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筑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及文化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香港建筑是变化多端的。由于土地有限,很少市区内的历史建筑能够保存下来。可是,作为现代建筑的中心,很多古老的建筑物都被拆卸让出空间给新的建筑物。香港建筑按风格可以粗略分成中国传统建筑、欧美建筑及现代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
在未开埠之前,香港属广东省新安县管辖。由于地缘关系,香港的建筑特色都是以岭南一带的传统中式庙宇、村屋、围村为主。新安县沿海一带有不少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和水上人聚居,故今天香港建有很多观音庙、天后庙、侯王庙,用以保佑平安。在清康熙八年(1669年)复界前,本地人(新界五大氏族)已在今天的香港境内定居。在清康熙八年(1669年)复界后,很多客家人迁入原属本地人的元朗、北区、西贡、荃湾、大埔及沙田等地,双方发生土客械斗,为了保卫领地,建造了不少围村。香港著名围村有元朗锦田吉庆围、上水乡内的上水围、由彭氏家族兴建的粉岭围和九龙新蒲岗东光道的衙前围村。
开埠初期,中环太平山街附近人口急增,人们开始大量兴建唐楼解决居住问题。唐楼不少混合中式及西式建筑风格,常以西式的石柱及装饰花纹配以中式的小型露台。由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所限,一般唐楼都属3至4层高,分为前、后座,前面设有骑楼,部分则设有露台,楼底比现代住宅建筑为高。唐楼地下一层通常为商铺,楼上则作为住宅。唐楼没有电梯,只有楼梯连接各层,很多旧式唐楼没有厕所设施。随着香港人口不断上升,城市不断向西环、铜锣湾及九龙各区发展,唐楼在这些地区不断涌现,直到香港政府推出公共房屋政策为止。深水埗的雷生春,湾仔的蓝屋都是著名的唐楼。因为后来开始改用三合土为建筑材料,唐楼的楼层可以多达7层。现在大部分战前唐楼由于城市发展及日久失修而慢慢消失。
欧美建筑
开埠之后,英国人带来了维多利亚时期及爱德华时代的建筑风格。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采用新古典主义设计的终审法院大楼(旧最高法院大楼、旧立法会大楼)[1]、以花岗石雕刻闻名的旧中区警署[2]、第三代香港邮政总局、美利楼等等。前香港会所大厦建于1897年,风格则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香港首次得到认为是大厦的建筑物建于1904年6月至1905年12月之间。该建筑物由五个大楼组成,每个都有5至6层。当时由占姆·凯撒克与保罗·遮打合资创办的香港置地所兴建的[3]。
大部分高楼大厦都是商业用途。首个得到认为的摩天大厦就是建于1935年的前汇丰总行大楼,当时已经设有空调,是香港首座装有空调的建筑物。大厦楼高70米,共13层,设计属美国芝加哥学派。现在则由1985年所建成的香港汇丰总行大厦所取代。
在香港,拥有1930年代的现代竖直线条及德国包豪斯风格的建筑物只有中环街市和仅余外壳和前半的旧湾仔街市。湾仔街市是由当时工务局内的英籍建筑师所设计的,而且还有一点装饰风艺术运动后期那种摩登流线型建筑外貌的风格[4][5]。
位于香港黄竹坑华南总修院则揉合了中国及意大利建筑艺术,成了当地很有特色的建筑。
现代建筑
纯住宅
公共屋邨
一直以来兴建的高楼大厦都是作商业用途。直到1953年石硖尾大火,多层楼宇才成为居住楼宇的标准,同时也成了公共屋邨政策的标准。
私人屋苑
兴建于1965年的美孚新邨标志着私人屋苑时代的开端。首个为中产阶层而设的大型私人建筑项目就是1972年由太古公司负责的太古城[6]。太古城的设计重点是没有把土地浪费在铜像或地标身上[7]。这样的设计成了新标准。
1990年代起,一些住宅楼宇亦以摩天大楼形式兴建,部分住宅楼宇的高度比一些国家最高的办公室大厦更高。现时香港最高的住宅天玺是世界第7高的纯住宅大厦,其他还有君临天下、晓庐等等。随着启德机场在1998年关闭,因飞机降落安全而设的管制高度也提高了。很多摩天大厦都计划在九龙兴建,包括西九龙填海区。
-
西九龙Union Square的住宅
工业
香港制造业蓬勃时期,各工厂区都兴建工业大应付需求。
商住混合
战后香港人口急升,以前的旧式唐楼已经不胜负荷,政府开始容许商业及住宅并存的楼宇,亦即法例中的综合用途建筑物。
政府建筑
香港战后人口急增,需要能够快速完成兴建、功能主导的方法解决建筑所需。当时工务司署负责的政府建筑以实用为主[8],注重功能而不会讲究太多细节,外形均简约方正为主,同时呼应了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征。
-
观塘警署
-
荔枝角消防局
-
灯笼洲街市
娱乐场所
纯商业
中环的高级商业楼宇的需要日渐上升。经过数十年发展,中环成了大量高楼大厦的集中地。这些大厦构成维多利亚港吸引大量游客的天际线。
-
中环广场
-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
香港中银大厦
-
环球贸易广场
纽约市整体来说有很大的面积,但是香港的天际线比纽约市的还要长,共由7,000栋摩天大厦所组成[9]。这些摩天大厦中包括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环球贸易广场、中环广场、中银大厦、中环中心、擎天半岛、朗豪坊等等。
除了商业大厦外,很多基础建设也是著名的建筑物,例如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香港国际机场、汀九桥、昂船洲大桥等等。
特色建筑例子
中国传统建筑
|
欧美建筑
|
现代建筑
|
图片
-
香港国际机场一号客运大楼
-
青马大桥
-
汲水门大桥位于马湾的桥塔
-
汀九桥连接汀九(图左)和青衣
-
维多利亚港两岸密集林立的高楼大厦,形成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
轶闻
在香港,建筑工程的费用相当惊人,英国《独立报》有报道指根据利兹的建筑工程顾问公司Turner & Townsend调查[10],香港楼宇及基建工程建筑费,每平方米平均3,480多美元(约27,800港元),位列全球第四;而全球工程费最贵的城市纽约每平方米平均3,800美元(约29,700港元)。
参见
参考文献
- ^ 舊最高法院. 古物古迹办事处. 2008年1月18日 [2008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1月5日)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區警署建築群簡介 (PDF). 古物古迹办事处. [2008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年2月27日)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unzi1. "Sunzi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ong Kong Hongs with Long Histories and British Connections." Retrieved on 2007-03-29
- ^ 港仅存包豪斯建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07年9月22日
- ^ 包豪斯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5-17.,大公报,2007年8月18日
- ^ Jones, Geoffrey. [2000] (2000). Merchants to Multinationals: British Trading Companies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294506
- ^ Wordie, Jason. [2002] (2002) Streets: Exploring Hong Kong Island.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ISBN 962-2095631
- ^ 何桂婵. 【包浩斯之城】香港有真正的包浩斯建築嗎?. 明周文化. 2019-11-14 [201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ities Worldwide. Emporis. [200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港珠澳橋連接路北段工程拖上拖. 东方日报 (香港). 2017-05-17 [2017-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事实上,本港工程费用高昂已“国际知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