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尖吻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尖吻蝮曾于2008年7月19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
新条目推荐
-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 传说中哪一种蛇咬人后能令人于一百步内身亡,因而被称为“百步蛇”?(自荐)花十七郎【弓と蛇】 2008年7月18日 (五) 03:30 (UTC)
- (!)意见,阁下是谁﹖—Iflwlou [ M { 2008年7月17日 (四) 18:39 (UTC)
- 已补签名,正是在下。花十七郎【弓と蛇】 2008年7月18日 (五) 03:30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08年7月18日 (五) 05:46 (UTC)
- 已补签名,正是在下。花十七郎【弓と蛇】 2008年7月18日 (五) 03:30 (UTC)
- (+)支持--两主一副 (留言) 2008年7月18日 (五) 02:36 (UTC)
- (+)支持—J.Wong 2008年7月18日 (五) 04:28 (UTC)
- (+)支持—Webridge传音入密 2008年7月18日 (五) 05:37 (UTC)
- (+)支持--~Jacky~ (留言) 2008年7月18日 (五) 07:27 (UTC)
- (+)支持— ↑金☆肃↓ =Δ= →对我喊话←=w=↓走过的路↑§纪念那位†§ 2008年7月18日 (五) 08:43 (UTC)
- (+)支持—T.A 白河(Talk - Mail) 2008年7月18日 (五) 11:38 (UTC)
- (+)支持—章·安德鲁┼留张纸条┼美好的仗┼飞鸽传信┼ 2008年7月18日 (五) 15:42 (UTC)
- (!)意见,阁下是谁﹖—Iflwlou [ M { 2008年7月17日 (四) 18:39 (UTC)
-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8年7月19日 (六) 11:56 (UTC)
关于毒性
原作者关于五步蛇的毒性问题有颇多错误论调,还写了一句多余的话。着删去多余的话,并根据《中国动物志》等文献,酌情增补有关的内容。—rogerius (留言) 2008年7月19日 (六) 15:59 (UTC)
- 基本上此条目所有内容均来自英语维基,难得有人纠误补润,实是维基之福。不过也要注意,在华人地区中,百步蛇的确是可怕的毒蛇,这可能令您认为之前所写的“危险性及致命性不高”是所谓的错误论调;但也要留意所谓“危险性”,理应与全球各种类的毒蛇(如虎蛇、印度眼镜蛇)比较之下,方能得出较客观的结论。花十七郎【弓と蛇】 2008年7月19日 (六) 16:59 (UTC)
谢谢回应。我理解这里的“危险性”指的应该是实际上的,也就是就其野生蛇种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论的,而不是理论或想象中的。这个危险性来源于各大医院和生物研究机构常年的统计数据,而不是臆测的结果。
诚然,澳洲的泰攀蛇、非洲的曼巴蛇、Boomslang等蛇种也很危险,但事实上我们没法把这些生物移到五步蛇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去,然后和五步蛇进行比较。所以,这样的比较就像“狮子老虎谁厉害”之类的论题一样,值得怀疑。
我之所以要改动这里,原因在于,五步蛇的危险性很高,如果贸然写一句“危险性不大”云云,可能对读到这一条的读者产生严重的误导,而这种误导有可能带来实际严重后果。五步蛇的咬伤死亡率,根据中国浙江、江西等地医院的统计,在中国大陆9种陆生剧毒蛇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眼镜王蛇、银环蛇。 熟悉生物学的人都知道,银环蛇的毒性极大,对小白鼠LD50值低达0.09, 而眼镜王蛇也是毒性强烈的蛇。五步蛇的单位毒性并不强,却有如此高的致死率,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种毒蛇的危险性。
接下来,转载一段关于五步蛇咬伤后的症状描述: 五步蛇 含血循毒,以凝血度为主。
致死原因:出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肌、脑组织出血也可能是致死原因。经抢救治愈后,部分病人可有患肢肌肉萎缩、挛缩、死骨脱出等一系列后遗症。
局部症状:牙痕较大,较深,间距宽,呈“ ”形,伤口皮肤常有撕裂现象,局部剧痛如刀割,持续而难以忍受,流血不止、肿痛严重,迅速向心室发展,可扩展至躯干。伤口周围出现较多、较大的水泡和血泡,并有大片瘀斑,易发生组织坏死和溃烂,伴有局部淋巴结肿痛。
全身症状:来势凶猛,迅速出现。患者感觉全身不适、胸闷、心悸、气促、畏寒、发热、视力模糊,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全身广泛性的内外出血,皮肤和粘膜出现大片瘀斑,民间俗称“蕲蛇斑”。牙龈、鼻、眼粘膜出血,并有吐血、咯血、便血、血尿发生;严重者胸闷、腹腔和颅内出血,一旦出现出血症状,不易止住,即便止住了还会再度出血,这是五步蛇咬伤的主要特点。因严重失血,病人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脉搏细而速、甚至模糊、血压下降,出现休克。肾血流量较少,导致少尿或无尿。
(来自http://www.pxtx.com/forum/showtopic-237599.aspx) 实际上,这段内容应该是专业著作(忘了哪一本,待查)中转载到网上的,是权威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五步蛇的咬伤症状很凶险,并不一定比你所说的澳洲或非洲等地的其他种类的毒蛇咬伤显得轻微。
—rogerius (留言) 2008年7月19日 (六) 19:42 (UTC)
- 中国人所面对的尖吻蝮已然“毒力”非凡,自然会谨慎处理及叙述。不过当然,无论何种蛇毒均不容忽视,就如我根据英语版写在侏儒响尾蛇属中的一段“另外,虽然侏儒响尾蛇的毒性一般被认为是危险性较低的毒素,但无论如何任何毒蛇的咬击都必须谨慎处理,并立即接受相关治疗,才是最正确的态度。”如果阁下害怕“致命性及危险性并不太高”会误导群众的话,那么这句话也许应贴到各个毒蛇条目中去?花十七郎【弓と蛇】 2008年7月21日 (一) 02:20 (UTC)
尖吻蝮的危险性是否存在,是一件很客观的事情。查阅尖吻蝮主要生活地域相关的生物学及医学统计资料即可得到证明。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至于您所举的例子,和尖吻蝮的情况并不相类。在尖吻蝮主要生活地域的生物学界及医学界,并不存在“一般认为其为危险性较低”的说法。这一点查证起来也很容易。如果您实在有困难,我可以帮您列出参考资料。当然,您说英文维基里就是这么写的,我还没有来得及去证实。但就算英文维基真的写尖吻蝮危险性并不高,咬死咬伤的发生率很低云云,那也是它写错了。英文维基百科并不具有天然的正确性,如果在有相应资料证明其说法有误的情况下,应该更改的是英文维基,而不是客观事实。
至于其他的蛇种的危险性如何,我没有必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评判,如果您愿意做出修改,请自便。至于一定要将尖吻蝮的危险性在“全世界”蛇种中强行做出一个类似于排行榜似的横向比较,这本身既没有科学性(欠缺实际证据和可比性),又无必要(无论是对当地的蛇伤防治还是对生物学理论研究都无意义)。即便退一步说,这样的比较有意义,请问您做了怎样的实证研究以证明尖吻蝮的危险性低于您所提到的那些其他蛇种呢?这三层意思我相信已经在上文表达清楚了,谢谢回应。—rogerius (留言) 2008年7月21日 (一) 16:19 (UTC)
英文原话
我觉得我们上面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刚刚查阅了英文维基的原版,原话是这样的"Nevertheless, this species is considered dangerous and fatalities are not unusual"
我相信,如果您翻译的时候能仔细一点,一定不会看漏,这里写的是is considered dangerous以及not unusual. —rogerius (留言) 2008年7月21日 (一) 17:16 (UTC)
- 确然,这是本人的失误,倒不是看漏了“not”,而是看漏了“un”usual;加上配合“Dangerous animals often have exaggerated reputations and this species is no exception”这句说话的语调,因此才产生误会。不过我也要再次表明立场,我从来没有意欲要执著把条目改回“尖吻蝮的危险性及致命性不高”的状态(如果要做,我早做了,接着必然陷入编辑战的僵局),这是因为我在搜寻相关资料后早就认同阁下的说法。另外,本人更加从来没有摆出“英语版具备天然的准确性”这种明显幼稚的态度。至于我曾说过“蛇类的危险性,应与其它蛇种比较才更理想”,这只是一种求证的方向、一种建议,有则为佳,无之亦无不可。本条目既能直接提出百步蛇的毒性,自然也足够客观了。事情既已知其因,讨论至此,实可止矣。深谢阁下用心,本人以后定必加倍谨慎。花十七郎【弓と蛇】 2008年7月21日 (一) 17:31 (UTC)
谢谢回应。很欣赏您未让编辑陷入僵局的合作精神、从善如流的坦诚及学术探讨的理性态度。—rogerius (留言) 2008年7月21日 (一) 17:39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尖吻蝮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tmoa.gov.tw/action/snake.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0923163244/http://www.tmoa.gov.tw/action/snake.ht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