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式重机枪
38式重机枪 明治三十八年式機関銃 | |
---|---|
类型 | 风冷式重机枪 |
原产地 | 大日本帝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05—1945年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中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南部麒次郎 |
研发日期 | 1905年 |
生产商 | 东京炮兵工厂 |
生产日期 | 1905—1918年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55.5千克(连三脚架) |
长度 | 1,448毫米 |
子弹 | 三八年式实包 |
口径 | 6.5毫米 |
枪机 | 气动式 |
发射模式 | 全自动 |
射速 | 450—600发/分钟 |
枪口初速 | 450米/秒 |
枪口动能 | 3712焦耳 |
有效射程 | 2000米 |
供弹方式 | 30发保弹板 |
瞄具 | 机械瞄具 |
三八式重机枪(日语:明治三十八年式機関銃)是日本帝国陆军于1909年列装的气冷式重机枪。由南部麒次郎少佐设计,重点改进1902年日军采用的保式重机枪在日俄战争中出现的弊病。
概要
由南部麒次郎少佐设计于明治38年。这把枪是风冷机枪,安装在三脚架上并可以操作。口径6.5毫米,全长1448毫米,枪重28千克,三脚架重量21.672千克。全总重量为55.5千克。使用30发保弹板供弹。一般发射速度为每分钟450发,熟练的机枪手可达600发。
在1909年11月(明治42年)的射击测试中,三八式重机枪的枪管寿命为10,000发或更少。投产后取代了保式重机枪和霍奇克斯M1897重机枪自1902年以来的现役地位。
曾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德意志帝国的青岛战役 (1914年仿制的三年式重机枪未投入一战) ,而一战结束后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八式重机枪逐渐被三年式重机枪与九二式重机枪取代,转为预备役。
保式重机枪、三八式重机枪以及三年式重机枪等日本仿制的重机枪皆为法国制霍奇克斯M1897重机枪的改进衍生型。
改进点和缺点
公元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军发现了其投入战争的保式重机枪有诸多缺点,便做了以下的重点改进
- 添加了一个油箱以将润滑油施加到壳体上。这有利于壳体的抽出,油脂的润滑有利于扳机部分的操作。
- 药室后部的形状已得到改善。改进了将弹头滑入室内的部件,以确保可靠的装载。
- 提取器和圆筒的结构增强。
- 改进安全装置,加强结构。
- 采用无需拉动扳机即可连续击发的装置。
虽然南部麒次郎少佐改进了上述缺陷,依然有以下问题存在
- 枪管更换不易。
- 闩子为固定式,维修较困难。
- 由于击发器是与活塞相连的,因此很容易突破击发器,其本身也很容易损坏。
- 将弹板插入枪中需要一些技巧。另外,由于齿轮是在子弹发送机构中使用的,因此有时弹板在装填时子弹会弹起。
- 为了改变三脚架的形状,必须先架高起来,且需要多人的协助。
后来的三年式重机枪获得了以上的改良。
参考文献
- 佐山次郎‘小铳 拳铳 机関铳入门’光人社NF文库、2008年。ISBN 978-4-7698-2284-4
- 技术审查部‘小铳口径机関铳制定の件’明治40年4月~明治40年5月。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2030738700
- 陆军技术审查部‘38式机関炮铳取扱法制定の件’明治41年10月。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C070420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