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号
任务时长 | 14天(原计划) |
---|---|
航天器属性 | |
发射质量 | 20,000千克(45,000英磅) |
人员 | |
人数 | 3 |
呼号 | 阿波罗1号 |
任务开始 | |
发射日期 | 1967年2月21日(原计划) |
发射场 |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LC 34 |
任务结束 | |
着陆日期 | 1967年3月7日 大西洋,波多黎各北面(原计划) |
轨道参数 | |
近地点 | 220千米(120海里) (原计划) |
远地点 | 300千米(160海里) (原计划) |
倾角 | 约31°(原计划) |
周期 | 约89.7分钟(原计划) |
左起:格里森、怀特、查菲 |
阿波罗1号(Apollo 1),是追溯给阿波罗-土星204 (AS-204) 的正式名称,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的第一个载人任务。
1967年1月27日,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34号发射台的土星1B号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指令舱突然发生大火,使三名宇航员:指令长维吉尔·格里森、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及驾驶员罗杰·查菲在17秒内丧生。
任务成员
- 维吉尔·格里森(Gus Grissom,曾执行水星-红石4号、双子星座3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指挥官
- 爱德华·怀特(Edward White,曾执行双子星座4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高级驾驶员
- 罗杰·查菲(Roger B. Chaffee,曾执行阿波罗1号任务),驾驶员
替补成员
替补成员同样接受任务训练,在主力成员因各种原因无法执行任务时接替。
- 1966年4月至12月
- 本团队后来执行了阿波罗9号任务。
- 1966年12月至1967年1月
- 本团队后来执行了阿波罗7号任务。
任务介绍
AS-204原计划为第一批阿波罗太空船(Block I Apollo)的第一次环绕地球轨道的载人飞行任务,由土星1B号运载火箭发射。由于早已错过1966年尾季发射的机会,于是改为1967年首季发射。此飞行任务的目的为测试“发射操作、地面追踪及控制设施,及阿波罗-土星的表现”[1]。任务原计划长达2星期。1967年1月27日当天并非计划发射,而是进行模拟发射,测试阿波罗太空船能否在不连接任何电线的情况下,单凭其内部供电来维持正常运作(Plugs-out Test)。如果太空船通过此测试及其后的测试,则代表太空船已为1967年2月21日的飞行准备就绪[2]。
如果阿波罗1号任务成功,将会有2次阿波罗任务紧接在后,分别计划于1967年夏季及秋末。其中第一次为由土星1B号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二批阿波罗指挥/服务舱 (Block II Apollo Command/Service Module)及由另外一枚土星IB发射的无人登月舱,之后两者在近地轨道进行对接。另外一次为由土星5号运载火箭同时发射指挥/服务舱及登月舱至地球高轨道。但次两项任务均在阿波罗1号失火后取消,计划稍作更改后,由阿波罗7号、阿波罗8号及阿波罗9号完成。
测试
原定于1967年1月27日进行的“拔除插头”测试(即"Plugs-out" test),因火警在收回连接阿波罗-土星的电源线前已经发生,故此测试从未真正执行。穿着整套太空服的格里森、怀特和查菲于下午1时 (1800 GMT) 进入阿波罗太空舱、固定于座椅并连接至舱内系统上。但随即发生问题:一股酸味从格里森的太空服内传出来,令模拟发射由下午1时延迟至下午2时42分。下午2时45分,太空舱的舱盖被正式封密,舱内的空气亦逐渐被纯氧取代。
其后出现的问题包括高氧气流量警报,舱内队员与控制室、操作中心和34号发射管制台间的通讯发生故障。下午5时40分,通讯问题令模拟发射再次延迟。下午6时20分,大多数的倒数发射程序皆已完成。下午6时30分,因正在尝试修复通讯问题,故倒数时间仍停留在发射前10分钟 (T - 10 mins)。
意外
阿波罗1号指令舱为“第一批”(Block I) 设计,为太空飞行建造,但因它缺乏所须的接合设备,故此它并非用作登月任务。
意外发生前,各队员均躺卧在他们的座椅上,完成他们将在太空中进行的项目清单,同时修理通讯系统问题。下午6时31分 (2331 GMT),一个声音(相信来自查菲,因为只有他有通畅的频道)透过对讲机说:“驾驶舱内发生火警。” 数秒后,通话在一痛楚的叫声中结束,从闭路电视中可看到怀特正尝试打开舱盖。不过,该两件式舱盖的设计须要队员先松开数个门栓才可打开内舱盖,因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启舱盖。再者,内舱盖是向内开启的,这个设计标准目的是在太空飞行时利用舱内的气压来进一步封密舱盖空隙。火警产生的热空气令舱盖紧闭,而舱内气压亦在数秒内升至足以阻止队员逃离的程度(其实,舱内气压已高至能够令太空舱破裂)。
火警
火势迅速漫延并于数秒内失去控制。由于充满有毒气体及面罩失灵的关系,地面人员需时5分钟才能成功打开舱盖及控制火势。各队员的宇航服及连接至舱内维生系统的输气管都被大火烧熔,格里森及怀特的宇航服更被烧至熔合一起。从他们各人的死亡位置来看,明显地他们曾尝试逃生,但从来没有这机会。负责打开舱盖的怀特,死亡前正向他的门挽伸去,明显地曾尽力逃生。开启舱盖的程序为格里森先放下怀特的头枕,然后怀特开始解除超过12个门栓。事实上,即使怀特能解除所有门栓,舱内气压已升高至根本不可能打开该向内开启的舱盖的程度。查菲的工作则为关掉太空船上的仪器及与地面控制保持联络。他的尸体被发现时仍扣著安全带于其右座位上。在首次呼叫“火警!”后17秒,三名队员均已死亡。
根据“阿波罗204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 (Report of the Apollo 204 Review Board) 附录D 第11专门小组(详细报告参见下列连结),格里森身体有36%皮肤达三级程度烧伤(一级、二级和三级总和达身体皮肤面积的60%),他的宇航服70%被烧毁。怀特身体有40%皮肤达三级程度烧伤(一级、二级和三级总和达身体皮肤面积的48%),他的宇航服25%被烧毁。查菲身体有23%皮肤达三级程度烧伤(一级、二级和三级总和达身体皮肤面积的29%),他的宇航服15%被烧毁。不过,后来证实他们并非被火烧死,而是吸入浓烟致死。
指令舱的制造商北美航空 (North American Aviation) 原本建议舱盖为向外开启设计及能在紧急情况利用“爆炸门栓”开启舱盖。制造商亦建议舱内应使用氧/氮混合的空气,像地球表面一样,而非百分百氧气。但美国太空总署不赞成建议,理由为舱盖或会意外开启(这情况发生在自由钟7号上——具有讽刺意味地是那次任务也是由格里森驾驶——导致“自由钟7号”在降落后回收时沉落海中。格里森认为舱盖应更坚固稳当及更难开启),及如果释放过多氮气,太空人会昏倒及死亡。美国太空总署亦指纯氧环境在水星计划及双子星座计划中证明为安全,因此在阿波罗上使用应该是安全的。而且,此设计能节省重量。
起因
火警相信是太空船内长达50公里(31英里)电线的某处产生的火花所引起的。因为舱内的纯氧环境(气压为15磅每平方英寸(psi)或100千帕斯卡(kPa)),火警迅速不受控制。其后“阿波罗204调查委员会” (The Apollo 204 Review Board)确定一条布置在指令舱驾驶员座位下,连接环境控制单元的镀银铜电线的特氟龙绝缘保护被剥离,并与其相关的掩门发生重复磨擦。此电线于一条乙二醇/水冷却剂管线的接合点附近通过,而该处亦发生泄漏。乙二醇与由银制成的阳极进行电解作用,其间的强烈放热反应点燃了乙二醇混合物,其后更在加压纯氧中燃烧。[3]一宗类似的事故发生在1961年3月,前苏联太空人瓦连京·邦达连科在一个被隔离的模拟舱内受训,舱内为百分百纯氧并发生火警,导致该太空人死亡,多年来前苏联都刻意对公众隐瞒意外。其后美国太空总署(NASA)调查发现铝会在百分百氧气环境中像木头般燃烧,调查报告亦排除了太空船内使用不合规格电线及欠缺一个插座把手为起火原因。舱内亦有许多易燃物品,其中一种易燃物为在失重状态下固定舱内物品于墙上用的魔鬼毡。
火警发生后,阿波罗计划在得到重新设计前被暂停,而结果如下:
- 舱内气压不会被加压至高于大气压力2磅力每平方英寸(lbf/in2)(14千帕斯卡(kPa))。发射时舱内空气为海平面气压,60%为氧气,40%为氮气。发射期间气压将会调低至5千帕斯卡(kPa),并逐渐在飞往月球的头24小时内转为100%氧气
- 舱盖改为向外开启设计,并可在10秒内开启。
- 舱内的易燃物料改为使用一些会自动熄灭物料。
- 配管系统及电线均包上保护绝缘材料。
- 修正1,407处线路问题。
- 尼龙宇航服改为使用带有涂层的玻璃纤维制宇航服。
对于线路的改进在两年后的阿波罗13号中证明是至关重要的—指令舱关掉电源4天期间所凝聚的水,在重新进入大气层前的启动都没有导致短路。
阿波罗1号之命名
当北美航空运送太空船CM-012到肯尼迪太空中心时,太空船上被挂上“阿波罗1号”的横额,而于1966年6月,格里森等人就已得到使用“阿波罗1号”臂章的批准,但美国太空总署计划称该任务为AS-204。火警发生后,太空人的遗孀们要求保留“阿波罗1号”的代号给他们丈夫,作为纪念这个永远不能完成的旅程。一段时间,任务策划人员称呼下一次接着的发射为“阿波罗2号”。亦有建议任务名称为“阿波罗1号”(AS-204),“阿波罗1A号”(AS-201),“阿波罗2号”(AS-202),及“阿波罗3号”(AS-203)。最后,美国太空总署的“计划命名委员会”(Project Designation Committee)通过“阿波罗4号”为首次(非载人)阿波罗-土星5号任务(AS-501),但宣布不会追溯命名AS-201、AS-202及AS-203。阿波罗1号(AS-204)的土星1B号运载火箭从34号发射中心被拆下,后来于37B号发射中心重新组装,用作发射阿波罗5号登月舱 LM-1 至地球轨道作首次登月舱测试任务。
任务徽章
徽章中央为一艘在美国东南部上空飞行的指挥/服务舱,突显出原计划的发射点佛罗里达州。远处为月球,象征月球为阿波罗计划的最终目标。徽章的黄色镶边有此任务和太空人名称,外围再有一条有星星和横条的金边。
纪念活动
当34号发射中心被拆卸后,其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射平台仍被留下来,平台上则镶著2块纪念3名太空人的铭牌。其中一块刻上:
LAUNCH COMPLEX 34Friday, 27 January 1967
They gave their lives in service to their country in the ongoing exploration of humankind's final frontier. Remember them not for how they died but for those ideals for which they lived.
1831 Hours
Dedicated to the living memory of the crew of the Apollo 1:
U.S.A.F. Lt. Colonel Virgil I. Grissom
U.S.A.F. Lt. Colonel Edward H. White, II
U.S.N. Lt. Commander Roger B. Chaffee
中文翻译:
34号发射中心
1967年1月27日,星期五
1831时
奉献给阿波罗1号队员:
美国空军 中校 维吉尔·伊万·格里森
美国空军 中校 爱德华·希金斯·怀特二世
美国海军 少校 罗杰·布鲁斯·查菲
他们为了人类最后的疆界进行的探索而奉献生命给国家。
不要因他们的死而惦记他们,而是为了他们生命中所追求的理想而缅怀他们
另一块刻上:
IN MEMORYOF
GOD SPEED TO THE CREW
THOSE WHO MADE THE ULTIMATE SACRIFICE
SO OTHERS COULD REACH FOR THE STARS
AD ASTRA PER ASPERA
(A ROUGH ROAD LEADS TO THE STARS)
OF
APOLLO 1
中文翻译:
纪念
那些作出至高牺牲的人们
而让其他人能够探索众星
AD ASTRA PER ASPERA
(越过坎坷,直达星空)
祝阿波罗1号的队员一路平安
此铭牌曾于电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中出现。
除了上述两块铭牌,其中一名太空人的大学同学利用花岗石制成了三张长椅,每位队员一张。这些长椅已于2005年1月被安置。
每年阿波罗1号队员的家庭都会被邀请到上述地点进行纪念活动。而肯尼迪太空中心参观者中心亦会为那些选择参观位于卡纳维尔角旧发射中心的参观者提供参观34号发射平台的服务。
三颗星星,Navi、Dnoces 及 Regor 是为纪念阿波罗1号队员而命名的。行星名称为 "Ivan"、"Second" 及 "Roger" 的倒写。Ivan 为格里森 (Virgil Ivan Grissom)的中间名,而怀特为爱德华·希金斯·怀特二世(Edward Higgins White the Second),因而取名"Second"。查菲英文名为 Roger Bruce Chaffee,因而取名 "Regor"。队员利用这些星星来校准他们的仪器,而名称亦被记录在美国太空总署的正式文件中,最后这些名称成为他们死后的荣誉。[4]
此外,一些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及火星上的山都是以三名太空人命名的,如阿波罗1号丘陵。
HBO的系列剧从地球到月球中的一集讲述了阿波罗1号的悲剧和之后的事情。之中由马克·罗尔斯顿扮演格里森,克里斯·伊萨克扮演怀特,本·马雷扮演查菲。在电影阿波罗13号中,吉姆·洛威尔 (由汤姆·汉克斯扮演)对他的儿子杰夫 (米科·休斯扮演)讲述了这场悲剧。剧中当杰夫听说阿波罗13号发生事故时,杰夫警惕的问:“是舱门 (出问题了)吗?”
格里森及查菲被安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怀特则被安葬于美国纽约州西点的美国军事学校。他们的名字亦被刻在一块位于肯尼迪太空中心参观者中心的太空纪念镜上。
三所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亨斯维尔的公立学校是以阿波罗1号队员命名的,分别为维吉尔·伊万·格里森高级中学(Virgil I. Grissom High School)、爱德华·怀特中等学校(Ed White Middle School)及罗杰·查菲小学(Roger Chaffee Elementary School)。
一条通往位于密歇根州大急流市(罗杰·查菲的出生地)的肯特郡国际机场 (Kent County International Airport (KGRR))道路被命名为 "Roger B. Chaffee Memorial Boulivard"。
参见
参考文献
- ^ THE FIRE THAT SEARED THE SPACEPORT. [200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8).
- ^ 1 The Fire. [200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4).
- ^ The Apollo Spacecraft - A Chronology. Vol. IV. Part 2 (1967 May). www.hq.nasa.gov.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 ^ Post-landing Activities.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2).
- Lattimer, Dick (1985). All We Did was Fly to the Moon. Whispering Eagle Press. ISBN 0-9611228-0-3.
- Eric Bergaust: Murder on Pad 34, N.Y. 1968 (only take the data, let drop conspiracy)
外部链接
- 美国太空总署 阿波罗1号 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r. Baron 于1967年4月21日就意外调查提供的证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美国太空飞行历史
- 阿波罗宇宙飞船012号(阿波罗1号)操作手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C 第1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C 第2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D 第1至4专门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D 第5专门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D 第6至10专门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D 第11专门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D 第12至17专门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D 第18专门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D 第19至21专门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阿波罗204(阿波罗1号)意外检讨委员会调查报告 — 附录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