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Gmail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Gmail
Gmail标志
网站类型
POP3IMAPE-mailWebmail
语言多国语言
持有者Google
创始人Google
网址mail.google.com
商业性质
注册
推出时间2004年4月1日,19年前
现状在线
2013年—2020年的Gmail徽标

GmailGoogle公司在2004年4月1日发布的一个免费电邮服务。Gmail在最初推出时,新用户需要首先获得现有用户的电邮邀请。2007年2月7日Google宣布将Gmail的注册完全开放[1]。2009年7月7日正式取消Beta标志,在推出5年多后终于转为正式版本[2]。2018年10月26日,Gmail活跃用户达到15亿[3]

Gmail最初推出时有1GB的存储空间,大大的提高当时免费信箱容量的标准[4]。目前Gmail用户已可以享有15GB的免费容量(这15GB容量与 Google 云端硬盘共享),并且可以通过付费获取更多空间。可以以每月1.99美元的价格来获取100GB的存储空间[5]

特色

存储空间

Gmail最初推出时(2004年4月1日)提供1GB的存储空间,比起当时其他受欢迎的Webmail服务如雅虎雅虎邮箱(4MB)和微软Hotmail(2MB)来说,存储空间多出过百倍,也在免费邮箱市场上引起震撼,竞争对手纷纷仿效Gmail而开始提高邮件的存储空间。由于Gmail推出的时间正逢西方的愚人节,当时被许多人误认为是一个愚人节笑话。

第二年(2005年4月1日),容量加倍为2GB以上,并且开始随着时间增加存储空间,Google并宣布将会“持续提供用户更多的存储空间”[6]

2007年10月12日,Google开始加速增加的存储空间,当时是以每天25MB左右的速度增加,后来容量增加的速度变慢了,当时大约是0.000004 MB/s,相当于0.0144 MB/h[7],而在2012年4月25日容量从7.5GB增加至10GB。至今存储空间已固定在15GB[8],另外可以每年付费23.88美元来租用100GB的容量,付费119.88美元获取1TB的空间,付费1199.88美元获取10TB的空间,付费2399.88美元获取20TB的空间,付费3599.88美元获取30TB的空间。付费的空间可以和Google相簿以及Google文档一起共享。[9]

附件

在Gmail的Web页面中下载邮件中的多个附件时,用户可以选择将所有附件压缩为一个ZIP文件下载,目前网页版已支持使用拖曳方式加入附件。

最初Gmail声称仅支持最大10MB的邮件,但随后用户发现可以上传总量超过15MB甚至更大的附件。2009年6月,Gmail将支持的最大邮件提升到25MB[10]。2012年12月,Gmail集成Google Drive附件夹档,最大附件提升到10GB[11]

支持全程SSL加密安全连接

Gmail可以让Web用户在登录和使用GMail的整个连接过程全部为HTTPS协议加密传输。方法为使用https://mail.google.com登录系统即可。Archive-It存档,存档日期2006-06-03

用客户端软件POP3或者IMAP协议存取GMAIL,如Outlook ExpressFoxmailEntourageEudoraNetscape MailMozilla等也可设置为SSL安全连接。

相比之下,大多数免费邮件伺服器不提供,或者只在用户身份认证时才提供SSL连接。

从2008年中开始,谷歌信箱默认打开使用加密链接。用户也可以在用户设定中一般设定标签底部打开“总是使用HTTPS协议”选项。

标签取代传统的资料夹

Gmail其中一个最大特色为,有称之为“标签”(labels)的分类制度,以取代资料夹。每封邮件可以有无限个标签属性,而不是只能属于一个资料夹。标签还以使用上下拖动的方式整理顺序。

使用界面

Gmail运用AJAX,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速度上比起传统的Webmail快很多。如果浏览器不支持AJAX,Gmail也有提供不含AJAX的基本接口。

收件箱标签页

Google于2013年5月推出的更新添加了分类用户邮件的收件箱标签页功能,共有5个标签页:主要、社交、推广、动态和论坛。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关闭更新回到传统的收件箱界面[12][13]

2011年更新

2011年11月,Google推出了更加简洁的新Gmail界面设计。这次Gmail界面更新是Google对其数个产品和服务的界面风格更新的一部分。新界面使用了极简主义风格,使Google的跨产品界面体验更具一致性。更新还提供了新功能:邮件对话视图、调整界面显示密度的选项、新的高清主题、可调整尺寸的导航栏和改进的搜索功能[14][15]。用户在更新正式发布数月前就可以使用新界面,同时也可以回到旧界面。2012年3月,Google关闭了返回旧界面的选项,完成了对所有用户向新界面的迁移[16]

2018年更新

Google于2018年4月推出了新版Gmail Web用户界面,所有用户都可以选择是否使用新版界面。新界面的设计风格基于Google的Material Design 2,同时界面字体改成了Product Sans。此次更新还带来了包括允许发送者为敏感邮件设置期限或是撤回邮件的保密模式、权限管理和两步验证等在内的诸多新功能[17]

Gmail实验室

2008年6月5日推出的Gmail实验室功能让用户能够试用新的或是实验性的Gmail特性。实验室提供的功能是可选的,同时提供反馈渠道,使得工程师可以获得用户对新特性的意见来做出改进并了解功能的流行程度[18]

类似“撤销发送”这样受欢迎的特性,通常会从实验室中“毕业”成为Gmail的正式特性[19]

所有实验室提供的特性都是实验性的,并且随时可能关闭[20]

搜索

Gmail包含一个用于搜索邮件的搜索框。搜索框也能从通讯录、Google Drive里的文件、Google日历里的日程以及Google协作平台中搜索[21][22][23]

2012年5月,Gmail为了让自动补全功能可以从用户邮件中预判补全内容增强了搜索能力[24]

Gmail的搜索功能不支持子字符串搜索(比如搜索“report”时结果中不包含“reports”或是“reported”),但有解决方法[25]

归档

归档可说是Gmail除标签外另一个最大特色,把邮件从收件箱隐藏,但能在邮件搜索和“所有邮件”中找回。

会话组群

Gmail可自动把一系列的邮件集成成一“会话组群”,这样就能方便用户看回早前邮件的内容,不用花费时间找回早前其他的回复。如回复邮件包含引用早前邮件的内容,Gmail更会预先隐藏,让用户选择是否要观看。

拼写检查

在Gmail撰写邮件时,可以选择让Gmail检查拼字。用户要先按下检查拼字的按钮,它才会检查错字,而不会随用户一边打字而一边检查。假如有错字,它会将错字划上下划线,并以红色表示。当用户在错字上按下时,就可以选择程序判别出来的正确串法来修正,或选择编辑该字,或忽略该错字(有时候拼写可能是正确的,但并没有被收入字库)。而拼写检查目前不支持中文。不过,部分浏览器已附有拼字检查,用户未必需要此功能。

地址自动完成

一个同Yahoo! MailHotmail提供的自动地址功能一样的自动工具,打入首几个字,会自动在下面显示曾经联络过的人们的名字以供选择。在Mozilla ThunderbirdOutlook等流行的电邮客户端软件里早已经提供这种功能。

快捷键

Gmail利用Javascript定义了一些快捷键,让用户可以直接以键盘进行某些操作,提高效率。在光标不在输入框的情况下,按下“?”键就能显示出来快捷键[26]

自动存储

Gmail会在你撰写信件时自动存储信件内容于草稿中,避免用户因为当机或网络问题而失去正在撰写的邮件内容。 但是会造成在在线编写不正常,尤其是搭配注音输入法,因为自动存储会自动将光标指向本行第一行,所以在注音选字就会造成乱跳动。

通讯录

提供强大的通讯录管理功能,可以从outlookYahoo电邮通讯录以CSV文件导入,以及从通讯录导出形成CSV文件(目前仅英文(美国)语言版本)。并且会根据联络频率显示常用联络人和所有联络人,基于会话管理方式,所有往来于用户与联络人之间的邮件自动集成会话,邮件管理一目了然。

过滤器

过滤器(Filter)亦名筛选器,可以根据收件人、寄件人、主题、有否附件等条件,自动为邮件执行封存、删除、套用标签等功能。

在线聊天

2006年2月,Gmail开始了与聊天软件Google Talk的集成。用户可以WEB方式登录Gmail,利用Quick Contacts直接与Google Talk中的好友进行单对单的文字聊天,而不需要安装任何专门的辅助软件。聊天记录(包括Google Talk软件的聊天记录)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保存在Gmail邮箱中的交谈(Chats)文件夹里。

2007年11月,Gmail增加了群聊和部分表情图标[27]

2008年11月,Gmail新增语音和视频聊天功能[28]

当Gmail发现在邮件内容中出现日期、时间、地点等资料时,它便会在接口的右边显示月历图标,并问你是否想把这事项加进Google Calendar之内。

集成Docs & Spreadsheets

Gmail附件中的.doc.pdf.docx.xls.xlsx文件可以直接用Google文档打开。

浏览器安装插件后可以在Gmail使用Google Voice功能,提供IP电话即时通讯服务[29]

无线访问

使用“大多数具有网络功能的手机及拥有无线数据服务的装置”可以访问移动版的Gmail,实现收信,写信,添加标签等功能。

分身账号

Gmail支持基于半角句号划分产生的分身账号,如果用户注册了不带半角句号的Gmail账户,用户可以在Gmail电邮地址用户名部分的任意字符间添加半角句号作为新的Gmail电邮地址,发送到这些地址的邮件都会归并到用户原始的注册邮箱,其他用户也不能注册这些地址作为新的Gmail账户。[30]

支持非拉丁字符邮箱地址

谷歌于2014年8月5日宣布,Gmail即日起支持非拉丁字符的邮箱地址,用户可以使用Gmail邮箱与包含非拉丁字符(例如汉字)的邮箱地址互相通信[31]

使用系统要求

以下是Gmail官方列出的手机使用Gmail的系统要求。

  • 要以手机访问Gmail移动版,需要满足以下最低要求:
    • 网络浏览器需要与XHTML兼容。可浏览www.google.com/xhtml并执行搜索,如果没有搜索成功,则浏览器可能无法与XHTML兼容。
    • 网络浏览器需启用cookie,且移动网络也应允许设置cookie。通常能在手机的浏览器设置中找到cookie设置。需要确定所使用的移动网络提供商允许在其网络中使用cookie。
    • 手机网络还需要允许传输安全SSL业务。需要确定所使用的移动网络提供商允许在其网络中使用SSL。

Google曾推出手机使用的Java版Gmail。用户可以通过用手机访问http://gmail.com/ap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免费得到这款软件,这款Java邮件程序可以兼容任何支持Java的手机,可以帮助用户直接登录Gmail,而不像从前那样还需要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等等。用户可以一键调用发信人,并且支持普通版本分类搜索等通常功能,甚至还可以在手机屏幕上全屏浏览附件。这款软件的使用是完全免费的,然而Java版Gmail已经停止开发。

平台

Gmail的界面(此为爱尔兰语的界面,显示的为一封钓鱼邮件)

Web浏览器

Gmail的“基本HTML”界面在绝大多数浏览器上都能使用,而现代化的AJAX界面则是持续更新以支持当前和近期版本的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Safari[32][33]

2011年8月,Google推出了称作Gmail离线版的HTML5应用,可在离线时使用。Gmail离线版在Google Chrome浏览器下运行,可在Chrome Web Store下载[34][35][36]

除了iOS和Android的原生应用外,用户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用Web浏览器使用Gmail[37]

移动端

Gmail提供了iOS装置[38](包括iPhoneiPadiPod Touch)和Android装置的原生应用[39]

2014年11月,Google为Gmail的Android应用添加了以POP或IMAP协议收发非Gmail邮件服务的功能(比如Yahoo! MailOutlook.com[40]

2016年11月,Google对Gmail的iOS客户端进行了“近四年来”的首次重大更新。此次更新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元素、优雅的过渡效果,还带来了包括撤销发送、更快的立即显示结果并能检查拼写的搜索功能以及滑动归档/删除在内的几项用户“期盼已久”的特性[41][42]

2017年5月,Google更新了Gmail的Android客户端来防止钓鱼攻击[43][44][45]。媒体注意到就在同一天出现了针对Google Docs和Gmail的大规模钓鱼攻击[44][45]

5月下旬,Google发布了Android和iOS Gmail客户端上的“智慧回复”特性。智慧回复本是Google的Inbox by Gmail服务提供的特性,通过搜索消息相关的资讯和人工智慧技术来提供三条回信供用户编辑和回复。这项特性最初只支持英文,但西班牙文和其他语言的支持也在开发中[46][47]

由Gmail团队推出的另一个应用Inbox by Gmail也可在iOS[48]和Android[49]装置上使用。

第三方程序可以通过POPIMAP收发Gmail[50]

影响

由于Gmail推出之初就有着庞大的存储空间,令当时一些主要的收费电邮服务供应商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因为他们提供的付费服务的信件容量比免费的Gmail更小。结果,Gmail的出现迫使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的电邮服务供应商,均纷纷增加其信件容量。

在Gmail推出后不久后,众多网站也宣布提供1GB的电邮服务。

2004年6月15日,雅虎将它的免费用户的容量提升至100 MB,又在7月27日零点之前推出容量为250MB的免费邮箱(简体中文版更可享用1GB的邮箱)。付费用户的容量则全部升至1GB(日本则为3GB),连界面也有所改变。2005年5月1日起,雅虎香港的繁体中文版、美加版、澳洲版、新西兰版及韩国版的用户亦可享用免费的1GB邮箱。之后雅虎又在2007年把信箱容量调整成无上限。

微软则在2004年年底将Hotmail美国免费用户的信箱容量则增加至250MB,付费用户的信箱容量增至2GB,不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Hotmail的容量并没有随之增加。然而,自从有留学生发觉可以透过更改地址而提早享用更大容量的邮箱之后,引起其他人争相效仿。这使微软感到困扰,结果把服务提早开放。微软在2007年把容量增加到5G,之后又进一步增加,现在为25G。

用户个资泄漏疑问

据《华尔街日报》采访 25 个现职和离职的程序开发商与员工,发现 Google 容许第三方 App 开发商扫描用户的电邮,这些用户曾注册过用以 Gmail 账号提供的购物价格资讯、自助旅游行程以及其他程序,而开发商及其员工获授权打开信件的目的,只为研发出的新功能。Google则表示,他们只会向通过审核的外部开发商提供用户的个人资料,而且这些开发商必须获取用户明确同意,才有邮件存取权限,程序开发商也被禁止制作用户个资副本,Google员工只有在用户要求并获许可的特殊情况下,例如调查程序错误或违规,才会人工阅览用户邮件[51][52]关于华尔街日报对Gmai资讯泄露的报道 [可疑]

Google 于其官方部落格回应称,Google 设有一套严格、多阶段的审查流程来确保企业及消费者隐私,其第三方授权仅为了令客户可以更方便的使用服务[53]

封锁

伊朗

2010年2月11日,伊朗政府宣布将永久阻挡在其国内连线使用Gmail服务,宣称是反对派利用Gmail作为反对派成员的联络工具,反对政府及发起示威活动。但计划并没有实施。

中国大陆

  • 2010年3月,Google因不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攻击和入侵Gmail,宣布关闭中国大陆伺服器上网页搜索等服务,并且开始强制全球所有Gmail用户默认打开HttpsSSL,443端口)加密连接,以减少帐号被入侵的机会。由于Https具有加密防窃听的功能,并且可以防止防火长城的监视和过滤,当局开始长时间封锁大部分Google服务的443端口(如Google文档Google网上论坛加密搜索等)。不过由于Gmail在中国大陆用户众多,长时间封锁会造成Gmail完全无法直接访问,为此从2011年3月起,按时段对www.google.com(登录用户时需此域名验证)和mail.google.com伺服器的443端口实施自动封锁,具体是每10到15分钟可以连通,接着断开,10到15分钟后再连通,再断开,如此循环,令中国大陆用户和Google主机之间的连接出现间歇性中断。由于网页版Gtalk也是利用加密功能进行通讯,故此服务一样会间歇性中断[54]。另外,所有需要用户验证的Google服务也一样出现经常不能登录的情况。
  • 2011年3月11日,Google在官方部落格的一篇文章指出,已注意到有些针对Google用户的“高度针对性和显然带有政治动机的攻击”,Google相信或许是针对活动人士,文中并未指明哪些活动人士,或者攻击来自哪里[55]
  • 2011年3月21日,Google指控中国当局干扰其在中国的电邮服务Gmail。法新社报道,Google的声明指出,他们经过详细的检查,没有发现Gmail存在问题,相信是由于中国拦截电邮导致出现问题,而这次的封锁手法比以往高明,因为Gmail并非被完全阻断,这令问题看上去好像出自Google本身。Google发言人说,从1月底起就陆续开始有中国用户抱怨Gmail和里面的Gtalk服务经常断断续续[56]。《纽约时报》报道,记者20日致电中国外交部,但未获得即时回应[57][58]。3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是不能接受的指控”,声称“不能接受谷歌对中国干扰其电邮服务的指控”[59]
  • 2014年5月27日起,Google所有网页版(Http和Https协议)产品皆被屏蔽(使用Google.cn域名的地图和翻译产品除外),其中包括Gmail[60]
  • 2014年12月25日,由于Google大批IP被路由屏蔽,故之前仍然能透过Outlook等客户端使用Gmail方法亦告失效。这些客户端同步邮件时,使用的IMAPSMTPPOP3协议[61]。Google《透明度报告》中的流量监控也显示自25日起,Gmail在中国的流量降至零。Google的发言人表示,经过检查之后发现Google本身“没有任何问题”[62][63][64]。而中国外交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对此情况“不了解”。[65]同年12月30日,中国大陆解封通过IMAPSMTPPOP3协议建立到Gmail伺服器的连接[66],但是网页版Gmail至今仍无法访问。

用户资格

用户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由2004年3月21日开始,约一千名Google员工及其亲友开始测试。由4月25日开始,在Google旗下Blogger.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活跃用户会收到邀请,参与测试。Gmail用户会不定期收到Google给予的邀请权,可邀请其他人使用Gmail。

Gmail邀请开始成为一种商品,可以在拍卖网站找到其踪迹,甚至出现不少提供以物易Gmail邀请平台的网站。各种交换Gmail的圈子亦如雨后春笋地出现。但是,Google严令禁止这种活动。

2005年2月初,Google开始大量地向Gmail用户发放邀请权,通常每个用户都会拥有50-100个Gmail邀请权,用掉一些后,不久,Google会再次将邀请权的数量补充至50或100个。同时简化了发送邀请函的方式,只需输入一个E-mail地址就可以将邀请函发出,而在这之前还必须提供First name和Last name。这使得Gmail邀请更容易被得到。但可能是因出于资源问题,Google曾经暂时限制邀请数量。

2007年2月14日,Gmail向全球开始开放注册,在此之前已经向一些用户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西兰香港等开放注册,而对美国则可以通过行动电话登记注册。

参见

参考资料

  1. ^ Google opens Gmail to all. [2012-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8). 
  2. ^ 毛磊. 谷歌GMAIL电子邮件服务“转正”. 新华网. 2009-07-08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2) (中文(简体)). 
  3. ^ sina_mobile. Gmail邮箱活跃用户达15亿 谷歌Gmail官推发文庆贺. finance.sina.cn. 2018-10-28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4. ^ Paul Festa. Google to offer gigabyte of free e-mail. CNET news. 2004-04-01 [200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5). Hotmail currently offers 2 MB of free e-mail storage. Yahoo offers 4 MB. Gmail will dwarf those offerings with a 1 GB storage limit. 
  5. ^ Google儲存空間方案的運作方式 - Google Drive說明. 2012-04-25 [2012-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6. ^ Endless Gmail Storage. [2007-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8). 
  7. ^ Gmail.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ewed January 18, 2010
  8. ^ Gmail home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February 6, 2010.
  9. ^ Google 帳戶的儲存空間配額. 
  10. ^ Gmail帮助:有关附件问题的解答. [200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1). 
  11. ^ Gmail整合Google Drive附件夾檔上限為10G. [2012-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5). 
  12. ^ Gilad, Itamar. A new inbox that puts you back in control.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3-05-29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13. ^ Bonnington, Christina. Gmail’s New Inbox Sorts Emails Into Tabbed Categories. Wired. Condé Nast. 2013-05-29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14. ^ Cornwell, Jason. Gmail’s new look.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1-11-01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15. ^ Houston, Thomas. Gmail redesign adds enhanced search box, profile pictures, conversations, and more. The Verge. Vox Media. 2011-11-01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16. ^ Gmail New Look will be released to all users starting March 27th. G Suite Updates. Google. 2012-03-20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17. ^ Gmail's biggest redesign is now live. The Verge.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英语). 
  18. ^ Coleman, Keith. Introducing Gmail Labs.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08-06-05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19. ^ Williams, Owen. Gmail’s ‘Undo Send’ feature finally graduates out of labs after six years. The Next Web. 2015-06-23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1) (英语). 
  20. ^ Gmail Labs. Google. [2016-11-25] (英语). 
  21. ^ Moolenaar, Bram. Find your stuff faster in Gmail and Search.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2-10-15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英语). 
  22. ^ Racz, Balazs. Search emails, Google Drive, Calendar and more as you type.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3-05-23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23. ^ Protalinski, Emil. Google adds Google Drive files and Calendar events to Gmail’s search for US users. The Next Web. 2013-05-23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英语). 
  24. ^ Elias, Isaac. Improved search in Gmail.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2-05-21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25. ^ Gmail workarounds for sub-string (partial word) search. Confluence.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7) (英语). 
  26. ^ Gmail使用手册
  27. ^ About Gmail. Google. [200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6). 
  28. ^ Voice and video chat. [200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29. ^ Google: 1 million Gmail calls on first day. [201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9). 
  30. ^ Gmail 地址中的小數點不會造成影響 - Gmail說明. support.google.com. [2021-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31. ^ Gmail开始支持非拉丁字符邮箱地址:包括汉字. [201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32. ^ Panchapakesan, Venkat. Our plans to support modern browsers across Google Apps.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1-06-01 [2016-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英语). 
  33. ^ Supported browsers. Chat Help. Google. [2017-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9) (英语). 
  34. ^ Boursetty, Benoît. Using Gmail, Calendar and Docs without an Internet connection.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1-08-31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英语). 
  35. ^ Zukerman, Erez. Review: Give Gmail an extreme makeover with Gmail Offline. PC World. 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2013-05-10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英语). 
  36. ^ Siegler, MG. Coming This Summer: Fully Offline Gmail, Google Calendar, And Google Docs. TechCrunch. AOL. 2011-05-11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37. ^ Kroeger, Rob. A new mobile Gmail experience for iPhone and Android.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09-04-07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38. ^ Gmail on the iOS App Store. iTunes. Apple.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39. ^ Gmail on the Google Play Store. Google Play. Google.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英语). 
  40. ^ Izatt, Matthew. A more modern Gmail app for Android. Official Gmail Blog. Google. 2014-11-03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41. ^ Izatt, Matthew. Gmail and Google Calendar get a whole lot better on iOS. They Keyword Google Blog. Google. 2016-11-07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9) (英语). 
  42. ^ Welch, Chris. Google just redesigned Gmail for iPhone and made it way faster. The Verge. Vox Media. 2016-11-07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43. ^ Lawler, Richard. Now the Android Gmail app keeps an eye out for phishing links. Engadget. AOL. 2017-05-04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英语). 
  44. ^ 44.0 44.1 Tung, Liam. Google gives Android Gmail users new shady link warnings amid fake Docs attack. ZDNet. CBS Interactive. 2017-05-04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英语). 
  45. ^ 45.0 45.1 Perez, Sarah. Google adds phishing protection to Gmail on Android. TechCrunch. AOL. 2017-05-04 [2017-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英语). 
  46. ^ Vincent, James. Smart Reply is coming to Gmail for Android and iOS. The Verge. Vox Media. 2017-05-17 [2017-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英语). 
  47. ^ Ingraham, Nathan. Google’s impersonal-but-handy Smart Replies come to the Gmail app. Engadget. AOL. 2017-05-17 [2017-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英语). 
  48. ^ Inbox by Gmail on the iOS App Store. iTunes. Apple.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49. ^ Inbox by Gmail on the Google Play Store. Google Play. Google.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2) (英语). 
  50. ^ Read Gmail messages on other email clients using POP. Gmail Support. Google. [2016-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英语). 
  51. ^ Douglas MacMillan. Tech’s ‘Dirty Secret’: The App Developers Sifting Through Your Gmai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8-07-02 [2018-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英语). 
  52. ^ Gmail messages 'read by human third parties'. BBC. 2018-07-03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英语). Google has confirmed that private emails sent and received by Gmail users can sometimes be read by third-party app developers, not just machines. 
  53. ^ Suzanne Frey. Ensuring your security and privacy within Gmail. Google Inc. 2018-07-03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英语). 
  54. ^ 翻墙专题:Google掉包问题. RFA. 2011-03-11 [2011-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7). 
  55. ^ Google指控中国干扰Gmail服务. 澳洲日报. 新浪北美. 2011-03-21 [2011-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56. ^ Google accuses China of blocking Gmail. 法新社. 2011-03-21 [2011-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57. ^ Google Accuses Chinese of Blocking Gmail Service. 纽约时报. 2011-03-21 [2011-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4). 
  58. ^ 谷歌指责中国当局干扰其电邮服务. BBC. 2011-03-21 [2011-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4). 
  59. ^ 姜瑜:这是不能接受的指控. 财经网. 2011-03-22 [2011-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0). 
  60. ^ 谷歌服务在中国遭遇大规模干扰.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06-03 [201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5). 
  61. ^ Gmail在中国遭全面封锁.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12-30 [201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62. ^ Gmail中國遭封 網民表擔憂和不滿,但也表示是谷歌自己作死. BBC. 2014-12-28 [201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63. ^ Gmail blocked in China. Reuters. 2014-12-29 [201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64. ^ Google’s Gmail blocked in China. The Guardian. 2014-12-29 [201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65. ^ 外交部回应谷歌邮件系统在中国无法使用. 中新社. 新浪新闻. 2014-12-29 [201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66. ^ 看在中国留学生的面子上 Gmail又能用了 - 好还是不好?. [2015-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3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