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雷仙岛秧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仙岛秧鸡
link= class=skin-invert-image
绝灭(1944年)IUCN 3.1[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鹤形目 Gruiformes
科: 秧鸡科 Rallidae
属: 小田鸡属 Zapornia
种:
雷仙岛秧鸡 Z. palmeri
二名法
Zapornia palmeri
(Frohawk, 1892)
异名
  • Porzanula palmeri

雷仙岛秧鸡Porzana palmeri)是一种生活在西北夏威夷群岛雷仙岛上的秧鸡。牠们因野兔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失去栖息地,最终灭绝。牠们的种小名是以为罗思柴尔德(Walter Rothschild)搜集了雷仙岛秧鸡标本的帕尔默(Henry Palmer)而命名的。

描述及分布

于1913年拍摄的雷仙岛秧鸡。

雷仙岛秧鸡是细小的鸟类,只长15厘米,并不懂得飞行。尾巴及双翼只分别长2.5厘米及5.4厘米,并只有8条主羽。喙长1.8厘米,脚发展良好。牠们的身体比例像南美田鸡属

雷仙岛秧鸡比牠们的近亲小秧鸡较为浅色。牠们的面部、颈部胸部及眉都是呈中灰色,背部、双翼及头顶都呈淡褐色,除了双翼外羽轴都很明显。肩膀及两侧的羽毛呈沙褐色。下身及尾羽呈黑色间。脚及喙都呈橄榄绿色,瞳孔红宝石色。雄鸟及雌鸟相似。雏鸟全身呈黑色,喙呈黄色,未成熟的幼鸟下身则呈淡褐色。

雷仙岛秧鸡是雷仙岛特有种。虽然有很多纪录指在夏威夷群岛发现不能飞的秧鸡,但大多都是一些已灭绝物种。另一个在利西安斯基岛发现的纪录则可能是一种迁徙的秧鸡,或是与雷仙岛秧鸡平行演化的不同的物种。但是根据利西安斯基岛的荒芜,则很难作出定论。[2]

生态及习性

正在吃海鸟蛋的雷仙岛秧鸡。

雷仙岛秧鸡主要吃无脊椎动物,如丽蝇,并其幼虫。牠们也会吃叶子种子海鸟尸体。牠们具有攻击性,会与其他种类打斗,尤其是莱桑拟管舌鸟。莱桑拟管舌鸟善于打开海鸟的蛋来吃,雷仙岛秧鸡会待在海鸟的巢穴附近,等待莱桑拟管舌鸟打开蛋后与之争夺。曾经发现雷仙岛秧鸡偷走的饲料。[3]由于在雷仙岛并没有淡水水源,在下雨后牠们会喝留在地上的雨水,或是观鸟者的饮用水。

雷仙岛秧鸡的蛋。

虽然雷仙岛秧鸡并不懂得飞行,牠们奔跑或跳跃时会拍动双翼来平衡身体。牠们可以跳高达1米左右。牠们灵活及很活跃,会躲在草丛间来逃避掠食者或日间猛烈的太阳。牠们若感到受威胁就会躲在巢穴内。在日间牠们较为活跃,在夜间亦有时会听到牠们的叫声。雷仙岛秧鸡没有天敌,但有时会被军舰鸟掠食。很多有关雷仙岛秧鸡的报告都指牠们不怕接触人类,甚至会主动爬上观察者的身上。为了拍摄雷仙岛秧鸡的蛋,一只雷仙岛秧鸡曾被移离巢穴,牠立即回到巢穴内保护鸟蛋。牠们某程度上是地域性的,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在雷仙岛上,每一只雷仙岛秧鸡就可以有10-13平方米的领地,但牠们的密度却只有四分之一。一个2 x 4米的空间就足以饲养一对雷仙岛秧鸡,再加入更多的话则会引起打斗。

叫声

雷仙岛秧鸡很多时都会站在原地不动,并发出一至三下的柔和的叫声。示爱或保护领地时,两只鸟会对望,竖起羽毛,像闹钟般叫着。[4]黄昏后,所有雷仙岛秧鸡都会发出一阵短促的叫声,就像波子落在玻璃上的碰撞声。[5]

雏鸟会经常叫,相对体型其叫声较大。

繁殖

正在生蛋的雷仙岛秧鸡。

雷仙岛秧鸡会在每年四月示爱及开始筑巢,约于五月至六月间会生蛋,高峰期在六月及七月间。牠们会在湖边的草丛间筑巢,筑巢期间会躲在周边休息。巢会筑在地上或是草丛的底部,并会将叶子筑成一条约长15厘米的隧道。牠们是以干的植物海鸟羽毛来筑巢。

雷仙岛秧鸡的巢。

雷仙岛秧鸡每胎会生约3只蛋。蛋呈椭圆形,约有3厘米长及2厘米阔,呈淡橄榄黄色,有紫灰色的斑点。这对雄鸟及雌鸟会成为一生或是整个交配季节的伴侣,两者会一起将蛋孵化,但雌鸟会较雄鸟用多时间来孵化蛋。

20天后雏鸟会孵化,并会留在父母身边1个月。出生后5天,雏鸟已可以像成鸟般奔跑。[6]

灭绝

雷仙岛美国其中一个海鸟重要的居所,当中有成千的黑脚信天翁黑背信天翁,并5种独有的鸟类,包括雷仙岛秧鸡。雷仙岛秧鸡的灭绝却是一种不幸。

雷仙岛秧鸡最初受到入侵雷仙岛的所危害。由于没有掠食者来控制兔的数量,牠们差不多吃下整个岛上的植物。雷仙岛因而成为了一个荒芜之地,雷仙岛米尔苇莺等特有亚种相继灭绝,只有莱桑拟管舌鸟列山岛野鸭能够生存下来。于1900年代,当破坏刚刚开始时,雷仙岛秧鸡的数量约有2000只,但于1923年时,就只剩下两只在岛内。[3]故此相信牠们是于1923年灭绝,主要成因是没有足够筑巢的地方。

雷仙岛秧鸡于1891年被引入到中途岛东部岛,并于1906年至1908年到了沙岛。于1913年,曾尝试将雷仙岛秧鸡引入到利西安斯基岛,但却像雷仙岛般被野兔破坏栖息地而失败;另外于1929年,雷仙岛秧鸡亦被带到珍珠和合姆环状珊瑚岛,但很快就因没有适合避风雨的地方而失败。首次将雷仙岛秧鸡带回雷仙岛的尝试亦是失败的,当时正值刚刚完成灭绝野兔的工作,而植物仍未有回复。后来再有尝试将雷仙岛秧鸡及莱桑拟管舌鸟带回雷仙岛,引入到夏威夷群岛仍为实验。本来这些方法可以保障牠们的生存。不过有认为莱桑拟管舌鸟离开了雷仙岛会成为一种害虫,故连同雷仙岛秧鸡的移殖亦一同被停止下来。

中途岛的雷仙岛秧鸡一直生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3年,美国海军登陆艇带来了大家鼠,雷仙岛秧鸡遂于1944年末灭绝。

参考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orzana palmer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11 May 2006]. 
  2. ^ Olson, Storrs L. & Ziegler, A. C. Remains of land birds from Lisianski Island, with observations on the terrestrial avifauna of the Northwestern Hawaiian Islands. Pacific Science. 1995, 49: 111–125. 
  3. ^ 3.0 3.1 Olson, Storrs L. History and ornithological journals of the Tanager expedition of 1923 to the Northwestern Hawaiian Islands, Johnston and Wake Islands (PDF). Atoll Research Bulletin. 1996, 433: 1–210. [失效链接]
  4. ^ Udvardy, Miklos D. F. Three Months on a Coral Island (Laysan) by Hugo H. Schauinsland [1899] (PDF). Atoll Research Bulletin. 1996, 432: 1–5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6-19). 
  5. ^ Frohawk, Frederick William.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rail from Laysan Island (North Pacific).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1892, 9: 247–249. 
  6. ^ Hadden, F. C. Midway Islands. Hawaiian Planters' Record. 1941, 45: 179–221. 

延伸阅读

  • Fuller, Errol. Extinct Birds 2nd ed.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19-850837-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