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射炮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也纳奥花园的一座G台(战斗台),图右可见一座L台(领导台)的顶部。

高射炮台(德语:Flaktürme)是一种大型、高于地面用于防空的高台碉堡。由纳粹德国所建。1940年起,柏林汉堡维也纳就建起了8座高射炮台,其他城市如司徒加特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维也纳亦有建筑。一些较小型且用途单一的高射炮台建于一些较边陲的主要据点,例如黑尔戈兰岛昂热

这些高台当时由纳粹德国空军操作,用于防御二战盟军战略空袭,亦作为当地数万平民的防空洞使用。

历史和用途

1940年,英国皇家空军对柏林进行了轰炸,作为对此的回应,阿道夫·希特勒下令兴建了三座巨大的高射炮台,旨在保卫首都柏林免受空袭。每座塔都安装了一台带有可伸缩天线的雷达设备,以在厚重的混凝土钢铁圆顶的保护下进行伸缩。[1]

希特勒对这些塔楼的设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亲自绘制了一些草图。这些塔楼在随后短短六个月内完成建设。专案的首要任务是修改德国国家铁路的时间表,以便将混凝土、钢材和木材运送到建筑工地。[1]塔楼的混凝土墙厚达3.5米(11英尺),设计师认为这在建造过程中,并不会受到英国皇家空军重型轰炸机携带的标准弹药的攻击。多层火炮使这些塔楼能够承受每分钟8,000发子弹的射速(尽管大多是小口径炮弹,例如2厘米 30/38年式高射炮,射程可达14公里(8.7英里),覆盖360度。然而只有12.8厘米40年式高射炮具有足够的有效射程来应对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的重型轰炸机。其中柏林第一个竣工的高台为动物园高射炮台,主要负责守卫柏林的政府建筑区。当柏林市中心周围的这三座高射炮塔完工后,则形成一个覆盖全柏林市中心的三角形防空火力。当苏联进攻柏林时,即使使用一些最大的苏联火炮如1931年式203毫米Б-4型榴弹炮,也很难对这些炮塔造成重大损害。

高射炮台的设计概念还包括将地上掩体用作平民避难所使用,内部能容纳1万名平民,还设有医院病房。在柏林战役期间,占领军该此组建了自己的社区,多达30,000名柏林居民在战斗期间在其中一座塔楼中避难。塔楼的主体构造类似于中世纪的城堡主楼,成为了城市中最安全的避难地,因此高射炮台也是最后一处向苏联红军投降的地点之一,并在战末时因楼内粮食、物质供应减少而被迫投降。

战后,拆除这些塔楼通常被认为不可行,除了部分高射炮台因进行爆破而完全摧毁外,至今仍有许多高射炮台保留下来,其中一些已改建为其他用途。

设计迭代

高射炮台的复合用处可分为两种,包括:

  • 主炮台G(德语:Gefechtsturm),全称“战斗塔”(也称为炮塔、炮台塔或大型高射炮塔)
  • 主炮台L(德语:Leitturm)全称“引导塔”又称火控塔、指挥塔、监听掩体或小型高射炮塔。G塔的设计款式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
主炮台G结构面积为70.5米(231 英尺)见方,高39米(128 英尺),通常配备八门(四门双联装)12.8厘米40年式高射炮炮以及大量3.7厘米43年式高射炮、32门(八门四联装)2厘米_30/38年式高射炮。主炮台L尺寸为50×23×39米,通常配备四门四联装奥瑞冈20毫米机炮
第二代
主炮台G结构面积为57×57×41.6米,通常配备八门(四门双联)12.8厘米高射炮和十六门(四门四联装)20毫米机炮。主炮台L尺寸为50×23×44米,通常配备四十门(十门四联装)20毫米机炮。
第二代
主炮台G结构面积为43×43×54米,通常配备八门(四门双联)12.8厘米高射炮和三十二门(八门四联装)20毫米机炮。

阿道夫·希特勒曾委托对更大的高射炮台规划进行评估。它们的尺寸为高射炮台的三倍。

现存炮台

德国

柏林
  • 动物园高射炮台(Flakturm I、第一代):1941年4月完工,位于柏林动物园附近,该建筑是柏林最大的防空掩体,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柏林市政府建筑区[2];另外炮台里的防空洞则是用作平民的防空掩体。炮台内还有一所医院和一台供德军指挥官使用的无线电发射器,甚至还拥有可安全储藏珍稀艺术品的设施。[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建筑物的抵挡住了所有空中和地面攻击,后在1947年经过爆破程序后,建筑物完全摧毁。
  • 腓特烈斯海恩高射炮台(Flakturm II,第一代):1941年4月完工,位于腓特烈斯海恩,这些设施群在战后经过拆除,部分G墙体遗构仍存。
  • 洪堡塞恩高射炮台(Flakturm III,第一代):1942年4月完工,位于洪堡塞恩地区,这些设施群在战后经过拆除,部分G墙体遗构仍存。
汉堡
  • 海利根盖斯特费尔德防空炮塔(Flakturm IV,第一代):1942年10月完工。位于汉堡圣保利区海利根盖斯特费尔德英语Heiligengeistfeld设有一座高射炮台,该塔楼自屋顶向下共有六层,共设计包括两个相同的空间用作防空洞,以应对毒气袭击。总面积约300平方米(3,230平方英尺)[4]

,该设施群的主炮台L在战后被拆除,被T-Mobile所拥有的建筑所取代。主炮台G经过改造成为一家夜总会,内设音乐学校和音乐商店。2019年,NH酒店集团宣布计划将主炮台G改建为拥有屋顶花园的豪华酒店,计划于2021年动工,2022年开幕。重建后,塔楼的高度将增加至58米,并增加若干楼层,共十三层。[5]

  • 威廉斯堡防空炮塔(Flakturm VI,第二代):1942年10月完工。位于,威廉斯堡区英语Wilhelmsburg,_Hamburg。主炮台G目前仍保留,而主炮台L在战后已被拆除。

奥地利

维也纳
  • 斯蒂夫特卡瑟恩防空炮塔(Flakturm V,第三代):于1944年9月完工。主炮台G在目前由奥地利联邦军使用,主炮台L自1957年以来一直被用作公共水族馆,外墙已重新改造成户外攀岩墙使用。
  • 奥花园防空炮塔(Flakturm VII,第三代):1943年完工。主炮台G、L塔仍然存在,但都已不再使用。主炮台G的东北部和东侧的20毫米炮台因年久失修于2007年拆除。塔楼本身已用环绕整个结构的钢索加固。
  • 阿伦贝格高射炮塔(Flakturm VIII,第二代):于1943年夏季完工。主炮台G目前被用作艺术仓库使用,主炮台L目前仍空置。

未建造

部分计划兴建的高射炮台最终未能完成,其中在柏林包括大蒂尔加滕公园(另外两座已规划但未完成)、新克尔恩的哈森海德(计划中但未建造),以及德国国会大厦周围曾考虑建造高射炮台,但后来被认为不合适。其他地区如不来梅、东汉堡、慕尼黑火车总站原本也有规划兴建高射炮台。维也纳最初的计划是在施梅尔茨、普拉特和弗洛里德斯多夫等地放置三座炮台,这些设施最终未能完成。

另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George Pagliero. Hitler's Secret Bunkers (Documentary). United Kingdom: Fulcrum TV. 2008 [2023-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7). 
  2. ^ Ryan 1995,第168页.
  3. ^ Breslau & Tucker 1991,第51页.
  4. ^ "Amtbau Pläne des Gefechtsturms IV" in Sakkers, Hans. Flaktürme Berlin – Hamburg – Wien. Fortress Books, 1998, Nieuw-Weerdinge, Netherlands.
  5. ^ Dobson, Jim. Former Nazi Bunker To Open As Luxury Hotel In Hamburg, Germany. Forbes. [2023-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8) (英语). 
书籍
  • Foedrowitz, Michael. (1998). The Flak Towers in Berlin, Hamburg and Vienna 1940–1950. Schiffer Publishing. ISBN 0-7643-0398-8
  • Ute Bauer Die Wiener Flaktürme im Spiegel Österreichischer Erinnerungskultur, Phoibos Verlag, Wien 2003. ISBN 3-901232-42-7
  • Flavia Foradini, Edoardo Conte: I templi incompiuti di Hitler, catalogo della mostra omonima, Milano, Spazio Guicciardini, 17.2–13 March 2009
  • Valentin E. Wille: Die Flaktürme in Wien, Berlin und Hamburg. Geschichte, Bedeutung und Neunutzung, VDM-Verlag, Saarbrücken 2008, ISBN 3-8364-6518-3
  • Flavia Foradini: Berlino: Cercando sotto terra le tracce dei ciclopici sogni nazist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l Piccolo, Triest, 19 agosto 2012.
  • Flavia Foradini: I bunker viennesi, Abitare, Milano, 2.200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