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战
战争与军事 |
---|
防卫战就军事而言,即指以防守武力阻挡抵抗他方入侵的战争,如:抗战。近现代军事防卫战的发起,并不一定是被动,除了防卫固守外,也包含吓阻用途的预防战争武力建置。
简介
防卫战有战略战术两个层面之分,这里先介绍战术上的防卫战。
防卫战较多时候是发生在战略上或是战术上比较重要的的点或线上。从全局角度讲,防卫战一般发生在己方处于弱势,不得不被动接受进攻的情况下;从局部角度上看,防卫战有时是为了保证战略上不至于陷入被动而发动的。防卫战的战场比较固定,一般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城市,战争物资集散地,要塞堡垒等等。这些地方对于交战双方都具有巨大的意义,以至于守方不能放弃,攻方必须夺取,因此,从古至今,防卫战永远是最残酷的。
防卫战的守方战术一般是以地势地形为基础,再加以人工建筑防御工事,形成的坚固防线。其目的在于守护重要据点,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反击做准备。
防守方的战术决定着守卫者的命运,大胆与出敌意料之外的进攻是历代以来守卫者胜利的根本因素。因为在实力上的巨大差别,一味的消极抵抗最终都会使得保卫战失败。例如,二战时,澳纽军团在北非作战,曾以步兵师对抗轴心国德意的联合军团。澳纽军团的指挥官没有消极防守,而是在战前积极布置战场,指导战术,鼓励士气;在战斗中,常常在敌人后撤之际发动反击,打乱敌人作战计划。
天时,地利,人和,防卫战的防守方至少拥有其中一个才能有把握战胜敌人。例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期,苏军转入反攻,连续发动了天王星计划,土星行动,将德军第六集团军包围。这时候,德军仍有300000人,但是因为苏联的冬季,陷于全面包围、进退不得、给养匮乏同时是异国作战,并且在大半年的城中巷战中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有,最后大部投降,只有一小部分得以突围逃脱。
就单纯的防卫而言,也有包含进攻的防卫,比如美国人提出的“先发制人”的战术,但是这已经属于战略的范畴了。
战略上的防御战是保护国家主权不受侵害,反击侵略者的正义战争。在战略层面上,防御战既可以有死守式的保卫战,也有反击战,一切战术的最高指导就是运用地利、人和歼灭敌人。
防卫战战术
中国古代战争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是墨家的《墨子》,《墨子》十五卷,其中第十四、十五卷全篇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共二十篇,存十一篇,为《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即蚁伏,指步兵强行登城)》,《迎敌祠》,《旗帜》,《号令》,《集守》。《墨子》中的守城战术及其丰富,仅存的十一篇就几乎含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术。
宋朝时,因为政治上的腐败,思想上的不思进取,军事上文官指挥武官,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面对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时,缺乏相应的进攻手段,不得不以防卫战为主,虽然期间也有狄青,岳飞,韩世忠等等优秀的战略战术家,但是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却是不争事实。因此,宋军的主要战术都是以防守为主,同时火药在军事上得到运用,各种热兵器开始在军事上发挥作用,极大的丰富了宋军的防卫战术。
西方的防卫战术一般是以堡垒、营寨作为依托,出现了冷兵器时代的象征——城堡,城堡在热兵器开始后,演变为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