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9 (核弹头)
W49 核弹头 | |
---|---|
类型 | 核武器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58 - 1965 |
使用方 | 美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
衍生型 | 7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1,640英磅(740千克) |
引爆机制 | 接触,空爆 |
爆炸当量 | Y1: 1.1百万公吨黄色炸药(4.6拍焦耳) Y2: 1.45百万公吨黄色炸药(6.1拍焦耳) |
W49是美国的一种热核弹头,搭载在PGM-17雷神导弹、SM-65擎天神导弹、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泰坦1号运载火箭等弹道导弹系统上。W49核弹头于1958年开始生产,服役至1965年,少数弹头保留至1975年。
W49是Mark 28 Y1作导弹之用的修改版。
初期Mod 0弹头的研发
研发供PGM-17雷神导弹、SM-65擎天神导弹、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泰坦1号运载火箭用的弹头在1956年中期开始。因此研发XW-35和XW-35-X1弹头,X1因其较高的爆炸当量,改进过的X1进入服役的时间较XW-35迟约1年。但是,那些导弹的研发也延迟了,现在,对于导弹的研发者来说,XW-35-X1的计划入役时间明显与导弹(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除外)的一样,这导致XW-35的取消和决定安装XW-28至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作为XW-35-X1入役前的过渡弹头。[1]
1957年12月,XW-35-X1的入库日期延后,导致SM-65擎天神导弹、泰坦1号运载火箭、PGM-17雷神导弹也要决定安装现在被称为XW49的过渡弹头。XW49是一个Mark 28Y1弹头,它通过移除内部电源来进行改装而来,电源将会由外部适配套件提供。人们认为这弹头将会在1958年投入服务。该设计为密封并经过加压,并且不允许在现场更换组件。该弹头只需定期进行电力和加压测试。[2]
Mark 49 Y1 Mod 0弹头设计在1958年3月发布,于1958年9月入库。因为一些机密原因,WX-35-X1在当年的6月或7月被取消。[3][4]
Mark 49 Y1 Mod 0的直径为20英寸(510 mm),长54.2英寸(1,380 mm)。它只需每30日定期进行加压,并在装入可重返大气层载具后进行电力测试。它是第一个使用旋转式斩波器 逆变器/变流器,将供应给武器的28伏直流电,转换成供X元件的电容器组使用的2200伏直流电。该弹头有空爆和接触爆炸等两个引信选项,增强气体系统安装在加压组件内。[3]
Mark 49 Y2 Mod 0弹头设计在1959年7月发布。[5]
Mod 1,2和3弹头
Mark 49 Mod 1和Mod 0的唯一差别是Mod 1集成了惯性环境传感装置,这可避免它在侦测到处于重返状态前进行装配。这安全上的修改是因为人们担心弹头因电力或程序上故障和错误而引致的意外引爆,以及蓄意破坏的风险。这安全修改请求在1958年10月被批准。这安全上的修改要求传感装置在战斗中,尽可能较迟才启动,以及将它放置在弹头中,使得接触该设备既困难又耗时,以防止被人蓄意破坏。Y1和Y2的弹头设计在1959年6月公布,Mod 0弹头的改装在1959年10月展开。[5]
Mark 49 Mod 2在研发途中取消。W49-0至W49-2是内部引爆式武器,但那时决定了将来的弹头将采用外部引爆。Mod 2被Mod 4所取代。[6]
1959年11月,通过需要保留反应堆产物的决定。[6]内部引爆,使用调制中子引爆器(英语:Modulated neutron initiator),它需要钋-210,钋-210是一种强烈放射性元素。钋-210的半衰期仅为138.376日,因此,钋-210引爆器需要定期更换,以及稳定的反应堆生产的钋-210。[7][8]另外一种方案是外部引爆,它使用包含氘氚混合物的脉冲中子产生器(英语: pulsed neutron generator)。该设备是一个小型粒子加速器,当它通电启动时,融合氘氚离子,产生中子。[9]
1960年3月,通过改装Mark 49 Mod 1弹头,生产Mark 49 Mod 3弹头。1960年6月,开始生产新的Mark 49 Mod 3弹头。[6]
Mod 4,5和6弹头
为了在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上使用,它最初的设想是在重返期间,导弹的重返大气层载具使用消融来冷却,而不是用于PGM-17雷神导弹,SM-65擎天神导弹,泰坦1号运载火箭上的,具有散热器的重返大气层载具。但到1985年底,决定所有导弹将会安装消融式重返大气层载具。这使Mark 49 Mod 0需要重新设计,是为XW-49-X1。至1960年4月该弹头投入生产时,它还采用了Mod 1弹头的点火装置。[10]
Mark 49 Mod 4只有Y2的爆炸当量选项,[11]它较原版弹头长2.1英寸(53 mm),重1,640磅(740 kg)和1,732磅(786 kg),分别是不包含和包含消融材料的重量。生产在1960年10月完成。[12]
1962年4月,它被要求加装启动连接装置(英语: Permissive Device Link)至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以防止未经准许的引爆。该修改型号在1962年9月发布,通过改装Mod 3弹头来生产Mod 5弹头。该设计包括更换惯性开关包以及新型两件式弹头压力罩,这使弹头重量增加12磅(5.4 kg)。[13]
1963年12月,要求对Mark 49弹头进行最后一次改装。这次改装包含加装自爆功能至大量的Mark 49 Y2 Mod 3弹头以制作Mark 49 Mod 6弹头。[14]这些武器应用于计划437中,它是基于PGM-17雷神导弹的反卫星武器。[15]
爆炸当量
最初的W49 Y1是源自B28 Y1炸弹,B28 Y1的爆炸当量为110万吨(4.6 PJ)。其他资料来源指是145万吨(6.1 PJ),这当量与B28 Y5相同。这可能W49 Y2的当量。[1][16]
参见
参考资料
- ^ 1.0 1.1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9页.
- ^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9-10页.
- ^ 3.0 3.1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0页.
- ^ History of the XW-35 Warhead (报告). Sandia: 5. January 1968 [13 May 2021]. SC-M-67-669.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May 2021).
- ^ 5.0 5.1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3页.
- ^ 6.0 6.1 6.2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4页.
- ^ Sublette, Carey. Nuclear Weapons FAQ, Section 8.0. Nuclear Weapons Archive. 12 June 2020 [27 May 2021].
- ^ Table of Nuclides. Korea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uclear Data Center at KAERI. [27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July 2016).
- ^ Sublette, Carey. 2.0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Weapon Physics and Design. Nuclear Weapons Archive. February 2019 [2020-05-13].
- ^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5-17页.
- ^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7页.
- ^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6页.
- ^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8页.
- ^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第19页.
- ^ Wade, Mark. Program 437. Astronautix. 2019 [18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anuary 2020).
- ^ Sublette, Carey. Complete List of All U.S. Nuclear Weapons. Nuclear weapon archive. 12 June 2020 [202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7).
- History of the Mark 49 Warhead (报告). Sandia. January 1968 [28 June 2021]. SC-M-67-6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