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傀儡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关临时账号正式使用后的傀儡方针及IP封锁方针

现时的傀儡方针中的在非登入状态下进行编辑以误导他人一节的描述为:

如使用多重IP地址进行编辑,以迷惑他人或违反上述原则,亦可视作是使用多重账号的行为。

临时账号正式使用后,将会改以cookie的方法分辨用户。用户在更换IP后仍为该临时账号,但不能使用第二个装置登入该临时账号。考虑到有人会使用两个或以上的装置编辑以及cookie可以移除,请问是否需要规范临时账号与另一临时账号的关系(例如要求在其用户页表明关系)?此外,临时账号启用后,只有部分用户能查看其IP,由于IP地址是用户隐私,故此是否需要规范何时才可以使用IP封锁?--132.234.229.111留言2024年8月5日 (一) 08:34 (UTC)[回复]

傀儡部分,应该是仅限于已注册并“正式”的用户(相对于这次IP Masking机制下的“临时”用户),可能需要适当的描述调整,或者补充一个关于用户类型的定义说明mw:User_account_type(正式用户、临时用户、IP用户)。
IP部分,暂时只有管理员等拥有相应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还是交由管理员去自行裁量某一组临时用户与IP的关系而判断是否连带IP(段)封锁,如果考虑IP隐私问题,或者单独IP(段)封锁并且涉及特定临时用户时是否声明这些关联。还有一个功能是“自动封禁该账号使用的IP地址”,暂时来看(Special:封禁列表),封锁一个用户并连带自动封锁对应IP段地址是不是不会显示相应地址段,应该已经技术上处理过这个问题(?)。——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8月5日 (一) 09:15 (UTC)[回复]
可待技术措施正式出台,再研议如何调整相关方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14日 (三) 18:13 (UTC)[回复]

傀儡方针修正语句

现行条文

……将很可能导致您所有曾使用的账号和IP地址被封禁(在极端情况下,操作傀儡的账号会被不限期封禁,不得再参与维基百科的编辑)

如使用多于一个账号,我们建议用户在用户页中宣告账号间的关系(宣告格式请看下方)。他们……

提议条文

将很可能导致您所有曾使用的账号和IP地址被封禁

如使用多于一个账号,用户应该宣告账号间的关系,除非其属于被容许使用多重账号的行为(宣告格式请看下方)。他们……

不限期封禁不代表“不得再参与维基百科的编辑”。

“建议”一词程度过轻,不符合下文“使用多重帐号的用户应当明示帐号间的关系,除非这样做会违背合理使用多重帐号的目的。”--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8月7日 (三) 15:36 (UTC)[回复]

建议仍然保留“不限期封禁”的措辞,虽然不代表“永久”,但依然是有很强的威慑力的,删去后这种威慑力感觉小了不少。建议写为“……将很可能导致您所有曾使用的账号和IP地址被封禁若情节严重,通常为不限期封禁。”其余修订(+)倾向支持。——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7日 (三) 19:22 (UTC)[回复]
支持提案。“在极端情况下”没有“很强的威慑力”,并且“不限期”也降低威慑。--YFdyh000留言2024年8月8日 (四) 01:45 (UTC)[回复]
“不限期”为何反而降低威慑?--—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01:55 (UTC)[回复]
近期社群讨论中,不限期有期限未定、随时可经申诉解封的趋势,所以感觉强调它没有威慑性。--YFdyh000留言2024年8月8日 (四) 02:22 (UTC)[回复]
我也注意到确实有这个趋势……但现状来说,“不限期”显然仍是威慑性最强的吧?而且似乎仍是最重的封禁。另外,这一方针面向对象多是新手,对他们来说他们应该不会了解这么多封禁潜规则?--—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8日 (四) 02:26 (UTC)[回复]
(-)反对新写法,不被允许的事由不会因为宣告就变得允许。--SunAfterRain 2024年8月13日 (二) 12:27 (UTC)[回复]
@SunAfterRain您或许是看错了,提案并没有包含新的允许情况。——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8月16日 (五) 02:17 (UTC)[回复]
@落花有意12138那你会发现下面那句修改根本是乱改。--SunAfterRain 2024年8月16日 (五) 05:20 (UTC)[回复]
@SunAfterRain:请您具体说明指的是什么,这样一句话不能充分表达您的观点。——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8月16日 (五) 07:07 (UTC)[回复]
既然您说并没有新增允许条件,那您改完后等于所有人都没有义务[注:原版的建议多少带有义务的意思]宣告账号关系。我相信我讲得很清楚了,如果您不能理解我也拿您没办法。--SunAfterRain 2024年8月17日 (六) 15:04 (UTC)[回复]
@落花有意12138其实第一段可以微调为“将很可能导致您所有曾使用的账号和IP地址被封禁,不得参与编辑维基百科;在极端情况下,操作傀儡的账号甚至可能被不限期封禁。”,祇要去掉“再”字,不用删除有关不限期封锁之内容,即可变更条文含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14日 (三) 18:10 (UTC)[回复]
@Ericliu1912同意去掉“再”,这样“不得参与编辑维基百科”是“封禁”的解释。但是后面我同意自由雨日的“若情节严重,通常为不限期封禁”,因为“极端”用词有点重。——落花有意12138 2024年8月16日 (五) 02:17 (UTC)[回复]

未公开账号政策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结论综叙如下:
1.不鼓励使用未公开账号,也没有人应该帮忙隐瞒身份,被发现时要自负责任。2.若被发现且于任何议题中持有任何明显立场的编辑历史,不论理由,必须按滥用傀儡来处理。3.未公开身份会影响其他参与讨论者的知情权,参与争议话题不公开身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4.如何执行以处理未公开账号尚无共识。5.用户发言的概念在不更改方针内文的前提作为内文注释。--Rastinition留言2024年9月9日 (一) 23:08 (UTC)[回复]

议题一

这个讨论的提案有3个,从实质文字大致上意思是

  1. 采不鼓励使用未公开账号,,也没有人应该帮忙隐瞒身份,被发现时要自负责任(原文Not anyone else's problem)
  2. 给予有限的专案页面编辑权限,仅限于和自己账号有关的事务(原文Clarify WP:PROJSOCK)
  3. 完全不允许(原文No longer allowed at all)

实质修订结果应该是废弃提案3,有限度的混合提案1及2,这个议题我没有自己太多想法,但提议二,个人认为可行,但是否开放WP:傀儡调查存疑

议题二

  • 澄清公开的定义
    1. 如果看议题一的过往提案1,我个人理解是未公开是没有公开让人知道,也承认没有公开的义务,所以不公开的责任要自己承担(从责任与义务的观念)
    2. 多重账号有几种形式,个人认为2的形式或许有机会被滥用在擦边球,见下方思想实验。
      1. 明确的公开账号:公开账号关系(通常情形)
      2. 待厘清的状态:公开这是多重账号,但未公开账号关系
      3. 明确的未公开账号:未公开多重账号也未公开关系
  • 思想实验
    1. A操作者有B和C账号,B公开宣称是多重账号但没有公开A和C,C公开宣称是多重账号但没有公开B,A、B、C编辑页面U可以被辨识A和C,但B不能被辨识,也没有人发现B和A及C的关联。
    2. A操作者有D和E账号,D未公开宣称是多重账号,但被人发现似乎是多重账号但不能确认身份,被确认后被迫要求公开身份仅宣称是多重账号,E公开宣称是多重账号但没有公开B,A、D、E编辑页面U可以被辨识A和E,但D不能被辨识,也没有人发现D和A及E的关联。
    3. 呈上的状态,A参与了专案计划页面讨论共识或制约,并产出页面存废的结论、规范的制定等共识,在允许D参与相关专案计划页面的前提下,这些共识在哪些状况是有效的。

--Rastinition留言2024年8月17日 (六) 16:09 (UTC)[回复]

看不懂,希望简洁表达。——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18日 (日) 09:09 (UTC)[回复]
多重账号有几种形式,个人认为2和3的形式或许有机会被滥用在擦边球,影响讨论、决策、账号权限的获得与丧失
  1. 明确的公开账号:公开账号关系(通常情形)
  2. 待厘清的状态:公开这是多重账号,但未公开账号关系
  3. 明确的未公开账号:未公开多重账号也未公开关系
大部分语言专案早期版本初期规则都提出多重账号不能参与专案页面,虽然没有每个专案的历史都查阅过,但大致可以知道是避免(包含但不限于)第一行提及的部分。可假想一个讨论中具有数个未公开或没有让任何账号知道账号关联性(包含承认自己是公开账号)的账号意见,包含投票,或者重复进行相同对象或页面提报,尤其是类似en:WP:CBAN时(未制度化但有时会发生的基于产生共识而实施的禁制),会有什么影响。
至少在en.wikipedia.org(2021年)和zh.wikipedia.org(2019年)面临一个问题,这类型账号不管是有没有违反规则,在部分状况下,像是改名,或者IP代理豁免等无法自行申请,所以稍微调整适用的范围。
  • 2019年的讨论参与人数不多,@94rain是主要意见发表者,详情可以向他确认,但基本概念还是将公开账号定义成上述1明确的公开账号:公开账号关系(通常情形)。因为是5年前的文字,即使同一人的概念或许也会调整。总之需要再厘清。
  • 2021年参与讨论的人员很多,虽然是发生在en.wikipedia.org,大概的概念仍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在有需要的时候,涉及自己的部分是不能操作的,同时厘清一些观念,具体的结论从当时讨论后修订的条文版本可以知道从原本完全禁止到开放部分页面,但是仅限于和账号自己直接相关的事务。
  • 总结
    1. 个人认为公开账号的范围没有疑义就是不管是全面公开或让少量人知道,"让人知道账号关联性并可以由可信赖的账号核实是重点",但同样带入一个观念,如果并未公开且可以核实的账号成为非活跃/停止活动账号,在这种可以视为没有人可以核实状况下是否仍处于公开账号关联性状态。
    2. 如果将参与范围具体化,如果专案页面的项目增减,可能会反复造成社群讨论资源浪费,能否从目前条文的举例性质改成原则性质,像是参与那些属性的活动是不允许的。就像是en.wikipedia.org那样明确限定只在和自己账号有直接关联时(虽然仍不太完美)。原因用下面的例子,将上面的假想置换成数个未公开账号关联的账号在傀儡调查发表意见是什么感觉,我想那会造成调查意见搜集上的混乱,这种状况并不会让整个页面运作状况变得更好。
@Ericliu1912如果你有看不懂的,或者有其他意见,可以更具体叙述,但如果是和en.wikipedia.org的部分有关,我认为你可以自己看原始的主题串,自己看会比我叙述还明确。--Rastinition留言2024年8月18日 (日) 10:33 (UTC)[回复]
我反而同意提案3。没事开分身干么?--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8月18日 (日) 23:59 (UTC)[回复]
很多理由。开机器人、以新使用者的身份测试系统、编辑容易被架在火上烤的话题。--MilkyDefer 2024年8月19日 (一) 02:38 (UTC)[回复]
@MilkyDefer澄清一下,我的留言是针对议题一(开放未公开账号在专案参与程度的议题),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开分身留言严重影响其他参与讨论者的知情权。其中“编辑容易被架在火上烤”这个理由最难以理解,因为我认为为了避免批评而开分身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8月19日 (一) 02:44 (UTC)[回复]
前两个完全可以公开身份(机器人运作需要公示操作主;测试新用户的话可以声明),后一个可能不想公开,但就是属于现在要讨论的情况,当然“不被发现的话就不是犯罪”。——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8月19日 (一) 03:37 (UTC)[回复]
虽然话题讨论者目前参与的较少,简单整理目前参与的账号观念(尽量将独立的概念拆开列点),如果有更新的观点或没列到的会在这个签名文字的签名前方插入*YYYY/MM//DD更新以日期列项方式更新,过程中会尽量排除插入自己的意见,因为这是整理
  1. 账号不公开的责任自负(原文"不被发现的话就不是犯罪")
  2. 账号不公开时,不应参与专案页面(依现行方针记述文字是WIKI、WIKI TALK)
  3. 确实在部分情境有使用多重账号需求
  4. 操作机器人需要公示
  5. 参与争议话题,有不公开账号的需求
  6. 未公开身份会影响其他参与讨论者的知情权
  7. 参与争议话题不公开身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024/08/27

  • 公开是指与主账号间的关系,不愿公开与主账号间关系以未公开账号处理
--Rastinition留言2024年8月19日 (一) 20:06 (UTC)[回复]
(!)意见-阅读方针,在下的理解是,(1)Rastinition列出的几种类型中,“*##待厘清的状态:公开这是多重账号,但未公开账号关系”---这仍是“未公开账号”,并不属于“公开账号”,所谓“公开”是指“与主账号间的关系”、符合方针的要求,关系的公开,才对于方针所规范的情况是有意义的。(2)如果不愿公开与主账号间关系,那就只能以 未公开账号 的范围行事。如果不是这样,方针将被架空。Wetrace欢迎参与WP人权专题 2024年8月23日 (五) 01:33 (UTC)[回复]
已更新至2024/08/27,如果没有其他更多意见,会找一个时间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将整理后的结果用备注的形式更新到方针页,因为这不涉及修改方针,仅是针对概念厘清。"至少目前没有任何账号有对调整内容发表积极的意见",与调整相对相关的只有收紧开放范围--Rastinition留言2024年8月27日 (二) 13:46 (UTC)[回复]

公示的项目

公示7日,2024年9月8日 (日) 03:52 (UTC)结束:现行方针没有需要调整,仅部分文字厘清,厘清文字用注释形式插入方针页,对插入的内容进行公示

  • 插入注释至Wikipedia:傀儡#被视为滥用多重账号的行为
    1. 如果不(愿)公开与主账号的关系,那么这些账号应被视为“未公开账号”,并且应该根据未公开账号的规范行事。
    2. 即使不被发现,也不代表不想公开的行为是正当的(不被发现的话就不是犯罪)。
    3. 应该强调公开主账号与分身账号之间的关系,否则方针将失去意义。
    4. 未公开身份会影响其他参与讨论者的知情权,参与争议话题不公开身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 插入注释至Wikipedia:傀儡#被容许使用多重账号的行为
    1. 开分身账号可以有多种理由,例如开机器人、以新使用者身份测试系统或参与敏感话题的编辑
(~)补充前述被公示的注释不涉及内文调整,仅做为部分段落的概念补充--Rastinition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03:13 (UTC)[回复]
(~)补充因为在zh.wikipedia.org某个活动的账号有跨维基活动,针对这个部分,在en.wikipedia.org的en:Wikipedia:Teahouse#A_Confusion_Regarding_Multiple_Accounts发起主题,如果有结论,可能混合至这边,做为概念的补充。--Rastinition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03:54 (UTC)[回复]
我有(!)意见
  1. 前者第1点,应被添加至Wikipedia:傀儡#被容许使用多重账号的行为
  2. 前者第2点,完全是无中生有、曲解原意。明明是一句玩笑话,指的是如果是多重账号但未公开,那么大家都不知道,即使他违反某些方针其实也发现不了(这也正是WP:傀儡的自相矛盾之处)
  3. 前者第3点,无中生有,根本没说要“强调”公开账号关系。方针将失去意义(即上方方针将被架空),强调的是未公开的多重账号应遵守方针,是第1点的内容
  4. 前者第4点,我有意见,见Special:Diff/83938736
  5. 后者第1点,不就是章节本身(Wikipedia:傀儡#被容许使用多重账号的行为)的内容吗?
我支持完善方针,但我认为上方讨论并不充分,尤其一些意见只是一人提出,并未形成共识,就此仓促改动方针(或者说补充)并不妥

--Wnotieagusdr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04:05 (UTC)[回复]

↑该投票无效,原因:任何形式多重账号不应参与方针指引相关讨论,但意见可供参考(欲确认多重账号细节请洽询User:‎Manchiu)。--Rastinition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2:02 (UTC)[回复]
一、我会报备元维基此事。二、出于隐私原因,我认为符合方针中的隐私使用多重行为;三,用户报备的双重账号没有滥用。-千村狐兔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15:17 (UTC)[回复]
@Manchiu因为你的文字复制2次,同样会复制2次,为了避免混淆或其他未揭露的非主帐,代偿措施必须在参与讨论时加入模板标注,如果没有标注,应该用其他方式替代
  • {{votevoidh}}--User:CCC{{votevoidf|reason=多重帳號使用者,不應參與任何投票或形成共識的討論或方針/指引等規範制定,參與時票數無效或意見無效,但意見文字本身可供參考。||sign=User:CCC}}
虽然上述文字已经离题,进入正常讨论,但因为这本身涉及实务、操作、风险控管副知
多重账号使用者曾经在自己对话页和这个页面针对下面账号提出文字发表意见,谨以此标注让各使用者自行决定是否回应,对话页的意见是在公示文字形成之前,发表的意见和这边的文字意思差异不大,主要的差异是针对Wetrace的文字
en:Wikipedia:Teahouse#A_Confusion_Regarding_Multiple_Accounts已经获得回应,多重账号参与的讨论/投票无效(提出的案例是页面移动讨论),参与的讨论视为无共识或者不应依该讨论进行额外操作(en:Wikipedia:Sockpuppet_investigations/Бмхүн#c-Hilst-20240901150300-DMacks-20240901135000)。--Rastinition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21:22 (UTC)[回复]
(~)补充上面文字如果被允许存在,实质上和开放所有WP:SOCK型态账号及IP参与是相同概念,讨论WP:SOCK所以让WP:SOCK参与是很怪异的现象--Rastinition留言2024年9月1日 (日) 04:35 (UTC)[回复]
作为一名具有调查助理背景的管理员,在执行层面上,个人是秉持着“不鼓励使用未公开账号,也没有人应该帮忙隐瞒身份,被发现时要自负责任”的立场。没有用户有义务去公开自己与其他账号的联系,但若被发现且该账号有于任何议题中持有任何明显立场的编辑历史,则必须按滥用傀儡来处理,不论该用户有何理据。虽然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不允许未公开账号的,但实务上会很难彻底执行。--)dt 2024年9月1日 (日) 06:07 (UTC)[回复]
(!)意见-(1)未公开与主账号关系的多重账户,有没有涉及滥用傀儡?在下想了想,恐怕是难以直接断言没有。例如 多重账户B 并未遵照傀儡方针的限制,编辑了主账号A编辑过的条目、有意回避监督、可能伪造民意、参与编辑WK计划页面,这些就是涉及了滥用傀类。(2)现在一个账号说自己是傀儡,拒绝公开主账户关系,但又自居“已公开账号”,这恐怕就是在公然架空傀儡方针。Wetrace欢迎参与WP人权专题 2024年9月3日 (二) 05:16 (UTC)[回复]

上方讨论已经结束。请勿修改。若有高见还请另起一节。

傀儡方针新增“在退出状态下编辑”一节

通过:
七天时间已过,已修改对应方针。--人间百态,独尊变态(讨论) 2024年10月20日 (日) 13:09 (UTC)[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为了就在退出状态下编辑维基百科做进一步说明,建议在傀儡方针对“被视为滥用多重账号的行为”一节中的“在非登录状态下进行编辑以误导他人”相关条文作出调整,参照英文版方针新增“在退出状态下编辑”一节(加入于“被容许使用多重账号的行为”中作为子章节),作为新的方针内容。拟提议全文如下:

在某些情况下,拥有账号的编辑者有可能会以未登录状态编辑维基百科,原因例如登录状态意外过期,以新设备访问维基百科,经其他网站编辑维基百科,遗忘账号密码等。未登录的编辑者不得主动欺骗其他编辑者,例如直接声明没有账号或将会话用于本方针前述列出的滥用多重账号的行为。为了保护隐私,在退出状态下编辑的编辑者永远不需要将其用户名与编辑时的IP地址相关联。

如使用多重IP地址进行编辑,以迷惑他人或违反上述原则,亦可视作是使用多重帐号的行为。注册用户在未登录情况下进行编辑,其IP地址亦会被视为另一个账户。故如果您因无心之失登出并作出编辑,您可联系管理员或拥有监督权限的用户以避免被误会。(引自原条文“在非登录状态下进行编辑以误导他人”,维持不变)

如果您担心IP编辑者实际上是一个拥有账户的用户,并且在退出时以不适当的方式进行编辑,您可以将此方针通知IP编辑者({{subst:uw-login}}可用于此目的)。如果继续发生这种行为,您可通过傀儡调查页面发起调查。

待提议通过后,从“被视为滥用多重账号的行为”一节删除“在非登录状态下进行编辑以误导他人”条文,并创建快捷方式WP:LOGOUT。--Shwangtianyuan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24年9月27日 (五) 15:55 (UTC)[回复]

找到一个翻译腔问题:“会话”应该是指英文的 session 吧?虽然本人知道有这个译法,但用在这里怪怪的。据闻这个词语亦可以译“阶段”,本人甚至认为用“认证”这个词语代换也可以。进一步说,“包括没有注意到登入会话已过期、更换电脑、直接从连结转到维基百科页面以及忘记密码”整句都有点翻译腔,建议改为:“在某些情况下,拥有账号的编辑者会在未登入状态下编辑维基百科,原因可能包括其登入认证过期而不自知、以另一设备访问维基百科、直接从其他网站的连结访问维基百科,或忘记其账号密码等”。英文版对应条文的第二个原因“Changing computers”感觉非常像是智能手机普及前写下的条文,不改不行。--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9月27日 (五) 16:46 (UTC)[回复]
建议“拥有账号的编辑者有可能会以未登录状态编辑维基百科,原因例如登录状态意外过期,以新设备访问维基百科,经其他网站编辑维基百科,遗忘账号密码等。因此,”。原文going to a Wikipedia page directly from a link不太理解。不知道是否该称“经其他渠道/非官方的网站编辑维基百科”。原文no policy against未体现。--YFdyh000留言2024年9月28日 (六) 09:30 (UTC)[回复]
session就是“会话”的意思。不过呢,我看了一下,中国大陆网站都没看到过“登录会话已过期”的说法,只有“登录过期”、“登录失效”的说法。至于“登录会话”或许只在欧美网站的中文版才有吧。而百度百科关于“session”的词条是这么说的:Session直接翻译成中文比较困难,一般都译成时域(时域,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词)。--Shwangtianyuan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24年9月28日 (六) 14:48 (UTC)[回复]
中国大陆就是译成会话啊(例子),应该算标准译法,只是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含义。初次听说web session译成时域,读秀中只有一本书这样写,绝大多数都译作会话。时域对应time-domain。--YFdyh000留言2024年9月28日 (六) 15:49 (UTC)[回复]
@YFdyh000Shwangtianyuan所以本人不是直译啊。很多香港的正式文件常说“如有争议以英文版本为准”,但中文维基百科并非如此,就算是翻译,本人也宁愿是按自己对文意的理解,重新使用符合中文语境的字词,并尽可能减少地域争议。--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9月28日 (六) 17:43 (UTC)[回复]
感谢您的意见。不过说到翻译腔问题,我看到用户页指引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作为文章所在页,用户的内容有时会遭到恶意的破坏,甚至变为一场编辑战但英文版的对应原句是:As with article pages, user pages are occasionally the targets of vandalism, or, more rarely, edit wars.其中第一句中文翻译竟然是“作为文章所在页”,很明显是严重的翻译问题,正确的翻译是:“与条目页面一样”。这边我跟各位预告一下,我之后除了小幅修订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用户名方针已开始按照英文版的内容再结合中维本地化进行重修;用户页指引的修订我仍在研究之中。--Shwangtianyuan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24年9月29日 (日) 14:44 (UTC)[回复]
各位好,已经按照阁下的意见对提议条文进行了修改。请问还有其他意见吗?--Shwangtianyuan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24年10月3日 (四) 09:25 (UTC)[回复]

七天时间已过,对该提议修订基本无反对意见,就此提议 公示7日,2024年10月19日 (六) 14:37 (UTC)结束--人间百态,独尊变态(讨论) 2024年10月12日 (六) 14:37 (UTC)[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