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山道
阿山道,中华民国初年新疆省下设的一道。1919年设,道尹驻承化寺。其地大致相当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大部、蒙古国科布多省西部和巴彦乌列盖省部分地区。1924年,随全国废道,1929年设阿山行政区,1943年改为阿山专区。1954年改为阿勒泰专区,1970年改称阿勒泰地区。
设置
清光绪三十二年末(1907年初),朝廷将科布多与塔尔巴哈台相争的阿尔泰一带从科布多划出,置阿尔泰办事大臣。阿尔泰成为直属于理藩院的一级行政区。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改阿尔泰办事大臣为阿尔泰办事长官,其辖区通常称为阿尔泰区域或阿尔泰地区。此后几年中,外蒙古与俄国军队多次入侵阿尔泰,并占领多处地方。阿尔泰守军兵力有限,难以抵抗。1918年,新疆督军杨增新与库伦都护使陈毅分别致电北京政府,提请将阿尔泰并入新疆省。1919年6月1日,徐世昌签署大总统令,阿尔泰区域改设阿山道[1][2]:
据外交、内务、财政、陆军、农商各部暨蒙藏院呈会核阿尔泰地方归并新疆省、改区为道一案,拟请实行归并,以裨边治等语,阿尔泰办事长官著即裁撤。所辖区域归并新疆省,改设阿山道尹一缺。所有该长官原管之蒙、哈等事务,均由该道尹循旧接管。余如所议办理。此令。
沿革
阿山道
初设时,阿山道辖4设治局,不设县。道尹仍驻承化寺。
蒙古部落游牧之地为阿尔泰乌梁海,简称乌梁海,兼行旗盟制。设三盟,领十旗(新和硕特旗不设盟),由新疆督军管理[3]。
1921年,设承化县,布尔津县分设哈巴河县佐。1922年,布尔根设治局分设察罕郭勒县佐。1924年,内务部通令废除道制,阿山道改称阿山行政区。
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
1930年,设哈巴河县、吉木乃县。1937年,察罕郭勒县佐改为青格里河设治局;布伦托海县分设可可托海设治局。1941年可可托海设治局升为富蕴县,青格里河设治局升为青河县。1942年,布伦托海县改名为福海县。 此后阿山区领七县至今。
- 承化县(1954年改名阿勒泰县,1984年改为阿勒泰市)
- 布尔津县
- 哈巴河县
- 吉木乃县
- 福海县
- 富蕴县
- 青河县
1943年国民革命军进驻新疆,改阿山行政区为阿山专区。1954年改名为阿勒泰专区。
行政长官
- 周务学,字本斋,甘肃天水人。杨增新在甘肃任职时的同僚。1919年阿山设道时署理阿山道尹。1921年俄国白军攻入阿山,周务学自杀殉职。[4]
- 鲁效祖,甘肃河州人。曾任布尔津县知事。周务学死后任阿山道尹。
- 沙里福汗,新疆吉木乃人,哈萨克人。1933年至1939年任阿山行政长。[5]
注释及征引文献
- ^ 《政府公報》第1195號 (PDF). 1919-06-02 [2024-03-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3-02).
- ^ 李毓澍,《外蒙古近世史》,130-131页。
- ^ 杨增新《电呈阿山改道既经议决请即以周务学署理道尹并设县治县佐文》,《补过斋文牍》丙集上建设编
- ^ 《周务学之死》,新疆天山网[失效链接]
- ^ 《阿勒泰地区志·人物编》,伊犁地方志网站[永久失效链接]
参考书目
- 《清史稿》,中华书局排印本
-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7,《新疆地方历史资料选辑》 ,北京:人民出版社
- 郑宝恒,2000,《民国时期政区沿革》,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35126610
- 宋希濂《新疆三年见闻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