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乌克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克兰
Украïна乌克兰语
Ukrayina
格言:Воля, злагода, добро乌克兰文
“自由、和谐、美好”
国歌: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乌克兰仍在人间》)
  乌克兰实际管辖区   原领土受到俄罗斯的入侵而未实际控制的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
  乌克兰实际管辖区   原领土受到俄罗斯入侵而未实际控制的克里米亚顿巴斯地区
首都
暨最大城市
基辅
官方语言乌克兰语
官方文字乌克兰语字母
族群
(2001[1]
宗教
72.7% 东正教
8.8% 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
政府单一制
半总统制
代议制共和国
• 总统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
• 总理
杰尼斯·什米加尔
鲁斯兰·斯特凡楚克
立法机构乌克兰最高拉达
面积
• 总计
603,700平方公里(第44名
• 水域率
7%
人口
• 2019年估计
4117万(第35名
• 密度
76/平方公里(第131名
GDPPPP2021年估计
• 总计
5,884.33亿美元[2]第48名
• 人均
14,325美元[2]第108名
GDP(国际汇率)2021年估计
• 总计
1,983.16亿美元[2]第56名
• 人均
4,827美元[2]第119名
人类发展指数 0.779[3](2019年)
 · 第74名
货币格里夫纳 (₴)(UAH
时区UTC+2
UTC+3
行驶方位
电话区号+380
ISO 3166码UKR
互联网顶级域.ua
.укр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罗马化Ukrayina[A]是位于东欧的共和制国家,南接黑海亚速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摩尔多瓦诸国相连。[c]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人口4,117万人[4]。全国划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2个直辖市。首都基辅[c]

在9至12世纪,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基辅罗斯。13世纪,乌克兰到蒙古人的入侵。14世纪,乌克兰受立陶宛和波兰的统治。15世纪,乌克兰民族大致形成。1654年,东乌克兰并入沙俄。18世纪80年代,西乌克兰也并入俄国。1917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乌克兰历史上首个民族国家。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将东波兰并入为西乌克兰。1941-1944年间,乌克兰被纳粹德国占领。1944年12月28日,乌克兰解放。1945年,外喀尔巴阡与乌克兰重新合并。1954年克里木半岛被划归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宣布从苏联独立。[c]

独立后,克拉夫丘克任首任总统,乌克兰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最严重时通胀率达10256%。2004年,因为有争议的总统选举爆发了橙色革命。2014年,乌克兰人民以广场革命推翻了亚努科维奇政府,俄罗斯在同年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俄罗斯入侵了乌克兰

自然地理

乌克兰于2009年发行的印有国内各地蕴藏矿石的邮票

乌克兰的国土95%为平原,平原部分平均高度为175米。当中平原又可分为高地和低地。高地主要位于第聂伯河右岸地区,有第聂伯河沿岸高地、波多利高地和沃伦高地。低地主要位于该国北部、中部和南部,有波列西耶低地、黑海沿岸低地和第聂伯沿岸低地等。低地占全国70%。山区占国土的5%,主要是西部的喀尔巴阡山脉和南部克里米亚山脉[d]:6乌克兰最高峰为西部喀尔巴阡山脉霍韦尔拉山(2,061米)。[5]

河流方面,乌克兰境内共有河流23000多条,其中河长长于100公里以上有131条。[d]:7主要河流包括有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北顿涅茨河普鲁特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所有河流都注入亚速海和黑海。乌克兰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950亿立方米(含过境河流),其中地下水资源有32亿立方米。乌克兰有超过3,000个湖泊,较大的有亚尔普格湖萨赛格湖卡古尔湖阿利别依湖等。大型水库包括克列缅丘格水库卡霍夫卡水库基辅水库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水库等。[c]

土壤方面,乌克兰的土壤以肥沃的黑钙土为主,约占国土的一半。西北部波列西耶地区主要是灰化土和沼泽土,黑海和亚速海沿岸低地为粟钙土,肥力较高。[c]

气候方面,乌克兰主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亚热带气候[c]冬季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北部和东部地区为-7°C,克里米亚半岛南岸则为2°C至4°C。夏季全国绝大部分气温为36°C~39°C,而冬季最低气温则在东部为-40°C左右,南部为-30°C左右。[d]:9

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该国所拥有的黑土地占全世界黑土总量的30%,对于发展农业极为有利。乌克兰已探明有80多种矿藏资源。燃料资源方面,顿巴斯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田,已探明储量为488亿吨,但经多年开采已近枯竭。[d]:12

人口统计

1991年,乌克兰独立之时,乌克兰的人口为5194万。1993年,乌克兰的人口在达到约5200万的顶峰。然而也是此时开始,由于其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大规模向海外移民等因素下,总人口减少了660万(12.8%)[6][7]。2014年,CIA估计乌克兰大概有4400万人口[8]:131。2015年,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有4276万人[e]:11

乌克兰国家统计委员会估计,2022年1月该国(不含克里米亚)的人口约为4100万[4];然而,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已有超过800万乌克兰人离开了该国(见乌克兰难民危机)。[9]

乌克兰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盆地黑海亚速海沿岸地区、西部部分地区和基辅附近;其中,工业水平较高的东乌克兰地区比人口密度注重农业的西乌克兰地区略高。[10][e]:11

民族

乌克兰民族构成
乌克兰族
77.8%
俄罗斯族
17.3%
罗马尼亚族英语Romanians in Ukraine摩尔多瓦族英语Moldovans in Ukraine
0.8%
白罗斯族英语Belarusians in Ukraine
0.6%
克里米亚鞑靼人
0.5%
保加利亚族英语Bulgarians in Ukraine
0.4%
匈牙利族英语Hungarians in Ukraine
0.3%
波兰族英语Poles in Ukraine
0.3%
其他
1.7%
Source: Ethnic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Ukraine, 2001 Census

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乌克兰主体民族乌克兰族约占总人口的 78%,而俄罗斯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 17.3%。其少数族裔人口包括:白罗斯族(0.6%)、摩尔多瓦族(0.5%)、克里米亚鞑靼人(0.5%)、保加利亚族(0.4%)、匈牙利族(0.3%)、罗马尼亚族(0.3%)、波兰族(0.3%)、犹太人( 0.3%)、亚美尼亚族(0.2%)、希腊族(0.2%)和鞑靼人(0.2%)[1]。除上述民族外,还有一部分越南人朝鲜半岛人尼日利亚人于近一个世纪在乌克兰定居,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民族族群[11]

根据1996年的一份研究,乌语乌克兰族占乌克兰40%,俄语乌克兰族占33.5%,俄语俄罗斯族占21.5%。[8]:131

宗教

基辅圣索菲亚主教座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定为世界遗产[12] 为乌克兰主要大教堂之一

乌克兰拥有世界第二大东正教正教会)信徒人口,仅次于俄罗斯[13][14]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英语Kyiv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KIIS)在202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2%的乌克兰人表示有宗教信仰;7%为无神论者,11%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15]根据资料报告指出,乌克兰的宗教信仰比例在乌克兰西部最高(91%),在顿巴斯地区(57%)和乌克兰东部(56%)较低。[16]

2019年调查显示,82%的乌克兰人是基督徒(72.7%东正教(正教会)、8.8%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会、2.3%基督新教、0.9%拉丁礼天主教、2.3%其他宗派基督徒);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信徒各占乌克兰总人口的0.2%。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的研究,大约58.3%的乌克兰东正教信徒属于乌克兰正教会(OCU),25.4%属于乌克兰正教会(莫斯科大牧首,UOC)。[17]

根据拉祖姆科夫中心2018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乌克兰人是乌克兰希腊礼天主教信徒,0.8%是拉丁礼天主教信徒[18],新教基督徒为一个发展中的社群,信徒人口从2016年的1.9%增加至2018年的2.2%。[18]

语言

2001年乌克兰语使用情况
2001年俄语使用情况

乌克兰的官方语言是乌克兰语。乌克兰语是1000多年前由基辅罗斯时代的古罗斯语发展而来,使用西里尔字母,和俄罗斯语、白俄罗斯语同属东斯拉夫语系。因为乌克兰历史上长期受波兰统治,因此一些单词发音上很接近。[e]:13-14

在沙俄和波兰统治期间,乌克兰语只是民间的交流用语。1798年,柯梁列夫斯基以乌克兰语写作《爱涅阿斯记》。1818年,帕夫洛夫斯基的《小俄罗斯方言语法》出版。这些人的努力使乌克兰语成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言。在苏联统治期间,俄语是官方语言,较少使用乌克兰语。[e]:13-14

独立之后,乌克兰政府开始奉行乌克兰化政策,增加乌克兰语的使用,同时俄语已经被禁止或限制在媒体和电影中使用(这将意味着俄语节目需要乌克兰翻译或字幕)。[19]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67.5%的人口宣称乌克兰语为自己的母语,29.6%的乌克兰人宣称自己的母语为俄语。[8]:132

政治

制度

乌克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1996年2月8日,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了首部宪法,定明乌克兰是主权、独立、民主的法治国家,实行共和制。最高元首是总统;立法机关为最高卡塔尔;行政机关是内阁,向总统负责。2004年12月8日,拉达通过修宪案,规定2006年1月1号起,乌克兰由总统-议会制过度为议会-总统制,总统权力减少,议会权力扩大。2010年10月1日,乌克兰宪法法院裁定2004年修订案违宪,政体重回总统-议会制。2014年,拉达投票决定恢复2004年宪法。[e]:842019年2月7日,乌克兰最高议会通过修宪,将加入北约欧盟作为该国的策略目标入宪[20]

军事

乌克兰军队建于1991年8月24日,其军事势力主要继承前苏联,当时有约70万武装部队成员驻扎在乌克兰境内,还包括约1300件核武器。[d]:181-182乌军独立之后,一直保持“无核、中立、不结盟”的政策,参与了里斯本议定书,销毁所有战略核武器。建国之初,乌克兰主张不对周边国家提出领土要求;和周边国家和平共处;有争议问题不使用武力。[d]:191 在此政策下,乌克兰裁减了数十万的军队。[d]:183目前的军队包括196600名现役人员和大约900000名预备役人员。[21]乌克兰军队由陆军、空军、海军和预备役组成,行征兵制,18至25岁的男性必须服兵役。[22]

外交

乌克兰目前和西方的关系较好,和俄罗斯并无外交关系。自2014年起,乌克兰在外交上“一面倒”向美国。2014年12月23日,乌克兰以绝对多数票通过放弃不结盟地位法案,决定加强与北约合作。2018年,宣布废除《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2020年6月,乌克兰取得北约机会增强伙伴国地位(Enhanced Opportunities Partner)。 2022年2月24日,乌俄断交。6月23日,乌克兰成为欧盟候选国。[23]

文化

伊万·佩特罗夫奇·科特利亚列夫斯基被称为“乌克兰文学之父”

文学

乌克兰最早的文学是民间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则产生于11世纪初,有《往事纪年》、《伊戈尔》等。在13世纪,因为先后被多个外族入侵,文学衰退。16世纪中叶,乌克兰文学脱离了宗教,成为了世俗文学,有格拉西姆·斯莫特里茨基《天堂的钥匙》。17世纪,乌克兰文学体裁起了变化,出现了勇士小说和较为原始的戏剧。[24]

在18世纪乌克兰文学作品迎来井喷期之前,许多乌克兰作家创作时仍使用拉丁语古教会斯拉夫语写作。有说法认为,乌克兰文学最初始于1798年伊万·佩特罗夫奇·科特利亚列夫斯基的诗作《艾涅依达乌克兰语Енеїда (Котляревський)》——该作是首部使用乌克兰语进行创作的出版文学作品。[25][26]科特里亚列夫斯基也凭借这部作品和自己在乌克兰文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被后人称作“乌克兰文学之父”。[27]1834年,赫利霍里·科维卡·奥斯诺维亚年科乌克兰语Квітка-Основ'яненко Григорій Федорович所做的小说《玛鲁西亚乌克兰语Маруся (повість Квітки-Основ'яненка)》开创了现代乌克兰散文的先河。[25][26]

艺术

乌克兰国家银行银行学院主楼
建筑

乌克兰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各不相同;建筑的设计也受到了对应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28]

基辅罗斯时期起,由于战争频繁发生,所以建筑艺术具有“筑城”特点,主要突出城堡的威严和雄伟,忽视了建筑的美观程度。13世纪至18世纪中期,乌克兰的建筑风格在基辅罗斯时期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叶,乌克兰建筑艺术逐渐转向欧洲古典主义,乌克兰开始流行建设罗曼式建筑,并尽力追求几何学上的精确性与建筑的合理使用性相结合。加入苏联后,乌克兰建筑逐渐丧失欧式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矩形高层建筑。[d]:221

2020年发行的印有玛丽亚·普里马琴科所作《蓝牛》的乌克兰邮票
造型艺术

8世纪与9世纪之交,基辅罗斯国开始形成独特的艺术文化。10至11世纪,基辅罗斯在壁画和镶嵌艺术画两方面逐渐有所建树。这种画与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有机艺术合成体。16至17世纪,受西欧工匠的影响,乌克兰的既有艺术风格开始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有所结合。17至18世纪,乌克兰民间传统造型艺术逐渐与巴洛克艺术相结合;17世纪后,人像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特别盛行。18世纪初时,已有不少精美的陶瓷雕塑诞生。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及20世纪初,乌克兰在架上雕塑(如半身人物像、塑像等)创作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同时,木雕、漆画、不同材料粘合组合画、水彩画也得到广泛发展。[d]:222加入苏联后,乌克兰的艺术作品大多是具有政治宣传意义的装饰城市的大型雕塑和绘画,其中包括英雄人物、工农兵群像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目前藏于基辅卫国战争纪念馆的雕塑群。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由于多元意识形态的影响,各种艺术创作思想、流派均自由发展;乌克兰的艺术发展也因此进入了新的时期。[d]:223

近几年来,每年5月份举办的基辅城市节,均有艺术品展卖活动,其中有不少专业美术家和民间的造型艺术作品。[d]:223

音乐

乌克兰于2019年发行的俄罗斯帝国时期基辅歌手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维京斯基英语Вертинський Олександр Миколайович纪念邮票

乌克兰音乐有浓厚的东西欧音乐元素相融合的特点。[29]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帝国时期的音乐中心;帝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于18世纪中叶在乌克兰境内开办,培养了一众音乐家和作曲家。[30]除此之外,在乌克兰定居的各个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民谣和歌曲。

戏剧和电影

乌克兰最早的戏剧要追溯至17世纪初耶稣会为宣传教会在乌克兰各个学校表演的西欧风格戏剧。有记载称,利沃夫在1619年8月29日曾有过两场乌克兰语戏剧表演。[31]17至18世纪,乌克兰各地掀起了一股表演圣诞剧的浪潮。[32]1789年,哈尔科夫建成了乌克兰第一座戏院。[33][34]19世纪后,剧院在各地逐渐开始涌现;[35]1864年,利沃夫建成了乌克兰第一家职业戏院。[36]

乌克兰电影风格持续受到来自俄罗斯和西欧的影响;对于双方影响究竟孰多孰少,目前仍有争议。[37]目前为止,乌克兰电影业比较成功的作品普遍着眼于乌克兰劳动人民、乌克兰的故事和事件[38];其中较为著名的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持摄影机的人》等[39]。乌克兰的电影人也经常参加俄罗斯电影作品的拍摄工作。

运动

安德烈·亚尔莫连科代表乌克兰国家足球队参加2012年欧洲杯

十月革命前夕,乌克兰全国已建立起196个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及其他体育组织。1929年为止,全国已有1950个体育团体。1950年,乌克兰建立了全国志愿体育运动协会;1951年时,加入这一协会的人数已达92.2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为了把加强群众体育运动与提高运动技巧结合起来,乌克兰一些重要工业企业成立了工业企业运动俱乐部,其中一些大型俱乐部具有全国性行业性质。在农村,也建立一批跨农庄的运动俱乐部。在1971至1975年期间,乌克兰新建了52个体育场、2940个体操馆;1985年,乌克兰全国拥有的体育场总数达到954座,另有游泳馆396座、室内体育馆1.47万座,运动广场12.29万个。[d]:225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体育运动的相当大一部分遗产,其中就包括这些体育设施。[40]然而,由于解体后全国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整个90年代乌克兰体育设施的发展完全处于停顿状态。[d]:225

足球方面,乌克兰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是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41],其中最著名的两支队伍分别是基辅迪纳摩顿涅茨克矿工。其中,基辅迪纳摩曾夺得欧洲优胜者杯2次、欧洲超级杯1次,并夺得苏联顶级足球联赛冠军13次、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冠军12次。很多乌克兰人对足球感兴趣是因为受到前苏联国家足球队队员伊戈尔·别拉诺夫奥列格·布洛欣的影响;两者都曾获得过金球奖。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唯一接受过金球奖的球员是安德烈·舍甫琴科;该球员在2006年带领乌克兰国家足球队一度挺进8强,最终输给了当年的冠军意大利[42][43]

除了足球,乌克兰在重量级拳击领域亦有不错的成绩——世界冠军兄弟维塔利·克利奇科弗拉迪米尔·克利奇科也来自乌克兰。[44]

1994年,乌克兰首次参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45]此后,乌克兰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4次,夺得96枚奖牌,表现比冬季奥运会好得多——乌克兰国家队仅在4次冬奥会中获得5枚奖牌。目前,乌克兰历届奥运会的金牌总数位列全球第35位。[46]

除此之外,手球网球橄榄球篮球体操冰球运动在乌克兰也很受欢迎。[40]

媒体

目前为止,乌克兰电视频道、杂志和报刊的经营分营利性公司和政府机关两种。[47]乌克兰宪法明确保障了乌克兰居民的言论自由[48];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乌克兰的媒体体系也在不断的改进中。[49]

经济

乌克兰20格里夫纳钞票正面

在原苏联加盟国中,乌克兰的经济规模只次于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的两倍。在1991年乌克兰独立而来,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1990年到1994年,乌克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均为负增长,在1994年更录得22.9%的负增长率。[e]:103至1997年,各项经济指标下滑趋势得到控制,经济开始回稳。[e]:103-104

2000年是乌克兰独立以来经济增长的第一年。经过八年之后,乌克兰初步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格里夫那和美元的汇率也相对稳定。在2000-2004年间,GDP都呈现增长的趋势。[e]:104在橙色革命其间,受政治动荡影响,2005年GDP增长有所放缓(2.4%)。在亚努科维奇出任总理之后,经济又持续向好[e]:104-105。2008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0]。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乌克兰经济再次陷入低迷。2010年起,乌克兰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回升,又因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克里米亚危机顿巴斯战争造成重创,2014年到2015年间,名义GDP由1318亿美元下降至906美元,实际GDP同比减少了9.9%。[e]:104-105。近年,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等冲击,导致经济再度衰退。

乌克兰的地区和产业经济结构大致和原苏联时期一致。以基转和利沃夫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冬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甜菜、亚麻、烟草等。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则是乌克兰最大的重工业区,主要发展煤炭、钢铁、机械和化学工业。以敖德萨为中心的南部黑海沿岸地区的工农业在乌克兰相对发达,主要发展机械工业和食品工业。农业则以种植业为主。[e]:111

第一产业

农业方面,乌克兰的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地处东欧大平原,地势平坦,农业用地约占国土总面积超过七成,肥沃的黑土占耕地面积64%,被称为“欧洲粮仓”、“苏联的面包篮子”。独立之后,农业经济陷入危机,很多农产品产量还未恢复至独立前的水平。种植业方面,种植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业70%左右。主要品种为小麦、大麦、高梁、燕麦和荞麦。畜牧业方面,畜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业30%左右,主要是养猪、牛、羊。[e]:115-116

矿业方面,乌克兰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储备,每年开采的矿物产品超过10亿吨以上,但高质量煤、含量高的铁矿、锰矿和其他很多矿产的开采量正在减少,硫矿甚至于将近枯竭。[e]:114和矿业相关的治金工业、煤炭工业是乌克兰工业重要的一部分,乌克兰是全球第十四大钢铁出产国[51][e]:114

能源方面,乌克兰虽然有大量矿藏,但是乌克兰缺乏对这些矿区进行开发或生产工作的条件。在2015年初,乌克兰石油探明储量为5410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1037亿立方米。但同年,原油开采量只有180吨,天然气开采量只有198立方米。目前乌克兰能源依赖国外进口。[e]:113煤炭方面,在前苏联时期,乌克兰的煤炭生产占重要一席位。但因东部地区被俄罗斯占领,乌克兰的煤炭产量大量下降,不能自给,依靠进口。为了改善乌克兰的能源结构,该国政府制定了至2030年的煤炭行业发展规划,以提升煤炭产量和使煤矿企业私有化。[e]:114

第二产业

乌克兰的工业在前苏联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乌克兰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焦炭化工业、黑色和有色治金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石油化工业、采矿业、能源电力工业等。[e]:112

军事工业在乌克兰的机械制造业中地位重要,第聂伯罗南方机械制造厂能够制造SS-19和SS-24洲际导弹;黑海造船厂可以建造航空母舰。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哈尔科夫坦克制造厂马雷舍夫工厂都是国际知名的军工企业。[e]:112

化学工业方面,化学工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顿巴斯、第聂伯河流域附近,主要出产酸、纯碱、苛性碱、矿肥等。[e]:114

轻工业是乌克兰的传统经济部门,但相对落后。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鞋业、服饰业等。[e]:114-115纺织业主要集中在基辅、切尔卡瑟、切尔诺夫策等地区。制鞋业主要集中在基辅和利沃夫。[c]:399

第三产业

乌克兰的旅游业发展相当蓬勃。主要旅游区包括有基辅、克里米亚、哈尔科夫、敖德萨等等。[d]:168-17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9年(COVID-2019前)有1300万游客造访。[52]

历史

上古时期

在旧石器时代中期(50万~10万年前左右),乌克兰的顿巴斯、德涅斯特、日托米尔以及外喀尔巴阡山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居住。[d]:35在公元前42000年左右,多瑙河和第聂伯河之间地区的人类驱化了马匹。[f]:493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库库特尼-特里波里文化(Cucuteni-Typilian Culture)的人类在多瑙河和第聂尔河之间的林草混交带定居。[f]:5

在公元前2000年末至公元前1000年初,辛梅里亚人开始在乌克兰草原地定居。[d]:35公元前7世纪末,北部来的斯基泰人赶走了黑海北部沿岸草原的辛梅里亚人。辛梅里亚人先是迁至高加索地区,随后移至小亚细亚,和地中海诸文化有所接触。[f]:6

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希腊人在黑海北岸建立了一些殖民地。[f]:6-8在公元前1世纪,萨尔马提亚人赶走了斯基泰人,并统治黑海大草原至公元4世纪为止。斯基泰人则被赶至克里米亚,并建立小斯基泰(Scythia Minor),控制克里米亚半岛、半岛以北相邻的草原,包括当地的希腊殖民地。同时,罗马人的势力延伸到黑海北岸,据奥维德(Ovid)的记载,当时的殖民者经常和当地部族处于战争状态,或者对于战争的担忧之一,关系不好。[f]:14-15公元4世纪,萨尔马提亚人被匈奴人、日耳曼哥特人、罗马人所取代。[a]:19

瓦西里·奥西波维奇·克柳切夫斯基等的看法,斯拉夫人最早定居于波兰和西乌克兰的喀尔巴阡山附近。其中一支到了第聂伯河流域,被称为波利安人,是最大的安特部落(Antes)。据《往年纪事》纪载,他们在482年建了基辅城。安特部落在602年被突厥部落阿瓦尔人(Avars)所击败。阿瓦尔人在9世纪早期没落,随之出现的是基辅罗斯。[a]:19-20[b]:7

基辅罗斯时期

据《往年纪事》记载,九世纪左右,瓦兰人[B]留里克和他的两个弟弟(西涅乌斯特鲁沃尔)于862年应邀在治理东斯拉夫人的地方。[g]:30882年,奥列格占领了基辅并迁都基辅。[a]:22

在10世纪和11世纪,基辅罗斯成为欧洲最大、最强大的国家,这一时期被称为它的黄金时代。998年,弗拉基米尔大帝引入了东正教。在他的儿子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期:1019年至1054年) 统治期间,基辅罗斯到达了基辅罗斯的顶峰。在任期间,土地大量扩张,并修订了《罗斯法典》。在雅罗斯拉夫死后,基辅罗斯的黄金时代随之结束。[a]:20-25

在他身后,出现了反抗伊贾斯拉夫(Iziaslav)的叛乱,东部游牧部落的进攻也越来越猛烈。雅罗斯拉夫的孙子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上任大公之后,基辅罗斯经历一段短暂的中兴。1125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过世后,基辅罗斯再未能恢覆元气。在12世纪,西部的加利西亚(Halych)与沃伦(Volynia)、基辅北部的切尔尼戈夫等地区先后取得实际性的独立,基辅罗斯更陷入经济衰退。13世纪中叶的蒙古入侵使基辅罗斯遭受重创,基辅在1240年被彻底被拔都摧毁,基辅罗斯实际上灭亡。[a]:25-29

立陶宛和波兰统治时期

1320年,立陶宛大公盖迪米纳斯占领了沃伦和基辅地区的大部分土地。1362年,他们占领了基辅。波兰方面,1349年,波兰国王卡齐米尔三世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和部分沃伦地区。1385年,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和立陶宛大公亚盖洛协议成婚,史称克列沃联合。在卡齐米尔管治其间,波兰对沃伦、基辅和周面地区加强控制,沃伦、基辅都先后成为立陶宛的普通行省。1569年,立陶宛和波兰签订卢布林条约,两国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e]:28-29

在立陶宛统治时期,立陶宛大公较为尊重当地人的独立性,“我们不引进任何新的(规则、法令),也不干预旧有的(规则、法令)”。[b]:47他们会任命当地罗斯贵族为地方领导,即使任命立陶宛人,他们也会适应当地的生活,有些立陶宛人甚至信奉东正教。[e]:31-321569年后,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都成为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行省,波兰人大量迁入,推行波兰化和天主教化。这形成了后日乌克兰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宗教文化差异[b]:55-56[e]:31-32

近代

1648年,赫梅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发动了乌克兰大革命。1649年元月东正教圣诞,赫梅尼茨基攻入基辅。1654年,赫梅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协定》,商请沙皇来统治。[b]:70-77协定签定之后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是进入了“毁灭时期”(1657年-1686年),哥萨克陷入内战,分裂为左右两岸。左岸依靠沙俄,右岸则先后被波兰和奥斯曼占领。[b]:93-94

1795年,波兰被俄罗斯、奥匈帝国和普鲁士瓜分。乌克兰归属俄罗斯和奥匈帝国,俄罗斯约占有85%的乌克兰人,因主要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通称“第聂伯乌克兰”。奥匈商国占有乌克兰的西部地区, 约则占有15%的乌克兰人。[b]:102

在17世纪未至18世纪,乌克兰开始形成一股民族复兴运动。俄罗斯方面,17世纪,第聂伯河左岸的哥萨克族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定立,热中于收集历史文献和证物,形成研究乌克兰史的研究风气。1777年,出版了《小俄罗斯编年简史》,卡利诺史基出版了《小俄罗斯和斯洛波达乌克兰省区结婚习俗歌谣叙述》。同时,乌克兰“文学之父”柯梁列夫斯基以拉丁字母写作诗歌,带动了乌克兰文字的改革。俄罗斯起初没有注意到这些运动,1863年,俄罗斯内政部长瓦路耶夫发布了禁止以乌克兰出版宗教和教育书籍的命令。1876年,沙皇决定按委员会的建议,全面禁止所有乌克兰文书籍。[b]:109-114

奥匈帝国方面,1868年,启明协会成立,他们出版了乌克兰文的历史、文学教科书和作品。1890年,组成了乌克兰激进党。在1895年的宣言,他们认为应该将奥匈帝国和俄国的乌克兰人统合起来,组成新的乌克兰国家。[b]:124-125

苏联时期

在1917年至1922年间,乌克兰的土地上发生了持续的军事冲突,建了数个极短的独立共和国。一战时期,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俄罗斯帝国被推翻,在德意志帝国的攻势扶持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独立。1918年苏俄和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随即占领了乌克兰,解散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并成立了亲德的乌克兰国,有德国军队驻守。德国投降后,因为没了德国的保护,苏俄收复乌克兰,东乌克兰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红白俄内战时期,从奥匈帝国独立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于1919年1月22日和乌克兰临时统一,但波乌战争后被波兰占领。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e]:49-50

在30年代,苏联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乌克兰的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乌克兰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倍,工人人数增加了3倍。1932至33年发生了苏联大饥荒,乌克兰受灾最为严重,史称“乌克兰大饥荒”。[e]:53-54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27日,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战火亦烧到乌克兰,德国南方集团军将和罗马尼亚王国进攻乌克兰。苏联在乌克兰地区遭受了严重失败;在基辅战役中,苏联大约损失了约70万士兵,敖德萨战役该地苏军被罗马尼亚军队消灭,罗马尼亚分得了摩尔多瓦和乌克兰部分地区,而纳粹德国如愿占领了乌克兰全境。1943年至1944年,苏联红军发动下第聂伯河攻势等的攻势,收复了今日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整个二战期间,乌克兰成为战争的重灾区,共有410万名士兵和140万平民丧生。[e]:54-56

二战后,乌克兰迅速恢复了生产,至1945年底已经恢复战前月1/3的工业生产力。1953年,斯大林去世,由赫鲁晓夫接任。他投入了更多资金在乌克兰的农业上,农产量和农民收入都有所提高。1954年2月19日,为了庆祝《佩列亚斯拉夫协定》签订300周年,克里米亚地区划赠给乌克兰。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e]:56-58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历史和现实积累的各种矛盾开始表面化,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开始急剧动荡,同时,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1989年9月,乌克兰人民争取改革运动(简称“鲁赫”)成立,成员迅速扩大到百万人,成为推到乌克兰民族运动的先锋。[e]:59

独立后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通过独立公投,90%以上的人赞成独立。[d]:48同日,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以62%得票当选为总统。其上任采取了很多带有乌克兰化色彩的政策措施,以强化乌克兰民族认同。经济方面,其发行了乌克兰临时货币库邦,放弃使用卢布。其任内国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1993年底乌克兰的通胀率甚至达10256%。因此,乌克兰最高拉达宣布提前议会和总统选举。[e]:65

1994年7月10日,库奇马以52.2%得票率当选总统。其上任之际,总统和议会因经济和政治改革问题多有纠纷。1996年6月28日,乌克兰制定了新的宪法,赋予了总统更大的权力。1999年11月,他成功连任。但不久就发生了贡加泽案件(格奥尔基·贡加泽)和季莫申科贪污和行贿案,引起大规模的“倒库运动”。[e]:67-70

2004年11月21日,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亚努科维奇以49.46%战胜尤申科。反对派不承认结果,发动了橙色革命。重选后,尤申科以51.99%胜出。2006年1月1日,乌克兰宪法改革方案实施,削弱了总统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权力。2007年,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内阁法》,扩大了政府权力。[e]:70-73

2010年2月7日,亚努科维奇以48.95%得票率当选总统。2013年末,亚努维奇拒绝和欧盟签订联系国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试图加入俄国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引起民众示威(见广场革命)。2014年2月21日,亚努维奇逃至俄罗斯。同年3月,俄罗斯出兵吞并克里米亚。5月24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发表独立宣言。[e]:73-76

2014年5月29日,波罗申科以54.7%的得票率当选总统。乌克兰东部的冲突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9月和2015年2月,俄乌签署旨在化解乌克兰武装部队乌克兰东部亲俄武装冲突的《明斯克协议》与《新明斯克协议》,此后主要战争行为结束但仍有冲突发生,俄乌双方多次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e]:79-83

2019年4月21日,喜剧演员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以超70%的得票率当选为总统 。[53]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汀在对民众演讲时公开支持乌东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干斯克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并向这两个地区派遣俄罗斯“维和部队”。同月24日,普汀宣布将对乌克兰采取“特殊军事行动”,使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54][55]

行政区划

自2020年行政区改革,取消原属二级行政区的州辖市后,乌克兰的行政区划共分为三级[56]。其中一级行政区划包括1个自治共和国、2个直辖市和24个行政[57][58] (或译为省[59])。当中,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在2014年被俄罗斯侵占,后成立克里米亚共和国并加入俄罗斯联邦成为其联邦主体,属于南部联邦管区。顿巴斯战争中,亲俄组织成立了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2022年加入了俄罗斯。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城市控制权多有变更。可参阅俄乌战争期间各城市控制权

首府 面积 城镇 农村 人口[4]
总计 461 882 28372 415888354
 克里米亚共和国 辛菲罗波尔 26100 16 56 947
 文尼察州 文尼察 26501.6 18 29 1456 1529123
 沃伦州 卢茨克 20135.3 11 22 1054 1027397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第聂伯罗 31900.5 20 45 1436 3142035
 顿涅茨克州 顿涅茨克 (法律上)

克拉马托尔斯克 (事实上)

26505.7 52 131 1115 4100280
 日托米尔州 日托米尔 29819.2 12 43 1613 1195495
 外喀尔巴阡州 乌日霍罗德 12771.5 11 19 578 1250129
 扎波罗热州 扎波罗热 27168.5 14 22 914 1666515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 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 13894.0 15 24 765 1362109
 基辅州 基辅 28118.9 26 30 1126 1788530
 基洛夫格勒州 克罗皮夫尼茨基 24577.5 12 27 991 920128
 卢甘斯克州 卢甘斯克 26672.5 37 109 780 2121322
 利沃夫州 利沃夫 21823.7 44 34 1850 2497750
 尼古拉耶夫州 尼古拉耶夫 24587.4 9 17 885 1108394
 敖德萨州 敖德萨 33295.9 19 33 1122 2368107
 波尔塔瓦州 波尔塔瓦 28735.8 16 20 1805 1371529
 罗夫诺州 罗夫诺 20038.5 11 16 999 1148456
 苏梅州 苏梅 23823.9 15 20 1455 1053452
 捷尔诺波尔州 捷尔诺波尔 13817.1 18 17 1023 1030562
 哈尔科夫州 哈尔科夫 31401.6 17 61 1673 2633834
 赫尔松州 赫尔松 28449 9 31 656 1016707
 赫梅利尼茨基州 赫梅利尼茨基 20636.2 13 24 1414 1243787
 切尔卡瑟州 切尔卡瑟 20891 16 14 824 1178266
 切尔诺夫策州 切尔诺夫策 8093.6 11 8 398 896566
 切尔尼戈夫州 切尔尼戈夫 31851.3 1 29 1464 976701
 基辅 323.9 1 2962180
 塞瓦斯托波尔 416.6 2 1 29

参考

来源

  1. ^ 1.0 1.1 Population by ethnic nationality, 1 January, year. ukrcensus.gov.ua. Ukrainian Office of Statistics. [201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3). 
  2. ^ 2.0 2.1 2.2 2.3 Ukrain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5-13]. 
  3.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thropocen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0-12-15: 343–346 [2020-12-16]. ISBN 978-92-1-12644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5). 
  4. ^ 4.0 4.1 4.2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Number of Present Population of Ukraine, as of January 1, 2021 (PDF). ,数字不包括克里米亚半岛
  5. ^ 烏克蘭概況. 中国人大网. 2011-06-02. 
  6. ^ Peterson, Nolan. Why Is Ukraine's Population Shrinking?. Newsweek. 26 February 2017 [9 Jul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7. ^ Population.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of Ukraine. [9 Jul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8. ^ 8.0 8.1 8.2 谢国斌. 烏克蘭的族群政治 (PDF).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 2015, 11 (3): 129-53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4). 
  9. ^ How many Ukrainians have fled their homes and where have they gone?. BBC News. 13 May 2022. 
  10. ^ 大英百科全书》中的条目:乌克兰(英文)
  11. ^ Тітарова, Дарія; Український культурний фонд. Ким ми є? : Національні Спільноти та Корінні Народи України. 基辅: УКРАЇНЕР. 2021-10-15: 621-667. ISBN 978-617-642-593-9. OCLC 1349229780. 
  12. ^ Kyiv Saint Sophia Cathedral.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 (UNESCO). UN. [8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13. ^ Religious Belief and National Belonging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10 May 2017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14. ^ Orthodox Christianity in the 21st Century.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10 November 2017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15. ^ Press releases and reports - Religious self-identific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attitude to the main Churches of Ukraine: June 2021 (kiis.com.ua).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16. ^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Religion, Church, Society and State: Two Years after Maidan]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22, 27, 26 May 2016 [7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2 April 2017) (乌克兰语) 
  17. ^ ПРЕС-РЕЛІЗ ЗА РЕЗУЛЬТАТАМИ СОЦІОЛОГІЧНОГО ДОСЛІДЖЕННЯ «УКРАЇНА НАПЕРЕДОДНІ ПРЕЗИДЕНТСЬКИХ ВИБОРІВ 2019». socis.kiev.ua. [22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乌克兰语). 
  18. ^ 18.0 18.1 Релігія, Церква, суспільство і держава: два роки після Майдану [Religion, Church, Society and State: Two Years after Maidan] (PDF), Kyiv: Razumkov Cente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ll-Ukrainian Council of Churches (sample of 2,018 people): 22, 29, 26 May 2016 [7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2 April 2017) (乌克兰语) 
  19. ^ 谭武军. 高考只准用乌克兰语 俄语在乌克兰地位急降. 环球日报. [200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3). 
  20. ^ Ukraine's parliament backs changes to Constitution confirming Ukraine's path toward EU, NATO. www.unian.info.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21. ^ Walters, Alex. In numbers: How does Ukraine's military stack up against Russia?. Forces Network. 
  22. ^ Hajda, Lubomyr A. et. al. Ukra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01-12]. 
  23. ^ 乌克兰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2-09. 
  24.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外國文學卷,烏克蘭文學).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2. 
  25. ^ 25.0 25.1 Ukrainian literatur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 (second version, Micropædia) Vol. 12: (1985–2010). 948 p.: p. 111 (英语)
  26. ^ 26.0 26.1 Ukrainian literature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19 (英语)
  27. ^ Parody and Burlesque // Hardie, Philip. The Last Trojan Hero: A Cultural History of Virgil's Aeneid.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4. 264 p: 187 (英语)
  28. ^ Folk architecture. 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23-01-08]. 
  29. ^ III. Ukrainian wandering bards: kobzars, bandurysts, and lirnryks. Internet Encyclopaedia of Ukraine.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2001 [12 March 2022]. 
  30. ^ (untitled). Nat Geo Musi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2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May 2011). 
  31. ^ Дмитро Антонович. Український театр. Українська культура. Збірка лекцій.. litopys.org.ua. [9 March 2021]. 
  32. ^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1929—1939, Article "Вертепная драма".
  33. ^ Ivan Katchanovski; Kohut, Zenon E.; Nebesio, Bohdan Y.; Yurkevich, Myroslav.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Ukraine. Scarecrow Press. 11 July 2013: 254. ISBN 978-0-8108-7847-1 (英语). From the early 19th century, Kharkiv became an important center of the Ukrainian cultural renaissance. Classicist writer Hryhorii Kvitka-Osnovianenko lived and worked there, as did the writers of the Kharkiv romantic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Ukrainian literature. Many of the early Ukrainian miscellanies were published there, as well as the first periodicals in Russian-ruled Ukraine, including Ukrainskii vestnik (1816–19) and Ukrainskii zhurnal (1824–25). The first professional theater troupe in Ukraine was established in Kharkiv in 1789, and the earliest modern Ukrainian plays were performed there. A clandestine hromada functioned in the city from the early 1860s, and a Prosvita branch was active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05. 
  34. ^ The Ukrainian Quarterly. Ukrainian Congress Committee of America. 1947: 253 (英语). Kharkiv was the first Ukrainian city to boast of a permanent theatrical group (1789). 
  35. ^ Академія наук Української. Soviet Ukraine.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Ukrainian Soviet Encyclopedia,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krainian S.S.R. 1969: 525 (英语). 
  36. ^ Ukraine, a Concise Encyclopedia. Ukrainian Orthodox Church of the U.S.A. 1987: 176 (英语). 
  37. ^ Zalesʹka Onyshkevych, Larysa M. L.; Revakovych, Marii︠a︡. Contemporary Ukraine on the cultural map of Europe. Armonk, N.Y.: M.E. Sharpe, Inc.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Shevchenko Scientific Society. 2009. ISBN 978-0-7656-2405-5. OCLC 608691466. 
  38. ^ Posts misrepresent video of Ukrainian film production. AP NEWS. 2022-08-12 [2023-01-09] (英语). 
  39. ^ Five of Ukraine's finest movies. Emerging Europe. 2022-07-18 [2023-01-09] (英国英语). 
  40. ^ 40.0 40.1 Sport in Ukraine. Topend Sports. [7 March 2022]. 
  41. ^ Ukraine Vyscha Liga. BetsAPI. [7 March 2022]. 
  42. ^ Ukrainian Andriy Shevchenko wins Golden Ball. CBC. [7 March 2022]. 
  43. ^ List of Ukraine national football team captains. Hyperleap. [7 March 2022]. 
  44. ^ Klitschko Museum. Klitschko Museum. [7 March 2022]. 
  45. ^ Ukraine at the Winter Olympics. Topend Sports. [7 March 2022]. 
  46. ^ Ukrainian Medals and Results in the Olympic Games. Olympian Database. [7 March 2022]. 
  47. ^ 02 Ukraine’s media landscape. Chatham House –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ink Tank. [2023-01-08] (英语). 
  48. ^ Конституція України - Розділ II. president.gov.ua (乌克兰语).  “Стаття 34. Кожному гарантується право на свободу думки і слова, на вільне вираження своїх поглядів і переконань.”
  49. ^ Verfasser, Rausch, Nico. The Role of Media in Ukraine's Transition - Four Phases of development. ISBN 978-3-640-17421-8. OCLC 724037033. 
  50. ^ 刘国远. 乌克兰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成为第152个成员. 新华网. 新华社. 2008-05-16 [2008-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3) (中文(中国大陆)). 
  51. ^ Total production of crude steel. worldstell association. 
  52. ^ Global and regional tourism performance. 
  53. ^ 乌克兰大选:喜剧演员泽连斯基高票胜出. BBC News 中文. [2022-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7) (中文(简体)). 
  54. ^ 俄羅斯開戰轟炸多處城市 烏克蘭宣布與俄斷交. 中央社. 2022-02-24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中文(台湾)). 
  55. ^ 普丁下令開戰烏克蘭宣布斷交 俄軍進基輔周遭地區火箭砲攻擊國防部情報總部竄黑煙. Yahoo新闻. 2022-02-24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56. ^ Офіційний портал Верховної Ради України. static.rada.gov.ua.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5). 
  57. ^ Regions of Ukraine and their composi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erkhovna Rada website.
  58. ^ Politics and society in Ukra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Paul D'Anieri, Robert Kravchuk, and Taras Kuzio, Westview Press, 1999, ISBN 0-8133-3538-8 (page 292)
  59. ^ 梅科萊夫省(尼古拉耶夫省) - Mykolaivska Oblast (Nikolayev Oblast). terms.naer.edu.tw. [2022-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书籍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保罗·库比塞克. 烏克蘭史. 由颜震翻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8242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王承宗. 烏克蘭史:西方的梁山泊. 台北: 三民书局. 2006. ISBN 9571445487.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编).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第23冊).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 397-400.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马贵友 (编). 烏克蘭.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ISBN 7801499220.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任飞. 烏克蘭歷史與當代政治經濟.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7-06. 
  6. ^ 6.0 6.1 6.2 6.3 6.4 浦洛基. 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史. 由曾毅翻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7. ^ 7.0 7.1 赵云中. 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 7561735537. 

延伸阅读

  • 闻一. 烏克蘭:硝煙中的雅努斯.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8657745. 

注脚

  1. ^ 乌克兰,(乌克兰语Україна罗马化Ukrayina乌克兰语音标:[ukrɑˈjinɑ]),意指“在边缘”或“边疆”[a]:1。这个词在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时,见于乌克兰各地方诸候(公爵)的文书,自称自己是某某偏远地方之一。本来是地迫诸候向基辅大公国投书时的自谦之辞。乌克兰另有“小俄罗斯”(俄语:Малороссия/Малая Россия罗马化Malaya Rossiya/Malorossiya; 乌克兰语Малоросія/Мала Росія罗马化Malorosiia/Mala Rosiia)之称。[b]:1-2
  2. ^ 关于罗斯是由何族人建立的,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据《往年纪事》记载,在826年,诺夫哥罗德(Novgorod)的居民刚将瓦兰人(Varagian)赶走,但该城市陷入了没有法律、秩序之中。当地居民集会决定,为自己找一个王公。其后,留里克和他的两个兄弟接受了邀请,建立了罗斯。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斯堪的纳维亚人或者维京人为了寻找资源(如毛皮和贵金属)并控制通往君士坦丁堡和中东的水路,因此“接受了邀请”。也有些史学家认为这些记载是依据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传说所写,认为不可信。[a]:22德国历史学家戈特利布·西格费德·巴耶在《罗斯的起源》(1726年)中,提出罗斯是通过诺曼人的征服而成的,并得到一些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学者所支持[g]:19-24。但无论如何,这些管治者即使不是斯拉夫人,也应该已经被斯拉夫化了。[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