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
高澄 | |||||||||||||||||||||
---|---|---|---|---|---|---|---|---|---|---|---|---|---|---|---|---|---|---|---|---|---|
前任:父亲高欢 继任:二弟高洋 | |||||||||||||||||||||
相国 | |||||||||||||||||||||
国家 | 北魏、东魏 | ||||||||||||||||||||
主君 | 北魏安定王元朗→北魏孝武帝元修→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 ||||||||||||||||||||
姓 | 高姓 | ||||||||||||||||||||
名 | 澄 | ||||||||||||||||||||
字 | 子惠 | ||||||||||||||||||||
封爵 | 渤海王→齐王 | ||||||||||||||||||||
封号 | 渤海王、齐王 | ||||||||||||||||||||
乳名 | 阿惠 | ||||||||||||||||||||
出生 | 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 521年 | ||||||||||||||||||||
逝世 | 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 549年(27—28岁) | ||||||||||||||||||||
庙号 | 世宗 | ||||||||||||||||||||
谥号 | 文襄皇帝 | ||||||||||||||||||||
| |||||||||||||||||||||
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北魏、东魏权臣高欢之子,父亲死后,任相国,继承父亲渤海王的爵位,后又晋封齐王。北齐追尊为文襄帝。
生平
高澄是高欢与娄昭君所生的长子,生来就非常聪明,对政事有独到见解,自幼深得父亲喜爱和重用。[1][2]北魏中兴元年(531年),立为渤海王世子。10岁时曾独自出马为高欢招降高敖曹。[3]11岁时以高欢特使的身份两次去洛阳朝觐孝武帝元修。中兴二年(532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静帝妹冯翊公主,史书中赞叹他神情俊爽,恍若成人。[4]天平元年(534年),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天平三年(536年),入辅朝政,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朝臣们虽听说高澄年轻老成,有风度、有见识,但总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当看到他驾驭全局,有胆略、有气魄,在朝堂上做宰相时听断如流,处理问题及时妥切,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元象元年(538年),高澄兼任吏部尚书。[5] 兴和二年(540年),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代理吏部尚书。[6]北魏从崔亮开始挑选官员就论资排辈,不按才能选取。高澄废除了这一个制度,开始根据才能名望挑选官员,亲自写书征召各地有才学有名望的士子为朝廷效力。当时品德好、有本事的人,都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一时安排不了相应的位置,高澄就将他们召为宾客,在自己府中供养起来,有时间便与他们一起游园娱乐赋诗,使这些人各得其所,各尽所长。[7]
惩治贪污
自从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为了安定朝中人心,上奏滥封官爵。赠荫一事,渐渐变得杂滥无章,平庸无能的官员动辄高官厚禄,被有识之士所非议。武定年间,高澄开始纠正其过失,使得追赠褒扬渐有章法。高澄推荐铁面无私的崔暹为御史中尉,严厉打击那些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尤其是窃据高位的权贵,有许多人被绳之以法。官场风气大有改观,人心为之一振。兴和三年(541年),高澄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8]《麟趾格》是《北齐律》的蓝本,又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渊源,影响一直波及后世。
爱重贤才
在高澄的主持下,朝廷将治国的政策书于榜上,公开张贴在街头,供天下百姓自由评论,发表意见。对那些提出建议或批评时事的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即使言过其实或言辞激烈,也予以宽容,不加罪责。由于百姓的称赞,高澄的威望更加上升。在这段时期内,东魏与南方的梁朝关系比较和睦,双方的使节往来频繁。然而,为了显示各自的“国威”,东魏与南朝梁的使节都竭力在言辞、才学方面争锋,常常出现热烈辩论的场面。无论是梁使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还是魏使至建康,都是如此,久而成为惯例。高澄则乐于此道,每当设宴招待梁使,高澄或者亲自到场,或者派遣属下与会。凡是东魏方面有所妙论、他都兴奋异常,为之鼓掌助威。他也因此召揽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或罗致门下,以为宾客;或推荐给朝廷,出任各级官吏。
悬称五铢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有雀衔永安五铢置于高欢座前,高澄令百炉别铸此钱,又称“令公百炉”钱。北魏末年战乱,导致经济紊乱、货币贬值,民间私铸大量假钱。高澄在武定初年开始改革这项弊政,令人前往全国各地,将铸钱用的铜和原有的钱币收集起来,重新铸造。然而民间偷铸假钱的情况仍然屡禁不绝。因此高澄在武定六年(548年)进行新的货币改革,改用悬秤五铢。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所铸永安五铢,号称“重如其文”,是一种足重货币。它的铸造是魏晋南北朝货币史上由乱到治的转折点,是后世足重货币“开皇五铢”的先驱。为促进足重货币的流通,高澄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魏书·食货志》:“计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自余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 由于武定六年永安五铢,曾被作为标尺,悬在市场的门上,以称量入市货币的轻重。因此在钱币学上,一般也将武定六年的永安五铢称之为“悬称五铢”。
大权在握
高欢在547年死后,高澄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其美姿容,善言笑,气度高华,聪明过人,爱士好贤,爽直义气;但又傲慢气盛,性格暴烈,情欲豪侈,任性恣睢。与高欢之妾、原魏广平王妃郑大车通奸;高欢死后,高澄按照柔然习俗,接收了高欢的次妻蠕蠕公主,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亲信崔季舒指称薛置书的夫人元氏甚美,高澄把元氏骗到府中予以奸淫,元氏痛斥高澄是人面兽心。崔季舒将她移送廷尉府治罪,廷尉陆操以无罪释之。
孝静帝曾在打猎时骑马疾驰,就被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劝止,理由是高澄会不悦;孝静帝不满高澄掌权,在被高澄举大酒杯敬酒时说“自古无不亡之国,朕活着有什么意思”,高澄就怒骂道:“朕,朕,狗脚朕!”并令中书黄门郎崔季舒打了他三拳[9]。孝静帝不堪忧辱,咏谢灵运之诗:“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侍讲大臣荀济和尚书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及济北王元徽等商量,要想办法除掉高澄,即在皇宫日夜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事机不密,被高澄得知,高澄马上带兵直闯进宫,直斥孝静帝图谋造反,虽然当时被孝静帝驳斥得痛哭谢罪并一起痛饮到深夜,但仅三天后,高澄就把孝静帝幽禁在含章堂,将荀济等人在市场上烹杀。549年,高澄计划夺取东魏政权,却在邺城(今河北临漳邺城镇一带)被家中厨子兰京暗杀刺死,享年仅29岁。
550年,其弟高洋正式称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追尊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评价
《北史·齐本纪上第六》:“文襄嗣膺霸道,威略昭著。内除奸逆,外拓淮夷,摈斥贪残,存情人物。而志在峻法,急于御下,于前王之德,有所未同。盖天意人心,好生恶杀,虽吉凶报应,未皆影响。总而论之,积善多庆。”
庙庭
皇建元年,齐孝昭帝建立三庙,其中世宗庙以故太师清河王高岳、故太宰安德王韩轨、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故太师高昂、故大司马刘丰、故太师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绍宗七人配飨。但于天统四年,太上皇帝高湛下诏将世宗、显祖二庙连同配臣并入齐神武庙。
家族
父母
兄弟姐妹
- 二弟:高洋,北齐文宣帝,母为武明皇后
- 三弟:高浚,永安简平王,母王氏
- 四弟:高淹,平阳靖翼王,母穆娘
- 五弟:高浟,彭城景思王,母大尔朱氏
- 六弟:高演,北齐孝昭帝,母为武明皇后
- 七弟:高涣,上党刚肃王,母韩智辉
- 八弟:高淯,襄城景烈王,母为武明皇后
- 九弟:高湛,北齐武成帝,母为武明皇后
- 十弟:高湝,任城王,母小尔朱氏
- 十一弟:高湜,阳康穆王,母游氏
- 十二弟:高济,博陵文简王,母为武明皇后
- 十三弟:高凝,华山王,母大尔朱氏
- 十四弟:高润,冯翊王,母郑大车
- 十五弟:高洽,汉阳敬怀王,母马氏
妻妾
其他后宫
子女
- 河南王高孝瑜,母亲是宋氏
- 广宁王高孝珩,母亲是王氏
- 兰陵王高长恭,母亲不详
- 河间王高孝琬,母亲是文襄敬皇后
- 安德王高延宗,母亲是陈氏
- 渔阳王高绍信,母亲是燕氏
- 乐安公主,母亲是文襄敬皇后
- 高氏,母亲文襄敬皇后
- 高氏,母亲蠕蠕公主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 文内引用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生而岐嶷,神武异之。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神武试问以时事得失,辨析无不中理。自是军国筹策皆预之。
- ^ 《北史·高敖曹传》:神武至信都,开门奉迎。昂时在外略地,闻之,以干为妇人,遗以布裙。神武使世子澄以子孙礼见之,昂乃与俱来。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二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时年十二,神情俊爽,便若成人。
- ^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天平元年,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三年,入辅朝政,加领军左右、京畿大都督。时人虽闻器识,犹以少年期之。而机略严明,事无疑滞,于是朝野振肃。
- ^ 《北齐书·卷三·帝纪第三》:兴和二年,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摄吏部尚书。
- ^ 《北齐书·卷三·帝纪第三》:魏自崔亮以后。选人常以年劳为制,文襄乃厘改前式,铨擢唯在得人。又沙汰尚书郎,妙选人地以充之。至于才名之士,咸被荐擢,假有未居显位者,皆致之门下,以为宾客,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 ^ 《魏书·帝纪·卷十二》:冬十月癸卯,齐文襄王自晋阳来朝。先是,诏文襄王与群臣于麟趾阁议定新制, 甲寅,班于天下。
- ^ 《资治通鉴·卷第160》记载:“帝尝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勿走马,大将军嗔!’澄尝侍饮酒,举大觞属帝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胜忿,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生为!’澄怒曰:‘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
- 其他书目
- 《北齐书·帝纪第三》
- 《北史·齐本纪上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