革限制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其中邓小平不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是自由市场与计划经济。对此他表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江泽民支持邓小平的思想并在中国共产党会议上多次重申此观点,认为并没有一定的机制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因为唯一重要的是其工作的方式[20]。与此同时江泽民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术语,借此取代陈云原先所提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语[20]。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于报告中向其他代表们表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21];而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则将思想主轴改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1]。之后这一路线则持续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而被重新修正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1],但是在会议中也提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21]。
而从中国共产党的观点来看,世界分成彼此对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基础阵营[22]。中国共产党认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22]。不过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则重新回到卡尔·马克思的著作,重新尝试解释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生现象[22]。尽管承认全球化是透过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理论家认为全球化本质上并非资本主义[23]。原因在于如果全球化纯粹属于资本主义,这将排除另一种具现代性的社会主义形式[23]。因此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不将全球化或者市场经济视为特定阶级的性质[23]。而如同邓小平认为中国可以凭借资本主义的元素来追求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全球化本身性质亦不固定[23]。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对于全球化仍属于乐观态度,认为尽管当前的全球化是受到资本主义占有统治地位,但也认为全球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进展[24]。
思想改良
虽然非中国分析家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拒绝正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或者至少在正统思想的基本思路并没有继续沿用,然而中国共产党本身并不同意[26]。尽管一些评论认为江泽民引进“三个代表”思想理论后,结束中国共产党长期所承诺的马克思主义做法[27];然而中国共产党党理论家冷溶则不同意此类看法,认为江泽民透过各种不同的所有制摆脱原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障碍,这作法本身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相对地反而借由现代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强化中国共产党自身,进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27]。其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仍然将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作为其“终极目标”[28],其中中国共产党声称现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理论家认为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看起来很像资本主义”[28],另外某一部分理论家则认为“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早期或第一阶段”[28]。不过有些人则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认为这实际上是受知识分子的犬儒主义影响[28]。其中中国分析师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便表示:“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认为它滑稽多于精明,是来自于不满现实知识分子的黑客宣传讽刺漫画。但是初级阶段100年的说法来自严肃的政治理论家。[28]”
近年来,以外国评论家为首的论点认为中国共产党没有主轴思想,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采取实用主义,并且仅有在工作层面上感兴趣[29]。不过这个从许多层面所得到的简单观点也遭到批评其错误处很多,因为中国共产党官方声明试图让其呈现出具有明显连贯的世界观[29]。例如在2012年胡锦涛指出西方世界的威胁要分裂中国共产党,并且指出“西方世界的国际文化强盛,而我们是弱者……思想文化领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29],中国共产党提供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党校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思想论点[29]。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获得提出前,思想和决策之间是处于演绎的关系,这意味着决策本身是基于对于思想的认识而做出判断[30]。然而邓小平认为这一关系必须被颠倒过来,应当透过决策来产生其意识形态,而不是透过周围的其他方法成形[30]。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停滞不前的国家意识形态,认为苏联共产党的思维过于僵化而缺乏想像力;对此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必须透过实践行动破除僵化的思想,同时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思想必须是动态的,才能够继续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基础[30]。
意识形态的作用
近年来,外国评论家主要争论的是,中国共产党没有意识形态,该党是实用主义的,只对有效的东西感兴趣。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动之前,意识形态与决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演绎关系,这意味着决策是源于意识形态知识。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这种关系被颠倒了,决策证明了意识形态是正当的,而不是相反。中国政策制定者认为, 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其停滞的国家意识形态。他们认为,与苏联共产党不同,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死板、缺乏想象力、僵化、脱离现实”,因此,他们的意识形态必须具有活力以维护党的统治。
宗教立场
中国共产党禁止党员加入宗教,但个人信仰不承担任何责任[31]。在毛泽东统治期间,宗教活动受到压制,宗教组织被禁止与外国人接触。 所有宗教组织都是国有的,不是独立的。 与外国宗教机构的关系在1947年和1949年恶化, 梵蒂冈禁止任何天主教徒支持共产党[32]。 在宗教问题上,邓小平比毛泽东更开放,但这个问题在他的领导下一直没有解决[33]。据国家宗教事务总局前局长叶小文说:“在婴儿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对宗教持批评态度。在马克思看来,神学已经成为保护德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堡垒。因此政治革命必须从批评宗教开始。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正是由于马克思的著作,中国共产党才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领导下发起了反宗教政策。
法轮功的盛行及后来国家当局的禁止,导致了1999年召开的为期三天的全国宗教事务工作会议,这是该党历史上最高级别的宗教事务会议。江泽民赞同古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将消亡的观点,当得知中国的宗教事实上正在增长而不是减少时,他被迫改变了主意。江泽民在全国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要求与会者找到一种使“社会主义和宗教相互适应”的方法。他补充说:“要求宗教适应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我们希望宗教信徒放弃信仰”。江泽民令叶小文深入研究古典马克思主义著作,寻找借口放开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人们发现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曾写道,只要问题存在,宗教就能生存。由此,宗教组织获得了更大的自治权。
参考文献
引用
- ^ 1.0 1.1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 中国北京: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中文(简体)).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 ^ 2.0 2.1 2.2 2.3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2015年6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4月19日) (中文(简体)).
- ^ Zhu Ningzhu. Mao Zedong Thought. 新华网. 2013年12月26日 [2015年6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英语).
- ^ 4.0 4.1 傅高义.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26日: 第684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674055445 (英语).
- ^ 傅高义.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26日: 第668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674055445 (英语).
- ^ Adrian Chan. Chinese Marxism. 英国伦敦: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 2003年6月29日: 第180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8264730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傅高义.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26日: 第685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674055445 (英语).
- ^ Adrian Chan. Chinese Marxism. 英国伦敦: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 2003年6月29日: 第201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8264730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美国霍博肯: 约翰威立. 2011年6月15日: 第108页至第109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118085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美国霍博肯: 约翰威立. 2011年6月15日: 第107页至第108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118085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美国霍博肯: 约翰威立. 2011年6月15日: 第110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118085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Misa Izuhara. Handbook on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英国卓特咸: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2014年5月14日: 第110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857930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Sujian Guo和Baogang Guo. China in Search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美国拉纳姆: 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集团公司. 2008年8月15日: 第119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7391262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Sujian Guo和Baogang Guo. China in Search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美国拉纳姆: 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集团公司. 2008年8月15日: 第121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7391262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储百亮. 习近平思想被写入党章,崇高地位比肩毛泽东.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7年10月25日 [2017年1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24日).
- ^ 刘云山.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6日 [2017年1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24日).
-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新华网. 2017年10月18日 [2018年4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0日).
- ^ Chris Buckley. Xi Touts Communist Party as Defender of Confucius’s Virtues. 《纽约时报》. 2014年2月13日 [2015年6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22日) (英语).
- ^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ISBN 978-7-01-001862-1 (中文(简体)).
- ^ 20.0 20.1 傅高义.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美国剑桥: 哈佛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26日: 第682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674055445 (英语).
- ^ 21.0 21.1 21.2 21.3 Marketization the key to economic system reform. 《中国日报》. 2013年11月18日 [2015年6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英语).
- ^ 22.0 22.1 22.2 Michael Heazle和Nick Knight. China-Japan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reating a Future Past?. 英国卓特咸: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2007年10月31日: 第62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847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23.0 23.1 23.2 23.3 Michael Heazle和Nick Knight. China-Japan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reating a Future Past?. 英国卓特咸: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2007年10月31日: 第63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847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Michael Heazle和Nick Knight. China-Japan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reating a Future Past?. 英国卓特咸: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2007年10月31日: 第64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847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美国霍博肯: 约翰威立. 2011年6月15日: 第369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118085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沈大伟. China's Communist Party: Atrophy and Adaptation. 美国奥克兰: 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2日: 第104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520254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27.0 27.1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美国霍博肯: 约翰威立. 2011年6月15日: 第99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118085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28.0 28.1 28.2 28.3 28.4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美国霍博肯: 约翰威立. 2011年6月15日: 第527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1118085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29.0 29.1 29.2 29.3 Kerry Brow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deology (PDF).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2年8月2日 [2015年6月1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9月12日) (英语).
- ^ 30.0 30.1 30.2 沈大伟. China's Communist Party: Atrophy and Adaptation. 美国奥克兰: 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2日: 第105页 [2015年6月1日]. ISBN 978-0520254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1日) (英语).
- ^ Kuhn 2011,第373页.
- ^ Kuhn 2011,第362页.
- ^ Kuhn 2011,第365页.
来源
文章
- Abrami, Regina; Malesky, Edmund; Zheng, Yu. Accountability and Inequality in Single-Party Regim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etnam and China (PD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1–46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2-16).
- Ash, Robert. Quarterly Chronicle and Documentation (October–December 2006). The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89): 232–286.
- Brown, Kerr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deology (PDF).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2 August 2012, 10 (2): 52–68 [2020-01-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9-12).
- Chambers, David Ian. Edging In from the Cold: The Past and Present State of Chinese Intelligence Historiograph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30 April 2002, 56 (3): 31–46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Dynon, Nicholas. "Four Civilizat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Post-Mao Chinese Socialist Ideology. The China Journa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uly 2008, 60: 83–109. JSTOR 20647989.
- Hepeng, Ji. The Three Represents Campaign: Reform the Party or Indoctrinate the Capitalists (PDF). The Cato Journal (Cato Institute). Fall 2014, 24 (3): 261–275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10).
- Li, Cheng. Intra-Party Democracy in China: Should We Take It Seriously? 30 (4).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19 November 2009: 1–14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 Köllner, Patrick. Informal Institutions in Autocracies: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DF) (232). German Institute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August 2013: 1–30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7).
- Miller, H. Lyman. Hu Jintao and the Party Politburo (PDF) 32 (9).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19 November 2009: 1–11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3).
书籍
- Baum, Richard. Burying Mao: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Age of Deng Xiaop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691036373.
- Baylis, Thomas. Governing by Committee: Collegial Leadership in Advanced Societie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ISBN 9780887069444.
- Bush, Richard. 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5. ISBN 978-0815797814.
- Broodsgaard, Kjeld Erik; Yongnian, Zhe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Reform. Routledge. 2006. ISBN 978-0203099285.
- McCarthy, Greg. Brugger, Bill , 编. Chinese Marxism in Flux, 1978–84: Essays on Epistemology,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conomy. M.E. Sharpe. 1985. ISBN 978-0873323239.
- Carter, Peter. Ma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ISBN 978-0192731401.
- Chan, Adrian. Chinese Marxism. Continuum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0826473073.
- Chang, Maris Hsia. The Labors of Sisyphu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mmunist China.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9. ISBN 978-0765806611.
- Coase, Ronald; Wang, Ling. How China Became Capitalist.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ISBN 978-1137019363.
- Ding, X.L. The Decline of Communism in China: Legitimacy Crisis, 1977–19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521026239.
- Feigon, Lee. Mao: A Reinterpretation. Ivan R. Dee. 2002. ISBN 978-1566635226.
- Finer, Catherine Jones. Social Policy Reform in China: Views from Home and Abroad. Ashgate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0754631750.
- Fu, Zhengyuan. Autocratic Tradition and Chinese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521442282.
- Gao, James.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China (1800–1949). Scarecrow Press. 2009. ISBN 978-0810863088.
- Gregor, A. James. Marxism, China & Development: Reflections on Theory and Reality.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9. ISBN 978-1412828154.
- Gucheng, Li. A Glossary of Political Ter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9622016156.
- Guo, Sujian. Chinese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Power,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Routledge. 2012. ISBN 978-0415551380.
- Guo, Sujian; Guo, Baogang. China in Search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Lexington Books. 2008. ISBN 978-0739126240.
- Heazle, Michael; Knight, Nick. China–Japan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reating a Future Past?.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7. ISBN 978-1781956236.
- Izuhara, Misa. Handbook on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0857930293.
- Keping, Yu.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Brill Publishers. 2010. ISBN 978-9004182127.
- Kornberg, Judith; Faust, John.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Policies, Processes, Prospect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2005. ISBN 978-1588262486.
- Kuhn, Robert Lawrence.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John Wiley & Sons. 2011. ISBN 978-1118104255.
- Latham, Kevin. Pop Culture China!: Media, Arts, and Lifestyle. ABC-CLIO. 2007. ISBN 978-1851095827.
- Li, Cheng. China's Changing Political Landscape: Prospects for Democracy.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9. ISBN 978-0815752080.
- Liu, Guoli.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ABC-CLIO. 2011. ISBN 978-0313357312.
- Joseph, William. Politics in China: an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978-0195335309.
- Mackerras, Colin; McMillen, Donald; Watson, Andrew. Dictionary of the Poli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outledge. 2001. ISBN 978-0415250672.
- McGregor, Richard.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 2nd. Harper Perennial. 2012. ISBN 978-0061708763.
- Musto, Marcello. Karl Marx S Grundrisse: Foundations of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150 Years Later. Routledge. 2008. ISBN 978-1134073825.
- Smith, Ivian; West, Nigel.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Intelligence. Scarecrow Press. 2012. ISBN 978-0810871748.
- Ogden, Chris. Handbook of China s Governance and Domestic Politics. Routledge. 2013. ISBN 978-1136579530.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Governance in China. OECD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9264008441.
- Saich, Tony; Yang, Benjamin. The Rise to Pow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ocuments and Analysis. M.E. Sharpe. 1995. ISBN 978-1563241550.
- Schram, Stuart. Mao Tse-Tung. Simon & Schuster. 1966. ISBN 978-0140208405.
- Shambaugh, David. China's Communist Party: Atrophy and Adap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ISBN 978-0520254923.
- Shambaugh, David. 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199323692.
- Sullivan, Lawrenc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carecrow Press. 2007. ISBN 978-0810864436.
- Sullivan, Lawrenc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carecrow Press. 2012. ISBN 978-0810872257.
- Sun, Yat. The Chinese Reassessment of Socialism, 1976–1992.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978-0691029986.
- Unger, Jonathan.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litics: From Mao to Jiang. M.E. Sharpe. 2002. ISBN 978-0765641151.
- Van de Ven; Hans J. From Friend to Comrade: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20–192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ISBN 978-0520910874.
- Vogel, Ezra.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674055445.
- Wang, Gunwu; Zheng, Yongian. China: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World Scientific. 2012. ISBN 978-9814425834.
- White, Stephen. Russia's New Politics: The Management of a Postcommunist Socie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587372.
- Wong, Yiu-chung. 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5. ISBN 978-0761830740.
- Zhao, Suisheng. A Nation-state by Construction: Dynamics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8047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