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若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若和南宋末年皇族。

赵家堡族谱

福建省漳浦县赵家堡族谱《赵氏本末序》及相关书籍记述,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廷美第七代孙赵彦卿(八世)是北宋末年的学士,在靖康之难后迁移福建,其子赵寤夫(九世。一作“赵赛夫”)任武节郎,其孙赵时晞(十世)封宜亭侯,生次子赵若和(十一世)。

赵若和出生于嘉熙丁酉年(1237年)二月廿七日,[1]幼年时由宋理宗选入宫中,作为皇储。[2]宋度宗继位后,退而就藩,为闽中郡王(一作“闽冲郡王”),居福州。宋端宗二年(1277年),元兵进犯福建,赵若和跟随卫王赵昺播迁于广东新会之崖山,并在当地迎娶斗洞太师伍隆起次女伍玉蕊为妻。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海战,宋亡。赵若和与许达甫黄材等人以十六船夺港而出,在厦门浯屿一带遇上台风,漂流到漳浦县浦西(今龙海市南太武山下银坑),为逃避元兵追拿,改名黄天柱,在当地择地建楼,终世隐居。元至顺壬申年(1332年)正月十日去世[3],享年96岁,葬于洋浦湖西东林安德桥。

赵家堡族谱:魏王光美生德文,德文生承选,承选生克艰,克艰生叔轺,叔轺生修之,修之生公明,公明生彦卿,彦卿生寤夫,寤夫生时晞,时晞生若和。

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朱鉴处理赵若和孙子黄明官同姓通婚案,查阅族谱后,奏报朝廷,恢复赵姓。

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任浙东按察司兵备道副使,衣锦还乡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新扩建赵家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赵范之子赵公瑞,考察开封、杭州宋代两京建筑布局,扩建外城,增加不少仿宋建筑和怀宋题刻。

家庭

妻妾
子女

宋史

《宋史·宗室世系》记载与赵家堡族谱名字略有不同,时晞之后无记载。

《宋史》卷235:魏王廷美生颍川郡王德彝,德彝生广平侯承矩,承矩生光国公克广,克广生建国公叔亚,叔亚生清源侯导之,导之生承议郎公揆,公揆生彦游,彦游生韫夫,韫夫生时济,时济生若和,若和生二子:嗣炳、嗣炤。

《宋史》卷241:魏王廷美生申王德文,德文生博陵郡王承选,承选生奉化郡公克艰,克艰生武翼郎叔輑,叔輑生承信郎修之,修之生公明,公明生彦𤥗,彦𤥗生寤夫,寤夫生时晞

注释

  1. ^ 据章晓宇《福建漳浦赵家堡村寨形态研究》引赵家堡《赵家族谱》“祖墓烈名地号”;《闽冲郡王赵家堡族谱》第六章〈修谱史记·宋魏王裔闽冲郡王若和公记事〉作“生扵咸谆丁卯二月初七日”。
  2. ^ 宋理宗为宋太祖第十一代孙,与赵若和同辈。宋仁宗、宋高宗、宋宁宗、宋理宗四帝无子,皆传位给侄子,族谱谓幼时曾为皇储之说当是为抬高自己身价的说法。
  3. ^ 据章晓宇《福建漳浦赵家堡村寨形态研究》引赵家堡《赵家族谱》“祖墓烈名地号”;《闽冲郡王赵家堡族谱》第六章〈修谱史记·宋魏王裔闽冲郡王若和公记事〉作“卒扵至顺壬申正月十七日”。

参考

  • 《宋史》卷235、卷241
  • 赵家堡族谱《赵氏本末序》
  • 漳浦湖西村黄氏族谱《文忠公族谱序》
  • 《漳浦文史资料》第7-8期
  • 《浦西黄氏源流史料》,《联合报》1987年4月5日第8版
  • 章晓宇,《福建漳浦赵家堡村寨形态研究》,东南大学学报1990年9月
  • 王颋、赵冉,《宋末宰相陈宜中占城之行与赵若和家世》,史林,2011年第2期
  • 潘猛补,《陈宜中魂归何处再考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 陈栗、韦栋,《关于陈宜中占城回国的论证》,福建社会科学院学术评论杂志,2018年第3期
  • 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编,《赵宋南外宗与泉州》,2016年1月

相关条目