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梓圣若瑟小堂
盐田梓圣若瑟小堂 | |
---|---|
天主教香港教区盐田梓圣若瑟小堂 | |
位置 | 香港西贡盐田梓村 |
国家/地区 | 香港 |
所属宗派 | 天主教 |
官方网站 | 盐田梓圣若瑟小堂网站 |
历史 | |
创建日期 | 1890年,盐田梓圣若瑟小堂落成祝圣 |
行政 | |
堂区/牧区 | 圣心堂区 |
教区 | 天主教香港教区 |
圣若瑟小堂位于香港新界西贡区牛尾海一带的离岛盐田仔,现时由西贡圣心堂管理,附属西贡圣心堂区。圣若瑟小堂初建于1890年以取代原先圣福若瑟居所旁的旧圣堂(建于1879年),其后圣堂先后于1948年及1962年进行大装修,而香港教区亦于1979年开始每两个星期于此圣堂举行弥撒,但由于盐田仔村到了1990年代已被完全空置,圣堂的活动几近停顿。在教区有人提议停止在盐田仔的瞻礼时引起了居民的反响,因而去信要求教区请求补救。最后在资金的引入下,圣若瑟小堂被再次重修,并于2004年5月2日庆祝首台弥撒及重开仪式。现时圣若瑟小堂为香港天主教信友的其中一个朝圣点,亦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1],更在2006年5月7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优异项目奖[2]。
历史
早于1865年,柯神父(Gaetano Origo)便抵达西贡盐田仔宣讲天主教教义,而到了1867年,当时仍为神父的宗座代监牧高神父(Timoleon Raimondi,后来在晋升主教后被称为高主教)在书信中亦有提及盐田仔上的圣堂的存在。盐田仔其后全体居民于1875年受洗,并于圣福若瑟在西贡宣教期间捐出土地给他作居住及作圣堂使用。居民后来于1890年于岛山的小丘上建立了第二座的圣若瑟小堂,作为村中的宗教活动的中心。期后圣堂先后于1948年及1962年进行大装修,而香港教区亦于1979年开始每两个星期于此圣堂举行弥撒,但由于盐田仔村到了1990年代已被完全空置,圣堂的活动几近停顿。后来,在香港教区出现了要求停止于盐田仔的瞻礼,就此引起了居民的反响,最后教区于2000年引入资金,开展了修葺的工程。最后圣若瑟小堂于2006年5月2日进行弥撒及重开仪式。
内部建筑
圣若瑟小堂全堂长24米,阔9米,应由米兰外方传教会的神父设计,故教堂的外观设计为意大利罗马式。圣堂内的一端设有弥撒用的祭台,此祭台是采用第二次梵谛冈大公会议前的规格所建成的,在祭台的中心供放了主保圣若瑟的圣像,而祭台的两旁分别各有一个凹位,一个作为摆放圣爵之用,另一个的底下有一小孔,用来排去洗圣爵的水(那些水不会流入水沟,而是直入泥土)。小堂内部西北方供奉了圣福若瑟的圣像。
在原先的设计中,祭台上的圣像可用透过东墙高处的玫瑰窗以及圣像后方的祭坛壁孔穴的日光作照明之用,但在教堂重修后已改为使用射灯照明。玫瑰窗则早于2005年之前的重修之前被封密。
祭坛的后方为祭衣房,楼上阁楼则为宿舍,可供神父或朝圣人士使用。
重修工作
在停止在盐田仔的瞻礼的要求引起了居民的反响后,香港教区引入了来自L&T慈善基金的15万美元去进行包括圣若瑟小堂本身以及邻近建筑如庭院、篮球场及澄波学校总面积共1437平方米的重修工作。
早于1996年后期,香港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已前往制作量图,至2000年10月香港教区开始勘察土地并订定工地计划。到了2003年,教区于10月展开重修项目,于11月列出文物保存的要求,并于该年12月开始招标。重修工程于2004年1月29日开始。
由于资金相当有限,重修工程采用了“不加不减”的方针,原则上只求回复几近荒废了的圣堂,在整体上尽少干预和改动,而且所有的改动都是为了最基本的需要,在工程上不使用尖端的文物保存技巧。
修葺顶蓬和内外墙身的工作于2004年2月中开始,现存的波纹式非石棉瓦顶物料虽不能确定是否原有,但由于状况良好,工程决定予以保留而仅在上面涂上Flexcoat W500防水液膜以作防漏,并选用砖红色以发挥地标的效果。在工程进行时,工人在屋顶的山墙墙角发现了一些红磁顶盖用料,所以教区相信波纹式顶盖可能为后期的物料,并会考虑于将来资金充裕时回复磁顶盖。内部地台的着色英泥沙浆层已因年月而磨损,工程方面在修葺地台后涂上三层还氧漆,并以绿色为地台颜色。圣堂的百年粗石地台在工程中没有被取替,但在上面加添一层铺地石以保行人的安全。
门窗的重修工作于同年3月开始。圣堂在1948年及1962年进行大装修时转用的普通玻璃窗在是次的重修工程中改回使用初建时使用的彩色玻璃,更在外加上了蚊网,一方面防止蚊虫飞入滋扰崇拜人士,另一方面亦防止野战爱好者所使用的塑胶弹可能造成的损坏。在重修前使用的铁门则被改为木门。
圣堂的室外和照明工程于同年5月开始。圣堂周围已损毁的矮挡墙则使用工地附近岸边的石头去修补,为求减低运送物料的成本,同时维持圣堂的乡郊气息。圣堂的外廊受楼梯加设了电灯,祭台上的圣像亦有射灯给了照明。在室外设了两支射灯照亮圣堂上写有“天主堂”三字的西面正墙。
在圣堂附近的澄波学校的两所校舍亦于2004年2月至3月被重修,用作盐田仔本地的民间博物馆,由村民运作。其中靠西面的一所校舍用来展示村内搜集来的工具及加工品,靠东面的校舍则摆放展板介绍村中的文化、宗教历史和生态资料。
重修工程完成后,出身于盐田仔陈家村的香港天主教教区副主教陈志明神父于2004年5月2日进行了首台弥撒,以及进行了重开仪式。
现况
其实早在重修之前,每年的5月,各散东西的陈家村村民都会聚首于圣若瑟小堂庆祝一年一度的圣若瑟节。在2004年5月后,西贡堂区及香港明爱在圣言会及香港教区的协助下每月组织朝圣团及生态游,除令人认识盐田仔的历史文化外,更有助平衡圣若瑟小堂的收支。
现时圣若瑟小堂为香港天主教信友的其中一个朝圣点,在2006年5月7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授亚太区文化遗产优良奖,2010年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评级为二级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
- Ryan T.F. Catholic Guide to Hong Kong. 香港: Catholic Truth Society. 1962年.
- Conversation of St. Joesph’s Chapel – A Catalyst Project for Enhancement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t Yim Tin Tsai, Sai Kung, Hong Kong SAR, China. 香港: 西贡圣心堂之盐田梓大圣若瑟小堂未来发展委员会. 2006年.
- 夏其龙. 《香港傳教歷史之旅──碗窰、汀角、鹽田仔》. 香港: 天主教香港教区福传年专责小组. 2005年9月.
- 柯毅霖神父. 《香港西貢鹽田梓傳教史略》. 2004年5月.
- 《鹽田梓簡介》. 明爱陈震夏郊野学园. 2004年.
- 陈天权. 西貢鹽田梓. 2008-05-02 [200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 福传寻根之旅:西贡盐田梓,福传网
- 西贡东西游,西贡区议会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西贡圣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