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而知
熟语“一望而知”或者说“当我一看到我就知道了”(英语:I know it when I see it)表达的是在事物缺乏明确的定义及属性时,仍然试图对其分类的一种方式。
这种表述至少自19世纪起就已经算常见了。与此类似的短语也有出现在亚瑟·柯南·道尔所著的小说《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之中。在故事中,故事角色歇洛克·福尔摩斯在评价画作时说:“我一看我就知道(这些画作)好在哪儿,并且现在就看出来了”。
1964年,在雅格碧利诉俄亥俄州案中,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波特·斯图尔特中应用了该短语以描述他对色情作品的判定标准。[1][2]在解释为何本案所涉及的内容在罗斯测试中不属于淫秽内容而属于不受审查的受保护言论时,斯图尔特写道:
我当前应当不会去再进一步尝试去定义那些属于简要描述(硬调色情)之中的材料类别了——或许我永远都没法成功地做到这点——但是当我一看到它我就知道了,这个案件中的电影显然不是(那种色情制品)。[3]
这句话也成为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最有名的短语之一。[4]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当我一看到它我就知道了”或者“一望而知”这句话以对“淫秽”内容的测试标准而广受引用,但是在他简短的评论中并没有使用“淫秽”一词,而是在表示他一看到时就知道事物是否符合“硬调色情”。[3]
斯图尔特的“一望而知”标准因其“现实而勇敢”[5]并且坦率直白而受到赞誉。[6]但另一方面,由于其所含的个人主义的主观任意性,该标准也被批评为可能存在谬误。[7][8]
历史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
参见
参考资料
- ^ Lattman, Peter. The Origins of Justice Stewart's "I Know It When I See I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 2007-09-27 [2024-06-26] (英语).
- ^ 3.0 3.1 Jacobellis v. Ohio, 378 U.S. 184 (1964). Justia Law. [2024-06-26] (英语).
- ^ Gewirtz, Paul. On "I Know It When I See It". The Yale Law Journal. 1996-01, 105 (4). doi:10.2307/797245.
- ^ Harry Kalven. A Worthy Tradition: Freedom of Speech in America. 1988: 40.
- ^ Law and Literature: A Misunderstood Relation. 1988: 308.
- ^ Baskin, Barry. Implicit Bias in the Courtroom (PDF) (演讲). 2018 Afternoon Plenary Speakers. Contra Costa County, California: Contra Costa County Bar Association. 2018-11-16 [2018-11-29] (英语).
- ^ Goldberg, William. Two Nations, One Web: Comparative Legal Approaches To Pornographic Obscenity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PDF). 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 2010, 90: 2121–2148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